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锭连续铸造机组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docx
- 文档编号:8030656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42.33KB
铝锭连续铸造机组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docx
《铝锭连续铸造机组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锭连续铸造机组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铝锭连续铸造机组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铝锭连续铸造机组》
编制说明
(审定稿)
兰州爱赛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2016-10-24
《铝锭连续铸造机组》(审定稿)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项目背景和立项意义
铝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军工、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建筑、包装等领域。
我国的电解铝产量占有世界电解铝产量的50%以上,2015年达到了2800多万吨。
铝锭连续铸造机组是有色工业电解铝生产中的主要关键装备,是专门用于生产重熔铝锭的自动化生产线,具有铸造、冷却、堆垛、捆扎打包和成品运输等多道生产工序,是集机、电、光、液、气于一体的自动化成套冶金装备。
铝液从混合炉流出,经溜槽流入铸造机船形浇包再经分配器均匀等量注入到铸模而成型。
在铸造机上浇注的铝锭经间接水冷却至500℃以下并打印、脱模,然后进入冷却运输机进行喷淋冷却,直接水冷至50℃以下后运输至堆垛系统。
通过堆垛系统的翻转机构和层整列输送装置编排成层,通过层码垛装置在成品输送机上实现铝锭逐层码垛。
码垛完成后,成品输送机步进到打包工位进行打捆。
打捆完成后,由转运机构将铝锭垛运输至称重系统在线称重、输出过磅数据并打印标签,将标签贴在铝垛上后,运输叉车将铝锭垛运输到成品库。
铸造、打印、冷却、堆垛、计量、捆扎等工序全部为自动化操作。
图1铝锭连铸生产线
长期以来,国内普遍采用16t/h铝锭连续铸造机组和小型的4.5t/h的半连续铸造机组,但是随着国内外电解铝产量和消费量的持续增长,市场迫切需求生产效率更高的大吨位机型,从近几年来看,电解铝生产企业普遍要求22t/h及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型,小吨位机型基本被淘汰。
就大吨位机型来说,生产效率、铝锭表面质量和可靠性是制约铝锭高效连续铸造机组的三大技术难题。
装备效率提升难:
高速生产中,因铝锭形状非规则、重量重(20~25kg/块)、体积大,在不同功能单元设备间高速传输铝锭位姿稳定转换控制难,尤其在码垛环节,铝锭需按块搭接、按层码垛,且非规则形体和刚性冲击致使码垛系统精确停位、快速搭接难,装备效率提升难以实现;铝锭表面质量控制难:
为保证高速下电解铝溶液充分凝固与冷却,生产传输线变长,带来传输链爬行、窜动与设备冲击、振动、磨损等多种效应复合放大,传输系统稳定性差,铝锭表面褶皱(“水波纹”)加剧;可靠性保障难:
连铸生产线高速不间断生产特点致使人工难以参与生产过程,为确保铝锭在不同功能单元设备间高速平稳传送,铸造、冷却、运输等各功能单元设备接口处及预定工序需设计多种自动化装置处理各种事件或异常,这些装置之间信息交互、融合决策难,要求检测、运行、控制执行元件及机构全天候运行无故障,可靠性保障难。
解决三大技术难点,使铝锭连续铸造机组朝着高效、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是将来技术发展趋势。
就目前而言,铝锭高效连续铸造机组属于一种非标设备。
国外主要有澳大利亚O.D.T和瑞士麦茨高奇(Maerz-Gautschi);国内主要有兰州爱赛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汇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都是依照电解铝的工艺要求开发研制铝锭连续铸造机组,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标准规范产品质量,使得各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2016年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引领中国制造升级。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为此,铝锭铸造装备制造行业需要制定科学完善规范的《铝锭连续铸造机组》标准,提高铝锭连续铸造机组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规范产品质量,促进我国有色冶金装备水平的提高,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有效抑制和替代进口,增大国产装备的市场占有率;保障电解铝企业的权益,为中国创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1.2任务来源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12月7日下达了“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5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5]73号文件)。
文件名:
铝锭连续铸造机组;项目编号:
20153644-T-610
1.3标准编制单位简况
