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夏族的兴起与大禹治水.docx
- 文档编号:8036208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87.64KB
一 夏族的兴起与大禹治水.docx
《一 夏族的兴起与大禹治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 夏族的兴起与大禹治水.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夏族的兴起与大禹治水
中国古代史教案
适用专业、年级:
历史专业本专科学生一年级
学年、学期:
2006-2007学年第1学期
任课教师:
翟桂金
编写时间:
2006年8月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课时安排:
64学时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古代史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历史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等学校合格师资而设置的一门历史科学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高师本科历史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和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历史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牢固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导论
教学要求:
通过讲述历史学的相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其掌握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方法和意义,了解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代表性的著作。
教学手段:
PPT课件;讲授与视频资料放映相结合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为什么学历史?
二、什么是历史、历史学
三、如何学习中国古代史课程
第一章原始社会
本章拟通过结合中国古人类化石的分布、早期原始农业文化遗存的发现、早期聚落形态演进以及新石器时代晚期多宗重大考古发现,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早期文明已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多中心格局。
教学重点:
聚落形态演进与社会组织形式发展的关系;人群集团层级分化的考古学表现;从古史传说的分析及考古区系文化理论看新石器时代各地域人群集团的分布
教学难点:
人类起源的争论;聚落形态演进与社会组织形式发展的关系;从古史传说的分析及考古区系文化理论看新石器时代各地域人群集团的分布;对考古发现的历史学阐释的理解
教学手段:
PPT课件;讲授与视频资料放映相结合
课时安排:
8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原始群到氏族公社
一、原始群
(一)中国境内的古人类化石及其社会组织
巫山人:
四川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洞坡距今204~201万年
元谋人:
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距今约170万年
蓝田人:
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主岭距今约80~65万年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最早距今69万年
(二)古人化石及其社会组织
大荔人:
陕西大荔县甜水沟距今约20万年
许家窑人:
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村距今约10万年
丁村人:
山西襄汾丁村距今约10万年
金牛山人:
、马坝人、长阳人、桐梓人、巢湖人等
二、晚期智人——氏族公社的形成
(一)我国境内的新人化石
柳江人:
广西柳江通天岩距今6~7万年
山顶洞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18000年
河套人、峙峪人、资阳人、左镇人、麒麟山人等
(二)氏族制度的确立
(三)生产技术的进步
【小结】
1、在距今1万年之前、近150万~200万年间的人类进化历程,主要是体质特征的进化
进化中最主要的系列体质特征变化,由直立行走带来
在过去的三百万年中,人类的脑量扩大了3倍,成了一种速度最快的生物进化现象:
南方古猿440~530ml;能人700~800ml;直立人1088ml;早期智人1120ml;
晚期智人1350ml;现代人1400ml。
2、生产和生活技能的提高
工具(打制石器)
用火(利用和控制天然火~人工取火)
制陶技术
生产方式——狩猎、采集
居栖方式——游猎
三、关于夏娃理论(“走出非洲”假说)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
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域
二、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特征
(一)区系类型说
1981年,苏秉琦提出:
区(文化区),系(同区各期文化),类型(同区系下分支)
(二)早期文化区1000-7000年前(裴李岗、磁山、北辛文化、老官台、兴隆洼、彭头山、城背溪、仙人洞、玉蟾岩)
(三)中期:
7000-5000年前(仰韶、红山、马家窑、大汶口、大溪、屈家岭、河姆渡、马家浜、崧泽)
仰韶文化
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文化。
分布广泛,年代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特点有:
1、流行红陶和部分彩陶,晚期灰陶增多。
质地以泥质陶和夹砂陶为主,泥质陶常见彩绘,夹砂红陶则普遍拍印绳纹。
制陶以泥条盘制为主。
2、石器多为磨制,但打制石器仍占相当比例。
3、经济以原始农业为主,主要是种粟和黍,农具石铲、石刀。
家畜饲养比同时期的大汶口文化要多些。
(四)晚期:
5000-4000年前(龙山、齐家、良渚、石家河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快轮制陶,造型规范,器壁薄而均匀,特别是蛋壳质黑陶更独具特色。
制玉工艺专业化,玉质礼器精美。
出现大型城堡遗址,(寿光县城堡遗址积达5.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普遍采用挖槽筑墙和原始夯筑技术,多有长方形土台式建筑,居室地面分层筑成。
良渚文化
分布在太湖流域,距今5000一4000年。
稻作农业、竹木玉器制作、丝织、麻织等都有重要发展。
石器仍占很大比例,磨制的精细光滑。
陶器以砂质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最多,均为轮制。
墓葬多单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差别很大。
玉器以琮、璧、钺为主,王权象征。
二、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特征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
原始的种植农业普遍出现,北粟南稻,农业工具有石器、骨、木器、陶器等,多采用复合工具。
2、渔猎仍占重要地位,家畜饲养发展起来(六畜)。
3、手工业:
磨制石器已广泛使用;陶器已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物品。
玉器、牙雕加工明显进步,铜器出现。
4、出现城墙、排水沟等城市建筑。
(二)社会结构的演变
氏族组织高度发展。
新石器时代早期,在氏族制下开始出现具有家庭性质的小型社会组织。
新石器时代中期,家庭––––家族––––氏族——胞族(聚落)结构形成。
(兴隆洼聚落遗址的房屋布局,完整村落。
河姆渡遗址大型干栏式排房建筑,内分若干小房间。
姜寨聚落结构)。
家庭和家族作为一种消费单位已成为氏族中的基本细胞。
(裴李岗墓地分区埋葬,氏族内出现若干家族)
后期,聚落形态出现了大型中心聚落和一般聚落的差别,出现有城墙的“城”;聚落内部有了分化,既有像大地湾901号房屋式的宫殿性建筑,也有面积很小的半地穴式居室。
出现了专门祭祀的场所,了对天地神灵和祖先的崇拜。
红山文化“女神庙”。
(三)文化艺术和宗教
有了抽象意义的数字符号和原始文字。
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所创造的多是善良、温顺型动物,极少见到凶残、丑陋的动物形象;晚期出现了饕餮纹之类的狰狞形象。
生殖崇拜现象
有了较浓的鬼神观点、灵魂观点,出现占卜,巫师。
第三节 原始社会解体与中国文明起源
一、家庭、私有制发展和原始社会解体
1、婚姻形态的变化和父权制的确立
对偶婚:
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或长或短时期内结成婚姻关系,每个男子或女子都有一个较为稳定的配偶。
对偶婚子女仍属母系。
对偶婚的出现是人类婚姻形态上的又一进步,它是促使母权制瓦解、父权制产生的重要因素。
父权制的确立。
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妇女则逐渐从社会公共劳动中退居为以家务劳动为主。
男女在社会生产中地位的变化,是父系氏族公社取代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原因。
2、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饲养业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产生。
反映在墓葬的随葬品中,多寡不均、贫富悬殊现象越来越明显。
大汶口墓葬
3、部落战争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当私有制日益发展后,各氏族部落之间为争夺土地、财产、人口而产生的冲突比以前更为激烈,往往演进为大规模的战争。
战争使得部落首领的权利不断加强,地位和作用也随着
二、古史传说
(一)古史传说
在距今5000多年至4000多年的1000年间,我国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先民大都进入了部落、部落联盟的“英雄时代”,这一段历史有相当一部分通过传说保留在古文献中。
1、古部族分布情况
在黄河中游、关中平原、河东盆地和沿河的广大地区,有以姬、姜姓为主的炎黄部落群;东方的海岱、淮泗,以及长江下游的三角洲地带,有以风、赢、偃诸姓为主的夷族部落群;在豫西南山地和汉水、长江中上游一带由“三苗”,或称苗蛮部落群。
炎黄、东夷和苗蛮部落群,各由若干部落和氏族组成。
在文化发展上各具特色。
他们交往日益频繁,始而相争,继而相融,最后部分完全的同化。
秦陇以西,由“诸戎”部落群;秦晋以北的黄土高原和燕山一带,有“群翟(狄)”部落群;在四川盆地有巴蜀的先民;在长江以南直至岭南有古越族的部落群。
他们分处中原地区的边缘,或过着游牧与狩猎结合的生活,或过着原始农业与狩猎、采集相结合的生活,社会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一些。
2、三皇五帝传说
复杂充满神话的斗争和融合中,形成最初的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国家雏形。
三皇
有巢氏(构木为巢、或说即女娲)、伏羲氏(因夫妇、始人道、以佃以渔)、神农氏(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同期还有女娲抟土造人、遂人氏钻燧取火。
其中神农即炎帝,生于姜水,其后裔为烈山氏柱(稷神)和共工氏。
共工氏子后土被封为土地神(社神)。
五帝时代
太嗥、少嗥(或白皋;东夷族人,后裔为蚩尤兄弟81人)、黄帝、炎帝、颛顼;或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为阻挡蚩尤为首的东夷向中原发展,黄帝与炎帝联合败蚩尤于涿鹿。
后黄帝又征服炎帝部落于阪泉,遂成为更大部落联盟的最高首领。
炎黄子孙也由此而来。
颛顼绝地天通:
“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国语·楚语》)。
标志着国家权力和政府机构雏形的出现。
禅让制:
军事民主制传统,选贤举能。
尧、舜到禹,禅让制至少表面上还在发生作用。
但企图凭借强权和实力,变禅让为世袭的斗争在这一时期愈演愈烈。
如《竹书纪年》有“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的记载。
至大禹已博得诸夏首领的拥戴,具夏后氏的称号,即诸夏之族的最高君长。
到其子启时,王权世袭才完全确定下来,开启了我国文明时代。
3、“大同”与“小康”
大同—原始社会,《礼记·礼运篇》: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小康—文明(阶级)社会
