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语义.docx
- 文档编号:8038477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3.14KB
第二章第二节 语义.docx
《第二章第二节 语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二节 语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第二节语义
第二节语义
一、语义的性质
(一)什么是语义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因此,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便成了语义的基本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语言以外,人们还利用一些非语言的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等)来传递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海军士兵靠手中的旗子(白天)和舰上的灯光(晚上)来传递意义等等,这些手段虽然可以传递一定的意义,但它们都不是语言形式,它们所表达内容也就不是语义。
只有语言形式表达的意义才是语义。
语言形式又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类,所以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语义也有两类:
一类是词汇意义,即由语汇形式表达的意义;一类是语法意义,即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
如汉语“买的书”,“买”表示拿钱换东西,“书”表示装订成册的著作,这些意义均是通过语汇形式——词来表达的,所以都是词汇意义。
而“买”同“书”之间存在的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意义则是通过虚词“的”和语序(有别于“书买的”)等语法手段来表达的,所以是语法意义。
人类通过语言形式,除了传递思想外,还常常表达感情,所以语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思想内容,即理性意义,情感内容,即非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是语义中反映思想的部分,是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
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也叫色彩义。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
在通常的情况下都能够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在特定的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
比如“他”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某个人”,这是这个词的一般的和稳定的意义;“他”在不同的上下文或交际场合中又可以具体指称张三、李四、王五或赵六,这种意义一旦脱离了特定的环境就会不复存在,因而是这个词的个别的和临时的意义。
语境意义(言语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个别的、临时的意义。
语言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二)语义的性质
1.语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无论是词义还是句义都是概括的。
词义是一定的语言社会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极其复杂的,词义在对现实世界中的客观事物予以反映时,并不是一种实录,一种简单的拷贝,而是一种抽象、概括的反映,只需摄取客观事物的一两个足以同其他事物相区别的主要特征,而不需面面俱到地全部罗列。
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
例如,“北京”的词义就概括了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一些显著的特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各个时代的北京。
可见,概括性是词义最重要的特性,它使人们可能用一定数量的词去概括无数千差万别的事物。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都是概括的、一般的,而在平常的交际活动中人们谈论的对象却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表达概括意义的语言形式要同个别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就需要依靠上下文和交际环境对语言形式所指的限定作用。
比如“车没法骑了”中“车”的意义就比词典中的意义具体,它指某辆能供人骑的自行车(或三轮车、摩托车),而不包括别的车(如汽车、火车)。
可见词在具体使用时,其意义的内涵与外延都可能与词典有所不同。
2.语义的模糊性
所谓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
例如“学者”这个名词,词典上的解释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那么究竟取得多大的学术成就才称得上是“学者”,这并没有也不可能有量化的标准,也就是说学者与非学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绝对的界限。
因此,“学者”的词义是模糊的。
在客观事物中,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往往很难划一个清楚的界限。
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类人,“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也都具有模糊性。
