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8049808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06KB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给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约定、隆重、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断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揭课题,晓背景。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聊聊一本书《史记》,把书翻到95页的“资料袋”。
史记是由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
其中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
七雄并峙,战火频繁。
而秦国又数七雄之中最强悍,常常侵犯别的国家,被其他诸国称为“虎狼之国”。
我们来看看春秋战国的形势图。
大家可以看到,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
当时秦国全力进攻楚国,不能集中兵力对付赵国,主要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始于较强势的秦国和较弱势的赵国之间。
(课件:
战国形势图)
2.出示课题:
(课件:
课题)将相和(板书),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将”是谁?
“相”是谁?
“和”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现在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老师这有几个词语,在我初读课文的时候也觉得有几个字比较容易读错,你们能正确地读出来吗?
(课件:
生字新词)
允诺胆怯拒绝乘机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
3.词语会读了,课文你们读懂了吗?
课文有几个故事组成?
(指名说一说)
4.其实这篇课文有个特点,每个故事结束之后,都有个小结段,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这几个小结段。
(指名说,出示课件)
(渑池之会:
这是一次在渑池的会见,文言文中“之”有“的”的意思,你可以把“之”加进去再说一说吗?
)
6.板书小标题,强调“璧”的写法。
7.我们再来看前两个小结段,前一句话总结了上文的故事,后一句话引出了下面的故事,我们把这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段叫做——过渡段。
对,过渡段能更便于我们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同学们注意到经历了完璧归赵之后的蔺相如由一介平民被封为士大夫(板书:
士大夫),渑池之会后的蔺相如被封为上卿(板书:
上卿),可谓平步青云,书上特别说明的是职位比廉颇还高。
那作为同朝为官、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廉颇此时对蔺相如作何评价呢?
找到廉颇的话,谁来读读?
(抽生读书)数一数,廉颇说了几句话。
来,先看第一句。
(第一句: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每个人,你现在就是廉颇,就说这句话,(抽生读书)感觉这廉将军什么样?
(预设:
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傲气十足,居功自傲,很神气,相机板书)(第二句: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第二句,自己读试试。
(抽生读书)听出廉将军对蔺相如什么态度了吗?
(预设:
看不起,不屑一顾,相机板书并补充强调:
一张嘴,爬到我头上去了。
觉得蔺相如有没有真本事?
所以他的决定就是(第三句: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一起读。
有一个词叫“言为心声”,意思是通过听一个人说的话你就可以知道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个怎样的人。
听了廉将军这短短的三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廉将军在你的面前?
(预设交流:
耿直畅快、豪爽、率直,性子直等,相机板书)
作为一员武将,廉颇之所以这样率直地表达不满,是因为他一直站在谁的角度?
引导学生再次读书,找到三句话中的同一个人称:
我,从而点明:
廉颇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难以全面,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题目是将相和,此时的将相之间是和还是不和?
引导学生用“将相之所以不和,是因为蔺相如————,还因为廉颇————”来从表象和实质两个层面感悟:
将相之所以不和,表面看是因为蔺相如的官位比廉颇高,实际是因为廉颇的错误认识:
蔺相如没有本事,只靠说嘴皮子就作了比自己还高的官。
第二课时
一、友情调解,感悟蔺相如其人:
1、既然是廉将军的认识出现了问题,那咱们就来帮帮廉将军,全面了解了解蔺相如这人吧!
既然廉将军认为蔺相如是靠一张嘴被封为上卿的,那我们就从蔺相如所说的话开始研究。
请同学们读读前两个故事,读文时看看老师给你们的提示:
(课件)
*学习任务:
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你看出了蔺相如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学习建议:
老师建议大家先画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有感情朗读。
*友情提醒:
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他的特点。
2.好,来,按课文叙述顺序交流你画出的内容。
(抽生交流)
(1)同学们,请思考:
蔺相如的这番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赵国的君臣都为难想不出办法的时候)用一个词就是——临危受命(板书)。
那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
蔺相如太聪明了,所以赵王一问他怎么办,他就不加思索地说了这番话?
为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
想了一会儿,也就是他经过慎重思考以后,那这时他会怎样地说这番话?
