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题目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8076557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6.59KB
大学生心理健康题目复习资料.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题目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题目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题目复习资料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答.①社会因素,②家庭因素,③大学生群体因素,④个体心理因素。
2.情绪的要素
内在感受生理过程外在表现
情绪的外在表现:
面部表情
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目瞪口呆、面红耳赤
体态表情
捶胸顿足、手舞足蹈、垂头丧气、
言语表情
语言的声调、
音色、
节奏
情绪的分类:
愉快,愤怒,恐惧,悲哀
情绪管理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方面的管理能力,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情绪丰富性,情绪不稳定性,情绪掩饰性,情绪冲动性。
情绪对大学生的四大影响:
学习,人际关系,健康,行为目标。
认识自己的情绪:
个性特征情绪年龄识别不良情绪理解情绪能力
情绪的心理表达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一)向自我表达
(二)向他人表达
(三)向自我及他人以外的客观环境表达
(四)升华表达
有效地控制情绪:
A.善于控制负性情绪
B.调整认知
C.学会自我平衡情绪
a.不要期望值过高,不高过分苛求自己
b.学会妥协和放弃
c.学会自我安慰
D.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E.尝试放松训练
情绪调整的五大方法;音乐,颜色,表情,呼吸,理发调整法。
3.人际交往主要有五个原则。
答:
1.1真诚原则,1.2交互原则,1.3功利原则,1.4自我价值保护原则,1.5情境控制原则。
1.1真诚,一般指的就是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它是人的交往中的良好心态之一。
待人接物要以诚为本,能否以诚待人是衡量朋友质量的一个主要标准。
1.2交互,关键要出于真诚,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纯洁友谊的内容;
其次,交互时要注重双向性、互利性
1.3功利,
(一)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
六种基本回报类型:
金钱、物品、信息、服务、地位和感情。
费力最小原则:
维护合理性和心理平衡的倾向,使人倾向于自然地选择给双方都带来
最大满足的行为。
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更多时候都保持着一种礼尚往来的动态平衡,
(二)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
双赢:
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对交往媒介的价值估计,高于行动的发出者。
感到欠别
人情分,回报时高于别人的期望,结果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
双输:
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
1.4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一)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二)自我阻抑策略
1.5情境控制,
(一)情境控制需要
新入学、进新单位时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车站;深夜听到窗子响。
(二)人寻求平等与自由
只有在平等、自由的人际情境中,才能真正达到自我控制,获得充分的安全感。
只要双方对于情境的控制是不均衡的,一方必须受到另一方的限制,关系就必定不能深入。
主客关系;家长抱怨孩子不信任自己;领导抱怨下属不合作,教师抱怨难以了解学生。
人际交往的技巧:
1交往的非语言艺术2说话的技巧3保持距离4幽默与激情5学会倾听
1、交往的非语言艺术
表情语言(包括封闭式表情,开放式表情)
动作语言(包括手势和触摸)
物饰语言(包括与人体有关的仪容、服装、
饰物、佩件、笔迹等)
体姿语言(站、坐、卧、行等)
2、说话的技巧
抓住重点
速度适中
避免滔滔不绝
大学生交往的说“不”技巧
3、保持距离任何人都有不可随意涉入的心理敏感区,正确的
人际交往应该恰当地保持距离,积极有度。
4、幽默与激情缓和和密切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5、学会聆听倾听的重要作用:
净化;加深自己对他人的情绪行为的理解;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
4.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
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
对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
●社会自我:
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如:
自己在朋友、同学、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自己与他人关系。
●心理自我:
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
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
●因此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和对自身与别人以及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5危机干预六步法。
1、确定问题
2、保证求助者的安全(评估当前的情绪、认知、行为控制等危险发生情况)
3、给予支持
4、提出可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
5、制定计划考试大论坛
6、得到承诺
6.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5阶段?
