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2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大事件题材绘画表现方法比较327.docx
- 文档编号:8043346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60.89KB
0682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大事件题材绘画表现方法比较327.docx
《0682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大事件题材绘画表现方法比较3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82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大事件题材绘画表现方法比较327.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82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大事件题材绘画表现方法比较327
分类号密级
UDC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大事件题材”绘画
表现方法比较
所在院系艺术学
专业名称美术学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五年三月
论文原创性说明
我谨在此申明:
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大事件题材”绘
画表现方法比较——以《梅杜萨之筏》和《希阿岛的屠杀》为例》,在指导老
师的指引下,均由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
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015年3月1日
文献综述
1、概述
“大事件题材”绘画是对人类以往重大经验和历程的画面再现,是沉淀下来的关于民族国家历史的珍贵记忆。
“大事件题材”的绘画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能够体现人们的民族精神和艺术家本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宏大的场面和完整的叙事情节向人们展示可歌可泣的历史场景。
大事件题材多描写重大历史事件,其所具有的重要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意义是其它题材绘画无法取代的。
上述两位艺术家关于大事件题材的作品反映了人类对于社会正义的强烈渴求,对人类崇高精神的不懈追寻,这也是推动艺术家关注历史,思考历史,表现历史的强大精神动力。
艺术家追求“大我”时所具有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正是大事件题材绘画创作的灵魂所在。
表面上看大事件题材的画作是单纯的再现某个历史片段,然而作品更多的是画家自己对历史的感悟与评判。
大事件题材的绘画上敢于表现和反思历史的“黑暗”与“苦难”;敢于直面和忏悔人类社会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罪恶”与“堕落”;这样一种“大爱”的情怀与“崇高的悲壮,折射出其艺术美学背后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反省黑暗与痛苦来荡涤其所处时代的灵魂,使人性更加理性清明。
2、正文
(一)研究背景
当前分析“大事件题材绘画”的文献相当多,赏析《梅杜萨之筏》和《希阿岛的屠杀》两幅作品的文章也不在少数,但把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两位大师的作品放到一起来分析比较两位画家对“大事件题材”绘画表现方法的文章却不是很多。
两幅作品是两位大师选取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大事件为作画题材,他们对于大事件题材绘画的主要特征以及绘画中运用的突出表现手法的表现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比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大事件题材”绘画表现方法。
通过在图书馆查阅书籍文献及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资料,列出文章大体框架结构,利用原著电子稿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作家时代分析法等方法,展开两位艺术家关于大事件题材表现的异同的讨论。
对原作电子稿的分析对比,以及相关文献的阅读分析对于两位艺术家在大事件题材绘画的主要特征:
取材特征、动势安排特征、色彩表现特征,以及绘画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构图安排、人物形象刻画、自然气氛刻画六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两位画家在大事件题材绘画中的异同,进而为国内的艺术家去更好的学习借鉴,而借鉴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选择和综合最杰出大师的优点并加以创新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四、总结
“大事件题材”绘画创作取材范围的宽阔与广泛决定了作品精神境界的深远与博大;决定了其表现手法的多元与丰富。
要处理好“大事件题材”绘画创作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应从两个方面来认识解决:
一是必须认识到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只是“借体”,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境界才是最重要的。
“大事件题材”绘画的题材是历史的,但作品精神却是当下的,只能是而且不可能不是当下的。
艺术的“大事件”已不是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简单再现,而是艺术家对历史的触摸与感悟。
二是必须打破成规,鼓励和支持“大事件题材”绘画创作表现手法上的创新与探索,不能局限于一种样式和表现手法。
只有勇于突破成规超越前人;大胆探索创新;才有可能实践并印证如下美好断言:
“大事件题材”绘画就如一条永远流淌不尽的“长河”,具有包容性,广阔性,深刻性的特点,为热爱它的艺术家们拓展艺术个性,弘扬时代精神开启出一片自由创作的浩瀚空间。
参考文献:
[1]范梦.西方美术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8.
[2]李行远.看与思——解读西方艺术图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甄巍.与经典相随[M].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5]《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丁宁.艺术的深度[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7]田贵坤.《梅杜萨之筏》赏析[J].美术之友,2008(5).
[8][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9][法]德拉克洛瓦著,平野译.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10]何琳.从《梅杜萨之筏》看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J].书画世界,2014(01).
[11]戴世和:
《关于陈树东历史画创作的一封信》,中国油画,2005年版.