你来补充: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地说。
(预设交流:
斩钉截铁、坚决、胸有成竹、掷地有声)太好了,所有的男同学我们都是蔺相如,端起书一起来胸有成竹地读书。
这里有两个假设句,你发现了吗?
“如果------就------”说明蔺相如出行前就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周全了。
蔺相如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他?
——深谋远虑。
同学们,这是蔺相如的办法,也可以说这就是蔺相如对赵王作出———(承诺),要么以璧换城,要么完璧归赵。
如此难的事,他却主动要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你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他胆识过人,为了国家利益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所以照应了前文别人对蔺相如的评价:
是个机智勇敢的人!
(2)来,继续交流蔺相如的话。
抽生读“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好,同学们,就这句,真话假话?
那就这句假话,你觉得蔺相如此时说得妥不妥?
为什么?
(生交流,引导:
不只是妥,还很巧妙,先看看秦王拿到和氏璧时的表现即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这时,以璧换城已不可能,唯有沉着冷静地和秦王斗智斗勇,以求完璧归赵。
(3)和氏璧既然已经回到自己手中,蔺相如再说话可就——理直气壮了。
谁能读出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来?
(抽生同时提醒学生:
现在,我们就是秦王,听听蔺相如的话。
)
秦王们,你心里想什么?
(预设交流:
可别真的摔碎了和氏璧,哎哟,这可不行…….)也恰恰是这个“撞”字,你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交流:
勇敢、无畏。
)是啊,这真是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大无畏精神呀!
板书。
(4)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大大方方地说:
“和氏璧------从来不讲信用的!
”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
——和氏璧已经安全送回赵国。
这种场合,秦王敢杀他吗?
不敢,秦王也怕天下人笑话他不讲信用,会丢面子。
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毫不惧色,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那除了“大大方方”,你还能用哪些词来形容他的心理状态?
——踏实、坦然、轻松、沉着、无畏无惧。
(就请你们带着这种心态去读这句话)
老师指着“嘴””说:
“看来,廉将军错了,蔺相如不仅仅靠的是一张嘴呀!
靠的是他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5)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
“请您为赵王击缶。
”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
“你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
联系生活,引出疑问。
我们班上许多同学都在学习乐器,难道不想有朝一日能登台演奏,为人们带去美的享受吗?
为什么秦王让赵王鼓瑟,就成了侮辱了呢?
(学生分析古代与现代观念的区别)
是呀,秦王和赵王都是一国之君啊,怎么赵王就成了秦王的下人呢?
这不仅仅是侮辱赵王,更是侮辱了赵国。
同学们,如果别人这样侮辱我们的国家,你生气不生气?
秦王这样侮辱赵王,蔺相如生气不生气呢?
(当然生气)请你读出你的生气:
请您为赵王击缶。
创设情景读:
秦王拒绝了,蔺相如更生气了,他再要求:
读……
秦王还是拒绝了,蔺相如十分气愤,他再要求:
……
秦王还是拒绝了,蔺相如愤怒到了极点,他只有威胁秦王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我就跟您拼了。
”
制造悬念:
老师带着无限惋惜说:
“完了,蔺相如完了,赵王的命也断送了……小蔺相如们,你们可是闯下了滔天大祸,秦王现在完全可以找借口杀死赵王,然后带兵攻打赵国……
但蔺相如毕竟是蔺相如,他怎么可能让秦王抓住把柄呢?
他极其愤怒中又带有分寸:
读好“您”字;分寸中有带着不可抗拒的威严,读:
……
小结: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用自己的机智勇敢,用自己的性命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立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
3.蔺相如与秦王的较量可以说是没有硝烟的战斗,若没有大智大勇,没有舍身忘我的精神是无法做到的。
他虽没有持刀作战,但他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
所以他并不是如廉颇所说:
就靠一张嘴。
可是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请同学们读第三个故事,分别找出他们的语言。
(指名答,出示课件)
大家仔细看看两人的话,好像这二人说话方式不太一样,有哪些不同呢?