特别是那些反映程度差别的词语,意义的模糊性就更大。
模糊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往往出现在词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而词义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则是清楚的。
例如,“青年”与“少年”和“中年”的边界都不清楚,但“青年”一词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还是明确的。
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并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因为人们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并不需要所有的表达都像实验报告、数据报表一样精确、绝对,否则社会的交际活动将难以进行。
特别是在一些外交场合,使用模糊语词可以增加交际的灵活性。
语义具有模糊性并不排斥语义的精确性,二者可以作为语义的两个反面统一起来。
语义既有模糊的一面,也有精确的一面,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要模糊,不要精确。
例如对于科学性的名词术语及科学论著,要求有较高的精确性,比如在日常生活里,人们所说的“大雨”和“小雨”是模糊的,但气象学为了气象研究和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规定24小时内雨量在10毫米以下的为“小雨”,10—25毫米的为“中雨”,25—50毫米的为“大雨”,这又是非常精确的。
因此,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既需要精确的语言,又需要模糊的语言,它们的存在保证了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各种不同的交际需要。
*3.语义的民族性(举例说明含义和表现)
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着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语义的民族特点。
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词语的理性意义方面。
不同的民族语言会有所不同,因为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固定词义,固定后词义的内涵、外延怎样,完全由不同民族约定俗成,因此在两种语言中,词义上完全对应的词语不是很多。
例如汉语用“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表示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而英语只用brother表示哥哥或弟弟,用sister表示姐姐或妹妹。
因为英语的brother、sister不分长幼,所以它的外延比汉语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宽。
②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
说不同语言的人有时对同样事物会作出不同的主观评价,反映在词义上,形成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汉语的“狗”与英语的dog,两个词的概念意义基本相当,但感情色彩有很大的差别。
说汉语的人常用“狗”来比喻“凶狠而有奴性的人或物”,因此汉语中凡是和“狗”组合的词语都带上了贬义色彩,而英语则相反,在英国人的心目中,狗却是“善良忠诚”的象征,因此与dog有关的词语大多是褒义的,如“aluckydog(幸运儿)等等。
③词语的多义化过程方面。
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认识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系、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的过程中,这些特点都会产生影响,因而反映同一类对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就可能经历不同的多义化历程。
比如英语的“cat”本来指“猫”,后又衍生出“心地恶毒的女人”的意思,而汉语的“猫”则没有衍生出这种意思。
汉语的“老”本来指“年岁大”,后又衍生出“食物因烹饪时间过长而口感不好”的意思,而英语的“old”就没有衍生出这种意思。
二.词义的结构
(一)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词义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
1.词的理性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也叫概念义,它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关键性特征的概括反映。
在日常生活中、劳动中人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客观现象,这些现象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中,人们通过大脑对这些现象进行比较、分类,然后从同类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此类对象区别于彼类对象的关键性特征,并将这些关键性特征与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词的理性义。
比如,世界上的山在位置、海拔、景观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这一关键性特征使得“山”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区别开来,汉语中把这一关键性特征用shān这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就产生了“山”这个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就成为这个词的理性意义。
