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8071051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97KB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
13夜莺的歌声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生字。
2、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一课时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
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1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请问:
课文中夜莺的歌声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
(小男孩)夜莺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
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一)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歌声有什么作用?
2德国鬼子是怎样发现小男孩的?
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
读第2、3自然段。
思考:
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停了一会儿说明小夜莺发觉了敌人,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小夜莺经过思考决定去吸引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教师:
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引诱敌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
机智勇敢、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
3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教师:
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呢?
找到后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
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学生:
课件出示:
对话14还有那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我自己学的。
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小夜莺很自然地告诉敌人自己会学杜鹃叫,这样是给游击队报信做准备,为下文消除敌人的疑虑作铺垫。
)人呢?
战争一开始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课件出示:
对话25分角色齐读对话,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
野兽实际指什么?
小夜莺利用大家的话又一次骂了敌人,并把敌人比喻成野兽。
从中可以看出小夜莺在面对所痛恨的敌人时表现出的冷静、机智和勇敢的性格特点。
(二)过渡:
由于孩子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
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小孩有时候学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
(1)体会小夜莺当时的动作、神情。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作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2)体会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
(小夜莺并不是真的把德国鬼子忘了,而是在暗地里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3)体会军官突然问中的突然一词。
(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
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的巧妙和机智!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歌声的作用是什么?
(传递情报)越来越响说明小夜莺离游击队员越来越近,一场战斗即将打响。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4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
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
用以下词语,用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毫无惧色敌人(四)小夜莺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3这歌声有什么作用?
与哪里相照应?
五、总结全文1是什么使小男孩要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地与敌人斗争呢?
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2苏联卫国战争在无数小夜莺的帮助下,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最终胜利,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影片。
结合中外战争史,适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小英雄夜莺的勇敢、机智、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
结合我国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涌现出的小英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4小英雄雨来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8个生字,理解劫难趔趄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品味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给各个部分拟出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来与敌人英勇、顽强、机智地作斗争的英雄品质,理解他这样做的思想基础,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雨来的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
抓住重点部分及重点段落,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导语:
曾经,我们的祖国母亲惨遭日本侵略者的蹂躏;曾经,为了保卫祖国母亲,英雄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也在曾经,在课本里、在荧屏上,我们认识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海娃、嘎子。
今天,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抗日小英雄雨来的英雄气概。
1板书题目:
小英雄雨来。
2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字词,交流问题。
(1)检查字词(课件出示字词)hunzhēngnāng还乡河睁眼瞎软鼓囊囊gūjiliqi一骨碌劫难趔趄①指明学生读词。
②全班齐读。
③解词。
睁眼瞎:
不认识字,没知识,没文化。
造句:
正是因为雨来的爸爸妈妈不想雨来成为睁眼瞎,才决定送雨来上夜校,让他受教育。
劫难的近义词:
灾难趔趄:
歪歪斜斜,站立不稳。
抹的读音,在文中出现三次,第一部分与第六部分相同句式中出现的:
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中读mā,在第五部分中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中读mǒ。
并让学生做动作感受两个读音的用法。
(2)交流: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给各部分拟出小标题本文一共有六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一部分拟出小标题。
小标题最好以词组或短语的形式出现。
拟好后,先和同桌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拟出小标题。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板书:
(1)游泳本领高(2)上夜校,受教育(3)听说鬼子要扫荡(4)掩护李大叔(5)勇斗日寇(6)雨来脱险四、画出情节曲线,找出重点部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整个事件的情节曲线,并找出本文的重点部分。
1学生浏览课文,画情节曲线,并指名学生上讲台表演。
2找出本文的重点部分。
(第五部分)3反馈。
4朗读重点部分,感受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理解了字词,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给课文各部分拟了小标题,并找出了文中最能体现雨来英雄形象的重点部分。
二、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部分,思考:
落入敌手,鬼子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雨来又是怎样做的?
画出相关词句,并和同桌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调整教学思路:
软、硬两方面。
(1)雨来被抓住后,鬼子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鬼子先威逼利诱,哄骗雨来,雨来始终一句话: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2)软的不行来硬的。
敌人是怎样做的?
学生画出重点段。
(3)读一读,画出描写鬼子毒打雨来时的动词。
(4)朗读重点段,感受鬼子的凶残。
(5)教师范读,学生感受。
(6)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重点段。
(7)大屏幕出示重点段,全班有感情齐读。
鬼子越凶残,雨来越顽强,作者正是用这种反衬的手法表现了雨来顽强的英雄形象。
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读出鬼子的凶残,读出雨来的顽强。
4理解第二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第一次在课文的哪里出现?
(第二部分,上夜校受教育)正是上夜校时受到的思想教育,才让雨来有了斗争的动力,此时的雨来将那份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化为了和鬼子斗争的实际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
第二部分,上夜校受教育实际上就是为事情的发展做了铺垫。
三、理解第一、二部分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1敌人如此凶残,雨来最后会怎样?
教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如此一个十二岁之少年,一身义举,满腔壮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凶残毒打,他始终咬紧牙说:
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
枪毙!
枪毙!
拉出去!
雨来被拉到了还乡河边2雨来死了吗?