[12]《重大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当代价值》高波.文艺研究.2010(7).
[13]《中国绘画史》陈师曾著.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摘要:
“大事件题材”绘画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能够体现人们的民族精神和艺术家本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宏大的场面和完整的叙事情节向人们展示可歌可泣的历史场景。
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和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都是他们“大事件题材”绘画的代表作品,本文以《梅杜萨之筏》和《希阿岛的屠杀》为例分析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的“大事件题材”绘画表现方法。
通过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两位伟大绘画家的绘画表现方法,来分析如何更好的通过表现手法来表达大事件题材背后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大事件题材表现方法主要特征
Abstract:
"Bigeventtheme"Paintingasaproductofaparticularhistoricalperiod,toreflectthepeople'snationalspiritandtheartisthimselfdeepthinkingonsociety,inordertocompletethegrandnarrativescenesandplottoshowcasetheepichistoricalscenes."TheRaftoftheMedusa"and"massacreofChios"KeDelacroixtheyare"bigeventthemeof"membershipintherepresentativeworksofpainting,paper,"TheRaftoftheMedusa"and"NunIslandmassacre"casestudyofKeandDelacroix'smembershipinthe"bigeventtheme"performancepaintingmethods.ByKEandtwogreatpaintersDelacroixpaintingHometownperformancemethod,youcanreceivealotoflessons.
Keywords:
BigeventthemetheperformanceofthemethodofpaintingCompare
目录
一、“大事件题材”绘画概述8
(一)“大事件题材”绘画的概念8
(二)“大事件题材”绘画的意义8
二、大事件题材绘画的表现方法比较9
(一)对比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大事件绘画的主要特征9
1、取材特征9
2、动势安排特征10
3、色彩表现特征11
(二)对比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大事件绘画的作品表现方法12
1、构图安排对比12
2、人物形象刻画对比13
3、自然气氛刻画对比14
总结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17
一、“大事件题材”绘画概述
(一)“大事件题材”绘画的概念
“大事件题材”绘画,是指以历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
画家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以绘画的方式进行描述来表现历史的风云变幻,来体现历史时期大事件对当时社会以及对历史的作用。
(二)“大事件题材”绘画的意义
“大事件题材”绘画是对人类以往重大经验和历程的画面再现,是沉淀下来的关于民族国家历史的珍贵记忆。
“大事件题材”的绘画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能够体现人们的民族精神和艺术家本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宏大的场面和完整的叙事情节向人们展示可歌可泣的历史场景。
在创作上,“大事件题材”绘画有它自身的艺术规律和技术难度。
它强调深刻而不是灵动,它是一部交响乐而不是即兴演奏。
一切画面因素都要求被安排得恰如其分,而且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研究“大事件题材”绘画作品的表现方法,不但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去把握时代的脉络,而且可以领略“借古喻今”的真正内涵。
二、大事件题材绘画的表现方法比较
(一)对比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大事件绘画的主要特征
1、取材特征
席里柯的《希阿岛的屠杀》取材于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事件作品都是取材于当时社会的真实重大事件。
反应历史现状,表达人民心声,抨击历史的黑暗面,倡导自由平等和谐。
作品发表后,其震撼的画面立刻轰动了社会,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这幅作品也深深地影响到了德拉克罗瓦。
席里柯对绘画主题的选择极为巧妙,他强调以后腿站立的战马,希望给人留下强而有力的印象,而绘画中因胜利昂然自得的气氛也捕捉到了时代的气息。
