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8106475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85KB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docx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一、导入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许多诗人或词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动人诗篇,然而_令人动人的便是那“见月伤心,听风落泪”的多愁善感之作。
多愁善感,似乎就是女子的代名词,或许也只有女子才能拥有这样细腻的情怀。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将“愁情”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
(板书:
标题和作者)
对于李清照这位女词人,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
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她的一首小令《如梦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词。
(全班背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少女,那么如此活泼开朗的少女为什么会成为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呢?
这便与她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有那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女词人呢?
(引入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
(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对作者作个简要的介绍,然后教师进行明确。
)
[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后期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词风哀怨凄苦。
三、朗诵,初步感知词人的愁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这时的李清照已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忘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所以在朗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一种哀伤、凄婉、缓慢、低沉的语气来诵读。
1、生齐读
2、师范读
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课本注释7来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
内心难以排遣的愁绪(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生个人自由朗读,并给出自读提示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四、诗歌赏析
1、提问:
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知,词人是愁绪满怀的,似乎要被愁所淹没,就如她在《武陵春》中所写到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么是什么触动了她的愁绪,让她愁绪难耐呢?
(这时我们就必须抓住诗歌中的一些重要的意象进行赏析)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并让学生从其他诗歌中去再次体会这种情感。
①详析“酒”意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是含酒的诗句呢?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人们开心的时候会喝酒,忧愁的时候也会喝酒,于是酒在文学中便拥有了两层含义,一是喜,一是悲。
现在我们回到今天学习的这首词上来,在词人的眼里酒是喜的还是悲的呢?
词人是怎么来描述酒的?
问: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酒是愁的象征。
②略析“秋风”意象
词人喝酒不仅仅是为了消愁,也是为了抵御晚秋凄凉的冷风。
秋风会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
(秋风起,秋叶便会飘落),那么此时的秋风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会渲染一种愁情。
③详析“过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
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明确:
1)雁到秋天,由北向南飞,词人亦四北方人,到南方来避难,所以是“旧时相识”,但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只能客居江南,这便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2)古有“雁足传书”之说,此刻她的相思之情将要寄托给何人呢?
于是心中的那份亡夫之痛油然而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象征离愁。
④略析“黄花”意象。
凋零枯萎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颜和孤苦飘零的晚境,此时的词人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此时,词人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此处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⑤详析“雨”、“梧桐”意象。
正是因为没有了那样的闲情雅致,于是词人只好独自守在窗边,消磨这无趣又悲凉的岁月。
此时天空中下起了雨,滴在了院中那枯黄的梧桐上。
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洒落在梧桐上,这既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
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词人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令人心碎。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
词的一开头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氛围。
(感情基调:
哀婉凄凉)
此处连用十四个叠字,不仅由外(部的动作和环境)到内(心悲戚的心境)、由浅到深、层次鲜明地写出了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一种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和旋律上形成了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感受。
4、略析“乍暖还寒时候,_难将息”
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
点明节令——秋天。
秋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冷。
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_难调理休息。
并非天气原因而是人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词,品味李清照别样的愁情。
六、能力迁移
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到的方法,赏析《一剪梅》,体会词人前后期不同的愁情。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知识和技能: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采用语言勾勒或者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赏词,从而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
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动脑鉴赏本词,培养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
通过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
再次就是要品味语言美,欣赏明畅错落和谐的韵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词的风格流派的分类”来导入新课。
——明确: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二、新课学习:
1、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
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
3、疏通词意,把握词眼。
——明确: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品味语言,赏析词作。
(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
哀婉、凄凉、愁苦
追问: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
——明确:
韵律美;增强情感。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包含了哪些情感?
愁之一:
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
愁之二:
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
愁之三:
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
(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在这些间接写愁的词句中,选择典型意象,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明确:
酒、雁、黄花。
窗、梧桐细雨等。
追问一:
“酒”有何意蕴?
——引导:
结论:
酒是“愁”的象征。
深化:
为何说是“淡酒”?
——引导:
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追问二:
“雁”有何象征意义?
——引导:
结论:
“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
深化: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明确:
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
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追问三: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引导:
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追问四:
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理解“窗儿”?
