生化检查.docx
- 文档编号:8116744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29KB
生化检查.docx
《生化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检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化检查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维生素A
正常范围:
0.5~2.1μmol/L。
检查介绍:
人体必须的维生素。
临床意义:
增高:
婴儿特发性高钙血症,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维生素A中毒,应用口服避孕药时等。
降低:
维生素A缺乏症,甲减,肝、胃肠及胰腺疾病,慢性感染,播散性结核病,类癌综合征,蛋白营养不良,应用胆酷胺、矿物油及新酶素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维生素B6
正常范围:
14.6~72.8nmol/L。
检查介绍:
人体必须的维生素。
临床意义:
维生素B6包括比哆醇、比哆醛和比哆胺三种存在形式。
降低:
慢性乙醇中毒,营养不良,尿毒症,小儿惊厥,吸收不良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尤其是妊娠糖尿病),应用青酶胺、左旋多巴、乙醇、异烟肼及口服避孕药时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叶酸
正常范围:
新生儿15.9~72.5nmol/L成人4.1~20.4nmol/L>60岁4.5~27.2nmol/L。
检查介绍: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与维生素B12统称为红细胞成熟因子。
临床意义:
增高:
肠盲袢综合征,恶性贫血。
降低: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甲亢,乙醇中毒,营养不良,吸收不良,妊娠,维生素B1,B6,B12和C缺乏症,重症皮肤病,慢性腹泻,恶性肿瘤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维生素D
正常范围:
25-二羟维生素D成人5.0~11.8nmol/L儿童3.1~10.8nmol/L25-羟维生素D夏季38~200nmol/L冬季35~105nmol/L1.25-二羟维生素D成人58~108pmol/L。
检查介绍:
人体必须的维生素。
临床意义:
增高:
维生素D中毒,甲旁亢(24,25-二羟维生素D增高)。
降低:
甲旁低,假性甲旁低,慢性肾衰,无肾患者(以上情况主要为24,25-二羟维生素D降低),吸收不良,脂痢,维生素D缺乏所致骨软化症,佝偻病,肝硬变,肾性骨病,纤维囊性骨炎,甲亢,应用抗惊厥药、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苯巴比妥等药物时。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维生素K
正常范围:
2.88±1.4nmol/L(X±ISD)。
检查介绍:
不足可见于一般吸收障碍包括膀胱纤维变、梗阻性肝脏疾病、胆结合症、胰脏机能不全、上消化道的功能性疾病。
临床意义:
维生素K不足可见于一般吸收障碍包括膀胱纤维变、梗阻性肝脏疾病、胆结合症、胰脏机能不全、上消化道的功能性疾病(如口炎性腹泻)。
口服抗菌素治疗时能使结肠中产生维生素K的细菌死亡,因此也能导致维生素K不足。
维生素K制剂常用于治疗维生素K缺乏征。
用维生素K常规治疗以预防婴儿出血性贫血。
维生素K也可作为香豆素和2,3二氢-1,3茚二酮中毒的解毒药。
超过药理剂量的甲基萘醌能导致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导致成人患心脏病。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维生素B1
正常范围:
血清0.0~75.4nmol/L;全血41.5~108.9nmol/L。
检查介绍:
人体必须的维生素。
临床意义:
增高:
白血病,淋巴瘤。
减低:
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慢性乙醇中毒,营养不良,甲亢,长期腹泻,妊娠,心衰,剧烈运动,丙酮酸羧化酶缺乏症,硫胺不敏感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维生素C
正常范围:
34~114μmol/L。
检查介绍:
人体必须的维生素。
临床意义:
降低:
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血液透析,尿毒症,妊娠,脂痢,慢性乙醇中毒,吸收不良,甲亢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维生素E
正常范围:
11.6~46.4μmol/L。
检查介绍:
维生素E具有抗衰老,预防恶性肿瘤和防止过氧化脂质形成作用,并可阻止动脉硬化的发展。
临床意义:
降低:
吸收不良,某些习惯性流产,胆汁瘀滞,脂痢,恶病质性贫血,早产儿伴溶血性贫血,营养不良,高非饱和脂肪酸饮食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脂蛋白电泳(SLE或LPE)
正常范围:
女:
乳糜微粒阴性、极低密度脂蛋白4%~12%、低密度脂蛋白54%~66%、高密度脂蛋白27%~37%;
男:
乳糜微粒阴性、极低密度脂蛋白8%~16%、低密密度脂蛋白57%~73%、高密度脂蛋白19%~27%。
检查介绍:
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分成四种:
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
临床意义:
1.VLDL、LDL增高:
常见于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2.HDL增高:
见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减低:
见于肝炎、动脉粥样硬化症等。
3.LDL增高:
见于Ⅱ型高脂血症。
减低:
见于低密度脂蛋白血症。
4.VLDL增高:
见于Ⅱb、Ⅳ、Ⅴ型高脂血症。
减低:
见于门脉性肝硬化和早期急性肝炎等。
5.CM阳性:
见于Ⅰ、Ⅴ型高脂血症。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P-S)
正常范围:
胰液流出量:
70-237ml/h(小时)最高重碳酸盐浓度:
