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8113062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75.71KB
山东省邹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邹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邹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首先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然后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选项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是,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写在别的区域不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议论是人的理性思维,其基础是对具体的感性事物的抽象概括。
这种能力,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
有了一定的抽象能力后,还要从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方面进化为语言文字,还得从口头即兴交流升华为文体,这个过程是相当复杂、漫长,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跨越。
在孔子时代,人们交流主要是对话,连标题都没有。
孔子的言论之精彩,在于大部分都是深刻的格言式警句。
当然,光是形成独特而全面的观点,也还只是属于逻辑中最初步的概念、判断层次,要言之有理,必须进入更高层次:
推理和论证。
到了孟子那里,他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辩证格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用类比推理来说明观点,不但增强了论点的可信度,而且把抽象的逻辑感性化。
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弈秋诲人”这样的寓言在逻辑上属于类比推理,多少具有论证的功能,这比孔子进了一步。
用寓言与、做类比推理是当时的风气,也是汉人思维经过多年的积累,突破孔子时代局限于判断的表现,体现了国人推理能力、抽象能力、论证能力的发展。
但类比推理和比喻一样,只是在某一点上相通,难以全面。
而事物是复杂的、多面的,故类比推理鲜能全面。
孟子晚孔子一百多年,中国人在交流中最明显的进步,是表达观点时正反结合转化的模式普及了。
孟子对于与自己论点不符合的例子不但不回避,而且加以分析,用“他说圆己说”,这就是把正例和反例、论证和驳论结合起来,达到了雄辩的境界。
这与20世纪西方科学学者波普尔的“证伪比证明更有理论”的突破性学说不谋而合。
光有这样的自觉,还只限于思维方式,并不等于文。
从思维方式到形成文章,除了语言、逻辑以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文体。
与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样,传播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文体的发展。
有了做文章的意识,文体就随之而丰富起来。
“说”在最开始有现场即兴、口头交际的性质,“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虽不像“论”那样强调全面和严密,但是具有言说的智慧、机敏,特别是比喻的巧妙。
其一:
不直接正面说理,而是从侧面以比喻引出论点。
其二:
不是单层次宣告,而是多层次的逐步深入。
而“论”作为一种文体,论证上显然比“说”要复杂的多。
“论”是直接推理,从肯定、否定两方面进行分析,把握全面资源,深思熟虑,把所有的可能加以权衡,严密到没有任何漏洞,让论敌反驳无门。
总的来说,“论”的要求就是全面、反思、系统,《过秦论》《六国论》就是这样的典范。
(选自孙绍振《古代散文的解读观念和方法》,有删改)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概念和判断是逻辑思维中的低层次思维,而推理和论证属于更高层次,可以让人做到言之有理。
B.孟子运用寓言来说明观点,把抽象的逻辑感性化,强调了论证的功能,这是当时的风气使然。
C.用寓言做类比推理虽然突破了判断思维层次,但它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很难全面地说明观点。
D.“说”具有侧面引题和多层次逐步深入推理的特点,但全面性和严密性不足,论证还是较为简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总分结构,总起部分提出观点,即人的议论能力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复杂的、多阶段跨越的过程。
B.在论述孔子和孟子的议论能力时,作者既阐明了两者的不同,也剖析了两者之间的所具有的内在联系。
C.文中列举孟子三则寓言的事例是为了阐明:
类比和比喻一样,只是在某一点上相通,难以做到全面。
D.文章论述孟子能用“他说圆几说”论证的特色,是想强调孟子的论证有了新高度,已经达到了雄辩的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话是孔子时代人们的主要交流方式,所有孔子的言论非常精彩,出现了大量的格言式警句。
B.相较于孔子,孟子既有所继承,同时又在类比推理上有所突破,这体现了国人思维能力的进步。
C.从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方式到形成文章,需要具备多个要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论说性文体。
D.“论”这种文体着眼于全面,严密没有任何漏洞,让论敌反驳无门,是一种典范的议论性文体。
【答案】1.B2.C3.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是……使然”错。
结合文本内容“用寓言与、做类比推理是当时的风气,也是汉人思维经过多年的积累,突破孔子时代局限于判断的表现,体现了国人推理能力、抽象能力、论证能力的发展”分析,孟子用寓言做类比推理是当时风气的体现,而不是原因。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类比和比喻一样,只是在某一点上相通,难以做到全面”错误。
结合“这样的寓言在逻辑上属于类比推理,多少具有论证的功能,这比孔子进了一步”“另一方面进一步用类比推理来说明观点,不但增强了论点的可信度,而且把抽象的逻辑感性化”分析,是为了阐明“类比推理能增强论点的可信度,把抽象的逻辑感性化,具有一定的论证功能”。
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所有孔子的言论非常精彩,出现了大量的格言式警句”错误。
结合“在孔子时代,人们交流主要是对话,连标题都没有。
孔子的言论之精彩,在于大部分都是深刻的格言式警句”分析,“所有孔子的言论非常精彩,出现了大量的格言式警句”强加因果。
C项,曲解文意,“最关键”错,文中是“不可忽视”。
D项,“是一种典范的议论性文体”错误。
《过秦论》《六国论》是“论”这种文体中的典范,但不等于说“论”这种文体是议论性文体中的典范。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脑是如何学习的?