①口腔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
:
7.大学生知识建构的基本原则包括:
厚基础原则、性原则、广博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原则。
8.世界精神卫生日。
10月10号
9.健康。
健康的标准: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10.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责,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11.学习能力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学习概念把学习归结为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广义学习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凡是能产生条件反射的生物,只要能够出现行为的改变,就可以认为其出现了学习活动。
●第二,学习活动有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第三,学习活动必须是相对持久和稳定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特点:
第一,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才能进行学习活动。
第二,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即人类经过长时期积累获得的间接经验。
第三,学习活动的进行需要其他心理活动的密切配合。
第四,学习活动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它与学习者人格的完善、能力的发展、未来职业选择甚至终身幸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学生学习特点:
●第一,学习内容更具专业性
●第二,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增强
●第三,学习活动更具多样性
●第四,研究和探索成为学习的重要任务
第一,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增加。
●在广博的基础上求精深,在精深的平台上更广博。
两者互为匹配,相辅相成。
第二,专业难度的增加。
● 专业训练是大学生进入专业领域的必然途径,
第三,自学自由度的增加。
自学是大学新生成才的重要环节,“老师领进门,自学靠自身。
总体而言,自主学习是最大特点
几个统一:
1、基础课与专业课。
2、知识和技能。
3、广博与专深。
(多听讲座)
4、继承和发展。
智能结构(形成拼盘)
1、智力: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
2、能力:
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自学能力、活动能力、
创造能力等
学习方法
1、学习计划2、读书艺术(买书与借书)
3、时间运筹4、图书馆5、笔记与资料
6、总结与交流
大学期间学习观念的七个转变:
观念上从待哺到自觉地学习的转变
从被动学习知识到主动学习理论,构建自己观点的转变
从隔绝学习和相互关联学习的转变
从学习常识到领悟思想的转变
从泛泛学习到有针对性的方向学习的转变
从书本学习到实践的转变
从茫然学到针对问题学习的转变
●学习能力的涵义和特点
●
(1)涵义
●学习能力是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本领。
●2.当代大学生能力的构成
●
(1)自学能力
●
(2)观察能力
●(3)独立思考能力
●(4)科学研究能力
●(5)表达能力
●(6)鉴别审美能力
●(7)自我控制能力
●(8)社会交往能力
●(9)实际操作能力
●(10)组织管理能力
●4.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1)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志向
●
(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3)重视培养自身的怀疑意识和问题意识
●(4)重视以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5)重视兴趣、灵感、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培养
●(6)要多读一些名人传记和科学发展史的有关书籍,增加关于创新方面的感性事实材料
●(7)在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环节上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大学生知识建构方面问题及克服途径
●①问题
●A.重专业类知识轻基础类知识的倾向
●B.重专业基础知识忽视其他各种不同的基础性知识的倾向
●C.重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性知识,轻其他专业知识和规律本质类等抽象理论性知识
●D.重理工科知识、轻文史哲知识
●②克服途径
●A进一步明确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能力结构
●B进一步明确知识的功能、价值和扩大自身的需求范围
●C克服单凭兴趣获取知识的方法
●D积极参加校系组织的关于各种读书和素质教育的有关活动
●E正确接收老师和他人对自身知识结构问题上的批评和帮助
12职业生涯规划
答:
①职业指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有稳定、合法收入的活动,它既是人们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职业生涯:
广义:
个体一生所有的经历与活动,包括生活经历、职业经历、情感经历等,综合涵盖个体所扮演的各种角色。
狭义:
指个体有意识地进行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时间与角色的总和,包括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家庭生活、公民生活等的部分时间与角色
②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1)发展性2)阶段性(3)整合性(4)终生性(5)独特性
(6)互动性。
③职业理想的特点:
(1)社会性
(2)时代性(3)发展性(4)个体差异性。
13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方面的管理能力,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意义: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
而我们知道有准备的人未必个个都有机会,但没有准备的人一定没有机会。
情绪管理也是如此,一个情绪管理能力好的人可能不会成功,但情绪管理不好的人一定不会成功。
当我们把情绪毫无保留地发泄在我们周遭的人身上,那种和谐的关系无形中就被破坏了,就好像是被打破的水晶杯子一般,就算接合后也会有裂縫。
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翼翼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4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15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评价,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
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
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
生理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
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社会自我
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的认识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卑、自怜、自恋
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
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
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
●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
1、自我认识--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
●2、自我体验--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悦纳自己
●3、自我调节--我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
●自我认识:
自我感知、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
个人对自己身心特征的判断与评论,代表自我认识的发展水平,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十分重要。
●自我体验:
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自恃、自傲、责任感、义务感等。
●自我调节:
在自我评价指导和自我体验推动下,个体对自己心理行为的自觉和有目的的调节、控制,以达到理想自我的目标。
包括自主、自立、自强、自律、自制和自我激励。
4)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内容上划分: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从形式上划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
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5)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自我中心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7)自我意识的矛盾表现
●1、成就期望与现实失望的落差
●2、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冲突
●3、交往需要与自我封闭的矛盾
●4、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实现自我统一的三条途径:
●1、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2、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
●3、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因素:
●1).生理因素
●一方面,对生理自我的认知会影响到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形成,另一方面,生理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
●2).心理因素(人格气质、思维模式、归因方式等)
●影响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
●对现状不满引起心理失衡
●对自我现状不满,使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客观。
只看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的长处,直接影响到个体否认情绪和兴趣,严重的还阻碍了对自我现状的改善,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及对环境的适应。
●影响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
●受他人期望的影响
●“理想自我”(实际上可能是父母的、老师的或朋友的期望)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真正的认清自己、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建立独立的自我
●3).社会因素
●
(1)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文化等)
●
(2)家庭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等)