词义可以反映物质世界中的对象,如“山”“河”“水”“树”“牛”“羊”“人”“房子”“电视”等词所反映的就是物质世界中的对象。
词义也可以反映精神世界的对象,如“龙、凤、鬼怪、上帝、神仙、雷公、地狱、天堂、孙悟空”这类词,所指的对象在物质世界中并不存在,但它们也是人们对某些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原始的、愚昧的或虚幻的、歪曲的认识。
词义是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但这种反映在揭示事物本质的程度上有深有浅。
因此词的理性意义根据概括程度上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通俗意义,即人们对客观事物非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如“人”指的是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的高等动物。
另一种是科学意义,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和核心部分,没有了它,词语就会丧失指称和区别事物的功能,表示人的主观态度等的附加色彩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因而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词的非理性意义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反映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等方面的意义,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或词的“色彩义”。
⑴感情色彩感情色彩就是词义所附带的对现实现象的主观态度。
感情色彩最主要的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
褒义色彩即词的理性义所附带的对客观对象的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贬义色彩即词的理性义所附带的对客观对象的否定、贬斥、厌恶的态度。
中性色彩即词的理性义不附带有任何对客观对象的态度,是感情色彩的一种零形式。
语言中的词绝大多数是中性色彩的。
⑵语体色彩由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叫做“语体”。
一个词由于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而带上的该种语体的色彩,就是词的“语体色彩”。
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本类型。
口语色彩即适用于日常交谈及口语化的文学作品等具有随意、通俗风格特质的一种语体色彩。
书面语色彩即适用于书面写作和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具有庄重、典雅风格特质的一种语体色彩。
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词语,它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是一种零形式的语体色彩。
⑶形象色彩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的构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在语言中,用摹状、拟声方法构造的词语大都具有明显的形象色彩。
(二)义项和非义项
词语的意义在词典中是以“义项”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词典中词的意义的分项说明,也叫义位。
一个词有几个义项,要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来确定。
义项既包括词的理性意义,也包括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附加色彩。
例如:
把戏:
①杂技。
②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把戏”的两个义项都是它的理性意义。
除此之外,前一个义项还应包括口语色彩,后一个义项还应包括贬义色彩。
附加色彩不能独立运用,因而不能单独构成义项,而只能和理性意义一起构成义项。
语义是概括的,义项作为词义的单位也同样具有概括性。
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反映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
比如“车”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里有时指汽车,有时指火车,有时指自行车,但这些都是“车”这个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个别的、具体的意义,而不是一般的、稳定的、适用于任何语境的意义,因而它们都不能作为“车”的义项。
“车”的义项应该是对这些个别的、具体的意义的概括,即“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这是“车”这个词在“汽车”“火车”“自行车”“马车”“手推车”等各种用例中体现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意义。
(三)义素和义素分析
1.什么是义素
义素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原子。
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现代语义学把语义单位分为五级:
义素、义位(义项)、义丛(词组义)、义句(句义)、言语作品义(篇章义)。
如“男人”这个义项可以分析为:
[男性、成年、人]这几个义素,这三个义素组合起来,就构成“男人”这个义项。
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语言中的语素、词、词组、句子都是音义结合的单位,而义素没有语音表现形式,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形式。