70-125mmol/h(小时)淀粉酶排出量:
880-7400U/kg。
检查介绍: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是测试胰腺功能的一种方法。
临床意义:
(1)慢性胰腺炎时,80%病人三项指标都降低减少。
(2)胰腺囊性纤维变时,三项指标都降低或减少。
(3)胰头癌时,胰腺流出量减少。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溶解酶
正常范围:
血清4~13毫克/升,尿液0~2毫克/升。
检查介绍:
溶解酶是一种碱性蛋白质,由吞噬细胞所分泌,对革兰阳性细菌敏感。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泌尿系感染、肾移植所致的排斥反应。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维生素B12(VitB12)
正常范围:
成人(<6O岁)103~516pmol/L;
成人(≥60岁)81~590pmol/L。
检查介绍:
血清维生素B12与叶酸统称为红细胞成熟因子。
参与各种组织细胞的DNA合成。
用放射兔疫法检验。
临床意义:
维生素B12测定主要用于鉴别贫血的原因。
减低:
见于巨幼细胞贫血、脊髓侧束变性、髓鞘障碍症。
服用桔抗剂或干扰维生素B12利用的药物也可引起血清维生素民的减低。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砷
正常范围:
0.133~8.542μmol/L(0.001~0.064mg/dl)。
检查介绍:
成人体内砷总量为15~20毫克,主要分布在头发、指甲、骨骼、皮肤中,尤其是发砷,对诊断砷中毒很有意义。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或慢性砷中毒、地方性砷中毒。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铅
正常范围:
<1.93μmo1/L(<0.04mg/dl)。
检查介绍:
成人体内铅(Pb)负荷量平均为121毫克。
消化道对从食品和水中摄取的铅,其中约10%可被吸收。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慢性铅中毒,误服大量含铅中成药。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汞
正常范围:
<1.57μmol/L(0~0.0315mg/dl)。
检查介绍:
体内大约含汞13毫克。
汞有两大类化合物即无机汞及有机汞。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汞中毒,血汞与尿汞均增高。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铬
正常范围:
0.246~1.064μmol/L(0.00128~0.00554mg/dl);
平均值0.530μmol/L(0.00276mg/dl)。
检查介绍:
成人体内铬总量约6毫克。
铬是以三价状态小分子量有机复合物的形式由肠道吸收。
临床意义:
减低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原发性血色病等。
增高见于急性铬中毒。
口服重铬酸盐中毒较为常见,服后数分钟可致腐蚀性胃肠炎表现,重者可有紫绀,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清铬、尿铬明显增加。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镉
正常范围:
0.044~1.263μmol/L(0.0005~0.0142mg/dl);
平均值0.160μmol/L(0.0018mg/dl)。
检查介绍:
正常成人镉负荷量30~45毫克,从出生后不断蓄积,使体内镉浓度随年龄增长而递增。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高血压、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肾功能衰竭以及急性镉中毒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磷脂(PL)
正常范围:
成人血清磷脂41.98~71.04mmol/L(130~220mg/dl)平均值56smmol/L(176mg/dl)。
检查介绍:
血磷脂包括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及溶血磷脂等。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必要成分。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
肝硬变、肾病综合征、慢性出血性贫血等。
减低见于重症肝炎、急性感染发热、低色素性贫血、有黄疸的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恢复期。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苯丙酮酸(PKU)
正常范围:
PKU患儿的尿中含有苯丙酮酸,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三氯化铁作用产生蓝绿色反应,持续2~4分钟,即为阳性。
检查介绍:
食物中蛋白质经过消化、吸收后分解成苯丙氨酸,经肝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催化,转变成酪氨酸。
临床意义:
本试验仅是PKU过筛试验,必要时再作血清苯丙氨酸含量测定,通常患儿血清苯丙氨酸高达1.2mmol/L(20mg/dl)以上时,即可确诊。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液酸碱度(pH)
正常范围:
pH7.35~7.45。
检查介绍:
pH即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H对生命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
临床意义:
增多:
pH值高于7.45,见于代谢性碱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失代偿期。
减少:
pH值低于7.35,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期。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胰蛋白酶(Try)
正常范围:
150~60ng/ml。
