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铸剑为犁教案练习教学内容.docx
- 文档编号:8040503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96KB
九年级语文铸剑为犁教案练习教学内容.docx
《九年级语文铸剑为犁教案练习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铸剑为犁教案练习教学内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铸剑为犁教案练习教学内容
九年级语文铸剑为犁教案练习
第3课《铸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展示出的性格特征。
2.学习作者独特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及作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1.分析体会眉间尺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性格的变化。
2.理解黑色人身上“复仇”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
1.黑色人的出现及其思想性格的表现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2.作品中其他人物的出现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很多神话传说故事,这些故事用神奇的笔法为我们勾画了古人们对那个世界的认知,以及那个世界给他们带来的爱恨情愁。
那么这堂课前老师给你们推荐的“三王冢”的故事,不知大家读得怎么样了?
理解了多少?
我们先来欣赏这个故事。
二、复述“三王冢”的故事。
找两个同学用自己的话将“三王冢”的故事复述一遍,然后更正翻译理解上的错误。
师:
好,听完这个故事,大家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生:
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一个无名的侠客为了帮助干将的儿子复仇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
三、比较《铸剑》和“三王冢”的异同。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课文《铸剑》,画出生字生词,并共同解决读音问题。
叱水瓮憎恨芦柴咻咻毛骨悚然拂拭骇异
匣子颈子浑圆后苑仇雠杳无消息雉堞旌旗
背脊灼热排衙鸱鸮磷火不暇计较午膳打诨
缘竿胡诌颧骨暴躁兽炭面面相觑皓齿莠民
缓辔戈戟黄钺起粟煎熬恍然大悟掣起疾趋
2.初步比较两文之异同。
好,我们阅读了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铸剑》,然后我们来比较一下,鲁迅改编的故事与古代的“三王冢”的故事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
两篇文章的主题是基本一致的,都表现了“复仇”这个中心,都围绕着少年的家仇展开,都出现了一个侠士帮助他完成了复仇任务。
不同点:
鲁迅的《铸剑》要比“三王冢”的故事内容丰富,改编和添加了很多内容,例如:
(1)将“赤鼻”改成了“眉间尺”,并丰富了他的人物性格。
在鲁迅的笔下,他是一个刚满16岁的优柔寡断的少年,经过母亲的教育刚强起来并终于完成报仇大业,其性格有一个发展变化及升华的过程。
(2)将“客”改成了“黑色人”“宴之敖者”,并把他塑造成舍己为人、行侠仗义的古代侠士的形象。
(3)将“楚王”改成了“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适应性,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王”暴戾、荒淫的性格。
(4)增添了干瘪脸少年、众多妃子、王后、太监、老臣、武士、侏儒、围观群众等次要人物,使故事的内容更丰富,主题也更有意义。
(5)作者用近于荒诞的手法设计了一些具体生动的情节,例如,干将铸剑的过程,尤其是铸成之时的神奇景象;还有三头在鼎中啃咬一节更加惊心动魄,使这个故事更生动,人物更活灵活现。
(6)为宴之敖者设计了四段“哈哈爱兮歌”,更加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7)增加结尾分辨头颅和王出殡的情节,更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四、介绍作者和背景。
这堂课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比较了两篇文章的异同,从中可以看出,鲁迅的《铸剑》对这个故事的改编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我们来思考鲁迅为什么要改编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增加那些情节?
要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就必须了解作者本人及其写作背景。
关于鲁迅我们并不陌生,简单回顾一下有关他的信息。
1.关于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先后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
其中,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
1936年病逝于上海。
2.写作背景。
《铸剑》写于1926年,是鲁迅在经历了“女师大学潮”和“三·一八惨案”之后,离京南下,在厦门和广州时写的。
作者在小说中表现的复仇精神,是紧紧联系着现实斗争的。
在女师大事件、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中,鲁迅目睹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凶残和暴虐,激起了极大的愤怒,他认为应该“抽刃而起,以血偿血”。
现实的严酷也促进了鲁迅思想的发展,在坚持文化战斗的同时,他深深认识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
鲁迅在给许广平的通信里面就曾经说过:
“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
”《铸剑》这篇小说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创作的。
五、课堂小结。
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就能更好地欣赏作品。
所以,我们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鲁迅刻画的丰富的人物形象上,同时通过这些形象体会《铸剑》的主题,我们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这篇小说。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尤其是情节生动之处。
2.分析鲁迅笔下的人物性格,下一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3.找出小说中较难理解之处,下一节课与同学们讨论。
附录:
三王冢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欲杀之。
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
“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往必杀我。
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王大怒,使相之:
“剑有二,一雄一雌。
雌来,雄不来。
”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
“吾父所在?
