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
- 文档编号:8111424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40KB
《登泰山记》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
《《登泰山记》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泰山记》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登泰山记》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
班级:
姓名:
题型:
【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高考阅读训练】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至于泰安:
②是月丁未:
③复循西谷:
④戊申晦:
⑤多平方:
⑥其级七千有余:
⑦少圜:
⑧汶水西流:
⑨济水东流:
⑩崖限当道者:
⑪道少半:
2、一词多义
当:
当其南北分者:
崖限当道者:
僻不当道者:
余: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其级七千有余:
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余始循以入:
回视日观以西峰:
限:
越长城之限:
崖限当道者:
道:
道皆砌石为磴:
道少半:
有:
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及: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及既上:
皆不及往:
云:
世皆谓之天门云: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日: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或得日,或否:
是日:
漫: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其远古刻尽漫灭:
3、判断文言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所不至也。
:
3.此东海也。
: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6.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皆不及往。
/观道中石刻。
: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8.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
9.生石罅:
10.复循西谷:
11.余始循以入:
12.中谷绕泰安城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10、或曰,此东海也。
1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1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三、理解性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
2、表现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
3、姚鼐《登泰山记》开篇交待泰山阴阳两面水流情况的语句是“
。
”
4、姚鼐《登泰山记》中以“”写出了由南麓登山路途漫长,石阶难登,台阶众多的情状。
5、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从中谷登巅,表现其沿途所见的语句为“
”
6、姚鼐《登泰山记》中以“”之句写出了作者俯瞰泰安城见美景。
7、姚鼐《登泰山记》中写作者在山顶待日出时表明风扬积雪的语句是“_
”
8、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写出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语句是“”
9、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直接描写红日跃出海面的形状,而是用“
”写出了太阳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生气与力量。
10、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以“”写出了登山途中所见石刻情况。
四、课内简答题:
1、赏析: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2、赏析“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
3、赏析“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
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
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
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徐动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成曰:
此不知方外也?
人间也?
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
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
境心相遇,固有时耶?
盖是境也,实柳守濫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
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康之由,革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
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
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那,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
皆,尽②荐:
连续③覙缕:
逐条陈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狎:
亲近
B.万象迭入迭:
重叠
C.杨君缄书赍图赍:
送
D.成胜概概:
景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为名也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康之由,革弊兴利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每至河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白洲等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翻译:
(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翻译:
(3)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翻译:
【参考答案】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至于泰安:
古今异义,至于,古义:
到,到达;今义:
表示另提一事
②是月丁未:
古今异义,是,古义:
这,此;今义:
常用作判断词
③复循西谷:
古今异义,复,古义:
再,又;今义:
往复,重复
④戊申晦:
古今异义,晦,古义: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
昏暗,夜晚
⑤多平方:
古今异义,平方,古义:
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
数学名词
⑥其级七千有余:
通假字,“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⑦少圜:
通假字,“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⑧汶水西流: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西
⑨济水东流: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东
⑩崖限当道者: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⑪道少半: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2、一词多义
当:
当其南北分者:
在,在……的地方,介词
崖限当道者:
挡住,动词
僻不当道者:
面对,动词
余: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我,代词
其级七千有余:
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在,在……的时候
余始循以入:
同“而”,表顺承,连词
回视日观以西峰:
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限:
越长城之限:
界限,名词
崖限当道者:
门槛,名词
道:
道皆砌石为磴:
路,名词
道少半:
走,走路,动词
有:
其级七千有余: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有,与“无”相对,动词
及: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和,连词
及既上:
等到,介词
皆不及往:
赶得上,动词
云:
世皆谓之天门云:
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云雾,名词
日: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太阳,名词
或得日,或否:
阳光,名词
是日:
天,名词
漫: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弥漫,布满,动词
其远古刻尽漫灭:
磨灭,动词
3、判断文言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
判断句,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所不至也。
:
判断句,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
3.此东海也。
:
判断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
判断句,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定语后置句,“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
6.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皆不及往。
/观道中石刻。
:
