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 文档编号:806537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54KB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黄冈市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黄冈市2018年9月高三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量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2.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
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
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合事”的新乐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刻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在中晚唐的诗作中,咏史怀古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罗隐等,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到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
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哲思。
在唐代,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唐代的诗坛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广袤丰富的局面。
(摘编自王聪《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学对唐诗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
B.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诗歌之中,它对盛行于唐代的应制诗创作具有箴规引领作用。
C.儒学的渗透对“初唐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
D.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诗人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家的坚守与汲取有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楚地论述了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B.文章主体从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诗歌类型论述了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C.文章以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歌创作为例,说明了乐府诗将儒学与诗文载道功能结合起来。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制诗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家思想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B.那些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儒学的济世情怀等联系起来,在诗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C.因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所以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
D.在中晚唐的咏史怀古诗中,儒学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理性的哲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
天就要黑下来了。
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
“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
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
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
”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
”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
“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
“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
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
“人也一样。
真不容易啊!
”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
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
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
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
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
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
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
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
他怎么也睡不着。
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
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
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
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
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
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
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
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
“妈呀,海里有人!
”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
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
他们上不来了!
”
“听声音不远!
”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
“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
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
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
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
“点铺子吧!
”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
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
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
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
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
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
“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
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
“这是我儿子!
”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
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
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
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
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
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
他们颤声叫着:
“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
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C.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D.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
5.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6分)
6.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显示,城乡在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城市的燃气普及率是村庄的4.26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是村庄的4.67倍。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水平分别是农村居民的1.6倍和2.1倍,全国乡村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12.5%,比城镇高2.9个百分点。
大规模快速城镇化带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和生活,农民提高了收入,推进了农村的城镇化。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认为,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突出表现在: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乏力,滞后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二是农村环境问题突出,老龄化、空心化较为严重;三是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较低。
(摘编自温源《乡村振兴如何增优势补短板》,《光明日报》2018年8月7日)
材料二:
2013-2017年中国农民工统计表(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当前,各类人才短缺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难点。
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乡村特别是贫困村,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出现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致使农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造成乡村人才短缺的原因众多:
教育的目标偏失,导致高等教育或职业技术培养的“人才”和升学无望的初高中毕业生都主动或被动地向经济发达地区单向输出。
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迫使农村人才为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农村流向城市。
农业产业投资大、风险高、效益难以保障的先天劣势,使得农村难以留住人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黄冈市 届高三 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详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