检查介绍:
胰蛋白酶是胰腺分泌的主要消化酶之一。
临床意义:
增高:
大多数急性胰腺炎病人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胰蛋白酶明显增高,半数以上的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病人的胰蛋白酶也增高。
但也有20%非胰性腹痛病人,特别是胆囊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胰蛋白酶也会增高。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正常范围:
比色法:
8~28U/L;
连续监测法:
8~20U/L。
检查介绍:
旧称谷草转氨酶(GOT)。
AST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脏,以心肌含量最高,肝脏次之。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心肌梗死、肝脏疾患(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胆道疾患、内分泌疾病、急性胰腺炎、肺梗死、溶血性疾病、药物中毒、白血病。
减低:
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胆碱酯酶(ChE或CHE)
正常范围:
比色法:
130~310U/L;
酶法:
儿童和成人男性、女性(40岁以上)5410~32000U/L;女性(16~39岁)4300~11500U/L。
检查介绍:
胆碱酯酶有两类,它们都能水解乙酸胆碱。
一类是乙酰胆碱酯酶。
另一类是羟基胆碱酯酶。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等。
减低:
见于有机磷中毒、肝炎、肝硬化、营养不良、恶性贫血、急性感染、心肌梗死、肺梗死、肌肉损伤、慢性肾炎、皮炎及妊娠晚期等,以及摄入雌激素、皮质醇、奎宁、吗啡、可待因、可可碱、氨茶碱、巴比妥等药物。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脂肪酶(LPS)
正常范围:
28~280U/L。
检查介绍:
脂肪酶主要来源于胰腺,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之一。
在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增高的时间较短。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或结石使胰管阻塞时、胆道疾病、胃穿孔、肝硬化、肠梗阻、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癌、软组织损伤、急性或慢性肾脏疾病、内镜逆行胰腺造影以及摄人吗啡及某些胆碱功能性药物时。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4~8h脂肪酶出现增高,24h达高峰,8~14d后逐渐恢复正常。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淀粉酶(AMY)
正常范围:
血清20~160U/L;
尿液1~17U/L。
检查介绍:
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的酶,存在于胰腺、唾液腺、肝、肾及肌肉等组织中,尤以胰腺腺泡分泌为主。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肠梗阻、胃溃疡穿孔、流行性腮腺炎、腹膜炎、胆道疾病、急性阑尾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肾功能衰竭或肾功能不全、输卵管炎、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肺炎、肺癌、急性酒精中毒、吗啡注射后,以及口服避孕药、磺胺、噻嗪类利尿剂、鸦片类药物(可待因、吗啡)。
麻醉止痛剂等。
减低:
见于肝硬化、肝炎、肝癌、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酸性磷酸酶(ACP)
正常范围:
血清2.2~10.5U/L。
检查介绍:
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前列腺、肝、脾、乳汁、红细胞、血小板及骨骼等。
以前列腺含量最为丰富。
临床意义:
增高:
前列腺癌,特别是有转移时,血清酸性磷酸酶可明显增高。
变形性骨髓炎、原发性骨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白血病、乳腺癌、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溶血性疾病、急性尿潴留时可增高。
此外,前列腺活检。
膀胱镜检查、直肠检查等也可使酸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肌酸激酶(CK或CPK)
正常范围:
男性24~170U/L;
女性24~150U/L。
检查介绍:
又名磷酸肌酸激酶(CPK)。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中。
肌酸激酶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价值。
临床意义:
增高:
(1)主要用心肌梗死诊断,CK升高幅度较AST和LDH都大,且出现早,2~4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到高峰,2~4天恢复到正常。
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
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和预后估计。
(2)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肌肉损伤或手术后、脑血管疾病、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肺梗塞等。
减低: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肌红蛋白(Mb)
正常范围:
男性19~92μg/L;
女性12~76μg/L。
检查介绍:
人体心肌、骨骼肌内含有大量肌红蛋白,正常人的血液中很少,当心肌或骨骼肌有损伤时,肌红蛋白便释放入血中。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长期休克等。