教师范读: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不知谁说:
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
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
突然铁头叫起来:
啊!
雨来!
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
鬼子走了?
啊!
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
雨来没有死!
教师:
雨来为什么没有死?
(开枪前,雨来就扎到河里逃走了。
)3梳理第一部分与整个事件的关系。
雨来跳到河里能脱险,源于他的游泳本领高,而这救了他命的游泳本领正是在这还乡河里练就的。
现在,同学们明白既然课文是写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机智勇敢的做斗争,而开篇为什么要写还乡河吗?
(首尾呼应,并为雨来成功脱险埋下伏笔。
)景物的描写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总结全文本文运用首尾呼应,及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描写方法,描写了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勇斗日寇的故事,赞扬了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并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珍爱生命,消除战争,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
五、读写结合练习:
雨来,我想对你说雨来,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雨来,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英雄,当他面对敌人明晃晃的刺刀,在敌人软硬兼施的情况下,表现出的是一种机智勇敢、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
他和我们一般大,如果我们身处这样的险境,又会如何?
此刻,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雨来说,请你以雨来,我想对你说为题,把你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1学生写话。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六、课堂总结教师:
不能忘!
不能忘!
不能忘!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曾践踏过祖国母亲大半个躯体!
不能忘!
那些留下姓名的,以及千千万万没有留下姓名的抗日英雄,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母亲,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不能忘!
我们是中国人,(学生)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
不能忘!
学生: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七、作业布置1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段。
2写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
3仿照文中人物描写,运用动作描写写一段话,表现一种人物形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导语:
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副最古老的标语:
四海之内皆兄弟。
这句话是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联合国想告诉大家:
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和平相处,让战争远离我们。
听完老师的叙述,你想说什么?
2.读课题,板书课题。
(出示课题)过渡:
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但它也是震撼人心的、壮丽的。
因为在争取人类的和平中,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
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二、质疑激趣1.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2.过渡:
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1)标出自然段序号,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提示:
第1自然:
书信开头。
称呼并问候加利先生。
第2自然段:
写我失去亲人后的巨大悲痛。
第3自然段:
写了爸爸的征衣,爸爸仿佛在呼唤和平。
第4自然段:
写爸爸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第5、6自然段:
指出现在世界不太平的原因,呼吁救救孩子们)(2)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提示:
讲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
书信开头。
第二部分:
正文部分。
第三部分:
书信结尾)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2)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四、品读感悟1.感悟痛失父亲。
过渡:
沐浴着和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
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
(1)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
(2)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课件出示:
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周围站满了泪流满面的男女老少。
(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3)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朗读。
2.认识爸爸。
(1)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
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2)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3)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4)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过渡:
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作为儿子,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
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3.感悟世界并不太平。
(1)过渡:
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3)联系事例谈谈不太平的世界。
课件出示:
战争给人类带来惨烈深重的画面及统计伤亡数据。
(4)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做何感想呢?
4.激情朗读,呼吁和平。
(1)过渡: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
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主综合实践讨论:
作为小学生,为了制止战争,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孩子们,我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
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
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最后,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吧!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目标1.学习蔚、弋、频、茵等4个生字,理解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会用不速之客、祈盼造句。
2.能仿照课文1~4节,补写一节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
一美丽的家园,二是残酷的战争画面,三是其它关于战残酷性的数据和资料。
2.学生准备:
收集、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争等战争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情境对比,铺垫激情1.播放平静而美丽的蓝天、大海、草原、沙漠以及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交流:
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2.播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战后荒凉的废墟,交流:
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看着这前后两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3.小结:
是呀,战争是如此的残酷。
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他们正祈盼着和平,呼吁着和平,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般美丽而和平的世界!
(板书课题)4.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
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搅、祈盼。
①蔚蓝你还知道哪些蓝?
如嫩蓝、瓦蓝、深蓝、碧蓝、青蓝;填一填蔚蓝的()如大海、天空、海面等;②巡弋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如通过查弋的意思,或是联系上下文猜想;③不速之客怎样的客人被称为不速之客,课文中指什么?
战舰和水雷为什么被称为不速之客;④频频联系频频点头猜测频频的意思,想想课文中频频发射的导弹说明了什么;⑤祈盼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如企盼、盼望、渴望等。
(2)指名朗读课文;同桌互读,点评。
(3)交流:
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1.出示四幅画面及相关诗句,指导朗读:
蔚蓝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黄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2.在每句中加上本来(该),再读一读,说说加上本来(该)后感觉有什么不同?
是呀,本来是这样的宁静而美丽,那么现在怎么了呢?
3.出示1~4小节,指导读好本来可是的转折语气。
4.讨论:
这究竟是为什么?
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
(残酷的战争、贪婪与残暴、掠夺与侵略)5.这究竟是为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
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情1.其实,战争带来的残酷远不止这些,课前大家了解了战争的有关情况,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
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
这场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摧残。
3.读了上面的数据,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请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模仿补写。
4.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指导朗读课文最后小节。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出示:
《儿童和平条约》1.介绍条约的背景:
(出示)这份《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自由朗读,交流体会。
六、作业选择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诗歌仿写;《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语文 四下 第四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