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2.docx
- 文档编号:8020633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81KB
党建2.docx
《党建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建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建2
国家十一五教育中长期规划
为实现“三先一争”目标,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步伐,根据县教育局传达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的前提基础
“十五”期间,我县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各类教育持续发展
“两基”工作成绩显著。
“十五”期间,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保持100%。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7-15周岁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5%,初中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39%,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均比“九五”末有进一步提高。
(二)育人质量稳步提高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我县教育系统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
全市学校贯彻执行中央(2004)8号文件精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与教学研究工作,稳步实施教学改革,教学质效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全面加强艺术、体育、科技等工作,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
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全市小学毕业合格率由“九五”末的99%提升到“十五”末的100%,初中毕业率由“九五”末的98%提升到“十五”末的99.65%,2005年高中综合考试首批合格率达96%,高考成绩保持全省前列。
“十五”期间,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突出,共获全国等级奖500多人次、省等级奖3000多人次。
在全国、省中小学生数学竞赛、信息技术应用竞赛、科技竞赛和体育竞赛等赛事中,我市都稳居省内前茅,并有4人次在国际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亚军。
(三)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十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1.79亿元,比“九五”期间的的10.7亿元翻了一番。
其中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达11.15亿元,也比“九五”期间的5.89亿元翻了近一番。
全市教育基建总投入4.8亿元,教育装备投入6000多万元。
重点工程大力推进。
“十五”期间,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了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六有”等教育重点工程,新建、扩建校舍58万平方米,改造危房8.3万平方米,撤并中小学174所,全市学校的校容校貌有了很大改观,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同时,大力实施了以“校校通”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建成了覆盖全市所有学校的海门教育城域网,全市中小学建成一、二层次的校园网34个。
还建成省一级图书馆和市示范图书馆7个,南通市示范实验室14个。
创建工作成绩显著。
“十五”期间,新创建省实验小学9所,使其总数达到11所。
新创建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7所,使其总数达到9所。
转评、创建成省四星级高中2所、三星级高中4所,2所主体职高升格为国家级重点职高。
全市有12个乡镇成为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
现有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6所、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幼儿园1所,省重点成人教育中心校4所、南通市特色成人教育中心校9所。
通过创建,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拓展,一批学校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四)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校长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通过全面实施校长聘任制,组织多层面的培训、培养,校长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得到较大改善,一支优秀校长队伍初步形成。
现有南通市名校长3人、优秀校长1人。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全面加强,涌现出一大批敬业奉献的师德典型,其中有2人被评为省师德模范。
教师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由“九五”末的95.8%、95.4%、90.7%、78.1%、61%上升到“十五末”的99.29%、99.1%、95.13%、86.1%、72.3%。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教师共承担省教科课题29项、南通市级课题65项、海门市级课109项,在全国、省、市优课、论文评比中,教师获奖数居省、市前茅。
骨干教师群体进一步壮大,现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劳动模范2人、特级教师14人,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人、学科带头人17人、骨干教师22人,海门市学科带头人175人、骨干教师231人。
(五)教育改革有效推进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实施到位,教师工资得到保证,公用经费基本得到落实。
民办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力度,规范了学校改制行为,加强了对民办学校、改制学校的管理。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在全市教育系统实施了校长聘任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开制、岗位责任考核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初步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报酬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运行机制;对新教师实行了“凡进必考,择优录用”,严格把好进人关,保证了新增师资的质量。
“十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依然存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还显得相对不足;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农村学校的建设资金和公用经费明显短缺,全市学校的负债较多;师资队伍与事业发展要求还不适应,师德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编制偏紧、地域分布不均衡、学科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群体偏小等问题尚待解决;素质教育有待进一步推进,“减负”工作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深化课改和教育现代化创建为主抓手,实施“人才强教、均衡发展、特色发展”三大战略,不断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健康、水平一流、特色鲜明”的教育工作新局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市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教育结构明显优化,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更为合理,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乡镇学校的发展,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均衡化水平和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外来民工子女就学和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尽早建成具有较高水平、富有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市,确保海门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南通乃至全省前列。
具体目标: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97%。
力争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达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或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幼儿园标准。
――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
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
力争所有乡镇中心小学达到省实验小学标准。
初中入学率达100%、巩固率力争达100%,毕业率达99.8%。
力争所有乡镇初中达到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标准。
三类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8%。
――普及高中教育。
到2010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95%。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再争创省三星级高中2所,省四星级高中1-2所,省五星级高中1所。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
――积极推进社会教育。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社区教育覆盖面达80%以上。
新生劳动力接受技术培训率达100%。
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4年。
三、“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以加大投入为前提,进一步优化资金流向
