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励志素材名人励志事迹1000字左右.docx
- 文档编号:8081549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86KB
最新励志素材名人励志事迹1000字左右.docx
《最新励志素材名人励志事迹1000字左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励志素材名人励志事迹1000字左右.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励志素材名人励志事迹1000字左右
励志素材名人励志事迹1
早期画注重于表现派的主题;后转入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15——1920年间,画风又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改变风格明显地向超现实主义风格靠拢。
毕加索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毕加索是划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派产生可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人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美国教育家克劳蒂娅说:
“一个儿童的艺术细胞,除去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去‘发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时最最重要的。
生活中很多极有艺术天赋的儿童被埋没了,这的确是一种悲哀。
但遗憾的是,许多做父母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浅显地以为还是个孩子,他不会懂得太多,或者他现在还不到学的时候。
”
克劳蒂娅说的这段话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也就是千里马还需要伯乐来发现。
堂。
何塞就是一位伯乐,因为他发现了毕加索这匹千里马。
堂。
何塞是西班牙一个小镇上的画家,在所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儿子能够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一天,刚刚学步的毕加索画了一个螺旋状的东西,家人都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堂。
何塞却看出小家伙画的是热食摊上卖的油炸馅饼,这令他惊讶不已。
堂。
何塞认为儿子身上具有绘画的天赋,他决定把儿子培养成画家。
他给儿子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子,墙壁周围贴满了他画的儿童画,这些画的内容都是日常用品,线条虽然过于简单,但是他都做了合理的变形,以此来诱发毕加索的想象力和空间变形能力。
堂。
何塞经常把儿子带到房间里看这些画,告诉儿子这些画是怎样画成的。
到毕加索四岁时,何塞就开始教他剪纸。
随着剪刀的一开一合,毕加索完全被迷住了,他把一张张平展展的纸,剪成了无数的公鸡和小狗……在何塞的刻意培养下,毕加索迷上了绘画。
他常常能够以自己的理解将周围的事物给表现出来。
渐渐的,有一些邻居也称他为“小天才”了。
毕加索虽是绘画天才却不是好学生,在学校里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受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全神贯注地观赏窗外的景色。
而且他似乎对枯燥无味的算数永远都不感兴趣。
毕加索无奈地对父亲说:
“我只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根本就没去想。
不是我不用功,我努力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我还是办不到。
”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戏弄的对象,那些无聊的小伙伴们喜欢跑到毕加索面前,逗他玩:
“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呀?
”然后看着索呆呆发愣的样子哈哈大笑。
如此一来,毕加索在老师眼里也是一个智力低下,无可救药的孩子,他经常在毕加索父亲面前,有声有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羞恼交加,觉得毕加索给她丢了脸,让她无脸见人。
左邻右舍也不再夸奖毕加索的绘画天赋了,而私下议论说:
“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还能当饭吃。
”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
毕加索是一个傻瓜。
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
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在绘画方面是极有天赋的。
堂。
何塞能真正的理解和赏识自己的孩子。
他对毕加索说:
“不会算数并不代表你毫无能力,你是个绘画天才,你可以去绘画。
”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地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
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1890年11月,年仅六岁的毕加索,画出了《手握大棒的赫克勒斯》,画布上大力神赫克勒斯英姿神武,形象非凡。
人们非常惊叹,惊叹于毕加索的绘画天赋。
赏识、信任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容忍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更不是盲目地溺爱,而是指导和鼓励。
