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师谈语文教育教学语文课怎么上.docx
- 文档编号:8054888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0.23KB
崔老师谈语文教育教学语文课怎么上.docx
《崔老师谈语文教育教学语文课怎么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崔老师谈语文教育教学语文课怎么上.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崔老师谈语文教育教学语文课怎么上
崔老师谈语文教学──语文课怎么上
————————————————————————————————作者:
————————————————————————————————日期:
崔老师谈语文教学──语文课怎么上
∙嘉宾崔老师:
今天咱们谈谈在课程改革的情况下,语文课怎么上的问题,我想咱们从宏观到微观来聊吧。
为什么要进行课改?
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
我们要想能够在21世纪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使我们的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靠民族凝聚力,二靠民族创新能力。
而要想培养这样的人,就要靠教育,当然离不开语文教育,从这里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而我们现行的语文课程,的确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知识体系或训练系统的严整,其结果把自己孤立起来;第二点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忽视语文实践,把自己封闭起来;第三,过于强调课程的统一集中,使语文课程凝固僵化,缺少弹性。
这次课程改革就是要克服这些弊端,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语文课程的角度来培养21世纪需要的人才。
大伙也来谈谈吧。
小雨儿:
语文课堂,如何才能做到放而有度,活而不乱呢?
嘉宾崔老师: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放而有度活而不乱呢?
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三个为中心:
教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死”。
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就要是解决死的问题。
一个就是课程内容要由死变活,就是由教一本教科书要变成教科书是基本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要开发和利用自然界社会中,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再有一个由死变活就是语文教学的形式途径由单一走向多样,由封闭走向开放。
课程改革以来,的确有的课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课堂上沉闷的空气被打破了,学生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但是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放得无度,活得有些乱。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想一个方面老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心里很清楚我这节课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当然这些目标应该比较全面,能够体现三个维度,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在教学中怎么来实现预设的目标呢?
首先还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实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探究。
在探究当中灵活地来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
举个例子说,去年十月在南宁全国小语会举行的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香港的黄锦燕老师上的《漫谈沟通》一课就对我们很有启发。
她的课体现了放而有度活而不乱,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分组阅读课文,每个小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请其他小组来解答的问题,然后各个小组注意提出自己的问题,由指定的其他小组和同学来解答,全班再进行补充。
这个过程就体现了三个自主的精神,这就是放。
在充分交流研讨各组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黄老师以学习者的身份也提出了两三个问题,而这两三个问题或者是各个小组忽略的,或者是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然后由全班同学来讨论交流,这就体现了老师的有效的指导引导,这就把学生自主好学和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有效好导结合起来。
淝滨俗人:
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应该立足于课本还是学校实际?
或者说跟课本应该有怎样的联系?
嘉宾崔老师:
我刚才说过教科书仍然是基本的重要的课程资源。
过去的提法是教教科书,现在的提法是用教科书教。
用教科书教我理解至少有两个意思,一层意思是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教科书,不仅是每篇课文,而且包括教材的编排系统,老师都有灵活处置的权力;第二个意思,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内容,老师应当围绕教科书的内容来开发引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这里强调的是应该围绕着教科书来开发,不能游离于教科书。
举个例子,有个老师教《我的自白书》,他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那种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和烈士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就引进了红岩里面的相关片段,帮助学生来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当时写“我的自白书”的情景,还播放了有关故事片的片段,这些课程资源的引进,必然会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和调动起学生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围绕着教科书来开发课程资源,就一篇课文来说一般的做法是补充一些背景的知识,包括内容方面的或者是作家介绍等等方面的,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前读一读看一看;
另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穿插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者音像资料,拓宽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三方面就是在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或开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嫣然:
您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语文课可以称为一节好课呢?
嘉宾崔老师:
现在来说说怎么评价一节课。
评价一节课首先要看有没有明确的,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
所谓明确就不是模糊的,所谓切合实际的就不是或高或低的,这个目标还应该体现我们课改的精神,是三维的。
当然也是应该有所侧重的,其中核心的目标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习惯。
第二条要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是不是主动的、积极的、全员的、全程的投入到学习之中;第三,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有多大的成效,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方法习惯逐渐生成的过程,或者说是建构的过程;第四点就是要看语文课是不是改变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孤立、凝固、封闭、僵化的局面。
也就是说语文课要很自然的和现实生活和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联系起来。
严文:
能否谈一下成效呢?
嘉宾崔老师:
刚才说成效,成效就是说语文教学的效率,就是看我们花的时间和我们的产出能不能成正比。
现在语文教学的效率很成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应该每一节课学生在学习语文上都应该有新的收获,而且这个收获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能力上有提高,而且学习语文的兴趣、欲望变得更浓了,在学习方法上有新的发现,或者有进一步的习得,在习惯的培养上又有了新的进步。
堕落天使:
嘉宾崔老师,您觉得这段时间,全国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的实践中,取得那些成果呢?