他为浪漫派的兴盛打开了大门,直接传承他的事业的是他的好友“浪漫主义的狮子”德拉克洛瓦[1]。
德拉克洛瓦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
他的作品受到时代革命精神的影响,主要反映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
如:
《希阿岛的屠杀》取材于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事件。
《沙尔丹那帕勒之死》描写的是暴君在王国即将覆灭是残忍地将后宫妃子极其爱马一起死的事件。
《自由引导人民》则表现了法国人民推翻封建王朝时的情景。
这三幅作品都是历史题材大事件,并且都体现了对封建君主残暴统治的控诉,以及人民对自由的向往。
2、动势安排特征
大事件题材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力,而如何将这样的生命力表现出来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值得一代代艺术家们为此进行艰苦的探索。
大事件题材的绘画不仅仅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性意义,同时其画面上的各种要素如同跃动着的生命,而那生命似乎又能够呼吸,生动而感人,震撼而勃发。
在大事件题材绘画中新鲜之物是源源不断地从艺术家的心中奔放涌出进而化为艺术家手下的作品。
大事件题材体现了西方艺术之内在精神本质:
生命就是在动,强调动势的表现,因此大事件题材绘画的艺术作品往往表现了动态而显示出勃发的生命力。
在创作《梅杜萨之筏》时,绘画的主题和人的悲剧整个的占据了席里柯,他希望热情、有力和真实地把它表现出来。
在画面中动态的多样性,并没有造成构图的零散,而是归结成了一个统一体,形成了这个事件的生动悲壮而令人难忘的形象。
虽然画是静止的,但是通过画家的动势安排人物的形态,例如在前景的木筏尾部,画着几个己死、将死和听天由命的人。
父亲绝望地守在心爱的儿子尸旁,用手揽着他,仿佛还希望摸出已死的心脏的跳动。
少年死者的身体画得非常精彩,它是这幅画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之一。
少年左首仰卧着一个垂死的人,右边趴着一个伸开一条胳臂的少年的尸休;他上面是一个两眼发呆、似乎已经失去理智的人。
桅杆附近的一小组人物是从这一组刻着死和绝望的烙印的人物向画面右部满怀希望的人们的过渡。
以仓促架立起来的帐逢为背景的几个人物紧张地注视着天际。
其中突出的是一个用手指着远远出现的船帆的男人。
画面的右部同左部适相对立。
人们强忍着痛苦,挣扎着挺起身子,希望看见刚刚在天边隐约出现的遥远的帆影。
还有一点力气的人爬上了木桶,摇晃看手巾、破布,借以引起“阿尔古斯号”的注意。
通过绘画中的动态的刻画这种迎面扑来的醒目的刻划造成了最大的感染力,正是这种动态特征的安排让我们内心感受到作者对封建腐朽的统治王朝的愤懑和对追求自由进步的失望,将其对统治阶层的愚昧,人类的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人道主义精神的缺乏深刻地揭露出来,冲破了陈旧的古典主义学派的束缚,是法国艺术节的一股新鲜的清泉。
虽然德拉克罗瓦在创作后期受席里柯的影响较大,如他画的《但丁与维琪尔》便是受借席里柯的名作《梅杜萨之筏》启示下创造出的。
但是在另外一幅大事件大事件题材名作《希阿岛的屠杀》中对于情节的刻画,不同于《梅杜萨之筏》将画面紧张逼人的气势通过人物的动势特征来安排,画家着重通过色彩来表现。
但同时他也运用了豪放的大笔触,动态安排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场面及挣扎惊恐的场景生动的统一起来,来悲壮的再现表现这一幕悲剧。
3、色彩表现特征
在大事件题材的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是绘画艺术重要的语言形式,丰富强烈的色彩色彩是吸引人们视觉的首要因素,绘画色彩通过人的视觉反映到大脑,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大事件题材的画家一般通过运用色彩的强烈或柔和的色调来组织画面,形成画面的色彩效果,在画面上挥洒不同的色彩,其物质性、力度和生动性,使大事件题材绘画呈现生动强烈的画面效果。
在人心理、精神方面产生强于色彩的视觉效果,使得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
但是对于色彩在大事件题材绘画的重要性上也是有例外,在《梅杜萨之筏》中席里柯为了追求统一的效果和强烈的感染力,着重安排了人物的动势特征,有意回避了色彩的提炼,他以近乎背光的方式处理了整个构图,强烈的阴影画有力地塑造着人物的体积。
并由此而形成了清晰的外轮廓线,这同时也减轻了席里柯的色彩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他的色彩的简略,席里柯使全面保持了棕褐色调子,用整体的色调修饰了人物的形体。
这种色彩上的克制,使画家得以集中全部注意力来形成体积造型效果。
整幅画面色调沉郁,光影对比明显,有被挥舞的鲜艳衣衫,有苍茫的昏暗,有被海水泡过的苍白脸颊,有棕色的船桅,有白色的船桅布,也有刺眼的金黄……。
色彩的运用,不仅充分表现了灾难发生时悲惨的境遇,而且在色彩的明暗对比下,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达了一种撼动人心的悲壮美。
大事件题材的作品往往是艺术家情感的流露和表现技巧的展示,而色彩又是绘画艺术最具感情的因素,它不仅可以唤起读者的各种情绪,情感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甚至影响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操。
《希阿岛的屠杀》表明画家对希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