”母曰:
“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
去时嘱我:
‘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砥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
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
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谓:
“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曰:
“吾干将莫邪子也。
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客曰:
“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
“幸甚!
”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客曰:
“不负子也。
”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客曰:
“此乃勇士头也。
当于汤镬煮之。
”王如其言。
煮头三日三夕,不烂。
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
客曰:
“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
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
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干宝《搜神记》)
【译文】
楚国的能工巧匠干将莫邪给楚王铸造宝剑,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制成。
楚王因时间久了而发怒,想要杀死铸剑人。
宝剑铸了两把,分为雌雄。
他的妻子当时怀孕就要生孩子了,丈夫便对妻子说道:
“我替楚王铸造宝剑,好多年才获得成功,楚王为此发怒,我要前去送剑给他的话,他必杀死我。
你如果生下的孩子是男孩的话,等他长大成人,告诉他说:
‘走出家门看到南山,一棵松树生长在一块巨石上,我留下的另一把剑就藏在巨石的背后面。
’”随后就拿着一把雌剑前去觐见楚王。
楚王非常愤怒,命令人来察看宝剑,发现剑原有两把,一把雄的,一把雌的,雌剑被送呈上来,而雄剑却没有送来。
楚王暴怒,立即把铸剑的干将莫邪杀死了。
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等到他后来长大成人了,就向自己的母亲询问道:
“我的父亲究竟在哪里呀?
”母亲说:
“你的父亲给楚王铸造宝剑,用了好几年才铸成,可是楚王却发怒,杀死了他。
他离开时曾嘱咐我:
‘告诉你的儿子,出家门后看到南山,一棵松树生长在一块巨石上,宝剑就在石头的背后面。
’”于是,儿子走出家门向南望去,不曾看见有什么山,只是看到屋堂前面松木柱子下边的石块,就用斧子击破它的背后面,终于得到了雄剑。
从此以后,儿子便日思夜想地要向楚王报仇。
一天,楚王在梦中恍惚看到一个男儿,双眉之间有一尺宽的距离,相貌出奇不凡,并说道定要报仇。
楚王立刻以千金悬赏捉拿他。
男儿听到这种情况,逃亡而去,躲入深山唱歌。
路过的客旅中有一个遇到他悲歌的,对他说:
“你年纪轻轻的,为什么痛哭得如此悲伤呢?
”男儿说:
“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死了我的父亲,我定要报这杀父之仇。
”客人说:
“听说楚王悬赏千金购买你的头,拿你的头和剑来,我为你报这冤仇。
”男儿说:
“太好了!
”说罢立即割颈自刎,两手捧着自己的头和雄剑奉献给客人,自己的尸体僵直地站立着,死而不倒。
客人说:
“我不会辜负你的。
”这样,尸体才倒下。
客人拿着男儿的头前去觐见楚王,楚王非常欣喜。
客人说:
“这就是勇士的头,应当在热水锅中烧煮它。
”楚王依照客人的话,烧煮头颅,三天三夜竟煮不烂。
头忽然跳出热水锅中,瞪大眼睛非常愤怒的样子。
客人说:
“这男儿的头煮不烂,希望楚王亲自前去靠近察看它,这样头必然会烂的。
”楚王随即靠近那头。
客人用雄剑砍楚王,楚王的头随着落在热水锅中;客人也自己砍掉自己的头,头也落入热水锅中。
三个头颅全都烂在一起,不能分开识别,众人于是分开它们的汤与骨肉,而埋葬了它们,所以笼统称作“三王冢”。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就《铸剑》和古代的“三王冢”故事进行了大致的比较,找出了两文中诸多不同之处,这堂课我们就通过具体的描写来体会鲁迅这样改编的目的和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二、概括小说的情节。
《铸剑》比“三王冢”的情节要丰富得多,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本文共四节,按情节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
小说故事的缘起。
写眉间尺听母亲讲父亲为大王铸剑反而被害的深仇大恨,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部分(第2、3节):
小说故事的主体部分。
是“复仇”的完成。
其中第2节写眉间尺与黑色人的相遇。
第3节写黑色人杀死大王。
第三部分(第4节):
复仇后的情景。
作者重在讽刺臣子们的可笑与昏庸无能。
三、体会人物形象。
