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物的运动评课范文模板 14页.docx
- 文档编号:8113871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91KB
最新动物的运动评课范文模板 14页.docx
《最新动物的运动评课范文模板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动物的运动评课范文模板 14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动物的运动评课范文模板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动物的运动评课
篇一:
第一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评课
第一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主讲人王利红评课人麻双艳
今天听了王老师的一堂《动物的运动》,受益非浅,感受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本节课,教师在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了八个问题,利用十分钟时间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逐步解决八个问题,在此基础上,王老师进行讲解和补充,深化学生对于动物的运动的认识。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王老师自制关节模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认识关节的结构,思考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提供鸡翅给学生解剖,使学生直观认识肌肉的结构和特点,比如骨骼肌的链接等。
引导学生进行屈肘、伸肘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教师还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回顾人体各系统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运动还需要其他系统的参与。
教学中,善于创设情景,促进问题的解决;合理分组,引导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
一堂课听下来,被王老师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学生们超强的综合能力所折服,无论是王老师流利的普通话还是工整、精练的板书,或者从容、淡定的教态,都看得出来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高的好老师;而她的学生给我的印象就是有较强的课堂表现能力,能积极的思考,善于表达,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师生长期磨合的结果,这样的课堂氛围真令人羡慕。
教师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楚,流畅,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
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扭转中接受知识。
用教师的宽容营造了民主的课堂氛围;用教师的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创设了心灵交融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用教师真诚的情谊与亲切的话语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满足了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尊重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总之该教学案例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都达到了应有的教
学目标。
倡导探究性学习,分析资料,并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层层深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01X年9月25日
篇二: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500字]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期我打算仍坚持以《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为宗旨,以部教务处的核心工作目标“快乐+高效”课堂为指导,扎实做好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学情分析:
本期我任教八年级2个班的生物教学,从今年上期期末统测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生物学基础比较好、兴趣较浓。
但每个班都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较差、学生物没多大劲。
本学期的教学重心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提高为主。
三、教学目标
1、坚持业务学习:
深入钻研课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并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学习心得,写好学习笔记。
2、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进行充分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
统一教案、作业设计、教学进度等等。
3、每周积极参加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新教材,轮流说课、集体反思等活动。
4、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备课组内相互学习、帮助,精诚团结。
每月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
6、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参与教研课题的研究,按时完成每学年撰写论文的工作。
7、注重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实验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用图表表述实验和对实验方案评价能力。
8、加强中考试题研究,落实后进生转化工作。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
2、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
3、定期举行单元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
4、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5、定期开展后进生辅基工作。
五、教学进度
第1周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0周
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月考命题与评价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期中考试命题与评析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11周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第19周
月考命题与评析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健康的生活期末复习期末复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篇三:
中学生物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X年版)》所要求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大学相关学科的核心内容;考查考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上重要事件以及生物学新进展的关注和了解。
2.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查考生获取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查考生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范围
(一)学科专业知识
1.分子与细胞
(1)细胞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2)细胞的结构:
细胞学说;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细胞的代谢: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酶活性的调节;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细胞呼吸及其应用。
(4)细胞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5)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细胞的无丝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
(6)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恶性肿瘤的防治。
2.遗传与变异
(1)遗传的细胞基础:
细胞的减数分裂;配子的形成过程;受精过程。
(2)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
(3)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伴性遗传。
(4)生物的变异: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5)人类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3.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1)植物的结构:
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基本结构。
(2)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3)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及其应用。
(4)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
4.人体及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1)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的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及意义;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生理和遗传基础。
(3)人及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两栖动物、鸟及人的生殖和发育。
(4)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脑的高级功能。
动物激素的调节及应用。
(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稳态的生理意义;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5.生物的多样性与进化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生物分类的方法。
(3)原核生物:
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等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原生生物:
草履虫等生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5)真菌:
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生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6)植物: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7)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8)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9)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起源的过程;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0)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6.生物与环境
(1)生态因子: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种群: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的数量动态。
(3)群落:
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演替及其实例。
(4)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6)人类与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7.健康常识
(1)青春期的发育与卫生保健。
(2)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经和预防措施。
(3)计划免疫。
(4)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5)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6)常用的急救方法。
8.生物技术
