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投资可行性策划书.docx
- 文档编号:8092438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64.05KB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投资可行性策划书.docx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投资可行性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投资可行性策划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投资可行性策划书
《昆明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园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稿)
二〇〇九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二章保税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的背景2
一、国际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
(一)发展情况2
(二)主要特征3
(三)发展趋势5
二、国内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9
(一)总体情况9
(二)存在问题10
三、发展趋势11
四、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情况13
(一)发展现状13
(二)相关政策措施15
五、我国保税物流园区发展情况17
(一)发展概况17
(二)主要运作模式及特点18
(三)发展趋势20
第三章保税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的意义22
一、促进云南国际物流中心建设23
二、增强云南出口加工竞争力23
三、增强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24
四、集约化使用城市土地资源24
五、整合物流企业,实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服务25
第四章保税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的基础和条件25
一、保税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的优势条件分析25
(一)云南独特的地理区位25
(二)云南资源秉赋26
(三)省内唯一出口加工区27
(四)云南的产业基础29
(五)物流信息技术支撑30
(六)行业团队的支持31
二、保税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的劣势条件分析31
(一)交通设施较差31
(二)缺乏交流平台32
(三)产业链整合较难32
(四)管理要求高33
(五)物流专业人才少34
(六)装备技术水平低35
第五章保税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的市场分析36
一、东南亚、南亚市场为园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6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将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36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将是园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38
(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是园区业务的主战场38
(四)区位优势吸引全球航运集团投资39
(五)政府搭台的大通道为园区发展提供有效支持40
二、国内市场为园区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41
三、省内市场为园区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42
第五章保税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的发展策略43
一、高起点规划设计43
(一)规划的原则和目标43
(二)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43
二、配套服务和信息化建设44
三、着力培育物流产业45
四、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46
五、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扶持46
(一)国家对保税物流园区的配套政策46
(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47
第六章保税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的选址、用地及布局49
一、项目建设选址49
二、项目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49
三、建设布局49
第八章保税物流园区项目的管理及运营模式50
一、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50
二、项目运营模式51
(一)整合国际中转业务模式51
(二)积极拓展国际采购业务52
(三)创新出口复进口业务52
三、保税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53
第九章结论及建议54
一、结论54
二、建议56
(一)加强管理和服务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56
(二)发展园区特色功能放大“港区联动”产出效应56
第一章概述
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流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保税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物流集散方式,是经国务院和海关总署批准的,以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为主,享受保税区和出口物流园区的特殊政策,实行国家海关总署封关运作的园区。
它是目前中国法律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雏形,按“境内关外”定位,海关实行封闭管理的特殊监管区域。
在该区域内,海关通过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通关模式,在全封闭的监管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简化通关手续。
通过保税区与港口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货物在境内外的快速集拼和快速流动。
昆明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网外物流园区和网内保税物流园区的有机融合,在建设昆明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的基础上,积极向国务院申请保税物流园区,以达到吸引外资、推动昆明乃至云南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外贸出口的目的。
第二章保税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国际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国民生产总值(GDP)32万亿欧元。
全球物流成本2.5万亿欧元,合同物流相关成本7200亿欧元,运输成本1.2万亿欧元,库存成本6000亿欧元,外包合同物流市场1870亿欧元。
(一)发展情况
随着物流内涵的不断扩展,物流管理手段、技术均在不断的改善和提高,缩短物流时间、节省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组织合理化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共同特征。
为了实现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的目标,物流业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在政府或社会力量的推动下,以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质量的提高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为中心,使物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在8%左右,物流管理费用与GDP的比率为0.5%,物流业规模已超过高技术产业而成为这些国家新的经济拉动因素;而在中等发达国家,韩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为16%左右。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新世纪经济的重要加速器。