小说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铸剑》的人物可以分为三类:
眉间尺和宴之敖者,干瘪脸少年和围观群众,众王妃及王公大臣。
下面我们来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1.眉间尺的形象。
这是一个性格多样的人物形象,至少他不像以往小说中塑造的纯粹的英雄,他首先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是一个还不太成熟的少年。
这位小说中的人物更具有真实性。
小说首先塑造了一个优柔寡断的眉间尺。
例如打老鼠这件事,眉间尺在对待老鼠的事情上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善良和软弱,正因为如此,他的母亲才会感到忧虑,认为眉间尺的“父亲的仇是没有人报的了”。
当然,在眉间尺的性情中,既有软弱优柔的一面,又有疾恶如仇的一面。
随着情节的展开,眉间尺的性格开始发生变化,先是母亲对他优柔性情的失望及父亲被大王杀害的悲壮,促使他坚强起来决定为父报仇。
于是“眉间尺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觉得每一枝毛发上都仿佛闪出火星来。
他的双拳,在暗中捏得格格地作响”,这是眉间尺性格的一次重大转变,使读者也对这个少年充满了信心。
促使眉间尺变得决绝的是黑色人的出现。
从作者的描写看,眉间尺虽然性情上有了改变,但仍有许多东西需要他去学习。
例如:
“他觉得自己已经改变了优柔的性情;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从容地去寻他不共戴天的仇雠。
”“但他醒着。
他翻来覆去,总想坐起来。
”他的心虽然坚定了,但面对刺杀大王这样的大事仍然手足无措。
所以眉间尺与黑色人的对话,是眉间尺性情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他接受了黑色人的建议,因为他相信这样的复仇是不需要任何名义与借口的。
所以他毅然决然地自刎,而把复仇任务交给黑色人来完成。
2.黑色人的形象。
从表面上看黑色人为眉间尺出谋划策,是因为“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
但正如黑色人自己所说:
“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
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
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
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
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他的出发点就是纯粹的“复仇”,而不是什么私心。
黑色人具有很强的战斗精神和智慧,因为他要借眉间尺的头和剑来使大王丧失警惕,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寻找机会刺死大王。
为了更坚决、彻底地战斗,他把自己的头也砍下来加入鼎里的战斗直到胜利,这是一个为了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
3.干瘪脸少年和围观者看客的形象。
干瘪脸的少年是个无聊之人,这种无聊之举正是很多国人的表现,为一些完全不值得的东西“窝里斗”,那些无聊的看客、闲人,他们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十分愿意欣赏别人的难处与尴尬,以此排遣自己内心的空虚与无聊。
此处情节可以看出眉间尺涉世不深,不会机智处理问题的不足,也写出了一种冷酷的社会现实,眉间尺是孤独的,没有什么人能理解他的举动。
这也为黑色人的出现作了铺垫。
四、分析文章主题。
怎么理解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希望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铸剑》这篇文章借古代复仇故事的传说,表现了鲁迅对黑暗现实的愤怒和反抗。
辛亥革命,“五卅”惨案,“女师大事件”,直到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鲁迅目睹了无数无辜的人倒在血泊之中,这种黑暗的现实让鲁迅愤怒、压抑,而一位学者和文人只能以笔做枪,通过讽刺犀利的文笔,来表现心中的愤懑,来激发人们的斗志。
所以,他改编了这个故事,让古代的义士用行动替他说话,用行动来唤醒人们。
同时他也留给了读者思考,宴之敖者的行动能否根本解决推翻反动统治的问题,所以说这篇小说极有意义,引人思考。
五、艺术特色。
1.本文对人物的塑造有其独到的一面,在生活中塑造人物,使之升华。
注意人物之间性情的比较,如眉间尺与黑色人的比较,黑色人与干瘪脸少年的比较等。
2.运用夸张荒诞的艺术手法使小说的描写更生动,例如干将铸剑的情景,人头在鼎中唱歌跳舞等。
3.在情节中穿插几首歌,表现人物的内心,使故事更具有表现力。
六、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的写法,选一则古代的传说或神话或成语故事,改编成现代小说,要表现有价值的主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铸剑为犁 教案 练习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