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自拟题作文导学案学生.docx
- 文档编号:8088836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609.36KB
部编版小升初自拟题作文导学案学生.docx
《部编版小升初自拟题作文导学案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升初自拟题作文导学案学生.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升初自拟题作文导学案学生
部编人教版小升初自拟题作文(导学案)(学生)
趣味故事
高山流水
春秋战国时期的俞伯牙是著名的琴师,他弹的琴声美妙绝伦,只可惜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欣赏。
后来他创作了一曲《高山流水》,身边的人都啧啧赞叹,可是伯牙问他们妙在哪里,他们一个字也说不出。
伯牙想,他们只是听到了表面,而没真正领悟到这首曲子的妙处。
他哀叹着世间没有知音。
有一天,他又在林中寂寞地弹奏起这首曲子。
这时来了一位樵夫。
他听到琴声,不自觉地停了下来。
这位樵夫其貌不扬,衣着普通,伯牙只当是和以前那些只听表面的听众一样。
谁知道那人一直站在那儿,也不说话,就这样静静地聆听着。
他的眼睛微闭着,显出一副入迷的神情。
伯牙暗暗好笑,心想他可真会装模作样。
不知不觉,一曲终了,这位路人睁开眼睛,赞道:
“这琴声可真妙啊!
”
“你能告诉我它妙在哪里啊?
”伯牙忍不住又问。
“就像巍峨的高山一样!
”
伯牙听了非常惊奇,因为他此时弹奏的正是《高山》。
也许他只是恰好猜中了,于是伯牙又接着弹奏《流水》。
只听到琴声一会如涓涓流淌的溪水,一会如烟波浩渺的湖面,一会如汹涌澎湃的激流。
那位路人又听得入神了,在伯牙奏完之后很久,才啧啧赞叹地说:
“真妙啊,简直就像烟波浩渺的江河一样!
”伯牙这下相信了,他又惊又喜,惊的是竟然有人能够听懂他的琴声,喜的是自己终于有了一位知音。
这位路人叫钟子期,他因此和伯牙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伯牙每次创作完好的曲子,就首先弹奏给子期听。
而子期呢,也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就参透这些曲子的内涵。
伯牙从他那儿受到激励,创作灵感源源不断,琴艺也越来越高。
旁人总是能看到一副这样的场景:
伯牙坐在地上,两手抚琴,神情专注。
子期呢?
则坐在一边,闭着眼睛,陶醉在美妙的琴声之中。
后来子期不幸去世,伯牙非常悲痛。
他觉得世上再也没人能够听懂他的琴声了。
于是他来到子期的墓前,用尽全心的力量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
一曲终了,他站起身来,举起这张他曾视为生命的琴,重重地摔在地上。
这张琴一下子摔成了两半。
从此,伯牙终身不再弹琴。
【品味】
这个故事表现了朋友之间珍贵的友谊,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以“高山流水”,比喻友谊,比喻知音。
现在,“高山流水”已经成了成语。
许多成语都有类似的有趣的故事,所以有人说:
“成语就是这个故事最好的标题。
”
如果不用“高山流水”代表友谊和知音,而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示这一含义,显然太绕口了,太笨了。
由此可见,起一个好题目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
你会为你的习作起一个好题目吗?
今天,我们就要练练这一本领。
训练内容
拟个好题目
自由习作,写什么都行。
写完后跟大家念一念,听一听大家的评议。
评议的重点是习作的标题。
评议不光要确定谁的文题起得好,更要说明理由。
训练要点
一、认识起个好题目的重要性
二、掌握命题的基本原则
三、学会为自己的习作起一个好题目
四、能够在文中适当点题
技法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学会起个好题目的本领。
同学们从上小学开始,已经写过不少习作了。
有些,是老师命题让我们写,这叫命题习作。
有时,老师不命题,让我们自由写,写什么都成,这时,就得靠自己起题目了。
怎样起一个好题目呢?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根据习作要求命题。
首先要对自己的习作做一次仔细的阅读,了解它的主要内容。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能够概括习作的主要内容。
所以,主要写的是什么,应该看清楚。
许多习作的标题,就是着眼于内容来命题的。
比如《我的小伙伴》、《游动物园》、《家庭联欢会》、《第一次做饭》、《竞选班长》等,都是着眼于习作的内容来命题。
请看下例:
爸爸上当了
浙江张玲
我爸爸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他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
晚上,爸爸一进屋就塞给我一个大苹果,笑眯眯地对我说:
“女儿,老爸把今天食堂发的苹果留着给你吃,想吃吧!