在心肌梗死后1.5h即可增高,但1~2d内即恢复正常。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肌钙蛋白(Tn)
正常范围:
Tn-T:
0~0.1μg/L;
Tn-I:
0~0.6μg/L。
检查介绍:
肌钙蛋白是由3个亚单位,即肌钙蛋白C、肌钙蛋白I及肌钙蛋白T组成的复合物。
临床意义:
增多:
一般血中Tn-T在2~4h后增高,Tn-I在4~8h后增高;持续时间长,Tn-T为14d以上,Tn-I为5~8d。
因此,测定血中Tn-T或Tn-I是了解心肌有无损伤的一个特异、灵敏的指标。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硒(Se)
正常范围:
1.34~2.47微摩(103~190微克/分升)。
检查介绍:
硒在体内主要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
对维持心、脑、肝、肌肉及免疫的生理功能。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地方性硒中毒、急性硒中毒。
后者由于无机硒化物大量吸入,可致化学性肺炎;口服时则引起严重化学性胃肠炎;均见血清硒、尿硒增高。
减低:
见于克山病、大骨节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肾型心脏病、乳腺癌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锌(Zn)
正常范围:
7.65~22.95微摩/升(50~150微克/分升)。
检查介绍:
锌是人体主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许多辅酶的构成,在生长、智力发育和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急性锌中毒。
后者误服锌盐或进食镀锌器皿存放的酸性食物或饮料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胃肠炎、血清锌、尿锌均升高。
降低:
见于严重急性组织损伤(如烧伤)、营养不良、生殖功能减退症、慢性肝损害(如酒精性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及皮质激素治疗后等。
儿童锌缺乏症可见生长停滞、智力发育不良及伤口愈合迟缓、嗜睡、食欲下降(锌影响味营更新味觉减退)、性成熟延缓。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铜(Cu)
正常范围:
男11.0~22.0微摩/升(70~140微克/分升);
女2.8~24.0微摩/升(80~150微克/分升)。
检查介绍: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
增高:
(1)急性铜中毒,由误服铜盐(如硫酸铜)或食用“铜锈”的铜器皿储放食物,引起化学性胃肠炎时血清铜增高。
(2)肝内、外胆汁淤滞,如肝硬化、肝转移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等,血清铜及铜蓝蛋白均增高。
(3)各种感染、贫血、心肌梗死、白血病、淋巴瘤、风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降低:
见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铜蓝蛋白降低)、营养不良、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卷发综合征、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均可使血清铜降低。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镁(Mg2+)
正常范围:
0.8~1.2mmol/L(2~3mg/dl)。
检查介绍:
镁是人体内的必需元素,是细胞内含量较高的阳离子。
血清镁的含量很少,血清中的镁50%左右为离子形式存在。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尿毒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或无尿时、慢性肾小球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艾迪生病、未治疗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脱水症等。
减低:
见于长期吸收不良或消化液丢失以及无镁进行血液透析或静脉补液、狗楼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后、慢性肾炎多尿期、由于镁缺乏引起的手脚抽筋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磷(P)
正常范围:
成人0.97~1.62毫摩/升(3.0~5.0毫克/分升);
儿童1.29~1.94毫摩/升(4.0~6.0毫克/分升)。
检查介绍:
人体每日需要量约1.2克,由饮食摄入的磷,主要在空肠吸收,约80%的磷以磷酸钙形式贮存在骨骼中。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病、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骨折愈合期等。
使用雄激素、合成类激素及某些利尿药物时,血磷也会增高。
减低:
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缺乏、软骨病、严重糖尿病、磷吸收不良等。
正常妊娠时亦可轻度减低。
服用含铝抗酸药物、合成雌激素、避孕药及苯巴比妥等药物时,血磷也会减低。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钙(Ca2+)
正常范围:
成人2.1~2.75毫摩/升(8.5~11.0毫克/分升);
儿童2.25~3.0毫摩/升(9.0~12.0毫克/分升)。
检查介绍:
血清中钙离子浓度。
钙盐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无机盐。
人体内的钙99%以上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肿瘤、维生素D摄入过多、多发性骨髓瘤、肿瘤骨转移、急性骨萎缩。
减少:
见于婴儿手足搐搦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骨质软化症、钙及维生素D吸收不良或不足(佝偻病、腹泻、妊娠后期等)、阻塞性黄疸、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尿毒症)、碱中毒以及脱水和酸中毒纠正后(常出现低血钙)。