●(3)高校环境(教学、管理方式、师生关系等)
●(4)他人影响(他人反馈的信息、他人的示范作用)
●(5)角色扮演
●与个体对该角色行为的理解、相关角色对该角色的理解有关;
●二者一致,促进自我意识健康发展;反之,出现自我角色混乱。
16.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的涵义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
●2.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目前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
厌学、焦虑、懒惰、自卑、兴趣偏狭、消极归因、逆反。
●
(1)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
●
(2)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它有多种感受交织而成。
焦虑可分为低度焦虑、适度焦虑和高度焦虑。
●(3)懒惰,是一种怕苦怕累的心理现象。
●(4)自卑,是羞于落伍的自尊心和学习成绩低下的客观现实在长期的矛盾冲突中得不到解决而造成的心理创伤所致,是后进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3.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
●大学生的学习比中学生的更复杂、更高级,同时也更为自觉、更为独立,因此,学习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大的影响,研究发现,造成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来自3个方面:
●
(1)缺乏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上大学前后有“动机落差”。
●
(2)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3)不良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
4.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基本对策
●
(1)加强不同阶段的学习适应
●一年级是适应阶段;二、三年级是充实阶段;四年级是冲刺阶段
●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首先,教师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其次,要引导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第三,要指导学生做好精心的学习准备。
●第四,要努力培养大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
●第五,要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六,要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的学习归因
●第七,要帮助大学生形成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学习个性,促进自我发展。
●第八,要促使大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反思。
●第九,要引导大学生根据反思结果进行调整。
●第十,要引导大学生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
●(3)合理转变学习方式
●社会需要大学生能科学合理地转变学习方式,并加以自由选择、优化组合、创新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在学习态度上,由他主学习转为自主学习。
●其次,在学习性质上,由重复学习转向创新学习。
●第三,在学习空间上,由课堂学习转向社会学习。
●第四,在学习途径上,由经验学习转向体验学习。
●第五,在学习内容上,由理论学习转向应用学习。
●第六,在学习规模上,由单独学习转向结伴学习。
●第七,在学习风格上,由匹配学习转向失配学习。
●(4)加强学习心理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途径,又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学会学习能力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外力的促进,更需要自我的认同、理解和内化。
17.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首先,性格与气质的性质是不同的。
由于性格更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化特性。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的性格有较大的差异。
而气质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稳定的动力特点,受遗传影响较大,人们生来的气质差异就比较明显。
其次,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有所区别。
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气质的特点也源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
由于高级神经系统不受生活条件的影响,故而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而性格的生理基础是两个方面的“合金”,一方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对性格具有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经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对性格发挥着主导作用。
性格的基本机制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基础之上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基于后天经验的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更有利于个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气质也会影响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风格,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
而且,气质还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一定的性格特性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虽然,气质对性格的形成与表现发生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决定一个人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性格。
研究表明,气质不同的人形成相同的性格品质是可能的,而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能形成不同性格。
人格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气质。
其二是性格。
气质是意愿或倾向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性格则是习惯的一种反映。
性格是后天培养的,气质则是先天就存在的。
18.影响个人挫折耐受力的因素以及如何对待挫折
•影响挫折承受能力的因素
•心理因素人格自我认知
•心理预期个人因素
•目标理解
•目标距离
•社会因素
•生活阅历
•社会支持
•生理因素
生活阅历
社会支持
挫折应对:
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增强挫折承受力加强自我调节技巧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个人具有的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平衡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心理防御机制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缓解受挫后的心理压力,调整好心理和能力状态,赢得战胜挫折的时机——仿同(又称认同)、升华、补偿、幽默、利他
◆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不利于受挫者的心理健康,长期使用会使人心理退化,形成消极、退缩的心理特征——文饰(又称合理化)、潜抑、投射(又称推倭)、反向
•如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正确认识挫折
•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
•改变不合理信念
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方法:
1.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
2.接受它、包容它
3,积极转移注意力
4.直面最坏的情况
5.冷静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挫折的性质
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对个体有益的影响
•增强个体的情绪
•增强个体的承受力
•提高个体的认知水平
•对个体有害的影响
•影响个体目标的积极性
•降低个体创造性思维水平
•有损于身心健康
•减弱自我控制能力,发生行为偏差
19.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2.接受他人,善与他人相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接受自己,也接纳他人,悦纳他人,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人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护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之中;在社会生活中能主动的去适应周围,进而获得改变现实的机会,而决不会选择逃避。
4.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对于得不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在社会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要;
5.热爱生活,乐于生活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能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
6.人格完整和谐人格结构包括:
气质、性格、能力、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心理健康的人在以上这些方面能够得到平衡的发展。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
智力正常是人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大学生是处于特殊年龄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对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与同龄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20.大学新生心理适应
(一)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
(二)重要丧失与挫折感,(三)学会自我调节,
认知上:
在环境适应方面:
●还是过去好。
●周围没有人喜欢我。
●班里的新同学不真诚。
●我不是班干部,成绩不再优秀了,不必严格要求自己了。
在学习方面:
●我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我无法跟上新的学习节奏。
●学习太苦、太枯燥,没有意思。
●我找不到适应新的学习的方法。
●我变笨了。
●我没有别人有冲劲、有后劲。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题目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