兰州爱赛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是隶属于兰州理工大学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依托兰州理工大学、有色冶金新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需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公司始终秉承“功崇惟志,实作日新”的企业精神和“弘毅贵德,和合创新;固本于基,卓越于器”的发展理念,通过培育自主品牌和振兴民族工业实现自身价值。
现已形成一支专家学者型的研发团队,其中教授5人(博导2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人),副教授及高工8人(博士6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4人。
公司十多年来致力于有色冶金成套装备的研制开发。
研制成功了系列铝锭连续铸造自动化生产线、电解铝预焙阳极铝导杆专用摩擦焊机、电解铝预焙阳极钢爪专用摩擦焊机。
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得到了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财政部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国家“863”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等18项省部级科技项目的支持。
国家专利受理51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
研制开发的16t/h铝锭连续铸造机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2t/h铝锭连续铸造机组、28t/h铝锭连续铸造机组和30t/h铝锭连续铸造机组(20kg铝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22t/h铝锭连续铸造机组和28t/h铝锭连续铸造机组被认定为甘肃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
获得国家专利受理47项,其中发明专利受理32项,发明专利授权1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企业标准《重熔铝锭连续铸造自动化生产线》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销售系列铝锭连续铸造机组100余台/套,出口哈萨克斯坦和马来西亚。
依托科研院所的科研和技术开发优势,建立了铝锭连续铸造机组实验室和中试基地。
1.4主要工作过程
2007年,兰州爱赛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兰州理工大学高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中心和兰州理工大学制订了《重熔铝锭连续铸造自动化生产线》企业标准,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质量标准,该标准荣获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
1.4.1标准编制筹备
2014年9月,向全国有色轻金属分标准化委员会就铝锭连续铸造机组的研制开发的现状和电解铝企业的需求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分标委的认可和支持,着手开展标准的相关工作。
1.4.2任务落实及第一次工作会
2014年11月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宜兴组织专家对该标准进行了论证,一致同意申报制订国家标准。
此后,兰州爱赛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迅速组建了由技术开发部、生产计划部、工程服务部、市场营销部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国家标准起草小组。
根据《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规定,基于兰州爱赛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重熔铝锭连续铸造自动化生产线》,按照GB/T1.1的要求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草案。
在制修订过程中主要突出以下工作:
a)审核确立标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b)采纳主要生产厂家和使用厂家合理的意见;
c)查阅相关的ISO国标标准、欧盟标准;
d)编写编制说明。
1.4.3第二次会议
2015年初标委会申报了该标准项目,国标委随后批复并下达了计划。
2016年4月12日至14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标准相关企业在昆明组成了标准编制组,编制组对《铝锭连续铸造机组》初稿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提出在标准中增加铝锭连续铸造机组的整机、关键部件性能指标要求,调整铝锭连续铸造机组的结构组成,起草小组按照专家的建议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形成了标准讨论稿。
1.4.4第三次会议
2016年5月23日至25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杭州召开有色金属标准工作会议,主要生产厂家与用户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对《铝锭连续铸造机组》标准讨论稿进行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下:
1)段落编号、单位符号要符合规范性和一致性;
2)“9试验方法”改为“9验收要求”;
3)删除“9.1连铸机组的试车项目”条款;
4)“10检验规则”改为“9.5检验规则”。
5)将设计性能要求与制造性能要求合并。
编制组按照专家意见对标准及编制说明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会后又经生产厂家与用户多次讨论,形成了预审稿。
1.4.5第四次会议
2016年8月15日至17日,《铝锭连续铸造机组》预审会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下于山东省潍坊市东方大酒店召开。
来自全国15个单位的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标准预审稿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讨论,针对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标准名称的英文翻译需做修改。
2)所有性能要求中关于构成及功能的描述统一为“功能及构成”,内容与之相适应。
3)对标准中所有插图中各单元名称及符号标识均做改正,如图中汉字均用数字表示,并在图下注释。
正文中各单元叙述的顺序与图中序号顺序一致。
4)将所有“满足30t/h(以20Kg铝锭计算)”改为“满足30t/h最高产能(以20Kg铝锭计算)或满足36t/h最高产能(以25Kg铝锭计算)”内容。
5)将正文中所有“PLC”改为“可编程控制器”。
6)将正方中所有的“用户技术协议的要求”或“合同要求”全改为“需方要求”
7)将正文中所有“就地/远程”与“就地(远程)”等格式统一为“就地/远程”。
8)将正文中所有“冷却介质(目前主要是水)”等相似内容统一为“冷却介质(如水)”。
9)在4.1.2.1增加“浇铸温度宜不大于720℃”内容。
10)将四大部件(铸锭机、冷却运输机、堆垛运输机、成品运输机)中机架及传动系统相似内容做统一描述(即铸锭机中已描述的后三部件只做同上处理)。
11)4.1.4.1中内容为“打渣后达到铝锭产品表面质量的要求”改为“打渣后达到铝锭外观质量的要求,符合GB1196或供需双方商定的要求”。
12)增加自动打号机与发迅装置的描述。
13)将4.2.3.3.3提到最前,改为4.2.3.3.1相应序号进行修改。
14)4.3.2中“原出口处铝锭表面温度达到60℃以下”改为“原出口处铝锭表面温度达到40℃以下”。
15)4.4.2.4中内容“主要机械机构(关节)协调动作应达到无故障动作240000次的要求”,次数增加为960000次。
16)4.4.3.6.3中“装置可适应-40℃~40℃环境温度下可靠动作”改为“装置可适应-50℃~40℃环境温度下可靠动作”。
17)4.5.2.4中“可打印条形码及二维码及汉字名称”改为“可打印二维码、条形码及汉字名称和需方要求信息”。
18)4.5.3.4.2中原“熔炼号以条形码或者二维码的形式表征”改为“熔炼号采用二维码或者条形码”。
19)4.6生产管理系统将具体功能内容提到图7前。
20)4.7.2.4中“所有的信号检测与电控执行装置等电控系统的设计、布置符合GB/T14819、GB/T25295的规定。
”要重新解释,做到国标与叙述内容一一对应。
21)4.7.2.6重新加以描述。
现描述较为混乱。
22)4.7.3“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改为“电气控制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后面的小标题序号改为“——”。
23)4.9.1中最后“其它特殊需要”改为“需方要求”。
24)4.10.7整机性能具体要求,需要做必要地简化并重新整理叙述。
25)10.1检验规则部分,需按“出厂检验”、“型式检验”顺序进行叙述。
出厂检验要按条目叙述(便于后面10.3中检验结果的判定对应:
重点项目XX项,一般项目XX项,小且不影响使用的项目XX项)
26)10.2.7中“检查电控元件是否齐全、电控柜(箱)装配是否符合GB/T4064-1983与GB5226.1-2008的要求,其电控包装是否满足运输要求。
”内容中将国标内容取消。
27)10.3检验结果的判定要与10.1对应,内容扩充。
根据各位专家意见,编制组对标准及编制说明进行了较大范围地修改和完善,形成了预审稿。
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大地改动:
1)对引用文件重新进行了校核,删除了废止的标准和标准编制过程中未用到的标准,将引用不恰当的标准进行了更改。
2)标准中的各张插图进行了修改。
3)根据插图中各部件的序号顺序,将正文中各部件的描述按序号顺序重新排列,并将描述部分进行了必要地精炼,对各部件描述中重复的部分进行了简化。
4)整机和部件的描述,按照“功能-结构-要求”的顺序展开。
5)“4.10.7整机性能具体要求”部分,依据会议意见,对在部件性能要求已经描述过的不再重复描述,只针对整机的性能进行必要地描述。
6)“10.2检验项目”中,按照会议意见,按“出厂检验-型式检验-除型式检验外检验”的顺序,重新进行了组织编排。
7)“11.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参考专家建议,重新编排、组织。
2.标准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2.1标准编制的依据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6热轧型钢
GB/T710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711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宽钢带
GB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196重熔用铝锭
GB/T1243传动用短节距精密滚子链、套筒链、附件和链轮
GB/T1801产品几何级数规范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