”
我天生似乎就喜欢吃苹果,一把接过爸爸递过来的苹果,就想咬一口。
“不可以就这么吃了,要先洗一洗啊,是不是馋虫有上来了呀。
”爸爸有点戏弄的说。
不过,没忍住,口水还是流了出来。
我边吸着口水,边对爸爸怪声怪气的说:
“不馋啦,不就是个苹果罢了,又不是没吃过!
”话虽这么说,可心里已经是巴不得赶紧咬一口了。
站在旁边的妈妈乐了,笑着说:
“你呀,馋得口水都出来了,还嘴硬。
不馋就给我吃算了。
”
我朝妈妈做了个鬼脸:
“不行,我可不能辜负了爸爸的一片心意。
”说着,便拿着刚洗的苹果躲到房间了。
红艳艳的苹果真诱人,散发着一股迷香的苹果味,真馋人呀!
我咬了一口,苹果很脆,一股甜甜的苹果汁溢满了整个嘴巴。
“咔嚓、咔嚓”几口下去,一个大苹果被我咬了一个大缺口。
突然一想,不能一个人独吞,应该给爸爸也尝一尝。
他不舍得吃留给我,我就这么吃了独食,有点儿太过分了。
不过,转念一想,这老爸肯定又像以前一样,找各种借口不吃……不过,这事情可难不倒我哦,我眉头一皱,拿着苹果冲到客厅朝爸爸嚷了起来:
“爸呀,你可是我的亲爸,这么酸的苹果,你确拿来给我吃,你是从心啊!
”我突然的举动,把老爸给弄懵了:
“不会吧?
天地良心啊,老爸怎么可能这么做呢?
”我嘟着小嘴:
“不信,你尝尝看,你觉得是我冤枉你了是吗?
”说着,我把苹果塞到了爸爸的嘴边。
爸爸还没来得及反应,苹果已经到嘴巴跟前了。
我把苹果使劲塞进爸爸的嘴里,爸爸咬了一口:
“这不是挺甜的吗,怎么会酸呢?
”
我“扑哧”地笑了起来:
“爸爸上当了,爸爸上当了!
”
爸爸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一把把我搂在怀里:
“你这个调皮蛋哟!
”
【品味】
父爱子,子爱父,多么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图啊!
分析习作的内容,就是小作者善意地让爸爸上了一当。
于是,题目就这么起了:
“爸爸上当了。
”——多么简洁而又明白啊!
而且,爸爸怎么会“上当”呢?
上了谁的当呢?
怎么上的当呢?
这些疑问会立刻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于是,这个题目又起到了引发读者阅读欲望的作用。
这样的题目当然是个好题目。
第二、让题目新鲜点儿。
以内容命题,是最直接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
如果大家都这么命题,题目全都一个样子,肯定不吸引人。
所以,要想让自己的习作吸引人,就得首先在标题上下点工夫,起一个新鲜点儿的标题。
比如一篇自我介绍的习作,以《我的自画像》为题,用画画儿做比喻,就比《向你说说我》新鲜一些。
又比如一篇歌颂家乡的习作,比《可爱的家乡》为题,就比较一般,若以《欢迎到我家乡来》为题,有了与读者的互动,似乎就更吸引人一些。
命题求新,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
上面举了用比喻与读者互动之外,还有不少技巧可供选择。
比如用疑问句,《这样做对吗?
》、《树叶为什么秋天落下来?
》、《妈妈为什么生气了?
》等。
又比如用感叹句,《同学,你不能这样做!
》《这个地方真好!
》《谢谢您,王老师!
》《哇,我们班!
