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docx
- 文档编号:8057280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47KB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docx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
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中普遍存有许多问题。
他们的家庭一般都居无定所,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来自五湖四海,语言障碍,教材不同,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受教育水准等更是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风俗习惯各异;再加上家庭条件差、父母打工忙,缺乏照顾和关爱会导致学生自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教育状况令人忧虑。
1.1子女的成长环境
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和本市子女有很大的差别。
他们不像本市的孩子从小由父母带大,受到完整而正统的家庭教育,也常常被父母、亲人的关爱包围着,呵护备至。
外来务工子女中的一些长年随着在外打工的父母到处漂泊,生活环境差。
父母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或连上夜班,往往无暇也无力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还有一些学生根本就是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和在外工作的父母很少接触,所以感情上并不亲,更不用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关怀了。
孩子失去应有的关爱而放任自流,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在生活习惯方面,学生个人卫生意识差,不经常刷牙、洗脸、洗澡,脸上的汗迹能够从今天挂到明天;衣服也不知经常换洗,沾满了油污还穿在身上;衣着不整洁,更有学生穿着拖鞋来上课;没有礼貌,还有乱扔纸屑,随地吐痰等行为。
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外来务工子女大多学习无计划,平时懒得动脑筋,不积极思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回家做作业的习惯,一学期没有结束作业本已经是油迹斑斑;不会预习复习课文,缺乏查资料的条件、不去朗读背诵和更谈不上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等等。
个别高年级学生甚至有逃学、逃夜的现象。
(内容小四号宋体)
1.2家长的因素:
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使得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角色理解不足,对家庭教育看法非常狭隘,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完事大吉”了,如果遇到问题就找老师、校长质问。
许多家长认为上学就是“理解几个字,会算几道题”,家长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和家庭看护就能够了。
家长普遍存有只注重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情、人格
此外,还有许多家长仍然抱着重男轻女的想法,使得一些学生孤独自卑,形成心理障碍。
五年级的小燕同学说,她除了自己事要自己做,还得协助妈妈照顾弟弟,父母的事也要帮着做。
每天从烧饭到洗衣服,她都要亲力亲为。
父母对儿子和女儿的态度形成很大的反差,这种现象几乎在每个班里都有。
2.针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措施
面对我们班的这种状况,该如何应对?
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质量,班级文化建设,健全学生的心智?
我需要深入发掘和探究问题,积极探索问题存有的原因,从而摸索出一套较合理的,顺应新时代新情况,适合外来务工子女这个特殊群体的解决方法和教学安排,以改善和促动学生现有的学习生活状况,使外来务工子女尽快融入到本地孩子的生活学习当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2.1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
我们要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设备先进、方法科学的育人校园,爱生如子亲如一家的师生家园,流连忘返终生不忘的学生乐园。
2.1.1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自身居住的环境可能不是那么好,不过我们学校建设得非常好,这里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修理完善的塑胶跑道、整洁的绿荫长廊、古人优良的传统美德的画匾整齐的挂在教室走廊上,时不时的引来孩子们驻足观看,有的孩子还用笔在记录。
有的孩子由于家长工作的关系,不能照顾孩子,还能够住宿在学校,每天有专门的教师辅导功课,有干净的食堂提供一天三顿的食物。
孩子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该多么的轻松自在呀!
2.1.2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指校园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蒙台梭利说:
“教师不但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由于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
教师不但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小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
2.2培养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
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核心任务。
学校在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要给予最基本的教育和人文关怀。
2.2.1学校牵头,创设环境。
学校的德育处及大队部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展开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好习惯伴我行”“保护环境,我先行”“人人争做学校的小主人”等等活动,目的就是从这些活动中,指导孩子们好习惯的重要性。
每学期我们学校都在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背诵情况,目的只有一个,也就是培养孩子们的最基本的行为习惯。
重点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使他们懂得一些生活常识,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并以此为目标,每月开展“卫生班级”“文明之星、“孝敬之星”“爱校如家之星”等这样的活动,大大调动了孩子们的自觉意识。
学校还充分利用晨会课、品生课、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手段,让外来务工子女在渐学渐行中学会规范,遵守规范。
2.2.2班级管理,细致呵护。
在学校正确的带领下,我们班主任老师就会根据孩子的情况,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予正确的指导,逐步培养外来务工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2.2.3生活上的关怀。
因为在上学之前,这些学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早晨要刷牙、洗脸;中午要有午睡时间;晚上认真完成作业后,洗脸、洗脚,洗袜子之后再上床睡觉。
每天保证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来上学。
为了让这些孩子尽快养成好习惯,在家长会上提出要求,在每天的晨会上,检查这方面做得好的孩子,并给予“小红花”的奖励,到了周五的班会上,授予这些获得红花最多的小朋友“小白兔之星”。
并要求孩子告知家长。
渐渐地孩子的生活养成就会有变化。
2.2.4学习上的鼓励。
学校是学知识的地方,在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我们在平时也要多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困难面前停滞不前的现象,采用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我所带的低段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纠正,如:
上课要举手发言、注意坐姿、写字时的写字姿势等等。
这其中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当看到学生的坐姿不正确,聪明的老师首先会环视全班同学,说:
“xx同学的坐姿最好,最标准。
”当然,那些坐姿不正确的学生之后,马上就会改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纠正习惯并非一次就能达到,仍然会有不断的反复,老师需要不断的纠正,坚持不懈才能最终达成效果。
另外,针对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又差,文化常识又缺乏的学生,有心的老师就会在班级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
课前三分钟汇报、古诗文诵读的活动。
老师利用早读、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下午的主动探究课,带领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课外古诗70首》等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