同桌间读一读,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
称呼不同(廉颇称蔺相如为“他”,而蔺称廉为“廉将军”)
说话语气不同(廉:
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
蔺:
谦虚、顾大局、识大体。
)
分角色读句子。
同学们说的很到位,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注意读出人物特点,男生读廉颇的话,女生读蔺相如的话。
有对比才有鉴别呀,同样是语言描写,人物的个性不同,语言也不一样,我们日后在描写人物时,也要注意语言必须体现人物的个性。
正所谓:
品其语,知其人嘛!
(板书)
二、拓展练笔,深化人物形象
1、说来说去,蔺相如都是为了国家利益着想,为了赵国,就应该——将相和。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负荆请罪”如今是一个成语,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廉颇前来赔罪,(出示图片)你觉得此时他会对蔺相如说些什么呢?
拿起笔,看图,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
(交流)其实廉颇也是一个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人。
2.我们来看看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廉颇的话的(出示课件),——鄙贱之人,不知将军之宽之至此也!
(生读)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
3.最终,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了!
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如此说来,赵国本应更加强大,可是最后还是秦国统一了六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史记》中写的清清楚楚,同学们可以详细地读一读。
而且《史记》中写人的艺术课远不止“品其言,知其人”而已,(出示课件)希望同学们能在历史长河中尽情遨游,在《史记》中认识更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召集、大臣、允诺、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读中品味,小组学习,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人物品质;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表演的欲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和他们的美好品质。
2、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爱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及美好品质。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2、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引入正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平时特别崇拜影视明星,说说你们都喜欢谁?
喜欢它的哪部作品?
(生谈)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圆明星梦的机会。
那就是把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将相和》改编成剧本,并表演出来。
大家有兴趣没有?
(板书:
12将相和)
将相和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
我觉得要把这个故事演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才能演好这个剧本呢?
(生谈感受)对,要演好剧中的每一个角色,必须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课文?
二、初读寻疑,理解背景
1、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主要是字词方面)
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教师补充介绍,重点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各国的位置关系,(用课件出示)及对主要人物的简介。
3、学生谈对预习3的理解,让学生理解将相之间原本是和睦的,后来发生了一些误会,变得不和,最后将相之间消除隔阂,和好如初,共同为国家出力。
4、学生给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加小标题,只要意思对即可。
教师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5、由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教师归纳整合,重点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课件出示)
1、蔺相如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
秦王为什么不杀掉蔺相如,还要客气地送蔺相如回国?
2、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
3、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研讨问题。
1、选择有关的内容仔细读,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第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讲述,重点让学生了解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结合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背景,让学生了解秦王之所以不敢杀蔺相如一方面因为理屈,怕天下人笑话,和氏璧没有得到,就算杀掉蔺相如又有什么用呢?
另一方面,当时秦国正在攻打楚国,不能集中精力攻打赵国,只想占些小便宜。
所以只得送蔺相如回国。
第二个问题要让学生理解秦王叫人记录赵王为其鼓瑟一事,是为了说明秦王可以指挥赵王,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这对赵国是个奇耻大辱,蔺相如冒死逼秦王击缶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
秦王之所以不敢拿赵王怎样是因为廉颇早已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此处可让学生讨论:
在这场争斗中,是打成了平局,还是分出了胜负?
第三个问题可让学生讨论:
将相因为什么发生矛盾?
重点让学生理解一句话: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
讨论:
蔺相如是不是仅靠一张嘴就得到了高位?
要让学生理解在政治斗争的战场上,蔺相也是随时冒着生命危险,出生入死。
将相之间和好表面上是由于蔺相如的宽宏大量,廉颇的知错就改,更重要的是缘于两人的爱国思想,这是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
四、体会人物品质。
说说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
举例说明。
尊重学生的感爱,能说出理由即可。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在谈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时可让学生表演“献壁”及“逼秦王击缶”的片断,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了解。
如有学生谈到喜欢廉颇的知错就改时,可让学生想象表演“负荆请罪”的场面。
五、理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师课件出示,小结。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物的特点,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成功的塑造这些鲜活的角色的。
请同学们课下自由结组,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好吗?
最后老师预祝同学们演出成功。
↓下页更多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教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 18 课将相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