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缺点,而做家长的又一味不顾实际情况,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态,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无疑会给孩子心灵上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成为孩子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也许全世界都可以嘲笑他,讥讽他,然而作为父母的你却万万不能这样,以为只有父母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鼓励孩子,让他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
励志素材名人励志事迹2
“中国首富粱稳根”自9、10月开始至今,都为互联网上热门搜索词。
当粱稳根荣登福布斯、胡润双料首富之时,当他从政消息传来之时,当三一重工全资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税时,众多媒体都在寻找这个低调而又神秘的中国首富梁稳根。
然而,他却始终躲在幕后。
10月18日,有媒体指出,三一重工全资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税。
而2011年的中国首富——三一集团实际控制人梁稳根,“中国首富”之称,于媒体,是追逐热点;于百姓,是日常谈资:
但于梁,却毫无意义。
“你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三一,但最好任何人都不知道梁稳根。
”这是三一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梁稳根曾对三一副总裁向文波说的话。
低调“中国首富”
传来当梁稳根成为中国首富以及从政消息之时,无论是在办公楼内,还是生产厂区,整个三一集团都异常平静,丝毫感受不到老板已经成为中国首富的任何喜庆。
“这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三一重工的工作人员说。
细心浏览三一集团和三一重工的官方微博,竟然对董事长梁稳根成为中国首富之事以及从政事件无任何消息发布与转发。
工作人员透露说,因为早已熟识梁的低调风格,因此,在此事处理上亦同样低调。
采访梁稳根这一要求被众多媒体提起过,三一集团工作人员的回答是“几乎不可能”。
近几年,梁稳根从不接受媒体采访。
而最近的2008年的破例接受媒体专访,也是通过私人关系才得以约到。
“之前跟他说过几次采访但都被拒绝了,总说他会不高兴。
”上述人员表示。
果然,无论是三一的员工,还是认识梁稳根的所有人,对梁的评价只有两个字:
低调。
开会时,一支笔、几张白纸是梁必不可少的。
无论发言者位居高管,抑或只是普通员工,他都会耐心地在纸上不断地做着记录,但从不打断发言者。
如果会议结束前,他有了定论会公布。
如果没有,他则会通过其它会议进行判断。
“至今,我始终坚持每天工作到晚上8点,我也要求我们的整个高管团队都这么做,目的是希望让三一始终保持创业伊始的执行力和创业激情。
”梁稳根说。
并不低调的“三一集团”
梁稳根,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并不熟悉,这是源于他的低调。
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三一集团”并不陌生,相较于其董事长梁稳根的“低调”风格,他的三一集团,却并不低调。
2011年9月7日、8日,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先后登上胡润与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之顶,首次成为中国首富。
在亿万富豪榜上,更有七位高管进入榜单。
一时间,三一集团被称作“造宫工厂”。
25年前,梁稳根与同伴用拼凑的6万块钱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
25年后,曾经不起眼的小厂已发展为产值超500亿元、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基地,并造就了“中国首富”。
三一被看作行业的搅局者,更是行业的另类,在这里没有“不可能”。
2008年初,三一就有了千亿级的发展战略,即到2012年,三一集团要实现1000亿元的收入,进入世界500强一这在当时看起来有点“天方夜谭”。
2010年,三一销售收入已突破500亿元,一切似乎并非不可能。
三一没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没有国企的政策优先,更没有雄厚的资金。
所以,有人说三一集团的成功是民营企业的奇迹。
励志素材名人励志事迹3
他6岁开始“创业经商”养家,12岁创办自己的公司,14岁成为百万富翁,20岁出书教人如何创业。
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就是当今美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著名的“商界神童”——费拉——格雷。
他用短短8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成就。
小格雷自记事起,就觉得单身的母亲好像从来没有休息过。
他睡觉时,妈妈还没有睡;他睡醒时,妈妈早已经起床了。
日久天长,小格雷真切地感受到了求生的艰难。
后来由于劳累过度妈妈心脏病发作,小格雷对妈妈说:
“我一定要做些事情来帮您!
”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才6岁的孩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他能帮什么忙呢?
更何况,在美国雇佣童工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格雷在到处碰壁后仍没有灰心丧气,他坚信世上无难事,自己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帮助母亲。
既然求别人不行,不如自力更生。
可哪里才有适合自己的赚钱门路呢?
他天天观察思考,时时寻找灵感。
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新大陆”——他家的街道上到处是圆滑的石块,如果将这些石块变废为宝,岂不是财源滚滚?
可如何变呢?
他经过深思熟虑,按照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挑选一些漂亮的石块涂上美丽的颜色,写上祝福的文字或是画上吉祥的图案,然后挨家挨户敲门去推销自己的“产品”。
每到一家,他大声地敲门,大方地跟大人们握手。
然后有板有眼地推销:
你愿意买下这块“幸运石”吗?
虽然便宜,但作用不小,它能用来做镇纸、压书具或者门脚夹。
人们往往会疑惑地问他,这不是街道上那些小石头吗?
小格雷眨着眼睛,毫不隐讳地解释说:
“是的,但是您没发现它跟以前躺在街道上的模样不一样了吗?