儿童的脑与认知发展规律有哪些?
教师与家长如何根据儿童的脑与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互动机制……太多看似了解的问题,实际上还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得出结论。
所以,现在的孩子依然学得太苦,教师教得太累,教育还是更多停留于经验层面。
超前学习、题海战术等仍然是不争的事实。
成立于2017年9月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脑智研究全国联盟,业已取得阶段性的进展:
搭建大数据平台,初步建成中国儿童青少年脑发育轨迹的多维度“数据银行”,绘制多模态标准脑模板和脑分区图谱,这将推动中国儿童脑发育常模参照标准的建立,推动多模态人脑连接组学研究的标准化,为全国队列研究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未来的教育是一种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教育。
(选自《脑科学研究,把孩子救出题海》,《光明日报》2018年08月01日)
材料二: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Dweck)及其团队根据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的不同认知,提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
相较于将智力和能力视为一成不变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相信智力和能力可改变、可培养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更看重努力而非聪明的作用,是学生积极发展的内部动力。
相关研究表明,人的毕生发展期间,正常大脑具有根据经验与学习而重组神经路径的终身能力,即大脑具有可塑性。
大脑可塑性,通常指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其现有结构和功能的生理机制或过程以应对环境变化(如经验、学习、训练或受伤)的能力,其机制包括形成更多新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和突触,以及加强现有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等。
近年来大量的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量的练习和不断的努力会加强神经联结,这不仅可以带来大脑结构的变化,而且能让人在某一方面的技能表现得更加出色。
(选自《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培养: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材料三:
图1:
按脑发展相关因素对某学生的认知功能测评结果
图2:
某小学按脑科学规律训练后学生认知功能综合发展变化
材料四:
脑科学被视为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终极疆域”,脑科学研究也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突破传统计算机架构的束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虽然不少人工智能的名字中已经出现“大脑”两个字,“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的产生受到大脑研究成果的启发,蒙特卡洛树的结构和大脑中神经突触的结构也非常相似,但目前人工智能的工作模式和人脑还有巨大差别,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对人脑的解析还不够。
值得期待的是,近年来在脑科学研究领域中,光遗传学、神经细胞连接追踪和解析、单细胞测序和标记以及克隆猴等一批技术突破正在迅速推进科学家们对大脑的认知。
未来十年,脑科学和类脑智能领域将产生新一轮重大突破。
(选自《脑科学进展将推进人工智能重大突破》)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学得太苦,教师教得太累,这是因为很多问题我们似乎了解,但没有立足于科学得出结论。
B.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思维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相信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可改变、可培养的,后者则相反。
C.图一显示,某生的评测结果有五项是超出常态模式的,而其计划于决策、认知灵活性方面低于常模。
D.不少人工智的名字中出现“大脑”,因为“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的产生受到了大脑研究成果的启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儿童青少年脑智研究全国联盟自成立以来,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将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B.大量的练习和不断的努力会加强神经联结,甚至带来大脑结构的变化,这认识就来自脑科学研究成果。
C.按照脑科学规律进行训练后,各个年级学生都提升并补齐了评测时所表现出的某些认识功能因素中的短板。
D.光遗传学、神经细胞连接追踪和解析、单细胞测序和标记以及克隆猴等一批新科技的成果已被用于脑科学的研究中。