(二)主要特征
无论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和进程怎样,现代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
纵观世界的发展,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政府普遍重视物流的发展。
各国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均把发展物流作为提高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规划建设。
日本内阁会议2001年通过《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除了继续建设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是降低港口费用)以提高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外,还提出要解决环保问题和建立循环型社会等与物流有关的新课题;在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政府对参与物流园区建设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并积极为物流园区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统一规划物流园区内的交通、道路、绿化、教育、娱乐设施等项目,形成齐全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韩国起草的物流发展五年规划,要求到2006年企业的物流开支占企业收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2.5%下降到9%,使韩国成为东北亚转运枢纽。
澳大利亚政府2002年推出《货物运输行业行动纲要》,目的是搭建一个长期的、参与性强的计划和财务框架,对全国陆地交通网络进行整体开发。
2、搭建信息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的广泛普及,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营成本,使国际物流得以长足发展。
目前,国际物流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其发展趋势是建立智能化运输系统,将运输仓储电子化管理过程与网络财务支持系统、电子商务融为一体。
对于现代物流业发展来说,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3、完善配送中心,提高整体物流效率。
在欧洲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配送中心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其作用包括减少仓库建设和人工成本,增加存货透明度,加强物流的流程控制。
在目前的物流配送中心中,既有加工配送型,也有单纯储存配送型;既有专业产品如汽车配件、食品配送等,也有综合物流中心;既有物流与展览展销的结合,也有跨区域的综合集成空运、海运、铁路、公路的全球物流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一般都广泛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监控系统、现代化立体仓库、条形码扫描等,同时还包括整套的供应链方案设计、港口电子网络化管理、仓库进出货自动化管理、卫星定位系统等。
4、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
现货物流业对运输仓储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所以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
如果没有各国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很难提高。
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标准、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
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
5、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
在美国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
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并建立了美国物流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三)发展趋势
在政府有力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逐渐显示向以下几个方向的发展的趋势。
1、物流进入全球化发展时代,规模不断扩大。
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跨国经营和产品本地化生产的波浪,90年代进而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国际化采购、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格局的形成,伴随而来的是国际化物流。
没有顺畅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不会扩大,跨国生产和全球采购也难以实现。
同样,在国际化大生产、国际资本大流动、国际贸易大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进展的新经济格局中,也迫切要求国际物流走向全球化经营。
近些年来国际跨国物流企业,如,美国总统轮船、联邦快递,丹麦马士基,日本通运、佐川急便,德国西门子等都在角逐世界物流市场,与他们供应链中的生产企业结伴进人各国物流领域。
这些大型跨国物流公司,由原来雄据国际海、陆、空运输市场,进而深入各国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枢纽建设,一步步地完善了跨国物流网络框架和主干线与支线的衔接,使国际物流网实现了彻底的贯通和触角的终极化。
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大好良机,通过融资、贷款、援助、合资、合作等种种形式,把游资投人到港口、码头、公路、物流园区、集装箱终端等世界各地最关键的物流环节,建立了自己的投资主体地位,确保了国际物流的畅通无阻,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国际物流通道,促进了全球物流的大循环,把现代物流推向了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
2、物流向更高阶段发展,供应链管理开始盛行。
在物流的概念和定义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群体优势化,物流的作用显得单一和不足。
物流必须与生产、采购、销售以及信息相结合,形成整体优势,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有在发挥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与自己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参加由优秀的生产者、原材料供应者、产品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乃至相关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企业优势组合的同盟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
由于逐渐由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企业群体与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物流的功能便显得乏力,只有供应链才能满足这种竞争的需要。
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物流渐渐地被涵盖在供应链管理之中,或者说物流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了。
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1998年已经在原有物流定义的开头加上了“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的内容。
供应链的有效实施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比如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诚信度和合作精神,这是最起码的要素。
3、物流向外围延伸,内涵不断拓展。
