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精选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七有答案.docx
- 文档编号:8087154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40KB
中考语文一轮精选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七有答案.docx
《中考语文一轮精选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七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轮精选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七有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一轮精选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七有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精选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训练
疫苗:
阻遏病毒感染的终极武器
董扬
①每次疫情发生,人们首先总会想到疫苗。
作为消灭疫病的终极武器,疫苗有最低的成本,更有先发制敌的优势,无疑成了公众的希望。
②人类第一次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怎样诞生的呢?
据专家介绍,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而且是我国首创。
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3000年的时间,致死率高达30%。
在18世纪末,每年大约有40万欧洲人被天花病毒夺走生命。
天花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汉代,古人称之为“痘疮”。
晋代的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
“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
”在与天花的长期斗争中,人们发现了一些规律:
感染了天花的人,不一定都会死,一旦活下来,就不会再感染天花。
在“以毒攻毒”的观念引导下,在宋代,人们就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研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后来称之为“人痘”。
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
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
③那么疫苗是靠什么开展工作的呢?
专家认为,“狼来了”可以激活免疫系统。
当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
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而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
当然,人体也不会对敌人的侵扰坐视不理,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调动多种武器来对抗感染。
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也许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
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敌人,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
④如何在不让自己感染的情况下,又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登门拜访的细菌和病毒?
于是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细菌或病毒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性“硬核”的疫苗。
将其注射到人体中,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毒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就可以立即被激活,并全力投入成斗。
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疫苗对免疫系统喊了一声“狼来了”,免疫系统开始筹备弹药,下次狼真的来了,免疫系统就可以马上给予充分回击。
⑤是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设计出疫苗呢?
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外界微生物入侵导致的疾病,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都可以设计疫苗来抵御,但事实上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
比如艾滋病,其病毒有极其特殊的逃避免疫系统机制,很难设计疫苗;有些病毒变异速度很快,广泛传播,也没有必要专门研发疫苗和大量免疫接种。
(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2月25月第5版。
有改动。
作者董扬系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1.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痘”为我国首创,也是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
B.“狼来了”是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一种形象的说法。
C.疫苗设计针对细菌或病毒,模拟其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硬核”。
D.对于能逃避免疫系统的病毒和变异速度很快的病毒,人类完全不能设计疫苗。
2.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说明其作用。
(3分)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也许”不能去掉,为什么?
(2分)
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也许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
【文本简析】
本文第①段开篇点题,引出说明对象;第②至④段介绍了疫苗的诞生,疫苗的工作原理;第⑤段补充说明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有的没有必要专门研发疫苗和大量免疫接种。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答题指南】A、B、C三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是正确的。
D项有误,原文是“但事实上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D项表述“人类完全不能设计疫苗”说法绝对,与事实不符。
故选D项。
【参考答案】D。