嘉宾崔老师:
新课程已经实验二年了,取得了初步的但也是喜人的成果。
这次课改对旧的语文课程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首先表现在老师们的观念上,大家普遍的都有了一种课程的意识,不是把这次课程改革当成单纯的简单的教学改革。
所谓课程改革他是一个系统工程,他包括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体系等一系列的改革,要有课程意识这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前提,简单地说就是老师们要做课程改革的建设者。
初步要求是要能够自觉地开发和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这是我们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过去我们忽略了。
用更高的要求来说,所谓课程意识就是要做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为这次课程改革要构建的语文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方面。
堕落天使:
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嘉宾崔老师比较关注语文教学那个方面的效果呢?
嘉宾崔老师:
这个问题实际涉及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的问题。
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定性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们在语文教学当中,就是追求和力求准确地体现这二者的统一,鱼和熊掌应该兼得。
那么怎么兼得呢,是要在落实工具性的过程当中体现人文性,也就是学生要学语文,在逐渐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文学的,情感的熏陶绝对不能离开语文学习,或者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来谈人文性,这里边有八个字是非常关键的就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绝对不能用说教的办法,要依附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润物细无声
严文:
传统观念中的语文知识,如何把握?
字、词、句、段、篇、语、修、罗、辞、
文。
不特别强调系统,是不是可以忽略?
嘉宾崔老师:
知识到什么时候都是重要的,关键是看是什么知识,以及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
课程标准里边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里面当然包括语文知识,而且有的时候知识还是素养的基础。
举个例子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识字能力,难道能离开有关汉字的知识吗?
要培养孩子的写字能力,能离开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这些语文知识吗?
以往的语文课程错在过分注重知识系统的研究,请注意里边的过分两个字,语文知识肯定应该是有系统的,走过了头就不好了。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里面并没有忽视语文知识,如果我们仔细地研读各个年段的课程目标,就会发现里边还有许多知识训练的要求。
另外,知识一定要转化成能力,像以往的教学抄或默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知识在运用当中才能焕发出生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还应该多一些辩证法。
在语文教学里边,或者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感悟,注重培养语感,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也就是说读文章要能够把握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分析,就是要整体把握的前提下,我们各个年级在不同的层次上,要引导学生理解重点的难点的关键的,有一定内涵的,有一定的表达效果的这样的词和句。
那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抓上述的词和句应该由少到多、由易到难,这些词和句要放到课文的语言环境里里边,放到段里边,甚至篇里边来理解体味。
再有一点,阅读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我们以往所忽略的,那就是由读学写,由体会揣摩,词句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么样潜词造句的,到体会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把这种能力迁移到习作中去。
千万不能阅读和习作两张皮,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高,可以从阅读课里面找找原因。
sunnyar:
您认为在没有使用新教材进行新课改的学校,我们任课教师应做哪些方面的调整和准备?
嘉宾崔老师:
现在大多数学校还没有进入课改实验,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明年将有60%到70%进入实验区,2005年将会在全国实施新课程,目前还没有进入实验的学校也应该用新的课程理念来指导当前的语文教学。
比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够只关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要包括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当中来渗透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习的习惯,加强语文的人文性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再有,要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努力地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以往的满堂问,或者是过于注重课文内容分析这种状况,让孩子动起来,让孩子真正能够沉下心来读书思考,让他们能够发表自己的个人的见解,说真话,说自己的话。
适当的来组织合作学习,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再有,适当的来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些工作目前尚未进入实验区的老师都可以做。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在尚未实施新课程的地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还是按照修订版大纲来执行,还要依据现行的教材的教学要求来进行教学。
就是说思想是新的,教学要求是按照现行大纲的要求去教。
bmj:
关于当前课外阅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嘉宾崔老师:
新的课程标准主张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一条腿是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两条腿协调起来,孩子的语文能力会能更快地发展。
也就是平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甚至于成才于课外。
特别是母语教育有丰厚的语文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更应该重视孩子课外的读写。
在课外阅读方面,课程标准规定了各个年段的课外阅读量,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读150万字的书,如果学生果真读了150万字的课外书,他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是比较高的。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套教材的编者在编写教科书之外,差不多都编了与之配套的课外读物,人教版每册教科书都配了同步阅读的课外读本,目的就是为了来保证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而且这些课外读本都是精选精编的,给孩子提供比较好的课外阅读的精神食粮。
除了课外阅读,还要重视鼓励学生课外练笔。
首先要培养孩子课外习作的兴趣,使之成为生活的需要,一旦有意思、想法要表达,就要及时地把它写下来。
这种习惯养成以后,孩子就能够具有了日常需要的书面表达能力。
Bsyxx12345:
嘉宾崔老师,您顺便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好吗?
目前,部分学校在推广《三字经》、《大学》等,您说这是不是在丰富语文课外阅读的一个举措?
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
嘉宾崔老师:
在课外阅读当中引导学生读我国传统的,体现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些通俗读物或文本,是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在体现时代性,体现现代意识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宏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而且阅读这些东西能够培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师 语文教育 教学 语文课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