》等。
还可以巧妙借用“数字”、“事物”等拟题,如:
《快乐2+1》、《0的畅想》、《自信像盏灯》等。
需要强调的是,再新的题目也得与内容相吻合。
如果脱离了习作主要内容,起上下怪怪的题目,“新”是“新”了,但与习作内容却不相干了。
这样的题目就犯了“题不对文”的毛病。
所以,我们倡导的求新是建筑在求实基础之上的。
能够概括习作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的求新,是第二位的要求。
从操作程序看,你可以先起个求实的题目,再把它改成求新的题目。
初学拟题,还是分两步走为好。
请看下例:
佳作三
快乐2+1
河南张雪曼
每天,我们家总充满了欢声笑语,总是被欢乐的气氛包围着。
因此,左邻右舍便送给我们一个“快乐2+1”的雅称。
不信,就上我们家来瞧瞧——
镜头一:
捉螃蟹
还没走到家门口,就传来一声声“在哪儿?
别让它跑了”的尖叫声。
原来趁我们午睡的时候,关在盒子里的螃蟹偷偷溜了出来,各奔前程。
在下张雪曼,最喜欢吃螃蟹,却也最怕张牙舞爪的“毛脚将军”了。
于是只好站在客厅的桌子上当起了总指挥。
“在那儿!
”我大喊一声,只见门边的一只螃蟹正鬼鬼祟祟想趁机逃走。
在我的断喝中,老爸不失时机地捉住它的背,快速放进了盒子里,那只螃蟹只有对我干瞪眼的份儿了。
没过一会儿,八只螃蟹中的七只纷纷从门后、冰箱底、鞋堆里找了出来,还有一只却怎么也找不到。
全家一起动起了脑筋,冰箱里?
不可能。
床底下?
找过了。
终于,老妈在水果箱里把它逮了个正着。
老爸笑着对老妈说:
“在水果箱里找只有你才想得到(因为老妈最喜欢吃水果)。
”
镜头二:
打蚊子
今天,老妈烧好了可口的饭菜过节,却引来了六七只可恶的蚊子。
于是,一场人蚊大战就开始了。
我和老妈各拿了一本书,老爸赤手空拳,扑向了蚊子,我瞄准了一只肥头大耳的蚊子心里想着,好你个“胖子”,今天要你尝尝姑奶奶的厉害。
我看中时机,挥书拍了过去,只见它一闪就躲过了这一劫。
我气得鼻子直冒烟,蚊子见势不妙,竟然飞到了妈妈的肩上,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猛打了下去,老妈“哇”得一声,回过头来圆瞪着双眼。
我连忙造上一堆好话:
“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也是灭蚊心切,才失手的。
”老妈是明事理的人,挥挥手说:
“继续打蚊子,将功赎罪。
”
镜头三:
鸭脖子
每个寒冬的晚上,无论风雨,老爸下班回家,总会带来两根鸭脖子,那是我和老妈最喜欢的美食。
记得有一次,老爸又带回来了两根鸭脖子,我与老妈一声欢呼,抓起就往嘴里塞。
“好辣!
”妈妈也随声附和。
老爸嘿地一笑,有滋有味地说:
“辣才好吃嘛。
”我听了心里明白了几分,上前捏着老爸的鼻子说:
: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老爸哈哈地笑着说:
“今天买了特辣的鸭脖子试试嘛,没用呀,你们......”我和老妈听了,像饿狼似的扑向老爸......