6.脑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D5.C
6.①有助于科学地解决现实中人脑学习、教与学等多方面的问题,避免师生太苦太累的影响。
②研究表明:
大量的练习和不断的努力能让人的某方面技能更加出色。
③按脑科学规律训练后,学生的认知功能综合发展情况明显好于常态模式下的学生。
④能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等提供重要依据,并为类脑智能领域带来新一轮重大突破。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因为‘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的产生受到了大脑研究成果的启发”错误。
结合“虽然不少人工智能的名字中已经出现‘大脑’两个字,‘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的产生受到大脑研究成果的启发,蒙特卡洛树的结构和大脑中神经突触的结构也非常相似,但目前人工智能的工作模式和人脑还有巨大差别,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对人脑的解析还不够”分析,“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的产生受到了大脑研究成果的启发,这与“不少人工智能的名字中已出现‘大脑’两个字”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不少人工智能的名字中已出现“大脑”两个字,其实是在强调脑科学研究也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突破传统计算机架构的束缚提供了重要依据或启发。
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按照脑科学规律进行训练后,各个年级学生都提升并补齐了评测时所表现出的某些认识功能因素中的短板”错误,将两幅图表生硬联系。
根据材料三图表内容分析,应为:
按照脑科学规律进行训练后,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功能都得到提升,其中小学四年级学生进步更明显。
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教师与家长如何根据儿童的脑与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互动机制……太多看似了解的问题,实际上还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得出结论”等分析,有助于科学地解决现实中人脑学习、教与学等多方面的问题;结合“近年来大量的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量的练习和不断的努力会加强神经联结,这不仅可以带来大脑结构的变化,而且能让人在某一方面的技能表现得更加出色”分析,研究表明:
大量的练习和不断的努力能让人的某方面技能更加出色;结合材料三“某小学按脑科学规律训练后学生认知功能综合发展变化”分析,按脑科学规律训练后,学生的认知功能综合发展情况明显好于常态模式下的学生;结合“脑科学被视为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终极疆域’,脑科学研究也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突破传统计算机架构的束缚提供了重要依据”分析,能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等提供重要依据,并为类脑智能领域带来新一轮重大突破。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深秋
李德霞
收回禾场里的五谷杂粮,季节就翻到深秋那一页了。
那天是个晴朗的日子。
我娘对我爹说:
“你去趟耿庄吧,把换瓜的粮食收回来。
”
我爹手搭凉棚看天,天高云淡,一轮秋阳高悬在头顶。
他一边朝停在院门口的三轮车走一边对我娘说:
“那你回屋把那个蓝皮本本儿找出来,我去收粮。
”我娘“嗯”一声,扭身进了屋。
我们村有片沙滩地,适宜种瓜,种出的西瓜又甜又沙。
我爹脑子活,每年西瓜成熟后,他就倒腾几车西瓜到耿庄去卖。
耿庄和我们村仅隔着一条河,产粮不产瓜,他们村里人就特别稀罕我们村的西瓜。
我爹卖瓜不收现钱,赊着,记在他的蓝皮本本儿上。
等秋后粮食归了仓,他挨家挨户地去收粮……
我娘进屋老半天不出来,爹等得有些心急,便扯着嗓门儿说:
“一个蓝皮本本儿,就把你压倒啦?
”
屋门一开,我娘摊着两手说:
“我明明记得就放在衣柜下面的抽屉里,咋不见了呢?
”
我爹一怔:
“啥?
不见了?
”我娘说:
“对,不见了。
”“对你个头,咋就不见了呢?
”我爹黑了脸,风一样刮进屋里。
找来找去,直把屋里的旮旯犄角找了个遍,也没找到我爹说的那个蓝皮本本。
我娘搓着手说:
“明明就放在那里,它能自个儿跑了?
大瓮里面还能走了鳖?
”“找不到那个本本,还收个屁的粮!
”我爹喷着唾沫星子,手指头雨点般敲着炕沿说,“那可是一千多斤粮食哩……”我娘没了辙,两手抱着脑袋在屋里转圈圈儿。
这时,我爷爷拄着拐棍进了屋。
问明情况后,我爷爷把手里的拐棍一戳地说:
“去吧。
该收粮,收你的粮去。
”
我爹笑了:
“爹你糊涂了吧?
没有账本,咋收粮?
”
我爷爷如此这般一说,爹的心里还是不踏实。
“这行吗?
”我爹挠着头说。
我爷爷生气了,撅着胡子要走,临出门时撂下一句:
“亏你和耿庄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哩……”
那天,我爹最终还是去了耿庄。
我爹开着三轮车进村的时候,村头儿的那棵老槐树下,正聚着一帮闲扯的人。
看见我爹把三轮车停在槐树下,众人便知道我爹是来收粮的。
工夫不大,就有人背着粮食过来。
那人问:
“我家多少粮?
”我爹一愣,突然想起什么,赶忙说:
“老规矩,二斤瓜兑一斤粮。
你家赊了多少斤瓜,你报个数……”
那人问:
“账本呢?
你没带账本?