GB/T3077合金结构钢
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3768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
通用技术条件
GB/T6576机床润滑系统
GB/T7344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9174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126机电产品湿热带防护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06标牌
GB/T1531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16439交流伺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20905铸造机械安全要求
GB/T25295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25711铸造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882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规范
JB/T5000.3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焊接件
JB/T5000.4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4部分铸铁件
JB/T5000.6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6部分铸钢件
JB/T5000.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8部分锻件
JB/T5000.9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9部分切削加工件
JB/T5000.10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0部分装配
JB/T5000.12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2部分涂装
JB/T5000.13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3部分包装
JB/T6396大型合金钢锻件技术条件
JB/T8828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要求
JB/T8832机床数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YBJ207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液压、气动和润滑系统
2.2标准编制的原则
本标准整个编制过程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
1)实事求是原则
制订标准应结合我国自然资源条件、生产、使用、流通、法规等实际情况。
2)广泛适用原则
根据制造企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制造能力确定技术指标取值范围,对铝锭连续铸造机组的制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3)科学、先进性原则
采用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结合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4)和谐规范原则
相互关联的标准要协调一致,衔接配套,并符合我国标准体系的规范。
3.标准主要内容分析
3.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铝锭连续铸造机组(以下简称连铸机组)。
也可适用于镁锭铸造机组、锌锭铸造机组和铅锭铸造机组。
本标准是根据兰州爱赛特机电科有限公司的企业标准《重熔铝锭连续铸造自动化生产线》为蓝本进行编制的,结合近年来铝锭铸造行业的技术发展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在制定过程中尽量避免限定范围,鼓励其它企业参考本标准进行铝锭连续铸造机组的研制开发,促进电解铝铸造装备的持续发展。
3.2主要内容
3.2.1连铸机组总体要求
连铸机组是专门用于生产重熔铝锭的自动化生产线,其主体部分铸锭机、接锭机、冷却运输机、堆垛运输机、成品运输机五大功能部件和生产管理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循环冷却系统、液压与气动系统四大支承系统是必须包含的部分。
根据系统配置的基本工艺技术要求,连铸机组还应配套铸模和分配器预热装置,打号机、称重装置、打标机和打包装置也是实现连续生产所需的设备。
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增加部分辅助装置如自动打渣装置、锭模涂料自动喷涂装置、废锭检测与排出装置等。
为了便于理解,给出了连铸机组结构图,并在标准附录A给出了结构示意图。
标准中主要说明连铸机组的作用及组成,并给出连铸机组结构示意图。
规定了型号的标记方法及示例。
电气控制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
液压与气动系统
循环冷却系统
连铸机组结构示意图
3.2.2性能要求
本标准编制组通过对国内铝锭制造厂家及用户的调研,确定了功能部件的要求,分别明确了各自的功能、构成、一般要求、关键部件性能及要求。
3.2.2.1铸锭机
铸锭机的作用是将液态铝在铸模内冷却凝固,形成铝锭后顺利脱模。
要求锭形和重量符合企业标准。
为此,对铸锭机提出以下要求:
传动系统—为铸模的运行提供动力。