屋外,寒风凛冽。
屋内,却温暖如春。
【品味】
数字上标题,只能使人莫名其妙,所以这一问题起到了醒目的作用。
开篇时小作者就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这是左邻右舍送给“我们家”的“雅称”:
快乐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快乐2+1。
本文通过三个镜头来展现快乐的家庭生活瞬间,真是精彩异常。
小作者的幽默运用到螃蟹身上,连螃蟹都可以变得“鬼鬼祟祟”了;到打蚊子的时候,老妈都被小作者给感染得出言不俗,很有辛相肚里能撑船的风度了;不过等惩罚爸爸时,“饿狼”的本性可是暴露无遗了,小作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一家人幸福的生活。
第三、审视习作,适当点题。
无论是根据内容命题,还是在求实基础上求新的命题,当题目确定之后,我们应再次审视一下习作,看看所起题目与“文”的结合是否紧密。
一个好标题必然与习作的内容及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在习作中一般都有“点题”之笔。
一般地讲,可以在开头点题,也可以在结尾点题,还可以在开头与结尾都点,形成首尾呼应的构架。
在习作中间部分,也可以适当点题。
总之,习作必须依题行文。
至于在什么地方点题,你可以根据习作内容来决定。
点一次也成,点两次也成,并没有一定之规。
俗话说:
“题好文一半。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都说明起一个好题目的重要。
在习作完成之后,花一点功夫起一个实实在在又响响亮亮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请看下例:
“镜子”
湖北王萌
像所有爱美的女孩子一样,我也喜欢照镜子。
然而。
前不久的一次经历却使我知道,生活中还有另一面“镜子”,它能照出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
自从上了六年级,我对学习就逐渐失去了兴趣,不喜欢听课,更不喜欢做作业,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
老师着急,家长更着急。
妈妈无可奈何地说:
“这孩子,怕是得了‘厌学症’!
”
前不久,学校派老师去与我校共建“希望工程手拉手”活动的黄陂县一所乡村小学考查、慰问。
不知为什么,老师点名叫上了我,我们坐车一路颠簸了4个多小时才到达了那个贫穷的小山村。
我从未看见过这样的学校和学生:
几间破旧低矮的平房,教室里参差不齐的课桌椅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
有的同学椅子矮了,只好垫上砖头。
但我发现,他们学习却是那么认真,听讲却是那么专注。
我十分不解:
他们为什么这么爱学习呢?
我忍不住问那位农民模样的校长。
他沉思了一会儿,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就在学校对面的那座山上,住着一个小女孩。
由于家庭贫困,她九岁才上学。
在学校,她门门功课都很优秀,受到老师的好评。
可是就在去年她上三年级时,母亲突然去世,撇下了她和两个弟弟。
父亲对她说:
“娃儿呀,爹实在没钱送你读书,你回来帮帮爹吧!
”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决定退学。
那天,是她上学的最后一天。
她早早来到了学校,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上课了,这也许是她一生中的最后一课。
她腰板挺得直直的,大大的眼睛专注地盯着老师,全神贯注听讲。
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句话。
下课铃响了,她就要离开学校了。
她恋恋不舍地抚摸着课桌,抚摸着黑板。
然后,她背起书包,含着泪慢慢地、慢慢地走出教室。
外面,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她的头上、身上落满了雪花。
她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那么沉重,走着走着……
校长讲到这里,已泣不成声。
他说:
“这些山里孩子之所以渴望读书,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学到知识才能摆脱贫困。
”
我的心被深深震动了,泪水夺眶而出。
这些山里的孩子虽然生活那么艰苦,可他们却是那么渴望学习,那么认真刻苦学习。
对比他们,我满心的惭愧。
我忽然感到,山里的孩子像一面镜子,站在我面前。
我无地自容。
我默默掏出早上出门时找妈妈吵吵闹闹要的50元钱,递到校长手里:
“请您把这钱转交给对面山上的那个小女孩,我真希望她能重返校园……”
从此,我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女孩。
而且,只要有同学不想学习,我就把那个山村小孩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也照照这面引人深思的“镜子”。
镜子。
是个非常普通的事物。
如果以它命题,肯定没有什么特殊的吸引读者眼球的功能。
但是小作者非常聪明,为它加上了一个引号,表明这不是普通的镜子,而是另有寓意的“镜子”。
一个小小的引号使文题达到了求新的标准。
本文开门见山,从生活中女孩子照的镜子引出另一面“能照出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子”,是运用了开篇点题的笔法。
接下去的行文似乎与“镜子”无关了。
小作者叙述起前不久到黄陂县一所乡村小学开展“希望工程手拉手”的话动见闻。
校长讲的那个九岁小女孩的故事深深震动了“我”。
使“我”“泪水夺眶而出”,并“默默掏出早上出门时找妈妈吵吵闹闹要的50元钱,递到校长手里……”
显然,这是一个爱心捐助的行为。
妙的是小作者笔锋一转,“忽然感到,山里的孩子像一面镜子,站在我面前……”哦,小作者是在“以人为镜”啊!
