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一第3课《江南》同步练习D卷.docx
- 文档编号:8026090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MB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一第3课《江南》同步练习D卷.docx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一第3课《江南》同步练习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一第3课《江南》同步练习D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一第3课《江南》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
(一)第3课《江南》同步练习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
一定要仔细哦!
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21分)
1.(4分)查字典填空。
(1)“厌”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螺”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2分)形近字组词。
旬________ 醋________ 饺________ 俱________
句________ 蜡________ 绞________ 惧________
3.(2分)比一比,再组词。
搪________
衰________
棵________
竿________
碗________
塘________
哀________
颗________
秆________
婉________
糖________
衷________
稞________
杆________
蜿________
4.(2分)看拼音,写汉字。
yuánliànɡ
zhànfànɡ
yī wēi
xiāos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à bā
jì mò
pǔ sù
pái huái
qīn q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1分)选择正确的字组词。
(锄头 助) ________头 帮________ (详 祥) 端________ 慈________
(锈 绣) 铁________ ________花 (晌 响) ________午 ________动
(赖 懒) ________惰 无________ (钢 刚) ________铁 ________才
(戒 诫) ________勉 ________烟 (范 犯) ________罪 示________
6.(6分)我会填
1这:
共________画第一笔是________
2泥:
共________笔,是________结构。
7.(4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鲁滨孙造船》节选自________国________的《________》。
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介绍了他在________上为了逃生,由最开始的________到不畏艰辛的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他________的精神品质。
二、阅读理解(共3题;共21分)
8.(6分)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B.从“只等闲”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困难的藐视及乐观的精神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可以感受到红军因最后胜利即将到来而喜悦的心情
(4)“腾细浪”和“走泥丸”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________,“寒”字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6)本诗主要围绕“________”这个“面”,通过腾越五岭、疾跨________、巧渡________、飞夺________、喜踏________这五个具体的“点”,表现了红军________形象和________精神。
(7)“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
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
为什么?
9.(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红枣
“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
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驶。
这条路,从我第一次走就是这个样子,父亲在颠簸的车上叹道:
几十年如一日啊……
一路看不够的山光野景,几十里路不觉就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个小山村。
老姨正坐在家门口剥花生。
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一年的收成:
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宝塔的形状,光彩夺目;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辣椒,鲜艳夺目,这莫不是农家渴望好日子的写照?
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枣树所吸引。
几年没见了,树干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
老姨说:
树上的枣儿原本更多,已经打落分给乡亲们品尝了。
树上这些枣儿,是专门给我留的。
说着话,老姨吩咐孙子拿来长竿,对着树上的枣儿,“噼噼、啪啪”的一阵猛打,枣儿如冰雹一般纷纷落下。
我捡起一粒红透了的枣儿品尝,又脆又甜的滋味在身体中蔓延。
再看那枣树,在长竿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
我心疼得大叫:
“快住手,别打了!
你们看把这树折磨成什么样子了?
”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
“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
”我奇怪道:
“这是为什么?
”老姨说:
“这树贱。
”
我的心却受到了深深的感动。
这树“贱”吗?
是“贱”哦。
它的生长不择地的肥瘦,随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沟石缝,有点土就能成活。
你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的野生酸枣树,就是家栽枣树的母本,也成就了这枣树的坚强品质。
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这树“贱”吗?
我看到的却是枣树面对挫折更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
这枣树,多么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虽然这块土地是那样的贫瘠,就如父亲在路上轻叹的那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这里的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
春天耕耘,夏天挥洒下汗水,秋天收获果实,乡亲们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我和父母告别了这个小山村。
带回家一篮红枣,让果实的香甜、枣树的品质滋养着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芦苇絮,让我,把家乡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
(1)请根据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是因为________;“我”心疼地阻止老姨敲击枣树,是因为________;老姨说枣树贱,是因为________;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________。
在作者的眼里,枣树就像________;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该理解为:
________。
(2)用句子中的划线字写一个句子。
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
(3)照样子写词语。
①坑坑洼洼 ________
①金灿灿 ________
(4)“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
”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10.(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结合本文,下面对贝多芬《月光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盲姑娘虽然看不见这样的景象,但她懂音乐,能感受到贝多芬弹奏的内容。
B.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的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是虚写。
C.盲姑娘被贝多芬的琴声所陶醉,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大海,这是实写。
D.贝多芬技艺高超,有卓越的才华。
(2)对选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皮鞋匠对音乐的热爱。
B.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
C.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
D.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
(3)下列对盲姑娘仿佛也“看到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盲姑娘是看不见,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
B.再一次听入了神,所以也衬托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C.因为盲姑娘是不可能看见这些景象的,她只能凭想象去感受。
D.盲姑娘真的在贝多芬音乐的感召下看到了东西。
(4)“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下列对这句话中“醒过神来”的理解准确地一项是()。
A.贝多芬的琴声具有魔力,唤醒了昏迷的兄妹俩,突出了贝多芬高超的演奏技巧。
B.兄妹俩最后终于知道了这个人就是贝多芬,所以说他们醒过神来了。
C.兄妹俩多年来的贫困导致营养缺乏昏倒了,贝多芬就救起了他们。
D.指回到现实中来,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让兄妹俩陶醉了。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21分)
答案:
1-1、
答案:
1-2、
考点:
解析:
答案:
2-1、
考点:
解析:
答案:
3-1、
考点:
解析:
答案:
4-1、
考点:
解析:
答案:
5-1、
考点:
解析:
答案:
6-1、
考点:
解析:
答案:
7-1、
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共3题;共21分)
答案:
8-1、
答案:
8-2、
答案:
8-3、
答案:
8-4、
答案:
8-5、
答案:
8-6、
答案:
8-7、
考点:
解析:
答案:
9-1、
答案:
9-2、
答案:
9-3、
答案:
9-4、
考点:
解析:
答案:
10-1、
答案:
10-2、
答案:
10-3、
答案:
10-4、
考点: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南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 上学 语文 课文 同步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