动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铸机的正常生产,特别是在铸造过程中的爬行现象也与动力有关,影响到铝锭的表面波纹度。
因此,本标准提出驱动部分动力符合整个传动系统功率要求,驱动电机运转过程中始终在较硬机械特性条件下运行,传动系统输送平稳,可靠性高,耐热性好,不应有爬行、振动及窜动。
为满足企业生产的不同要求,标准要求运行速度连续可调。
考虑到传动元件(如链轮和链轮轴等)的寿命和稳定性,标准对链轮和链轮轴的材质、加工精度、热处理提出了相应要求。
自动打号机—打号前铝锭尚处于较高温度状态,本标准要求打号应自动完成,且能够做到钢印字迹清晰。
发讯装置—铸锭机各个部分的协调工作,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发讯装置的信号。
本标准对发讯装置提出要求。
冷却系统—铝液从液体转变为固态,是由铸锭机上水槽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的温度、循环及流量都影响冷却效果,本标准在这几个方面提出相应要求。
同时提出满足铝锭冷却后表面温度小于400℃要求。
机架—作为铸锭机的支撑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质量和效率,因而从轨道、刚度、焊接变形等方面对加工质量提出了相应要求,特别是对铸模输送链条轨道,提出较高的精度要求。
铸模及铝液分配器—铸模模腔结构符合重熔铝锭企业要求,脱模顺利;铝液分配器浇铸铝液满足15kg~25kg锭形重量要求,出铝流畅。
铸模及分配器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轻重量。
铸模材料(球铁或灰铁)的选用一直存在着争议,一是材料的成分存在有差异,二是各个企业的铸造工艺良莠不齐。
因此“好”材料不一定有“好”寿命。
铸模和分配器自动预热装置—为提高铝锭铸造的自动化程度,对铸模和分配器采用自动预热,本标准对预热的要求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锭模涂料自动喷涂装置—为提高铝锭铸造的自动化程度,锭模涂料采用自动喷涂的方式,本标准要求喷涂位置准确,喷涂面积均匀,喷涂量可调。
未脱模铝锭检测装置—对于接锭时未未脱落的铝锭自动进行检测,完成二次脱模。
本标准要求识别准确,脱模可靠。
另外,对辅助装置的性能和与要求进行了必要地阐述。
自动打渣装置可有效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提高企业的设备技术水平,虽然目前还存在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标准对此部分要求的目的是更加高效地保证铝锭铸造的生产率和铝锭的外观质量。
3.2.2.2接锭机
接锭机的作用接取凝固后的铝锭并转送至冷却运输机。
所以标准要求脱模顺利,扶锭平稳,接锭准确可靠,不得出现掉锭和翻锭现象。
前几年我国铝行业的快速发展,就连续铸造机组而言,产能的提高受限于接锭部分,要求各制造企业能够设计出高效、可靠的接锭机。
因此在本标准中对接锭机的结构没有加以限制,只要满足生产率即可。
3.2.2.3冷却运输机
冷却运输机是对脱模后的铝锭进一步冷却。
因此总体要求冷却效果良好,铝锭无滞留现象,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小。
传动系统—输送时保证铝锭能够连续平稳地通过冷却介质而得以降温,本标准要求传动系统动力满足输送要求,输送速度连续可调,运行稳定,具备一定防锈能力。
为防止铝锭掉入冷却槽内而卡滞输送链条,本标准要求设置检测和报警停机装置。
循环冷却装置—冷却介质对运行中的铝锭进行强制冷却,介质温度、流量、循环畅通与否都对冷却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本标准对以上的方面提出要求。
本标准未对冷却方式加以限制,只需保证冷却后的铝锭表面温度达到40℃以下。
铝锭在冷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蒸汽,对生产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标准要求对蒸汽(冬季有可能结冰)进行必要地处理。
由于冷却介质的入口温度直接影响到铝锭冷却后的表面温度,因此在本标准加入了冷却介质入口温度的限制。
3.2.2.4堆垛运输机
堆垛运输机是将冷却运输机冷却后的铝锭,经过对正、翻转,使铝锭按照堆垛要求码放一层后,由堆垛装置抓取,放置在成品运输机的堆垛工位上。
基于此要求,标准编制时要求对正、翻转动作准确无差错,层堆垛稳定无翻锭,铝锭层抓取牢固可靠,落锭无冲击。
堆垛次序正确,铝垛外观符合要求。
对关键部件要求如下:
传动系统—通过链条驱动冷却后的铝锭分别通过对正工位、翻转工位、废锭排除工位、整列堆垛工位。
本标准要求铝锭到达每一个工位时挡锭准确可靠,链条运行平稳灵活无卡滞。
运行速度可调。
标准对传动元件(如链轮及链轮轴)设计、加工提出相应要求。
堆垛装置—堆垛运输机完成一层铝锭的码放后,堆垛装置完成一层铝锭的抓取。
为避免在抓取过程中出现散锭、掉锭、甩锭的现象发生,本标准要求堆垛位置准确;卡爪动作可靠有力不掉锭。
为防止出现异常情况损坏装置,本标准希望设备采取自诊断方式,保护堆垛装置本身免受损坏。
自动整列装置—该装置位于夹具抓取铝锭附近,易于与夹具产生干涉,因此本标准要求整列板工作时位置准确,不应与夹具发生干涉。
自动翻转装置—铝锭在码垛前需要根据要求进行部分地翻转,两侧的翻转机翻转动作不一致会造成卡锭。
本标准对翻转机的动作协调性及选择翻转的准确性提出了要求,并对卡锭时有报警的要求。
废锭检测与排出装置—铸造铝锭过程中会出现厚薄锭和三角锭等形式的废锭,在码垛前需要加以排出。
本标准要求检测准确,动作迅速,排出方向正确。
发讯装置—完成铝锭位置体型好的采集、传输。
本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自动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铝锭 连续 铸造 机组 中国有色金属 标准 质量 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