在反复的吟诵中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兴趣,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故事,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体悟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并获得知识积累和文化的积淀。
对外来务工子女的个别辅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那些学习上特别费劲的学生,除了课堂上多关注外,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要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反复讲练,打好基础,使他们的成绩尽快地能赶上去。
我们班就组织学生结成“一帮一”的互助组,让好学生带领他们,帮助他们,从学业、生活等各方面,全方位地由给予帮助。
针对学习习惯差、不做作业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后问清原因,了解情况,如果是因为没有学懂,我们就会为他们讲解不懂的知识,确保他们有能力完成作业。
奖惩分明也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扬完成作业的学生,惩罚不做作业的学生;还可以进行班级学习习惯的评比,联合家长一起給完成作业或者取得进步的学生表彰和奖励。
外来务工子女多数自尊心较强,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渴望被集体认同,因此我们班专门设置了一个“日新月异展示台”,每个学生每天都为自己选择一个目标,当然目标因人而异,目的就是针对个人,你可以是“做到对老师有礼貌”“路队时不讲话”“作业写工整”“上课积极发言”等等,目标达成,完全由学生来评定,过关者,可以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一周五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五瓣花”或“五角星”涂满颜色,就可以张贴在展示台上,这样可以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
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猜谜游戏、讲故事大赛、今天我读的书、我是小小广播员等等,可以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游戏中快乐地成长。
学生在快乐之余,还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拓展了他们的眼界,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同时,课外知识和文化积淀会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更容易理解书本上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家校联动,夯实学生学习的家庭支撑。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内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有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作用。
3.1建立家长学校,提供教育方法。
我们深知家庭对孩子们的教育影响十分深远。
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是家教成功的基础。
我们学校专门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
每学期开学、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三阶段,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利用家长学校来宣传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指导他们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注意挖掘其子女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家长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看到孩子明天的希望。
同时鼓励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以赢得孩子的信任,并利用先天固有的亲子交往、和睦的家庭氛围,从多种角度去影响子女的心理和行为,使每一个外来务工子女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来配合学校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学校应建议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学习,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首先,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无论自己多么忙也不要耽误孩子的学习机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天地。
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留心孩子的作业情况,买一些参考书籍和课外练习。
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加孩子的知识面。
其次,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告知家长。
这次家长会上我就大力表扬了家长,因为孩子们课外书读得好,课外的词语积累得相当多,二年级的孩子积累的词语相当于四年的孩子了,这是我们听课老师的评价。
当时,家长们听到这里,个个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样,已经在付出的家长,会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看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是不是会促成另一部分家长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从而更加配合学校,努力创建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读书、自觉学习的态度呢?
这样来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2推进沟通交流,深化家校联动。
首先,可以请家长谈谈自己的教子体会。
在家长会上,开设家教方面的专题研讨,让家长主动介绍家教经验,交流和探讨更合理有效的家教方法,使其他家长受到启发。
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很多问题。
他们的家庭一般都居无定所,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来自五湖四海,语言障碍,教材不同,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更是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风俗习惯各异。
学校、家庭之间须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化相互沟通。
可通过家长会、教育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及时交换信息,研究对策。
有些家长放学会来接孩子回家,这时就可以让家长进校和老师及时交流,了解孩子当天的学习情况,当场反馈,尽快发现问题并商量应对方法。
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将错误扼杀在摇篮里。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缺乏身份认同,很担心学校会歧视他们和孩子。
作为教师就要主动做好与家长的平等沟通,首先要尊重他们,这样双方平等、密切地交流可以打破这种隔阂与猜疑,增进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信赖感;同时在倾听家长意见的过程中,家长的个人成就感也获得了满足,有利于他们主动关心学生,积极响应学校的建议和举措,并主动联系学校。
另外,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如环保知识、法律知识等回去讲给父母听,使家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样就促进了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整体素质的提高。
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学习状况、心理问题以及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些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教师应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和行为,更好地为外来务工子女服务。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信心;加强家庭教育,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
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快乐成长。
最后我想说的是:
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应是平等的。
对外来务工子女这一“弱势学生群体”我们需要更加关注。
外来务工子女也有许多优点,如:
他们心地善良,爱劳动,做事大多有一定的责任感,容易知足、懂得感恩。
他们通常较为独立,懂得刻苦努力,不娇生惯养。
如果我们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样可以茁壮成长,绽放光彩。
我们需要下足功夫,坚持不懈,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去关心、尊重他们,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去教育他们,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让他们不再是受教育的边缘人,让他们在这里,同样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来 务工 子女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