如“哥哥”的义素“同胞、男性、年长”从表面看来都是词,有自己的读音和意义,但是在理论分析时,这些词仅仅被我们借用来表达语义特征,因而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语音形式。
因此,义素在语言中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它只有以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才能得出。
2.义素分析的原则
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
义素分析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对等性原则义素分析的结果必须与义项的意义相等,所指范围不能过宽或过窄。
(2)系统性原则义素分析必须在一定的语义系统中进行。
如“叔叔”有两个义项,一个表示亲属称谓,一个表示社交称谓。
分析表示亲属称谓的义项时,就必须在亲属称谓系统中,跟“父亲、伯父、舅舅、姑父”等比较;分析表示社交称谓的义项时,就必须在社交称谓系统中,跟“同志、先生、师傅、大爷”等比较。
否则就难以准确地分析出义素来。
(3)简明性原则义素分析应力求简明,在明确的前提下,应用尽可能少的义素来揭示词语的语义特征。
如“男孩”分析为[男性、未成年的、人],就能简明地揭示“男孩”的语义特征。
这三条基本原则也是判断义素分析的结果优劣的标准。
3.义素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
就是把有某种关联的一组词放在一起,在意义上进行比较,提取出可以使词义互相区别的语义成分。
如“哥哥”的语义成分是通过与“弟弟”“姐姐”“妹妹”等的比较而得到的。
义素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词义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义素分析通常可以按三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
确定对比的范围。
找出一组相关的词语,确定对比分析的范围。
确定比较范围时,不能太窄,也不要太宽。
一般可采用从小到大逐步扩大范围的办法,先找关系最密切的词语来比较,不够时再扩大比较的范围,直到能准确揭示各个词语相互区别的语义特征。
如分析“父亲”的义素,首先找出“母亲”来比较,可以得出[男性]与[女性]的区别;再找出“儿子、女儿”来比较,可以得出[上一辈]和[下一辈]的区别;再找“丈夫、妻子”来比较,可得出[生育关系]与[婚姻关系]的区别。
这时,这些词语都能相互区别了,而且也能与其他词语相区别了。
第二步:
比较词义的异同。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成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就是提取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
这是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
义素分析常把共同的语义特征提取出来。
例如:
男人=[+人、+男性、+成年]
女人=[+人、+女性、+成年]
男孩=[+人、+男性、+未成年]
女孩=[+人、+女性、+未成年]
比较异同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办法:
将各个词语竖行排列,将相互之间的异同横行排列。
比较时可采用分类的办法,从各种角度分类,抽象出各类之间的异同。
(如果某个义项没有某项差异特征,可以空缺。
)
比较的结果还应进行纵横检查,从横向看分析的结果是否符合对等性原则,从纵向看各个词语之间能否相互区别。
如果不符合对等性原则,或者相互之间不能区别、就必须再进行比较。
第三步:
整理和描写。
找出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之后,还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加以整理,以便使最后的分析结果能简明地反映词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还需要以一定的方式来描写和记录义素分析的结果。
义素分析结果的整理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
①用某些符号来表示分析结果。
一般在每个义素前加上“+”或“-”号,“+”号表示具备这个义素,“-”号表示不具备这个义素,义素本身标以[]。
如“男人”的义素是[+人、+男性、+成年]。
②如果某对义素具有“非此即彼”(两项)的对立关系,应只取其中一个义素,并在前面加上正、负号来表示这对义素,而不必把两个对立的义素都列出来。
如性别特征中只有“男性”和“女性”两种对立的情况,可以选出一个作为座标,写成[+男性]和[-男性],“成年”为[+成年],“幼年”为[-成年]。
如果某个词义同时具备对立的两个义素,则可以用在义素前同时加上正、负号的方式来表示。
如“孩子”既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非男性”,用[±男性]表示。
用→、←、,表示两项或三项对立的义素间偏动关系和互动关系。
如关系特征中的“生育关系”“婚姻关系”“同胞关系”可以表示为[→生育关系][←生育关系][↔婚姻关系][↔同胞关系]。
其余各项对立的义素包括共同义素,都用“+”表示。
③略去冗余义素。
如果一个义素可以从另一个义素推知,就是冗余义素,可以删除。
如“辈分”一栏的义素,可从“关系”一栏的义素推知,因此可以删除。
如根据[同胞关系]就可以推知[同辈]。
但“类属”一栏的义素必须保留,否则不能明确反映词语的语义类属。
④列出各个义项的义素结构式。
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是横排结构式,一般用“{}”表示义项,“[]”表示义素的组合,“=”或“:
”连接义项和义素的组合;二是矩阵图。
横排结构式:
{父亲}=[+男性→生育关系+亲属]
{母亲}=[-男性→生育关系+亲属]
{儿子}=[+男性←生育关系+亲属]
{女儿}=[-男性←生育关系+亲属]
{丈夫}=[+男性↔婚姻关系+亲属]
{妻子}=[-男性↔婚姻关系+亲属]
{哥哥}=[+男性↔同胞关系→年长+亲属]
{姐姐}=[-男性↔同胞关系→年长+亲属]
{弟弟}=[+男性↔同胞关系←年长+亲属]
{妹妹}=[-男性↔同胞关系←年长+亲属]
矩阵图:
[衣着][穿在脚上][有筒][走路时着地]
鞋++-+
靴子++++
袜子++±-
在进行义素分析时,适当参考词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主观臆测成分。