以山里的孩子为镜,小作者从此“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女孩”。
同时,小作者也希望更多的人都来照照这面引人深思的“镜子”。
这样的反复点题,使“镜子”这一文题深深烙入读者的心头,并引发无限的遐思。
这篇习作,在拟题与点题两面都堪称典范。
题目派送
《瞧,我这暴脾气》、《老爸真难教育》、《网事》、《我多想回到从前》、《骄兵必败》、《移胆》、《都是环境惹的祸》、《苍蝇“越狱”记》、《“我”真不想被折腾》、《小老鼠桃桃的烦心事》
经典解读
怀念母亲
季羡林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
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为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
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
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
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
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新潮翻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几个月以后,我写了篇散文,题目叫《寻梦》。
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
最后一段是:
天哪!
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
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
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
以后也没有断过。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
点评
本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作者在开头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指出生母和祖国母亲在自己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
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虽然和母亲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丝毫未减,并且由于母亲的离世,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
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对两位母亲有不变的情怀。
品头论足
既坏又狡猾的老爸
我的老爸可坏了!
我和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坏狐狸。
”下面,那就来分享我老爸的坏吧!
去年暑假的一个下午,妈妈规定五点以后可以自由活动。
反正妈妈也去深圳办事情去了,我就自我安排呗!
爸爸却严肃地说:
“玩什么玩,玩电脑有什么出息?
快点去写作业,别以为妈妈不在就可以胡来!
再说了,即使这样,妈妈在就听妈妈的,妈妈不在就听我的!
”我气得直咬牙,心里不停嘟囔:
坏老爸,坏老爸。
同学们,你们说,我老爸坏不?
我的老爸还很狡猾,我给爸爸取了一个外号叫——“老狐狸。
”前段时间,妹妹来我家住了,我便想出一个坏点子来报复爸爸。
一天晚上,我偷偷溜进爸爸的房间拿出爸爸衣柜里的三件衣服,没想到爸爸已经发现了!
在第一件衣服上画了三个鬼脸;在第二件衣服上画了一只兔子和乌龟在赛跑;在第三件衣服上画了几颗爱心和花朵;然后再把爸爸准备的衣服上画了两个脚印和灰太狼就这样,大功告成了!
第二天早上,我便叫妹妹去外婆家,反正也这么近。
妹妹不知是计,兴高采烈地去了外婆家。
爸爸醒后,穿好衣服,我想:
这下子就等着看好戏吧!
爸爸看见了他衣服上的图案,大吃一惊,我便装作津津有味的看书。
爸爸问我:
“这衣服是你画的吗?
”我连忙说道:
“没有啊!
我想肯定是妹妹弄的,刚才还没这样呢!
”爸爸心想:
嘿!
还挺厉害的嘛!
我昨晚早就看见是你弄得!
想着,便想出了一个狡猾的点子。
爸爸就笑着说:
“哈哈!
这小丫头,画的还挺好看的嘛!
”一听说是画的好看,我赶忙说:
“是我画的!
是我画的!
”爸爸冷笑了一下,说:
“哈哈!
我就知道是你弄的!
”唉,我又上狡猾老爸的当了。
你们说,我的老爸狡猾不?
坏不?
1、你觉得上面这篇习作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2、文章内容缺少些什么?
3、如何修改文章标题使其更简洁,更具吸引力?