”“走得急,忘了带。
呵呵,多少斤瓜,你说了算。
”
那人笑着说:
“收粮忘账本,搬家丢婆娘……你这人,有意思。
”我爹也笑:
“打交道不是一年两年了,我信得过你……”
于是,那人报个瓜的斤数,我爹折半去称粮。
多了,挖出去;少了,再添上。
称好了,哗啦,倒进我爹抻开的蛇皮口袋里。
又有人背着粮食过来,于是,我爹和人家又重复着以上的对话──
“我家多少粮?
”“老规矩,二斤瓜兑一斤粮。
你家赊了多少斤瓜,你报个数”
“账本呢?
你没带账本?
”“走得急,忘了带。
呵呵,多少斤瓜,你说了算。
”
“收粮忘账本,搬家丢婆娘……你这人,有意思。
”“打交道不是一年两年了,我信得过你……”
家家都如此。
太阳蹲在西山顶上时,我爹收完了最后一户人家的粮食。
望着车斗子上满满当当的十个蛇皮口袋,我爹心里惊呼,啊呀呀,这可是一千多斤粮食哩!
我爹想起我爷爷的话:
“耿庄人就是耿直,该你的,不赖账……”
有人路过,笑着跟我爹打招呼:
“粮食都收齐了?
”我爹脸上的笑容比晚霞还灿烂:
“收齐了收齐了。
”那人又说:
“来年,还来换瓜不?
”我爹抹把脸上的汗说:
“哪儿不去都行,你们耿庄,不来不行……”
这个点儿,正是吃晚饭的时候,空气中飘来一阵阵饭香味儿。
那人说:
“吃了饭再回吧。
”我爹一步跨上三轮车:
“不了不了,老婆孩子还在屋里等着哪……”爹发动了三轮车,突突突,撒着欢儿奔跑在夕阳里。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
7.下列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而且深秋是五谷杂粮收回的季节,创设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B.文章开头插叙我家种瓜换粮的情节,交代了“我爹”和耿庄人打交道时间之长,为后面情节做了铺垫。
C.文章借助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刻画了“我爹”“我娘”两人找不到账本的焦急与无助。
D.“我爷爷如此这般一说”却不交代说的内容,小说用这种渲染的手法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节省笔墨。
8.文中重复描写爹和耿庄人还粮时的那句对话,这有什么作用?
9.小说结尾处的划线句有人物对话,有景物描写,这样有何表达效果?
请进行赏析。
【答案】7.D8.①从人物上,刻画了耿庄人耿直、诚信、淳朴、友善这一群体形象。
②从情节上,呼应前文“找不到账本”以及“爷爷如此这般一说”,铺垫与照应更显紧密。
③从主题上,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淳朴、温情。
④从效果上,加深读者的印象,易对人产生感染或影响。
9.①从结构上,呼应标题“深秋”和前文对“秋阳”的两次描写,表明了时间的推移。
②烘托人物心情,突出“我爹”收完粮食的喜悦。
③营造一幅乡村淳朴温馨的生活画面,深化了主旨。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项,“用这种渲染的手法”错误。
渲染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反复:
它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
2、烘托:
它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
“我爷爷如此这般一说”却不交代说的内容,这里是设置悬念,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选D。
点睛: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
(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句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立足文本内容,找到对话内容,概括对话的意思。
然后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结合“我爹一愣,突然想起什么,赶忙说:
‘老规矩,二斤瓜兑一斤粮。
你家赊了多少斤瓜,你报个数……’”“打交道不是一年两年了,我信得过你……”“打交道不是一年两年了,我信得过你……”“家家都如此”“我爹想起我爷爷的话:
‘耿庄人就是耿直,该你的,不赖账……’”“太阳蹲在西山顶上时,我爹收完了最后一户人家的粮食。
望着车斗子上满满当当的十个蛇皮口袋,我爹心里惊呼,啊呀呀,这可是一千多斤粮食哩”分析,刻画了耿庄人耿直、诚信、淳朴、友善这一群体形象。
结合“找来找去,直把屋里的旮旯犄角找了个遍,也没找到我爹说的那个蓝皮本本”“我爷爷如此这般一说,爹的心里还是不踏实……‘亏你和耿庄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哩……’”分析,呼应前文“找不到账本”以及“爷爷如此这般一说”,铺垫与照应更显紧密。
结合对话内容及最后收粮的结果扥西,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淳朴、温情。
重复描写爹和耿庄人还粮时的那句对话,加深读者的印象。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
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结合“收回禾场里的五谷杂粮,季节就翻到深秋那一页了”“我爹手搭凉棚看天,天高云淡,一轮秋阳高悬在头顶”“太阳蹲在西山顶上时,我爹收完了最后一户人家的粮食”等,抓住词语“夕阳”分析,结构上,呼应标题“深秋”和前文对“秋阳”的两次描写,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邹城市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