《礼记·礼运篇》: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池沟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
(二)信古、疑古和释古
1、“古史辨”派的传说观
顾颉刚: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①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
②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③时代愈后,知道的古史愈前。
①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
②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
③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
④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
2、对“古史辨”派的批评:
说有容易说无难
刘掞藜:
因一事不可信,便随便说他事俱不可信;因一书一篇不可信,便随便说他书他篇皆不可信。
徐旭生:
因某书或今存某时代之书无某史事之称述,遂断定某时代无此观念。
谢维扬:
把许多可能的情况中的一种当成了唯一的事实(而且并没有真正的证据)
3、钱穆的古史观
钱穆认为研究上古史应“通观大体”,不可对古史作“过细推求”。
其一,古籍所载的神话传说经过史家主体的重新审订和解释可以用来研究上古史。
其二,通过考察古人活动的地理区域来推寻我民族古代文化活动之大概。
其三,用地下出土的实物材料来研究古史。
科学的态度:
考古发现证明这些传说并非都是“妄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事实。
从中可以窥见向国家过渡阶段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大致情况和过程。
参考文献:
齐涛主编《中国历史教程·古代卷》第一章
晁福林主编: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宋兆麟:
《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
吴汝康:
《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
张光直:
《中国青铜时代》,三联出版社1983年版。
思考题:
1、中国早期原始聚落的演进反映出原始先民社会组织形式怎样的发展过程?
2、考古学家是怎样归纳中国新石器文化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的?
3、试分析中国早期文明多样性和多中心格局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
第二章夏商西周的社会文明
教学目的:
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学习夏代历史,要结合有关夏代国家机构和阶级关系的记载,以及夏文化和夏遗址的考古成果,了解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具有灿烂的青铜文化。
要了解商代的阶级对立和商朝的兴亡,了解商代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进步。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更加完备,社会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
了解西周国家机构的内容和实质,以及西周时期的几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
历史学界、考古学界关于夏文化的争论;商朝国家的发展;商代青铜文化;西周制度:
分封、宗法、井田等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夏商周三代关系;三代制度变迁;西周礼乐文化。
教学难点:
二里头文化与传说中夏文化的关系;商朝历史的考古学证实;夏商周三支人群平行发展而相互竞争的关系;西周分封、宗法、井田等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三代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
教学手段:
PPT课件;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章夏商西周的社会文明
第一节早期国家——夏商
一、文献中的夏朝
对于夏王朝的开端,范文澜认为从禹开始,而金景芳认为从启开始。
一般认为,启是夏朝第一位君主。
在文献中被描写成一个王朝的历史:
有夏、时夏、夏氏、夏王、夏邑、夏后、夏桀
1、文献中夏人的活动区域:
晋南“夏墟”——汾、浍、涑水流域;豫西洛阳平原——伊、洛、颍水流域
禹居阳城。
嵩山:
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鲧子禹曾继鲧之后为崇伯。
夏墟:
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左传·定公四年》)
伊、洛流域:
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国语·周语》)
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谿之阳,庐睪在其北,伊、洛其南。
(《战国策·魏策》)
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
(《史记·周本纪》)
可见夏朝就在伊、洛流域,夏族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地区是晋南一带,这很可能是夏族从豫西向晋南发展的结果。
2、世袭制的最终确立:
夏朝建立的两种记载
《史记夏本纪》:
夏禹按照传统,把天子位置传给益,并没有直接传给儿子启。
但是诸侯朝启而不朝益,于是完成了从禅让到家天下的转变
《竹书纪年》:
夏禹把天子位置直接传给儿子夏启,而益不服,发生冲突,最后夏启杀了益而稳定了局面。
“益干启位,启杀之。
”反映了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
有扈氏是旧传统的维护者,《淮南子·齐俗训》说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
从此后世“国家统治的合法性”便与此密切相关
3、相关王朝的史事:
钧台之享、太康失国(后羿、寒浞)、少康复国、孔甲乱夏、桀克有缗以丧其国等
启在均台(今河南阳翟)举行盛大宴享,还在“天穆之野”演出了精彩的乐舞,启是一位能歌善舞的人,在舞蹈的时候,他“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有突出的表演。
启的时候,乐舞的场面相当壮观,《墨子·非乐》篇说它“万舞翼翼,章闻于天”。
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穷氏首领羿寒浞)
夏朝得以巩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夏为核心的方国部落联盟得到加强。
相传许多族都曾接受过夏朝的任命或委派。
周族先祖曾经“服事虞夏”,出自姜性的封氏曾受夏封而专门为夏朝制造良弓;陶唐氏的后代为夏朝驯龙,被赐姓为御龙氏;董姓的鬷氏以畜龙为业,被称为豢龙氏。
商族首领冥担任夏朝的水官,为治河事业而献身。
担任夏朝车正的奚仲,是夏代善于造车的氏族的首领。
就夏朝本身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夏部落也在不断繁衍,以至分出支系,去建立新的方国。
据《史记·越世家》说越的先祖就是少康的庶子而被封于会稽者。
夏桀亡国:
履癸,名桀。
甚勇武,《史记·律书》“手搏豺狼,足追四马”。
他的最终失败跟桀时夏与诸方国部落的关系恶化很有关系。
伐喜姓之国有施氏,伐岷山氏,因宠爱美女而误国。
灭有缗氏,囚禁商汤于夏台,与商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失去了诸方国部落的支持,这是夏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前16世纪时,商汤联合诸侯势力,先翦灭韦、顾、昆吾等夏的羽翼,然后进军夏朝。
桀在惨败之后,被放逐历山,与末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
”南巢之山在今湖北巢县。
4、王朝世系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了详细的王朝世系:
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孔甲-皋-发-癸…扃-厪--
二、与夏史有关的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
1、二里头文化:
以河南偃师县二里头遗址命名。
Bc2100~bc17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郑州附近和伊、洛、颖、汝诸水流域,以及山西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
从50年代末期开始,专家们进行了关于“夏墟”的调查。
60年初期定名的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和研究是夏代考古的重大收获。
二里头文化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以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二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bc1900~bc1500):
面积6平方公里,含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作坊、一般居住址、陶窑、窖穴、墓葬等。
2、二里头文化与夏朝的关系
地域相当:
分布范围与文献所记载的夏朝国家活动的地域基本吻合
时间相当:
绝对年代、相对年代都与文献记载夏国家年代大抵相符:
夏代总积年为400—500年之间,约为BC2200—BC1700年;二里头文化BC1900—BC1500年,大体落于文献记载范围内
地层叠压关系一脉相承
与商前期文化特征相近
考古资料表明,夏朝时期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东下冯遗址曾经出土有铜镞、铜凿等小件兵器和工具,还有4块铸造铜斧所用的石范。
二里头文化所发现的铜器种类更多,其中用合范法制成的铜爵,虽然表面比较粗糙,也没有纹饰和铭文,但比例适称、造型规整,还是能够代表当时铸造工艺水平的。
偃师、郑州商城的发现:
《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条下班固自注:
“尸乡,殷汤所都。
”
3、争论:
*二里头文化是夏朝文化吗?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吗?
夏朝是否客观存在?
三、商朝
(一)商族的起源和发展
始祖:
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诗经·商颂·玄鸟》
先公:
相土…冥…王亥…上甲微
邹衡先生提出先商文化的三种类型:
(1)漳河型,
(2)辉卫型,(3)南关外型。
漳河型时代上限可至二里头文化早期,其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晚期并行。
主要遗物,陶器是以灰陶为主,纹饰多见细绳纹,器物类中以两数量较多。
一般为卷沿圆唇,束颈,腹饰细绳纹,有的足上亦饰有绳纹。
辉卫型时代大致同于二里头文化三期偏晚和四期。
(二)商朝的建立
汤时期,商的重心南移,有问鼎中原之势。
汤取得毫地,郑州商城。
鸣条之战“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诗经·商颂·殷武》
汤在伐夏前淮备工作,他任用贤臣,联合有莘氏,得到伊尹佐助。
《墨子·尚贤》上篇说“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伊尹不负成汤厚望,不仅协助成汤处理各种军政事务,而且向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总结历史经验,筹划灭夏方略。
先翦除夏的羽翼“三蘖”,即指韦、顾、昆吾这三个夏的党羽。
韦为彭姓国,在今郑州一带。
顾,在今郑州至荥阳之间。
灭掉韦、顾就扫清了进军伊洛地区的障碍。
“三蘖”被翦除以后,夏桀彻底孤立。
成汤和伊尹率军在鸣条之野和夏桀决战。
战前,成汤在誓师之辞中除了谴责夏桀的罪恶以外,还强凋自己是奉天之命而行罚。
《尚书·汤誓》载成汤语谓“非台小子。
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征)”。
在诸侯们的拥护下,商朝正式建立。
继续营建在今河南郑州的亳都以外,还在伊洛地区建造城邑,以镇压和监视夏朝残余势力。
成汤开始,商朝共历17世、31王。
伊尹摄政:
放逐太甲,自行摄政。
三年重新归政。
(三)商朝的鼎盛
盘庚迁都:
早商与晚商两个历史阶段的分水岭。
河南安阳小屯村;花园庄?