此外,引起血清白蛋白减少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肝病、黑热病等亦可降低血钙。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氯(Cl-)
正常范围:
98~106mmol/L(98~106mEq/L)。
检查介绍:
指血清中氯离子浓度。
氯是人体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阴离子,在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渗透压和水分布方面起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
增多:
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呼吸性碱中毒、氯化物摄入过多、高渗性脱水等。
减少:
见于消化道液体大量丢失、呕吐、胃肠造瘘、急性肾功能不全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钾(K+)
正常范围:
成人4.1~5.6mmol/L(4.1~5.6mEq/L);
儿童3.4~4.7mmol/L(3.4~4.7mEq/L)。
检查介绍:
指血清中钾离子浓度。
人体钾主要分布在细胞内,钾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调节体液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
临床意义:
增多:
①肾功能衰竭、尿排泄障碍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②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缺乏。
③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
④经口及静脉摄人增加。
⑤急性肠梗阻。
⑥洋地黄大量应用者。
减少:
①经口摄入减少。
②钾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
③激素的影响,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使肾脏潴钠排钾。
④消化道钾丢失过多,如频繁呕吐、腹泻等。
⑤尿钾丢失及肾小管性酸中毒。
⑥血液透析也可引起低钾血症。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血清钠(Na+)
正常范围:
成人135~145mmol/L(135~145mEq/L);
儿童138~146mmol/L(138~146mEq/L)。
检查介绍:
钠为血清内主要的阳离子(Na+),Na+分别与C1-和HCO-3结合成为氯化钠、碳酸氢钠等。
临床意义:
增多:
临床上较少见,可见于:
①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热、烧伤、糖尿病性多尿。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性高血钠症(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及垂体瘤等)。
③饮食或治疗不当导致钠盐摄入过多。
减少:
①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等。
尿钠排出增多,因肾小管严重损害,再吸收功能减低,尿中钠大量丢失。
②胃肠失钠(如胃肠道引流、幽门梗阻、呕吐及腹泻)。
③应用抗利尿激素过多。
④心力衰竭、肾衰、补充水分过多。
⑤高脂血症,由于血清中脂质多,钠浓度下降。
⑥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等可致低血钠。
⑦脑部疾病如脑炎、脑外伤、脑出血、脑脓肿、脑脊髓膜炎等,因涉及到一系列神经体液因素而致血清钠降低。
大面积烧伤、创伤、皮肤失钠、出大汗后,体液及钠从创面大量丢失,只补充水而忽略电解质的补充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载脂蛋白B(ApoB)
正常范围:
男0.43~1.28克/升(43~128毫克/分升);
女0.42~1.12克/升(42~112毫克/分升)。
检查介绍:
载脂蛋白B100主要在肝脏合成,是除了高密度脂蛋白以外的其他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可转运脂类到肝外组织。
临床意义:
增多:
成人>l.0克/升为轻度偏高;>1.2g/L为明显增高。
增高常见于Ⅱ型高脂血症、胆汁淤积、冠心病、肾病、脑血管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银屑病。
降低:
常见于肝功能损害的实质性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低β-脂蛋白血症。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载脂蛋白A-Ⅰ(ApoA-Ⅰ)
正常范围:
男0.96~1.76克/升(96~176毫克/分升);
女1.03~2.03克/升(103~203毫克/分升)。
检查介绍:
脂蛋白中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apo)。
脂蛋白AⅠ主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90%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中。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酒精性肝炎、高α脂蛋白血症等。
减低:
见于冠心病、动脉硬化性疾病、未控制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疾患、肾病综合征、活动性肝炎、营养不良等。
明显降低,亦见于ApoA-Ⅰ缺乏症、肝实质损害(如肝硬变失代偿期)。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范围:
青年人平均约2.7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化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