(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蛋白质工程。
(2)克隆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3)胚胎工程: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胚胎干细胞的移植;胚胎工程的应用。
(4)酶工程:
酶工程的原理及应用。
(5)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的原理及应用。
(6)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原理;生态工程的实例。
(7)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9.生物学实验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和鉴定;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2)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3)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4)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5)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6)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7)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1.中学生物学课程:
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X年版)》解读。
2.基本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念转变理论;STS教育。
3.基本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板书和板画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4.生物学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概念图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5.中学生物学实验: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及类型;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准备;生物学实验的组织、实施及结果分析。
6.生物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7.生物学教育评价:
生物学教育评价概述;生物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命题、阅卷结果的统计分析;说课和评课的内涵、原则及基本方法;教学反思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8.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
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
试卷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客观试题有选择、判断等题型,主观试题有简答、论述、材料分析、教学设计等题型。
4.内容比例:
学科专业知识部分约占70%,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应用部分约占30%。
篇四:
小学科学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
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
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比较系统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的初中理科内容,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某些科学问题的能力;关注自然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2.考查考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具有的科学探究能力。
3.考查考生比较系统掌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方法,并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查考生具备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范围
(一)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专业知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X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物理、化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为主。
1.生命科学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细胞分裂过程及意义;细胞分化的概念;人体的基本组织;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
器官的概念;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的概念;植物和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遗传与变异:
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生物的变异类型;常见的遗传病;遗传育种。
生殖与发育:
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昆虫、两栖动物、鸟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与发育。
应激性:
应激性的含义;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人体的激素调节。
(3)生物的多样性与进化
生物的分类:
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植物、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主要特征。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4)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子: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人体健康与环境:
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危害及预防;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意义。
2.物质科学
(1)常见物质
物质性质:
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水: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液及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及计算;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水污染与净化。
空气:
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二氧化碳;燃烧与灭火;臭氧层、温室效应;空气污染与防治。
金属:
金属与非金属的主要性质差异;金属的腐蚀与防腐;典型金属(镁、铁等)和非金属(碳、硫、磷、氢气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金属材料的发展。
常见的化合物:
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常见的有机物:
葡萄糖、脂肪、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常见元素的符号、意义及其化合价;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元素质量比;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混合物。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常见的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计算。
运动和力:
参照物,速度;质量;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电和磁:
静电现象;简单电路图;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家庭电路;磁场,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
波:
波的简单知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色散;面镜、透镜及其成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噪音的危害及防治;电磁波。
热现象:
温度的概念及其测量;物态变化及分子动理论。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
(4)能与能源
能的转化与守恒:
简单机械;机械功,机械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功率;机械效率;电功,电能,电功率;内能,化学能,核能;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能源与社会:
能源的特点和分类;能源开发与利用。
3.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
(1)宇宙空间
太阳:
太阳的基本概况;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太阳系:
恒星,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
银河系:
构成与范围;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
主要星座:
四季代表星座。
宇宙: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2)地球和地图
地球:
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火山和地震;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岩石的形成、类型与转化。
重要的矿物能源:
天然气、石油、煤的成因和分布;节约能源。
地形:
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主要的地形特征。
地图: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平面示意图。
(3)地球运动和月相变化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方向,周期,速度;四季形成;五带分布。
地球自转:
自转方向,周期,速度;昼夜交替;区时和时区,北京时间。
月球:
月球的基本概况;农历和月相变化;人类探访月球的历程;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
(4)地球的物质构成
土壤:
土壤结构;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类型;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地球上的水体:
水体的分类;水循环;水资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地球上的大气: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风的形成;降水与人工降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寒潮、台风和洪水等主要的气象灾害及防灾抗灾措施;空气质量报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考试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解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育方向)为主要依据。
1.小学科学课程:
性质、任务、地位和价值;基本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总目标和分目标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2.小学科学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概念图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4.小学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的作用及类型;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准备;小学科学实验的组织、实施及结果分析。
5.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6.小学科学教育评价:
小学科学教育评价概述;小学生科学素质评价;说课和评课的内涵、原则及基本方法;教学反思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7.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
试卷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客观试题有选择、判断等题型,主观试题有简答、论述、材料分析、教学设计等题型。
4.内容比例:
学科专业知识部分约占70%,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应用部分约占3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动物的运动评课范文模板 14页 最新 动物 运动 范文 模板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