2.【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指南】第②段中,“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3000年的时间,致死率高达30%”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有准确的说明效果,说明的是天花肆虐时间之早、危害之巨;“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是引用说明,使说明具有权威性,真实具体;“在宋代,人们就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研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后来称之为‘人痘’”是举例子,具有真实具体的说明效果,说明的是“人痘”疫苗诞生的过程。
任选一种说明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效果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一:
举例子(1分)。
举宋代治疗“天花”的例子(1分),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人痘”疫苗诞生的过程(1分)。
(共3分)
参考示例二:
引用(1分)。
引用晋代葛洪记载的一次天花暴发的语句(1分),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1分),具有权威性。
(共3分)
参考示例三:
列数据(1分)。
列举“3000年”“30%”“40万”等数据(1分),准确地说明了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1分)。
(共3分)
(本题共3分。
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任选一种说明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效果即可。
)
3.【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指南】“也许”表猜测,即“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是估计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去掉,说法就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参考答案】“也许”表猜测,表明人体制造和使用杀敌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1分);若去掉,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
(本题共2分,意对即可)
【补充资料】
天花病,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有如下描述:
“此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
不即治,剧者多死。
疗得瘥后,疮瘢紫黯,弥岁方灭。
此恶毒之气也。
世人云,元徽四年,此疮从西东流,遍于海中……以建武(公元25~55年)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
”
其意是说,该年有一种流行病,发病时,不多久从头到脚,全身长出一个个像火疮那样的大疮,疮里满是白色的脓浆,这些疮,此起彼落,旧的溃破,又长出新的,治疗如不及时,严重者会死亡,治好的则会留下紫黑的疮疤。
这种病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5年)在南阳的战争中,从俘虏中传染得来,固命名叫“虏疮”。
据考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花病”记录,且是对天花发疹的顺序、形态、预后及诊后表现都有描述的记载。
——《肘后备急方》读书笔记
算 盘
李森祥
①陈老师个子很高。
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②他讲课时,一只手搭在课桌上,另一只手的指缝里,就夹住一颗粉笔。
他的手掌片开后,奇大,白白的,筋凸出来,薄薄的像菜刀。
一堂课结束时,他粉笔一丢,两手掌合住,相互擦一擦,沙沙的。
那声音很像剃头师在刮布上刮剃刀。
③陈算盘是老师的绰号,村里人背后都这么叫他。
④这陈老师是块活算盘,经他手教出来的学生,个个算盘珠上走得了马。
的的得得,的的的得得得,珠子炒黄豆一般响成一气。
⑤上课时,老师不敲钟,不吹哨。
他的头从横梁内移出来,脚就从楼梯上下来,咯——咚声比上楼时响,弄得祠堂里回声很大,学生们远远就听见了。
到他下最后一级楼梯,我们已经坐好。
⑥有一天,老师很认真地要我们这个年级的同学,上他住的阁楼里去看看。
祠堂有阁楼,老师的房间就在阁楼里。
我们心里一下子兴奋起来。
这就是说:
老师要教我们珠算课了。
按老师的惯例,开教哪个年级的珠算,就让上他阁楼里走一趟。
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固定仪式。
⑦我们排着队,很小心很紧张地往楼梯上迈步,一步步迈得很慢。
我脚底心软绵锦的,好像踩着的不是楼梯板,而是踩在老师的身上。
⑧进了阁楼,老师让我们轮流在他的藤椅上坐一下。
藤椅会吱咯吱咯叫。
⑨我们都坐过藤椅后,老师才打开了樟木箱。
樟木箱内掀出一股陈年樟气,在小阁楼内左右弥漫。
这有些辣有些绵酽的气息渗得我的鼻子忽大忽小的,我拼命熬着,才没打出喷嚏来。
⑩老师搬出来一样物件,很重。
他小心地将物件平放在条桌上,解开包布,是一块算盘。
老师对我们招招手,很慎重地说:
“你们来摸摸!
”我们就过去摸摸,一摸我就瞪大了眼睛,原来是块石算盘。
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
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
它能算吗?
能算。
老师看着我们全摸过后,将左手按在算盘上,大拇指一勾,咯得数声脆响,打出一排珠子,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老师说:
“你们看住了。
”只见他薄大的手掌一翻,手指头弹开,一瞬时,就有盐锅里爆黄豆般的声音炸出来,一串串地在我们耳边滚。
一会儿工夫,声音没了,算盘上的一至九珠子就调了个头,成了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⑪ 同学都炸着嘴,耳朵鸟翅般弹得笔挺。
老师说:
“你们能够像我刚才这般不歇力地打一遍,那就可以在滚了的油锅里用手指弹出一颗花生米来。
”
⑫ 经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就更加惊呆了。
我心里想,到哪一天才能学到这一手绝技呢?
老师的话是真的,他手指尖上的老茧,比我爷爷指根的老茧厚。
⑬ 石算盘声音响过的第二日,老师开始教我们打算盘,一块特制的大算盘挂在黑板上,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的。
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
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
他用左手去推珠子时,脚尖踮起来。
他规定我们,一律用左手拨珠子。
他说:
“右手是握笔的,怎么能打算盘呢?
左手打出来,右手记,这才正。
”这样,我们那一带打算盘的,只要看他开哪只手。
看到开右手的,就有人说:
这是野路子,不正宗的。
⑭ 老师教我们珠算,几乎是突击性的,天天学。
那些天,村庄里能听到东一片西一片的算盘声。
晚上的时候,这声音伴了多少爷们父亲们进入梦乡呢……
⑮ 那些天,老师的心情就显得很轻松,有了一种安慰,很知足的神态。
(选自李森祥《台阶》一书,有删节)
1.比喻句中,恰当的喻体可以丰富语句的内涵。
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喻体的表达效果,并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要求突出人物特征。
(4分)
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2.文中写了老师的哪两块特别材质的算盘?