现在物流的地位已经提升至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近些年的新倾向是把物流进一步向外国延伸,与通关、商检相连,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捆绑在一起,把物流纳入到生产、流通与销售等整个经济领域。
企业不仅把物流看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企业竞争力,创造“第三利润源泉”的手段,而且还把物流提升到经济的增长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关键产业的高度。
4、物流转向消费者,专业化物流服务不断壮大。
在新经济时代,生产者、供应者、服务业者都把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转为以“消费者”为中心。
物流服务也随着生产企业的转变而转变,由过去的服务于生产,转向现在的服务于消费者。
比如为居民提供搬家服务的搬家公司;为居民邮寄小件包裹以及代送礼品、代运高尔夫和滑雪用具的“宅急送”公司;为长期出差职工保管家具和贵重物品的仓库等,都是物流企业转向最终消费者的例证。
5、物流趋向信息化、电子化、高科技化,形成以系统技术为核心。
由于各种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等信息处理和条形码技术、射频标识技术在物流中的广泛运用,大大增强了运输。
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各环节的功能,使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为一体,提升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综合效益,实现了物流跨越式发展。
同时,由于信息化、电子化技术、模块化技术、仿真技术等在物流中的应用,使利用虚拟仓库、虚拟银行的供应链管理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使物流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国内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总体情况
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0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比2006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受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6年的18.3%提高到18.4%,上升0.1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6981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比2006年提高5.2个百分点,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7.6%,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占GDP的6.9%。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283亿元,同比增长26.2%,增幅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物流业增加值的数据表明,物流业对服务业与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大,但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只占到GDP的39.1%,与美日等发达国家三产比例高达70%~80%的份额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明显落后。
再加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仍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物流集中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粗放经营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有效物流需求与有效物流供给都不足。
这是导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
(二)存在问题
1、社会物流成本过高。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0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比2006年提高4.7个百分点。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6年的18.3%提高到18.4%,上升0.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每实现100元GDP的产值,就需付出18.4元的物流成本。
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而水果、蔬菜、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70%。
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在8%左右。
对于我国物流发展的情况,《通报》给出了结论——“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加快”超越了“物流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和“社会物流总额继续快速增长”,排到了第一位。
2、物流组织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历年积累的社会商品库存额与GDP的比例高达20%以上,而美国这一比例只在3%左右。
据统计,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只有2.1次,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只有2.8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0—20次的周转速度。
社会库存比重过高,资金周转速度低,这既带来巨大的资金占用成本,又实际上减少了企业的收入,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容易诱发各种债务危机,不利于社会扩大再生产。
3、物流活动模式缺乏专业化和社会化。
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中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当,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
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1%。
三、发展趋势
自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明确提出“今后将要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一系列物流政策正在制定中,即将出台”后。
随着企业对物流的重视,我国的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也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重市场、重管理、重信息化的物流园区成为今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趋势。
1、专业型物流园区将进一步发展。
由于制造商为迎合消费者日益精致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而采取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所以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随之产生,为专业型物流园区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专业化的物流园区更能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也有利于其树立核心竞争力,更好的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
2、物流园区的建设与规划将趋于理性。
随着物流概念的进一步深入,物流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政府对物流及物流园区的发展和规划也将会很快出台,物流产业和物流园区的建设也必将走向理性。
一批没有经过详细规划和论证的物流园区已经被取消,未来的物流园区建设将会走向需求型和功能型。
只有市场定位明确,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物流园区才能生产;只有功能齐全,真正促进满足客户需求的物流园区才能发展和成长。