在这幅画上,画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笔触,通过明暗对比与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场面及挣扎惊恐的场景,处理成前景与远景两个层次,来表现这幕悲剧。
这也表明大事件题材的作品对显示对于社会上中最敏感的人道与正义问题,是十分关注的。
在此画中,画家用浪漫主义惯用的象征手法,着重表现残暴的土耳其侵略者强加给希腊人民的惨无人道的灾难,它以前所未有的奔放不羁的艺术手法和鲜明强烈的色彩描绘土耳其制造的种种惨不忍睹的场面,面对当时来说比较尖锐大事件题材,画家用热情豪放的笔触和鲜明强烈的色彩效果来进行内心情感的表达,如此可见色彩在大事件题材的社会意义表达上是十分重要的。
德拉克洛瓦善于用色彩来传达他的情感,他发展了油画中色调的对比作用,尤其在补色的对比使用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他的作品《沙尔丹那帕勒之死》充分反映了他在色彩上的表现特点。
这幅画的色彩饱和度很高,色彩的对比也是前所未有的强烈,再加上对人体的处理过于凄惨,但是今天看来他对色彩的运用尤其是对比色、互补色方面的使用技巧,在绘画发展史上是个巨大的突破。
(二)对比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大事件绘画的作品表现方法
绘画表现方法是绘画内容存在的一种方式,即绘画创作内容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的物质材料,是绘画语言的外在形态。
大事件题材的绘画表现方法是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主观将来自客观的感知经验符号化的结果。
1、构图安排对比
《梅杜萨之筏》中画家席里柯以最大的戏剧性现实主义手法结构画面,放弃他当时所爱用的正面结构,而采用了纵深结构的、紧张的,富有动势的构图。
采用金字塔式构图,船帆与木筏上坐着和躺着的人们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三角形,成为画面的中心,而一堆振臂呼喊的人们则冲破了这种稳定的三角形的架构,又构成了一个动荡的富于激情的三角形。
整个画面气势磅礴大气,结构严谨有动态,向观者展示了激动人心的戏剧性场面。
画中沉郁色调和光影的对比,烘托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以及激动的情绪和悲壮美。
画面上高举红巾者,代表着人民争取自由斗争、对正义和幸福的向往。
德拉克罗瓦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希阿岛大屠杀,构图安排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希阿岛的屠杀》这幅作品从画面的构图安排上来看,画面构图主要分为两个大的三角形,画面的前景是受尽凌辱的希腊人。
画面右侧一个老妇无助的望着天空,似乎正在祈求神的怜悯。
画面纵横交错的几条斜线架构出极为复杂、恐怖的空间,一个巨大的交叉线呈现在前景当中,使画面主要人物中间的关系表现得异常紧张和戏剧化,作品中,随着画面地平线的出现,后面的空间增大了,消除了远山的压抑感,视觉上一直可以延伸、扩大到画面更深的地方,画面地平线以下的主要人物在空旷的背景衬托下更加显得压抑、紧张。
2、人物形象刻画对比
大事件题材的绘画肯定人的感情和个性,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
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透露着画家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个性和情感得到充分彰显,强烈的折射出“大事件”背后深邃的社会意义。
席里柯在人物的刻画上追求的是神似而并形似,力求在绘画中刻画出人物想象中的“美”,在《梅杜萨之筏》作品中,画家对人物的刻画手法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带有强烈的对比在作品中,充分体现他对于遭受灾难的人们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反抗和呐喊。
画家是带着强烈的愤怒来刻画的,画中有的人物被刻画的极度虚弱,有的被刻画成相互搀扶着,有的望着远处,和这些人们的慌乱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安静地坐在左侧的一位抱着死去了的孩子的老人家,真实地刻画出了濒临死亡前的悲惨情状。
通过人物整体形象的刻画,抓住典型的情节和角度,将“梅杜萨号”战舰遇难后仅存的十五个人员在看到远处的船只后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将人们在求救瞬间的慌乱,激动,紧张等复杂的心情生动而真实地表现出来,让人在看到画作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顺理成章地想象到他们在大海中忍受风浪,饥渴,争斗等种种磨难的情景。
在这个绝处逢生的瞬间,人们迫切而又紧张的等待着救援,海浪在不断拍打着,木筏孱弱地行进,更营造出了一种紧张氛围,将漂泊与救援之间的矛盾推上了高潮,具有十分强烈的戏剧感。
在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画面采取了三角形构图,一个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红色弗里吉亚帽的“自由女神”寓意的妇女形象,居于画面的核心与焦点地位。
德拉克洛瓦把象征性的人物置于这样一个真实的战斗场景中,让他来领导巴黎人民。