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4分)
⑴ 算盘,特点:
⑵ 算盘,特点:
3.第⑩-⑪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4.文末“老师的心情就显得很轻松”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4分)
【阅读指导】
1.【考点】本题考查比喻的表达效果及迁移作用。
【答题指南】①写陈老师“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用竹竿来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陈老师的“瘦”“高”“直”的特点。
②参考示例:
姐姐七岁,是一年级小学生,穿着白衬衫和蓝色的学生裤,胖墩墩的像个小冬瓜,又像是粒圆鼓鼓的花生米。
【参考答案】①以竹竿做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陈老师“瘦”“高”“直”“挺拔”的特点。
②参考示例:
他穿着一件白色羽绒服,两肩宽阔,整个人像球一样圆。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表达效果2分,至少突出两个特点,意思对即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59写一句话2分,其中比喻1分,突出人物特征1分。
第②问写出比喻句,突出人物形象特点,即可赋分。
2.【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答题指南】第⑩段写“原来是块石算盘。
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
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第⑬段“一块特制的大算盘挂在黑板上,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的。
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
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据此作答。
【参考答案】⑴石或石制(石质);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
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
⑵黄杨木;大算盘,这是老师自已动手做的,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
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算盘质地各1分,特点各1分。
3.【考点】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答题指南】“老师搬出来一样物件……他小心地将物件平放在条桌上,解开包布……对我们招招手”“老师看着我们全摸过后,将左手按在算盘上,大拇指一勾……”“只见他薄大的手掌一翻,手指头弹开”是动作描写,具体细致地写出了陈老师对石算盘的重视和珍爱,对打算盘技术的娴熟;“很慎重地说:
‘你们来摸摸!
’”“老师说:
‘你们看住了。
’”“老师说:
‘你们能够像我刚才这般不歇力地打一遍,那就可以在滚了的油锅里用手指弹出一颗花生米来。
’”是神态与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陈老师对教算盘的认真态度;“同学都炸着嘴,耳朵鸟翅般弹得笔挺”,这是对同学的神态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们对陈老师技艺的惊讶与敬佩,侧面展示了陈老师打算盘的技艺的高超。
【参考答案】①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陈老师打算盘的熟练自然,出神入化,表现出技艺的高超;②通过对同学的神态描写,写出他们的惊讶,对此感到不可思议,这里通过侧面描写,衬托陈老师打算盘的技艺的高超。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描写方法2分,答出任意两种即可;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关于描写的作用,围绕表现“陈老师打算盘的熟练”回答,意思对即可。
4.【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答题指南】由第⑭段“那些天,村庄里能听到东一片西一片的算盘声。
晚上的时候,这声音伴了多少爷们父亲们进入梦乡呢……”可知,我们打算盘很刻苦,夜以继日,不停歇地练习,这让陈老师感到欣慰和满足,表现陈老师对教我们打算盘的认真与负责。
作用:
作为文章的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陈老师的认真、敬业、负责,写出了我们对陈老师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原因:
看到我们打算盘很勤奋,夜以继日,不断进步,对育人成果感到欣慰、满足和自豪。
好处:
表现出陈老师的认真负责,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原因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好处2分,其中内容1分,结构1分,意思对即可。
《转身》
——李汉荣
1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
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
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
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
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
“对不起,我挡着你了。
”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
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
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
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
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
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
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
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
怎么办呢?
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
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
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
“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
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
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
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
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
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
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
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
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
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
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
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23.标题“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2分)
“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不管是自然的景物变化,还是人类的种种人生经历,它都不依你的意志为转移,自然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常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短的就像你“转身”一样,身边的一切都不是从前了。
我们要珍惜当下的人和事。
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解析】此题考查记叙标题的理解。
记叙文的标题灵活多变,且多有深意,才能更好的体现文眼或主题。
本文的“转身”即是如此,结合全文作者的表达,分析得出:
我们要珍惜当下的人和事。
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是作者的深意所在。
24.文中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3分)
画线句子使用了排比、比喻和拟人。
用排比表现了作者所见的春花多,水的清、柔、和谐;比喻、拟人的运用使自然的花、水充满灵性和感情,读来琅琅上口,意境优美,沁人心脾,回味悠长。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及句子赏析。
常规题目,只是要结合好文本内容。
思路如下:
画线句子使用了排比、比喻和拟人。
用排比表现了作者所见的春花多,水的清、柔、和谐;比喻、拟人的运用使自然的花、水充满灵性和感情,读来琅琅上口,意境优美,沁人心脾,回味悠长。
2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E )(3分)
A.本文重点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分别为:
在车站,善良的年轻人转身没人入群,我来不及道歉;秦岭深处,一个美丽的女孩转身消失在命运的路径;南大街路口,我想帮助的一位贫苦的中年乞丐转身而逝。
B.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极妙,与前文中的“人海”相呼应,说明人海茫茫,纵然可以寻找也不可能再找到她的影子。
C.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总括了作者个人的体验与感悟,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D.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采取“概括——具体——概括”的结构模式,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
E.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解析】此题考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作者是写了三次,但第一次只是个引子,是略写的;E.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明显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间有抒情和议论。
所以A、E错。
26.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分)
最后一段从结构上看是对前文细节描述的一个全面总结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的作用;从立意上看,他把前文的真实的“转身”瞬间,升华到人生的种种时间变化,然后呼唤人们珍惜爱护当前的“真善美”,使文章主题的进一步深化。
【解析】此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
也是常规题目,此文结尾段的主要作用亦是总结和深化,然后结合本文具体情况再做适当分析。
身为女孩
周慧
①经常有这样的教导:
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
哦,女孩是什么模样?
