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建设年度报告3年.docx
- 文档编号:8088841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7.49KB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建设年度报告3年.docx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建设年度报告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建设年度报告3年.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建设年度报告3年
2009年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建设年度报告
一、专业建设目标
1.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依托山东省建筑大省的行业和区域优势,借助济南建筑职教集团平台,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深化校企合作深度。
在校企合作的数量上,满足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上,要求企业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
2.突出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建设行业和建筑产品特点,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按照认知和职业技能形成规律,细化教学进程和教学要求,实现工学结合,重视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纳入到培养方案中,学生毕业一年后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优良率达到95%以上。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优化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改革各类课程和实训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考核;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开发工学结合课程3门,施工教学录像1部,专业技术课程课件制作达到100%。
二、专业建设内容
(一)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建设
1.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融入专业资格证书制度确立课程体系。
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用,走工学、产学结合的道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加强核心课程的实训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部分:
专业实训课程(建筑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专项能力训练环节(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构造技术实训、建筑材料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实训等);综合能力训练环节(工种与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
2.明确核心课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在对毕业生进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进一步确立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核心课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重视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实践教学内容。
紧密围绕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配合、工学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规划。
加强教学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建设6门优质核心课程。
根据专业群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建设以下核心课程:
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造价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
同时,在完成《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校内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另外建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3门校级精品课程;力争将《建筑工程测量》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创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资源建设和平台建设两方面入手,资源建设主要以核心能力课程为主,其他课程为辅。
包括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指导、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内容,建成教学资源先进、实践项目丰富的资源库。
平台建设主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资源搭建在互联网的平台之上,为专业提供教学和研究共享平台。
2010年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年度报告
一、专业建设目标
1.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依托山东省建筑大省的行业和区域优势,借助济南建筑职教集团平台,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深化校企合作深度。
在校企合作的数量上,满足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上,要求企业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
2.突出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建设行业和建筑产品特点,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按照认知和职业技能形成规律,细化教学进程和教学要求,实现工学结合,重视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纳入到培养方案中,学生毕业一年后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优良率达到95%以上。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条件,扩建施工实训工场为施工技术实训中心、工程造价与招投标模拟实训室的规模,增加结构检测、钢结构、预应力结构安装等3个实训室;按照工学交替的需要,再增加10家校外实训基地。
二、专业建设内容
(一)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实验实训条件软件建设
(1)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2)制定和完善实训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标准。
(3)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4)编写完成全部基本技能训练操作规程。
(5)进一步营造职业环境氛围和企业文化。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要求
1)按照教学和实训深度融合的要求,做到教、学、做在实训室融为一体。
2)按照源于现场并高于现场的要求,做到“集成、共享、开放”。
3)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兼顾工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4)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兼顾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2)建设内容
1)新建建筑材料与结构安装2个实训室,每个实训室可同时容纳40人进行训练。
2)建设工程实训中心:
建立施工技术实训中心。
扩大实训中心的建筑面积,更新和添置部分仪器,保证能满足同时有90人的晴雨天实训需要;基本技能实训室由原来的砌筑工、抹灰工、钢筋工、模板工扩大到砌筑工、抹灰工、钢筋工、模板工、架子工、水电工等6个实训场地,建立仿真实训场地,并能够满足专业工种实训和技能测试的要求。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3家校外实训基地和6家订单培养合作单位的的基础上,本着互助互利的原则,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5家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训的需要。
成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组,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和管理,建立校企双重管理制度,完善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
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学生,学生以员工的身份承担岗位工作,校企共同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提高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形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
2009年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年度总结
一、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融入专业资格证书制度确立课程体系。
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用,走工学、产学结合的道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加强核心课程的实训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部分:
专业实训课程(建筑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专项能力训练环节(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构造技术实训、建筑材料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实训等);综合能力训练环节(工种与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
二、明确核心课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在对毕业生进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进一步确立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核心课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重视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实践教学内容。
紧密围绕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配合、工学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规划。
加强教学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建设8门优质核心课程。
三、取得效果
通过工业与民用建筑示范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建筑行业和相关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
在以下方面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通过我校开展“工学结合、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每年可为行业和地方输送100名以上职业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通过建设培养一支思想道德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并总结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途径,推进河南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并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3.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共赢”发展,为开展“工学结合”和“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2010年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年度总结
一、实验实训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
1.实验实训条件软件建设
(1)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2)制定和完善实训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标准。
(3)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4)编写完成全部基本技能训练操作规程。
(5)进一步营造职业环境氛围和企业文化。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要求
1)按照教学和实训深度融合的要求,做到教、学、做在实训室融为一体。
2)按照源于现场并高于现场的要求,做到“集成、共享、开放”。
3)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兼顾工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4)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兼顾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2)建设内容
1)新建建筑材料与结构检测、钢结构安装、预应力结构安装3个实训室,每个实训室可同时容纳40人进行训练。
2)建设工程实训中心:
建立施工技术实训中心。
扩大实训中心的建筑面积,更新和添置部分仪器,保证能满足同时有90人的晴雨天实训需要;基本技能实训室由原来的砌筑工、抹灰工、钢筋工、模板工扩大到砌筑工、抹灰工、钢筋工、模板工、架子工、水电工等6个实训场地,建立仿真实训场地,并能够满足专业工种实训和技能测试的要求。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3家校外实训基地和6家订单培养合作单位的的基础上,本着互助互利的原则,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5家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训的需要。
成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组,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和管理,建立校企双重管理制度,完善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
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学生,学生以员工的身份承担岗位工作,校企共同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提高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形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
二、产生的效果
通过工业与民用建筑示范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建筑行业和相关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
在以下方面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通过我校开展“工学结合、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每年可为行业和地方输送100名以上职业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通过建设培养一支思想道德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并总结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途径,推进河南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并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3.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共赢”发展,为开展“工学结合”和“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 民用建筑 专业 建设 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