3、物流园区将更多的承担第三方物流企业角色。
未来的物流园区作为各类物流企业和物流基础设施的综合平台,不论在软硬件条件上都具备了第三方物流所具有的条件。
今后的物流园区除了在提供基础设施平台、信息网络平台、管理服务平台和环境政策平台以及海关、商检等服务的同时,可充分利用物流园区资源平台的优势,通过整合园区资源,率先切入第三方物流运作。
4、物流园区设施及设备将趋向现代化。
现代物流追求的是物流的集约化而非粗放化,随着我国物流管理精益化程度的提高,作为搭建物流运作平台的物流园区,必然要与物流管理精益化要求相混合,规划与设施配置的现代化,建立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的物流中心是我国建设物流园区的主要趋势。
5、物流园区的信息网络化进程将加快。
物流园区作为一个集散中心和信息交流平台,除了整合园区内部资源外,区域和城市间各物流园区的联合是最大限度发挥园区特色,达成资源共享,不仅能节约各自的经营成本,从而实现各物流园区的多赢和双赢。
另外,随着在信息化覆盖的扩张,未来我国物流园区将会形成按照各自不同的功能、主导企业的物流管理要求,园区范围内基础的信息服务环境的建设需要等方面的因素和特点,形成依托物流园区的多样化信息化发展局面。
四、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一)发展现状
2007年,云南省物流业增加值完成540亿元,同比增长7%。
与物流产业相关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1880亿元,增长10%以上,与物流相关产业快速的发展,带动了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高速增长。
2008年,全省进行30个省级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其中投资38亿元启动11个物流中心建设,形成1亿吨以上的现代化物流规模。
年2008年底,我省的货物运输量超过7.5亿吨,物流业增加值达570亿元,物流总额达1.2万亿元。
目前,云南共有物流企业400多家,昆明有200多家,占总数的45%以上。
计划还要规划和建设30个省级重点物流中心,昆明将落地4个。
同时,开工建设安宁市昆钢、昭通水富、云南铜业、昆明铁路局马龙、宣威、昆明南站、金马村及德宏姐告、版纳磨憨、景洪工业园、玉溪研和工业园区等11个物流中心。
虽然我省物流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园区数量和经济效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国内发达省市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呈现小、少、弱、散局面,虽然拥有众多网点,但设施陈旧,技术手段落后,其整体优势、网络优势得不到发挥,与“现代物流”要求相距较远。
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物流业发展的相对滞后。
2007年,全省GDP增长12%,社会物流业增加值增长仅6%。
二是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降幅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物流总额增长率也低于全国增长水平。
三是高级物流人才匮乏,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全程物流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式未全面展开,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社会竞争力。
(二)相关政策措施
2006年7月,我省顺利完成云南省商业储运总公司、云南省外贸万达运输公司两户国有企业的整体划转接收工作,组建云南物流产业集团。
2007年7月,省政府同意将省轻工业供销总公司、省纺织总公司和省建材供销公司3户企业整体无偿划转云南物流产业集团。
随后,集团成员企业云南新源再生产业有限公司整合了楚雄州物资公司、昭通市物资公司等五家老国有物资企业。
通过一系列资源整合,云南物流产业集团迅速跻身全国物流企业50强,并提出充分发挥云南钢材物流中心和新储物流有限公司在凉亭片区的物流龙头带动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昆明东盟家电物流中心,在昆明东三环附近建设占地1500亩,立足昆明、辐射州市、连接国内、面向周边国家的昆明东盟家电物流配送中心,全面拓展家电商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等措施。
2006年7月,我省现代物流发展联系会议通过对《关于加快云南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0年全省要建立10户专业物流企业联系点,全省货运总量超过8亿吨,物流增加值突破300亿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5%降低到20%左右,使物流业成为我省又一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
同年,省发改委编制的《云南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020年)顺利完成。
《规划》明确提出围绕把我省建设成为以口岸物流和支柱产业物流为重点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物流枢纽的总体目标,根据全省物流流向、流量和区域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在整合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加快构筑“一个物流核心圈、三大物流枢纽、五大物流区”,最终形成国际国内双向物流、区域分工合理、重点突出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和产业体系,促成物流业与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在物流政策措施方面,我省严格遵照我国制定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和法律规章来执行,并根据国家规范性文件的指导,制定适合我省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
在土地税收政策方面,2007年8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云南省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在资金筹集方面,2005年11月17日,省政府出台《云南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专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物流资产监督管理方面,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意见》。
我省还通过国家积极与相邻国家共同探讨制定区域物流发展的便利化政策。
2007年8月24日,昆曼公路贸易物流政策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昆曼公路贸易物流便利化政策”。
另外,昆明市也出台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昆明市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陆上联结点的区位优势,坚持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扶持的原则,以区域经济为基础,以公路、铁路、航空枢纽为依托,以信息及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为核心,以规划建设物流业集聚区、扶持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加速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在2008年出台的《中共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定》中,重点强调了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要求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村级为网络终端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决定》还要求,采取优惠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发展适合新时期农村消费特点的连锁超市、农家店等新型业态,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五、我国保税物流园区发展情况
(一)发展概况
自1991年保税区设立以来,国家赋予保税区“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国际商品展示展销”四大基本功能,但一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昆明 出口 加工 保税 物流园区 投资 可行性 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