在德拉克罗瓦的《希阿岛的屠杀》中,画家则是充满了人性和同情来刻画人物,极其生动地塑造了几组独立而又有联系的人物,独立中有联系,联系中构成整体。
画家选择这一令人揪心的情节向侵略者发出最强烈的抗议。
他把在大海中饿了十多天的,生命垂危的,已经死去的人们,刻画成了与死亡搏击的勇士英雄形象,即使是垂死、已经死去的人也被画成体态强劲的斗士,着重刻画了当时场景中大家迫切希望获救,但是凶猛的巨浪又使木筏艰难前进的画面,突出表现出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于不公平现象的强烈抨击。
3、自然气氛刻画对比
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在都善于运用风雨、雷电、雪雾雹等这一宣泄情绪、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因素来表现其大事件题材中的情感色彩,这些自然景物一经进入作品,便成了强烈有力的视觉语言,具备了感情色彩。
《梅杜萨之筏》这幅画中,对大海和空中乌云的描绘进行了强有力的描绘,压低的乌云增进了这种悲惨的气氛,海水的咆哮,也在诉说着人民的悲剧,似乎要用波涛汹涌的海浪快速的把这些悲惨的人们移到岸边去。
《希阿岛的屠杀》画中,面对这些绝望、无力反抗的人民,人物背后海面和天空也变得宁静了,因为它们也挽救不了这些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烘托了这种凄惨的气氛。
同时也反映出画家内心面对惨剧的无奈,无力,有力的讽刺了这一悲剧。
总结
对于大事件题材的艺术创造,席里柯与德拉克洛瓦岁同属于浪漫主义流派,但是由于两位作者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人身经历不同,在大事件题材绘画上其侧重点也不同。
席里柯在艺术创作时将画面紧张逼人的气势通过人物的动势特征来安排,构图方面善于纵深结构的、紧张的,富有动势的金字塔式构图,整个画面主体困在一个三角形之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上,席里柯侧重于色彩的明暗对比下。
在德拉克罗瓦的关于大事件题材艺术创作中不同于席里柯单调的色彩对比他更善于用色彩来传达他的情感,他发展了油画中色调的对比作用,尤其在补色的对比使用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他使用大气奔放的笔触,大胆、富有动感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色彩,抒发了他洋溢的情感,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注重意境的的表达。
大事件题材多描写重大历史事件,其所具有的重要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意义是其它题材绘画无法取代的。
上述两位艺术家关于大事件题材的作品反映了人类对于社会正义的强烈渴求,对人类崇高精神的不懈追寻,这也是推动艺术家关注历史,思考历史,表现历史的强大精神动力。
艺术家追求“大我”时所具有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正是大事件题材绘画创作的灵魂所在。
表面上看大事件题材的画作是单纯的再现某个历史片段,然而作品更多的是作者自己对历史的感悟与评判。
上文分析的两幅大事件题材的伟大作品,在《梅杜萨之筏》中席里柯充满对波旁王朝复辟的无奈和对社会动荡不安以及对人性价值沦丧的影射,《希阿岛的屠杀》体现了“浪漫主义雄狮”德拉克洛瓦对革命的热情和对正义的渴望。
两位画家在大事件题材的绘画上敢于表现和反思历史的“黑暗”与“苦难”;敢于直面和忏悔人类社会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罪恶”与“堕落”;这样一种“大爱”的情怀与“崇高的悲壮恰恰是当代中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最为缺少的高贵品质。
席里柯与德拉克罗瓦予大魂魄于大事件题材中,折射出其艺术美学背后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反省黑暗与痛苦来荡涤其所处时代的灵魂,使人性更加理性清明。
历史的认识和观点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当代艺术家在表现历史发生的大事件题材时,要有着与时俱进的视角与诠释。
独特的观察视角与多样化的认知评判正是当代中国大事件题材绘画创作中最为珍贵、最需要保护和培育的“个性元素”和艺术家神圣的崇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范梦.西方美术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8.
[2]李行远.看与思——解读西方艺术图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甄巍.与经典相随[M].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5]《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丁宁.艺术的深度[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7]田贵坤.《梅杜萨之筏》赏析[J].美术之友,2008(5).
[8][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9][法]德拉克洛瓦著,平野译.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682 籍里柯 德拉克洛瓦 大事件 题材 绘画 表现 方法 比较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