模拟练习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小故事,分别为它们起一个恰当的题目。
其一
三国时代,蜀汉的大将关公,曾经降服了一个叫周仓的山贼做他的侍卫。
周仓力大无穷,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大用头脑,更不懂得运用规律。
这一天,关公骑马,周仓步行,两人来到一片树荫下休息。
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关公便对周仓说:
“周仓,你打这些蚂蚁看看。
”周仓伸出拳头,用力一砸,地面凹进一块,蚂蚁却没事;再用力一砸,手痛得他哇哇大叫,蚂蚁还是若无其事。
周仓眼见小小蚂蚁都打不死,急得满面通红。
关公说:
“看我的。
”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揉,蚂蚁一下死了好几只。
周仓看得目瞪口呆,关公便对他说:
“有很大的勇气和力量,还要懂得运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做大事、成大器。
”
其二
在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瓜农把成熟的西瓜堆在地上。
等着帮手把西瓜装到停放在路边的卡车上。
不一会儿,帮手都来了。
原来他们都是瓜农儿子的同学。
下课之后特地前来帮忙的。
只见这些小男生,一个个把衣袖卷起,准备着大干一场。
正在这时,一位班长模样的男生说话了:
“大家先别忙。
现在地上共有两堆西瓜,一堆靠路近,一堆靠路远。
我们不如分成两组人,远的那边多分两个人,然后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搬得快。
”
“没问题。
”于是大家分成两组,开始干起活来。
只见靠路近的那组同学,一窝蜂地走进瓜地,然后一个个伸手抱瓜,送到车上后再快速地空手返回。
这样来回反复,虽然秩序是乱了点,不过因为路近人多,倒也不慢。
靠路远的那组同学呢?
觉得这样来回太慢,就商议了一个办法。
只见他们在瓜堆和卡车之间排成一队。
由最前面的那位同学从地上抱起西瓜,然后传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再传给第三个,这样一个传一个,直到传到卡车边的那位同学。
这种方法又快又省力,不一会儿他们就要赶上前面那组同学了。
结果,他们两组几乎同时把任务完成,所不同的是,前面那组各自抱瓜的同学们累得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而后面挨个传递西瓜的同学们呢?
仍然是精力充沛,一个个淡笑风生。
练习二
下面这篇习作写了一件发生在校园中的老师关爱学生的事。
仔细阅读,你会发现文与题之间有点不吻合。
为什么不吻合?
请简要说一说。
新风一事
我的班主任王老师,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她。
因为她不但教我们知识,还很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有一次,快下课了,我想小便,可是怕老师不让,就没敢说。
憋了一会儿,实在憋不住了,就撒了起来。
这一撤可不得了,满位子是尿。
王老师发现我的位子下湿淋淋的,便问:
“你怎么了?
”我红着脸说:
“尿……尿裤子了。
”老师和蔼地说:
“你为什么不跟我说呢?
”我吭吭吃吃地回答:
“我,害怕,您说我……”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王老师转过脸,对大家说:
“大家不要嘲笑她,她是为了不影响上课才尿了裤子的。
”然后,又对我说:
“你穿大衣来的吗?
”
“穿了。
”“你穿上大衣赶快回家吧。
”王老师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对我说。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很不平静。
这件事多亏王老师解围,才没被同学们嘲笑。
王老师真是个可亲可敬的好老师。
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真实故事,简要说说对你的启发。
其一
公园改成陵园名一字之差引争议
河南焦作市的“缝山公园”更名为“凤凰山公园”,貌似不常的公园改名,却在焦作市民中间引起轩然大波。
不少市民批评,公园舍弃了非常有特色,有历史意义的名字不用,改叫凤凰山公园,和凤凰山陵园只有一字之差,太不合适了。
焦作市区北部临山,许多采矿者曾在此疯狂采石,焦作市政府于上世纪末叫停私采乱伐的行为,并封山育椒恢复植被。
1999年冬,一名有医学背景的雕塑家设计了“巨型手术针”的雕塑,寓意“大山也是一个生命体,它的伤口也需要进行治疗、愈合”。
这个雕塑取名为“缝山”,山下的公园也被定名为“缝山公园”。
河南理工大学一名社会学教援说,“缝山”记录了焦作一段历史,有焦作特色的名字,没征求市民意见就改名,不妥当。
(2008年3月16日《北京青年报》)
其二
自诩“馄饨爱上饭”餐馆起怪名引食客
本报讯位于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升初 作文 导学案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