②女孩子慵慵诺诺、平平淡淡、安分守已、文静温雅,与男孩子冒冒失失、风风火火的性格形成对照。
女孩有女孩的风格,做女孩是一种骄傲。
③女孩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爱哭就哭,想笑就笑,她们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美丽、活泼、开朗,犹如精灵,又犹如变幻无穷的云彩。
④ 女孩子是一道风景,是雨后彩虹映衬的天空,点染初春的绿原,月影下优雅绰约的倩影,蓝天大海上的一叶随风帆,苍穹下一只自由高飞的娇燕,天边一抹鲜红的朝霞,夏夜长空下的一颗闪亮的星,花香般袅袅吹起的微风……它们构成一道温馨柔美的风景。
⑤女孩子是一首诗,春风般的温柔,夏雨般的朦胧,秋意般的矜持,冬雪般的洁白。
柔如水,轻若风。
若想寻找绿林草地,化冰为水的柳条般的情感,不妨走入这首诗里来,不过当心,这令人痴迷的芬芳会醉倒你。
⑥女孩子是各种各样的味道,甜滋滋,酸溜溜,娇滴滴,羞答答;有着醇酒般香甜的微笑,有着粉墨登场时滑稽的扮相,别有一番酸的情调,有着娇羞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这些能搅乱你心的涟漪。
⑦女孩子是一支轻音乐,一首悠扬的歌,一幅浪漫的画,是和煦的阳光下幽香的花丛中含苞吐蕊的艳影。
总是爱幻想,爱编织多彩的梦,爱想入非非,爱把一切向往托付给蓝天白云和海水沙滩。
⑧自然,女孩子也有理不清、诉不完的伤感,为琼瑶、岑凯伦笔下死去活来的爱,为莫名的淡淡的忧伤,为某种冲动唤起的激情,为所值得伤感的事而伤感。
⑨今天的女孩,生活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她们爱学习,爱工作,也爱打扮,爱赶时髦。
她们拥有推动星球的力量,拥有艰苦创业打天下的逞强好胜的雄心,她们是生活在广阔天空下的骄傲的女孩!
⑩女孩是这样的天真浪漫,温情脉脉,情趣盎然。
⑪哈,做女孩竟是这样妙不可言!
!
!
1.第③自然段中,把女孩的 比作“精灵”,把女孩的 比作“变幻无穷的云彩”。
(2分)
2.“经常有这样的教导:
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这应该是父母或长辈教导女孩的话语,在父母和长辈的心中,女孩应该是什么样的?
(2分)
3.“做女孩竟是这样妙不可言!
”做女孩“妙”在何处?
请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
4.你觉得身为男孩好,还是身为女孩好?
请你仿照文章第④段的语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介绍你们男孩或女孩。
(40字以上,有文采,不得抄用文中语句)(4分)
【参考答案】
1.【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答题指南】本题考查的是准确理解第③段中比喻句的本体。
通过第③段的内容“女孩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爱哭就哭,想笑就笑,她们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美丽、活泼、开朗,犹如精灵,又犹如变幻无穷的云彩”,可见第一个喻体“精灵”符合女孩子“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美丽、活泼、开朗”的特点;第二个喻体“变幻无穷的云彩”符合女孩子“爱哭就哭,想笑就笑”的特点。
据此分析填空即可。
【参考答案】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美丽、活泼、开朗;爱哭就哭,想笑就笑。
2.【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答题指南】本文开篇写道:
“经常有这样的教导:
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
”第②段开头说“女孩子慵慵诺诺,平平淡淡,安分守已,文静温雅”。
可以据此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安分守己,文静温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一轮精选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七 有答案 中考 语文 一轮 精选 专题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