4.义素分析的模式
⑴名词模式
名词的义素分析模式可以概括为:
{义项}=[属性1、属性2、……属性n、类属]。
其中“属性”就是各个义项之间相互对立的性质(用途、形状、性质、特征等),可以有多项。
如“男性”“女性”是性别属性,“年长”“年幼”是年龄属性,“同胞”“婚姻”“生育”是关系属性。
“类属”就是各个义项的共同性质、特征,即共同义素,一般只有一项。
如“亲属”就是上述名词共有的类别特征。
再如“椅子”“凳子”“沙发”等词的共同义素是“家具”。
表示类属的义素可以放在最后,也可放在最前面,但不要插在表示属性的义素中间。
⑵动词模式
动词的义素模式可以概括为:
{义项}=[主体、方式、动作、客体、因果]。
其中,“主体”就是动作行为的主体(施事者),“方式”可以有多项,包括动作行为的时间、方位、工具、材料、情状、程度等;“动作”就是动作行为的类别,是动词义项的核心义素;“客体”就是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包括受事、成果、对象等;“因果”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原因、结果等。
其中“主体、方式、动作”是一般动词都有的,“客体、因果”则不是每个动词都有的。
“方式”和“因果”的位置可在“动作”的前面或后面。
如表示趋向的一组动词可分析如下:
{进来}=[+物体+朝向参照点+从外面+移动+到里面]
{进去}=[+物体+背向参照点+从外面+移动+到里面]
{出来}=[+物体+朝向参照点+从里面+移动+到外面]
{出去}=[+物体+背向参照点+从里面+移动+到外面]
{出境}=[+人、+离开、+国境]
{入境}=[+人、-离开、+国境]
⑶形容词模式
形容词的义素模式可以概括为:
{义项}=[范围、方面、程度、性状]。
“范围”就是义项适用的范围,相当于动词模式中的“主体”,如“健康”,这个词有三个义素:
人、生理机能、正常,“人”是限定这个义项的适用范围的义素;再如“硬朗”有三个义素:
老年人(适用范围)、身体(方面)、健壮(性质、状态)。
“方面”就是表示事物哪些方面的性质,如“晴朗”指天气方面,“硬朗”指身体方面,“悠久”指时间的长度,“轻微”指数量。
有的义项除了大的“方面”,还有小的“方面”,如“悠久”有三个义素:
时间长度、从古到今、长。
其中“从古到今”就是小的“方面”,它使“悠久”只能指过去到现在,不能指将来。
“程度”就是性质的不同程度等级,一般分“非常、十分、相当、比较”等几级。
“性状”就是事物属性的基本类别,如大小、多少、高低、远近、快慢等等。
其中“程度”只是少数形容词才有的义素,“方面”义素一般是一组形容词共有的。
如表示温度的一组形容词可分析如下:
{热}=[+物体或气候、+温度、+相当、+高]
{烫}=[+物体、+温度、+非常、+高]
{凉}=[+物体或气候、+温度、+比较、-高]
{冷}=[+物体或气候、+温度、+相当、-高]
*5.义素分析的作用
⑴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
以近义词为例,近义词常以共同义素作为构成近义关系的基础,靠区别义素来显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如:
{窥见}=[+用眼、+往一定方向、+缝隙里、+看]
{眺望}=[+用眼、+往一定方向、+向远处、+看]
{瞻仰}=[+用眼、+往一定方向、+崇敬地、+看]
{鸟瞰}=[+用眼、+往一定方向、+向下、+看]
义素的多寡也是构成近义词细微差别的一个重要条件,例如:
{看}=[+用眼、+往一定方向]
{见}=[+用眼、+往一定方向、+有结果]
{胆量}=[+勇气]胆略:
[+勇气、+智谋]
{果断}=[+从事某事、+干脆、不犹豫、+褒义]
{武断}=[+从事某事、+干脆、不犹豫、-褒义]
反义词也常有一个共同的义素作为构成反义关系的前提,靠不同的义素来表现意义上的互相对立,例如:
{高}=[+距离、+离地远]
{低}=[+距离、-离地远]
{生}=[+生物、+有生命]
{死}=[+生物、-有生命]
⑵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
语言中词与词的组合不是任意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组织规律,而且要受到语义的制约。
例如,“我喝饭”是病句,它完全合乎“主谓宾”的语法结构模式。
它的毛病出在语义搭配不当上。
“喝”的语义是“把液体咽下去”,其宾语须具有[+液体]这样的义素,“粥”有[+液体]这样的义素,所以“喝粥”能够成立。
“饭”的义素是[+固体]、[-液体],所以“喝饭”不能成立。
再如:
①学生读英语。
②英语读学生。
③她是一个单身汉,至今未婚。
(矛盾、同义反复)
为什么②不能成立呢?
因为“读”是表示人的行为动作的动词,它要求主语(施事者)必须具有[+人]的义素(即[+生命]),而它的宾语则不必具有[+人]的义素。
“英语”是没有生命的,与“读”不能搭配。
例③“她”是[+女性],单身汉是[-女性],二者矛盾。
“单身汉”必然[未婚],与“至今未婚”同义反复,后者不传达任何信息。
⑶有助于解释句法歧义现象。
过去,汉语语法学家围绕着“台上坐着主席团”这种句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取得统一认识。
义素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的成功运用解决了这个长期争论的语法难题:
A.台上坐着主席团B.台上演着话剧
门外站着人门外敲着锣鼓
单从语法上看,AB句子格式相同(NL+V+着+Np),层次构造和结构关系也都相同,但实质上它们是有区别的,这可以通过变换的方式得到证明:
A.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台上正在坐着主席团
门外站着人→人站在门外→*门外正在站着人
B.台上演着话剧→*话剧演在台上→台上正在演着话剧
门外敲着锣鼓→*锣鼓敲在门外→门外正在敲着锣鼓
通过变换式可以发现“NL+V+着+Np”是一个歧义格式,对应着两种变换式:
①Np+V+在+NL②NL+正在+V+着+Np。
变换分析能分化歧义格式,但不能解释造成这种歧义的原因,而义素分析法却能够对造成歧义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在于“坐”“站”(放、躺、蹲、写、挂、刻、绣)之类动词含有“附着于某物”的语义特征,即[+附着],而“演”“敲”(唱、跳、冒、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第二节 语义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