——引导:
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
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追问五:
“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
——引导:
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6)小结。
5、再读全词,把握主旨。
——明确: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6、感受艺术特色。
——明确:
首先,叠字的运用。
全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却准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其次是借景声情,寓情于景。
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
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
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三、总结:
了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把握“词眼”
意象
品味语言
意境
领悟主旨
感受艺术特色
四、作业:
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拓展)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3
一、说教材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把握词人前后词风的差异。
2、品味叠词的妙用。
3、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由于这首词里包含了大量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词人除了直接抒情之外,更妙的是借意象来抒发愁情,但是我们的学生对这些意象的把握是不准确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如果像平常一样一支粉笔,那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
所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快速演示的特点,能节约很多的课堂时间。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采用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合作一起来鉴赏这首词,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学生们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课前我就播放《醉花阴》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进入本课教学。
同时通过听觉让学生体会《醉花阴》和《声声慢》抒发的感情的差别,这样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风格。
2、如何入愁
让学生听配乐朗读,体会词人的情感并留心哪些句子直接表明词人的感情,哪一句定下了感情基调。
由此引出对前三句的分析:
词人通过动作、环境、感受入愁。
接着分析这三句“叠字”的妙处。
3、缘愁选景
学生们明确了词人“如何入愁”,便引导学生分析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
学生们通过交流很容易能找出“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
下面我引导学生回忆这些意象在以前哪些诗词中出现,让他们背出这些诗句,我再来补充。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学过的诗句里,这些意象大体上都表达什么感情,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能从“特殊”推出“一般”,得出这些意象在本词中表现的感情。
例如“酒”这个意象,学生们能背出“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都门帐饮无绪”(柳永)、“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等诗句,所有诗词句里,“酒”都表现了“愁”。
很自然的,学生得出结论:
在这首词里,李清照通过“酒”这个意象来表达愁情。
像梧桐这个意象,学生们学过的诗词中很少出现,我在列举一些例句时比较详细的解释诗句内涵,否则学生们可能不能理解。
当所有的意象分析结束,每一个意象都指向“愁”字,学生们很自然得出“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的结论。
4.、分析“为何生愁”
这一点一定要结合李清照的经历来谈,所以我排了一个“李清照大事年表”,将她从“结婚”到“离世”的经历一一列举,学生很直观的就得出了“愁”的源头----“亡国之痛”“丧夫之哀”“沦落之苦”“乡土之思”。
5、结语
我用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输千古是著书。
”和梁衡李清照传记《乱世中的美神》来总结评价李清照。
_后,学生们集体朗诵这首词,播放《声声慢》歌曲,在乐曲声中向这位乱世中的美神致敬!
四、说板书设计
多媒体课虽然不用动多少粉笔,但很多演示的部分其实也就是板书。
在板书设计上,我充分利用了课件的优势,让板书出现有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层次,既有绘画美又有形式美,既扣住了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解决重难点。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全面贯彻“学引用清”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学习目标统筹下,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在教师及时、高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充分互动,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展示和培养,并检测出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捕捉意象,品味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捕捉意象,品味词作语言,体会词作蕴涵的词人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
1、赏析开篇14个叠字的妙用。
2、体会作者因国破家亡而孀居沦落的的凄苦心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诵《醉花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同样是写愁,她的后期作品则蕴含了更为深广的愁思。
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习凝结了她万般愁情且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温故知新;简洁导入,设置情境。
)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捕捉意象,品味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意向)
三、走进文本、品读鉴赏
(一)诵读感知,读出情感
出示自学指导
(一):
放声自由诵读,并思考:
请用一个字来概括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并找出词作中直接抒情的词句。
提示:
放声朗读,读出情感和滋味。
期待你五分钟后的精彩展示与回答。
个读展示后,回答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
以朗诵为起点,通过自由诵读、个读展示等形式,整体感知,熟读文本。
从自学内容、学法指导、时间限制三个方面设置的自学指导,明确了自学的方向。
)
(二)品读叠词,赏析入愁。
出示自学指导
(二):
首句直接抒情,能否把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
或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呢?
提示:
可以读一读进行比较、品味。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
三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问题化,无疑处设疑,在问题的引领下,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展示环节,旨在培养敢于展示自我、敢于表达自己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
(三)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出示自学指导(三):
为写“愁”情,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
你能结合相关意象的其他诗句来说说该意象的内涵吗?
提示:
你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问题:
我选赏的是“”(词句)中的“”(意象),它在古典诗歌中往往代表(意象内涵),如在(作品名称)中的“”(含有选赏意象的诗句)。
该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是。
请先独立思考,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
五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设计意图:
用已知接通未知。
通过明确的学习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展示阶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
(四)知人论世,深味结愁
出示自学指导(四):
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结合“清学稿”中的“背景知识”,想一想,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为何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的?
教师引入背景资料: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设计意图:
知人论世,揭示情感主旨,深味词作蕴含的词人身世之愁和家国之愁。
)
四、课堂小结
1、深情齐诵《声声慢》
2、回顾本课主要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引导归纳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巩固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
五、布置作业:
1、当堂:
完成“清学稿”。
2、课外作业:
课后阅读梁衡的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设计意图:
当堂完成“清学稿”,做到及时反馈,实现学以致用。
)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立足诗歌形象,通过诵读研习,重现凄凉情境,体会凄愁情感,赏析凄美语言。
教学重点:
揭示词人复杂、深沉的凄愁情感,领悟词作形象、声韵的凄美魅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播放歌曲《声声慢》)
一、以《武陵春》导入(5分)
板书“声声慢李清照”。
1.学生齐读PPT上《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zé艋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
2.就《武陵春》提问
教师:
哪一句写得?
(末句)好在哪里?
(叫学生举手回答——形象地写出了“愁”)那么你能把这句话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述一下呢?
(就怕双溪那小小的船儿啊,载不动我这重重的忧愁啊!
)可见,情感必要用形象表达才动人;反过来,形象,也正是打开诗歌艺术大门的钥匙。
——可是,谁知道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这么重吗?