殷都屡迁。
《尚书·盘庚》篇说:
“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这“五邦”指早商时期的五次迁都。
成汤至雍己的九王皆居于亳(今河南郑州)。
中丁时迁都于嚣(在毫都以东不太远),外壬弟河亶甲继位后即迁都于相,祖乙继位后又迁都于庇(费邑)。
南庚继位后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此处居有南庚、阳甲两王,阳甲弟盘庚时迁都于殷。
盘庚以前都城屡迁的原因今天已不很清楚,可能是粗耕农业导致的换土易后行为,也可能与解决贵族内部矛盾或民族矛盾有关。
盘庚迁殷“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竹书纪年》)
殷地在今河南安阳西北不远的小屯村一带,在小屯及其附近地区发现的商代王陵、宫殿、作坊及其它遗址的情况表明,这里就是当年的殷都,,殷都不再频繁移动,还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盘庚迁殷对于商朝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武丁中兴得贤相傅说,王位父死子继、对外战争,讨代土方、羌方、吾方、龙方、势力已经达到南方的荆楚之地。
(四)商朝的灭亡
祖甲可能对商朝的一些制度进行过改革,周祭制度即为祖甲所创。
武乙酷好田猎,以蔑视天神著称,《史记·殷本纪》说他“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叩辱之;为革囊,盛血,僇而射之,命曰射天”。
田猎时被雷震死。
帝辛名纣是一位天分甚高的人物。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但是纣骄傲拒谏,生活奢侈。
十分暴虐,设置了炮烙之刑。
他重用谗毁善谀的费中、恶来等人,诛杀和废逐比干、箕子、商容等贤臣。
醢九侯脯鄂侯囚禁周族首领西伯于羑里,使得不少方国部落叛纣。
大约在前11世纪中期,牧野之战。
纣王兵败之后,逃登鹿台自焚而死。
四、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一)甲骨文
19世纪末被发现的。
是商朝后期统治者因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已经是一种十分发达和成熟的文字。
字数相当多,单字已达5000以上。
字形结构也相当复杂,后人所总结构成汉字的六种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亦称“六书”),在甲骨文中皆可找到实例。
语法也很完备,词类上已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区分,其句式结构也与后代汉语语法大体一致。
根据上述情况判断,
甲骨文对我们理解商朝的社会结构有很大帮助。
甲骨文中有不少有关商朝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
一些卜辞提到日食、月食和若干星辰名,对气候变化的记录也比较细致,反映出商人在天文学、气象学上的成就。
卜辞对于疾病的记载分类很细,并提到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数学方面已采取十进位计算法,卜辞中所见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二)青铜文化
青铜是铜、锡;铅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
到商朝,青铜器冶铸已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成为当时手工业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行业。
种类繁多,包括生产工具(锄、铲、斧、凿、锥之类)、兵器(戈、钺、矛、剑之类)、礼器(含酒器、食器,如鼎、鬲、彝、尊、觚、爵、角、盘、盂之类)、乐器(铃、铙之类)、车马器(车马装饰器件)等。
司母戊大方鼎
商朝青铜器纹饰中大量采用动物形象,尤以饕餮纹最多见。
饕餮是传说中一种嗜食的凶猛野兽,用它作为礼器纹饰,主要是为了烘托祭祀时的庄严、恐怖气氛。
五、商朝制度与阶级结构
(一)王权比较强大,“一人”或“余一人”。
王位继承制的争论:
兄终弟及?
父死子继?
王国维:
以弟及为主
陈梦家:
并用
今人:
子继为主
张光直:
两王族集团的轮流执政
武丁后王位继承制由兄终弟及者向父死子继的转变。
(二)官员体制由简而繁
早期:
师保:
集官职与神职于一身的,
晚商时期,职官设置才趋于齐备。
神职官吏:
巫,祝、宗、卜、史等专职人员。
事无大小,都要占卜,以预测吉凶,决定行止。
商代有很多的卜人、贞人,专管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夏族的兴起与大禹治水 兴起 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