”人们再看眼前这些石头,忽然觉得真的很可爱,在佩服这个小机灵鬼的同时,也乐意买他的“幸运石”了。
8岁的时候,格雷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协会,叫做“城区街坊经济企业协会”,这是一个鼓励年轻人创业的社区组织,会员也大多是一些贫困家庭出身的儿童。
格雷设法获得了一些当地商人的捐赠,用于交通和租用开会场地的费用,以便让穷孩子们聚在一起学习经商的方法。
靠着筹集到的款项,格雷和他的小商会开始推广自己的业务,包括售卖小饼干和礼物卡。
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他学习如何创业的第一课。
几年后,格雷的创业经历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他还得到了一份播音工作——获邀在当地电视台的一个脱口秀节目“后台直播”中担任主持人。
这时格雷虽年仅12岁,但他已经能在观众面前不无幽默地侃侃而谈了。
他的名声逐渐大了起来,开始有人预约邀请他进行一些演讲,每次的出场费高达数千美元。
在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和一定的市场营销经验后,格雷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一家食品公司。
他自己用火炉制作糖浆,倒进瓶子里,然后送去给包装工人,并且设法找熟悉这个行业的人来指导他。
靠着这家食品公司和其他一些资产,14岁的格雷正式成为百万富翁,创下了美国商界的传奇。
20岁时,格雷又根据自己的创业经历写成一本书。
索尼影视娱乐公司知道格雷的故事后打电话给他,希望投资将他的故事拍成一部电影。
格雷之所以能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变成美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就是源于他有一双能从别人不会注意的细微事物中找到商机的“慧眼”。
其实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正是事业、艺术、科学以及人生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只要用心去思考,认真感悟细小事物,人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运石”。
励志素材名人励志事迹4
今年25岁的袁占彪出生于青海西宁互助县的一个贫困家庭。
在他13岁时,父亲因脑溢血突然离开人世,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母亲身上。
看到母亲每日为10多亩地辛勤劳作,袁占彪很是心疼。
他想放弃学业,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但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
母亲对他说:
“家里的贫困是暂时的,我能扛得住。
我只希望你能好好学习。
”从此,袁占彪一头钻进了初中课程的学习中。
经过艰辛的努力,初中毕业参加中考,他的成绩位列全校第一。
然而,懂事的袁占彪只要一想到母亲那快压弯的背,就忍不住落泪。
他何尝不想上高中,读大学,但家里实在太穷了,实在没办法同时供他和弟弟读书。
家里除了一盏电灯,没有任何家用电器,就连每月的2元电费也要向邻居们借。
于是,袁占彪含泪对母亲说:
“我已经15岁了,是‘男子汉’了。
我计划先辍学打工,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供弟弟上学。
等家里经济条件稍好的时候,我再上大学。
”
2000年的秋季,当同学们愉快地踏入高中,开始崭新的学习生活时,袁占彪却正式辍学在家,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起了农活。
农忙时,他同母亲一起种地。
农闲时则到西宁打工。
他什么苦活儿都干过:
端过盘子,干过建筑小工,甚至修过青藏铁路。
一年下来,挣了4000多元。
虽然收入不算高,但毕竟能够养活自己,还能把剩余的钱寄给家里供弟弟读书。
2007年的春节,袁占彪初中时的一个同学来找他玩。
此时,袁占彪的弟弟已长大成人且已念了大学,于是他的同学就鼓励他:
“你学习成绩那么好,何不去读书考大学?
”看到当年比自己学习成绩差的这位伙伴都考上了大学,袁占彪不禁心动了。
当晚,袁占彪兴奋得一夜未睡,心里一直在想:
“我要读书,我要考大学!
”在同学和母亲的热情鼓励、支持下,袁占彪重拾课本返回校园,读起了初三。
只花了四个星期,他的学习成绩就稳坐了第一名的宝座。
后来,他又来到教学质量更好的西宁28中继续读书。
两个月后参加中考,他以全县第三的优异成绩考入互助一中宏志班。
2010年高考,袁占彪考了558分,以学校第八名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0年9月1日,袁占彪拿着6000元生源地助学贷款及向亲戚借的3000元到校报到,作为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最大龄”新生,1985年12月出生的袁占彪明显比“90”后的同学成熟。
师生们在得知他的不平凡经历后,无不深受感动。
他们迅速在学校网站上宣传他的事迹,将他称为“励志哥”。
更令袁占彪激动和难忘的是,9月6号晚上,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根叔”的院士校长李培根亲切接见了他并与他座谈。
校长李培根鼓励他说:
“25岁上大学,一点都不晚!
实际上,我也是25岁才上大学。
高中毕业后,当过农民、工人,绕了一圈后才回到大学校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贫穷和磨难是你一辈子都受用无穷的财富,这是普通大学生无法比拟的。
希望你不要因为曾经受苦而为出人头地所累,更不要刻意去追逐名利。
”
能够当面聆听“根叔”的谆谆教诲,袁占彪倍感温暖和幸福。
这漫长的求学路,袁占彪走得艰辛而坎坷,但不论道路如何崎岖,他都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一定会明确自己的目标,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
”
励志素材名人励志事迹5
1999年9月,阿里巴巴网站建立起来了,马云立志要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
10月,阿里巴巴获得以高盛牵头提供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马云立即着手的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
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
当时,在阿里巴巴12个人的高管团队成员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接下来几年,阿里巴巴聘用了更多的MBA,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学校的MBA,还有国内大学毕业的MBA。
但是后来这些MBA中的95%都被马云开除了。
马云后来回忆道:
我跟北大的张维迎教授辩论,首先我承认我水平比较差,95%的MBA都被我开除掉了,难道他们就没有错吗?