省略句,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省略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
雪。
“苍山”前面省略谓语:
见
8.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
省略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
石刻。
后一分句为判断句,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
9.生石罅:
省略句,“生”前面省略主语:
树。
“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10.复循西谷:
省略句,“西谷”后面省略谓语:
走
11.余始循以入:
省略句,“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
12.中谷绕泰安城下:
省略句,“中谷”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水”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翻译: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翻译:
中谷的水环绕于泰安城下,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
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翻译:
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翻译:
这东谷,古时候叫它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翻译: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
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照着城府,汶水、徂徕山像一幅图画,而在半山腰里停聚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一样。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翻译:
亭子东面从脚下都弥漫着云雾,隐约看见云雾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子似的东西,那是山。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翻译:
天边的云现成一条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得五彩斑斓;太阳出来了,纯红如同朱砂,下面有红光,摇荡地托着。
10、或曰,此东海也。
翻译:
有人说,这就是东海。
1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翻译:
回过头来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还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1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翻译:
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远古石刻上的字都已磨灭或缺失。
1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翻译:
那些僻远不在路旁的石刻,都来不及去看了。
三、理解性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苍山负雪”。
2、表现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明烛天南”。
3、姚鼐《登泰山记》开篇交待泰山阴阳两面水流情况的语句是“泰山之阳_,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_。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_。
”
4、姚鼐《登泰山记》中以“四十五里_,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写出了由南麓登山路途漫长,石阶难登,台阶众多的情状。
5、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从中谷登巅,表现其沿途所见的语句为“__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
6、姚鼐《登泰山记》中以“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_,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之句写出了作者俯瞰泰安城见美景。
7、姚鼐《登泰山记》中写作者在山顶待日出时表明风扬积雪的语句是“_大风扬积雪击面_。
”
8、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写出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语句是“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
9、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直接描写红日跃出海面的形状,而是用“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写出了太阳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生气与力量。
10、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以“是日,观道中石刻。
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写出了登山途中所见石刻情况。
四、简答题:
1、赏析: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答:
“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
“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2、赏析“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
答:
“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3、赏析“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
答:
这句写的是旭日初升时从日观峰俯瞰群山所见的景象。
“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
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
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
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徐动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成曰:
此不知方外也?
人间也?
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
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
境心相遇,固有时耶?
盖是境也,实柳守濫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
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康之由,革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
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
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那,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
皆,尽②荐:
连续③覙缕:
逐条陈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狎:
亲近
B.万象迭入迭:
重叠
C.杨君缄书赍图赍:
送
D.成胜概概:
景象
【解析】B项,迭:
交替,轮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
A.因以为名也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康之由,革弊兴利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A.因:
连词,表承接,于是,就/介词,通过。
B.以:
连词,表目的,来。
C.之:
结构助词。
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D.若:
动
词,像,如同/代词,你,与“属”连用,构成复合词,可译为“你们”。
答案:
B。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解析】A.“本文是一篇游记”错。
本文不以记游写景为主,而是因事抒发自己的见解。
应是一篇杂记。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解析】A。
“春”“秋”都是季节,而且“汀风春”与“溪月秋”结构相似,所以“春”秋”后可以断开;“花繁鸟啼之旦”与“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与“歌吹作”句式一致,所以要各自保持完整,不可断开。
其余“舟掉徐动”“筋咏半酣”飘然恍然”句式比较整齐,其后可以断开。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文章记叙白洲等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解析】C.“有批评之意”错。
其意不在批评,而在于借四人突出杨君。
其次,“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也不准确。
文中已指明龚、黄“有善政”。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翻译:
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
(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翻译:
杨君先前治理舒地(或“在舒地做官”),舒地百姓太平;现今治理湖地,湖地百姓安康。
(3)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翻译:
二者都具备的,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泰山记 泰山 文言 现象 翻译 默写 阅读 习题 答案 部编版高一 必修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