学生举手回答。
3.了解词人相关简介
学生轻声齐读PPT内容:
李清照出身名门,从小聪慧过人,文学造诣极高。
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_恩爱,幸福美满。
1127年金灭北宋,词人生活彻底改变:
先是两人尽心收罗的几屋金石书画尽毁于战火;接着,赵明诚病重身亡;李清照飘零江南,颠沛流离,尝尽人世艰辛;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不久离婚,并被判刑两年。
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离世。
4.引入《声声慢》
教师(过渡语):
国破家亡、夫死孀居、年老体弱,所以才有了《武陵春》中小船都载不动的沉重愁情。
那么一般被认为写于同时期的《声声慢》里的“愁”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我们一起来探讨。
先齐声轻诵全词,初步感受。
5.学生轻声齐诵全词
二、品析愁情(38分)
(一)范读创境,提出要求(10分)
1.教师诵读创境
播放背景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教师:
老师先读一遍,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试着在脑海里浮现词中描述的一幅幅画面。
教师诵读。
2.提出探讨要求
教师: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比《武陵春》,这里的愁要复杂、深沉一些,这里的形象也要丰富一些。
教师指读PPT内容,并稍加解释:
描述“次第”:
请在众多富于形象的“次第”中选择有感触的一处,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用第一人称“我”描述这幅画面。
在相关词句边上动笔写一写。
然后小组内交流各自描述画面。
3.学生自主研习、交流
(二)描述“次第”,探讨“愁情”(12分)
1.学生发言,师生探讨
要求学生先描述词句情景;教师再抓住“酒”、“雁”、“花”、“雨”等意象一起探讨其中“愁情”;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包括语调、神情、肢体语言等;全班再轻声齐诵词句。
一处“次第”如有补充,可继续;如无,就另一处。
教师自备内容:
①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天气忽暖忽冷,真叫我难以适应啊。
就凭着这三杯两杯的淡酒,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了这寒冷的秋风啊!
——生活艰难,年老多病,几杯淡酒,何以消愁?
——抓住“酒”意象,点明“酒所以淡是因为愁很浓”意思。
——读出疲惫、叹息之感。
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我抬头看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似,但再也不可能有爱人的消息了!
雁儿雁儿——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这次第”,怎不叫人“欲语泪先流”呢?
!
——让学生齐读注解中《一剪梅》词句“云中谁寄锦书来”,并讲出彼雁和此雁的不同(“彼雁”是甜蜜的闲愁,“此雁”是绝望的哀愁)。
——读出茫然、痛心之感。
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我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
——秋花凋损,美丽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顾影自怜,黯然神伤。
——让学生讲“花”的意象内涵(美丽、青春)。
——读出心酸、凄楚之感。
④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
窗外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黄昏的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梧桐树上,倒一声声像打在我的心坎!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前路漫漫,度日如年,“这次第”,怎一个孤苦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煎熬了得?
!
——让学生讲“细雨”和“愁”的相似处(广大、绵长、冰冷、灰暗)。
——读出孤苦、煎熬之感。
2.教师小结
教师:
共四幅凄凉画面——秋寒风急、旧雁又过、秋花凋损、孤窗细雨。
我们一齐轻声诵读,并在脑海里一一浮现这些情形。
3.学生轻声齐诵“乍暖还寒”到“点点滴滴”。
(三)赏析首句,突出音韵(5分钟)
1.探讨首句“声音形象”
教师:
那么首句有没有形象呢?
(如果学生在前头就提及“寻寻觅觅”句,就问:
这里有画面吗?
学生可能会讲到“词人寻寻觅觅”也是情景。
那么教师继续问:
那寻觅的具体“次第”是什么呢?
——引到如上的四幅画面探讨中。
)
学生可能会讲到“词人寻觅、情境冷清”的“次第”。
教师再问:
这里除了其概括性的形象外,还有什么形象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学生如果回答不到位,可以提醒:
同学们觉得首句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听起来像什么?
(像女子呜咽声)
教师自备:
这句话的形象更在“声音”——轻轻细细、悲悲切切、低声呜咽、泣不成声,这就是最直接的“形象”!
十四叠字,劈面而来,可谓“先声夺人”,全词愁情尽显,境界顿出。
2.评价赏析首句
教师:
前人对这句词推崇备至。
学生齐诵PPT内容:
南宋张端义称赞道:
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俱无斧凿痕。
后人概括古人的评价说: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3.轻声齐诵首句
指导学生读出细碎、凄切的声音形象及悲凉情感。
(四)整体感知,诵读体味(6分)
1.学生齐读体味
教师:
好,我们连起来试着把这凄切的声音、那凄凉的画面读出来。
学生轻声齐诵。
2.整体感知
教师:
根据我们刚才的想象、分析,老师把李清照《声声慢》中“这次第”的“愁”作如下概括,同学们跟我一齐轻声朗读。
播放《二泉映月》背景音乐。
依次映出PPT,教师指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由外而内
我饮酒御寒却酒淡风急,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声慢 声声 优秀 语文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