怎么可能95%都被我开除掉?
肯定有错。
因为这些MBA一进来跟你讲年薪至少十万元,一讲都是战略。
每次你听那些专家跟MBA讲得热血沸腾,然后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从哪儿做起。
马云说,进商学院首先学什么?
作为一个企业家,小企业家成功靠精明,中企业家成功靠管理,大企业家成功靠做人。
因此,商业教育培养MBA,首先要教的是做人。
马云对这些MBA的评价是:
“基本的礼节、专业精神、敬业精神都很糟糕。
”这些人一进阿里巴巴就好像是来管人的,他们一进来就要把前面的企业家的东西都给推翻。
马云从不否定那些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他们的水平如同飞机引擎一样,但问题在于,如此高性能的引擎适合拖拉机吗?
马云由此总结出一个关于人才使用的理论:
只有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他把当初开除MBA的事情做了一个比喻:
就好比把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一样,我们在初期确实犯了这样的错。
那些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确实很高,但是不合适。
公司当时的发展水平还容不下这样的人。
长期以来,在不少人眼里,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能算是人才,否则即使有通天的本领,没有一纸文凭或职称,也不能称其为人才。
但是,西方却有这样一句名言: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富。
”是不是人才,关键是看把它放在什么位置上,让他去做事,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做好,做出成绩来,他就是人才;如果不行,即使顶着再多的桂冠,他也不是人才。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适用”即人才。
马云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题字:
“善用人才为大领袖要旨,此刘邦刘备之所以创大业也。
愿马云兄常勉之。
”这幅字是金庸2000年的时候给马云题的。
马云说:
“我挂在办公桌前面,这是给自己看的,挂在后面是给别人看的。
天天看到这个,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
”
造就一个优秀的企业,并不是要打败所有的对手,而是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优势,建立自己的团队、机制、文化。
我可能再干5年、10年,但最终肯定要离开。
离开之前,我会把阿里巴巴、淘宝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成长机制建立起来,到时候,有没有马云已不重要。
要确保组织发展既平稳又迅猛,就要保证阿里巴巴无论发展速度有多快,都能在需要用人的时候有人可用。
如何才能形成团队自身的竞争机制呢?
马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学习。
“前些天,我组织公司的一些高层看《历史的天空》。
这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农民如何逐步成长为将军的故事。
主人公姜大牙一开始几乎是个土匪,但是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不仅学会了游击战、大规模作战、机械化作战,而且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最终成为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
与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样,阿里巴巴也希望员工像姜大牙一样,不断改造,不断学习,还要不断创新,这样企业才能持续成长。
”
在人才选拔上,阿里巴巴采取的是外部招聘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内部培养是重点。
在电子商务行业里,阿里巴巴已经走在了最前列,单纯依赖从其他公司大批量吸收成熟的人才,很难满足每年成倍增长的业务对人才的大量、高质的需求。
阿里巴巴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外来人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充分理解。
如果不能在价值观上达成一致,那么在长远业务上就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
因而阿里巴巴主要是以内部培养为主,包括“培养人”和“选拔人”两个方面。
在培训方面,阿里巴巴根据员工的层级、职能,将学习细分为:
阿里党校、阿里夜校、阿里课堂、阿里夜谈和组织部。
另外,针对庞大的销售队伍,阿里巴巴还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培训部门;而“送课下乡”项目则确保了培训学习资源能到达一线员工住的地方。
针对关键岗位的人才,阿里巴巴还设有“接班人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制定胜任力模型,培养后备力量。
在阿里巴巴,由于业务发展迅猛,用人急迫,一些年轻的管理人员充满激情但是管理经验欠缺,不能有效辅导下属,带领团队创造整体绩效,造成下属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所以,尽管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是360度反馈,但是就阿里巴巴而言,更多的是采用员工座谈、“小字报”、管理论坛、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来满足管理人员了解下属感受、不断改进管理方式、调整管理理念的需求。
马云坚信,只有令个体不断增值的企业,才是员工向往的发挥个人价值的好平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励志 素材 名人 事迹 100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