――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对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按照“三增长一优先”的原则,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整合和盘活教育资源。
收足用好教育费附加。
积极调动社会力量举办教育的积极性,吸引民资、利用外资、家庭出资,拓宽筹集教育发展资金的渠道。
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着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加强农村中小学配套工程建设,重点向教育装备、师资培训、教育科研等方面倾斜,努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
配合市区发展的需要,整合、扩大和优化市区优质教育资源,以满足新城区的招生需求。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实施三厂职高扩建、改建等工程。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实训设施设备的配备水平。
(二)以各类创建为抓手,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加大乡镇和学校的创建力度,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促进区域教育整体水平和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提高。
“十一五”期间,力争全市所有高中创建成省三星级以上高中,所有初中创建成省示范初中,所有乡镇中心小学创建成省实验小学,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成省示范性幼儿园或教育现代化幼儿园,所有乡镇创建成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
――建设具有较高水平、富有特色的教育现代化,把发展的重点从外延扩充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转移到特色培育上来,转移到文化打造上来。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文化营造、师资建设、教育科研等“软件”建设,彰显办学特色。
启动海门市特色学校的评选,培育和推出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南通市级的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海门教育的地方特色和地方品牌。
(三)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在推进课改中实现“德育为先、素质领先”。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培养现代公民基本素质为目标,全方位启动和实施“新公民教育”。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新守则”“新规范”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自信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开足上好德育课程,推进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德育网络,探索和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制度,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进一步完善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体系,建立内容配置优化并具有选择性、开放性、拓展性、灵活性的课程结构。
开发和建设符合课改要求的课程资源体系。
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加强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和完善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岗位技能训练,推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实行联合办学和“订单式”培养。
高度重视幼儿启蒙教育,注重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做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防止幼儿教育“学科化”“小学化”倾向。
――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建立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和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现代教学范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发挥好评价制度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导向作用,倡导人们用现代教育思想正确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改革和完善学生素质评价制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多元评价,自由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
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课改理念的中考制度。
(四)以人才强教为核心,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现代师表工程”。
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广大教师忠诚教育事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教书育人、敬业爱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加大培养、宣传和表彰先进师德典型的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
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整治和规范家教行为。
――提升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调优各类教师职称结构。
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进修,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历水平,加快构建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到“十一五”末,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职高的教师学历达标率力争分别达100%、100%、98%、96%、90%。
同时力争70%的小学、幼儿园教师、75%的初中教师、5%的高中教师达到高一级以上学历。
坚持评聘分开,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
到“十一五”末,全市中学教师中高级教师的比例达15-20%,一级教师占35%;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的比例达30%,一级教师占55%。
――加快培养优秀教育人才。
落实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中小学“名教师、名校长工程”、“青蓝工程”和教育共同体建设,通过校本研究、在职进修、岗位练兵、专业考核、教科研活动以及选送优秀人才参加国家、省级培训等途径,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学科梯队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有益于人才培养和脱颖而出的活力机制。
重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
“十一五”期间,培养省特级教师8名,南通市级以上名教师、名校长、优秀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00名以上,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县级骨干教师的比例达30%以上的目标。
――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在教师发展中的引领、服务和支撑功能。
坚持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师队伍建设“三服务”方针,进一步改进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坚持教育科研贴近课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抓实课题研究,不断增加教育科研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贡献率。
每年组织一次大型综合性教科研活动,通过专家报告、学术论坛、教育沙龙、名师展示以及教师优课、案例、教育故事、研究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不断壮大科研型教师群体。
“十一五”期间,全市省、市级课题数列南通市前茅,力争有国家级规划课题,出一批全国叫得响的科研成果。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继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巩固和完善“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落实县级政府主要责任的同时,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发展义务教育的积极性。
健全“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办学、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加快建立多元办学体制。
坚持义务教育以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积极稳妥地推进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
在强化政府办学责任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举办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公民个人投资办学,形成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完善民办学校的准入制度,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秩序,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能进能出的机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优化教师队伍。
严格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健全校长激励、培训、考核等制度,选好用好管好学校管理人才。
完善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服务制度。
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
(六)以加强领导为保障,促进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
――强化组织领导。
以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强化宏观统筹,落实有效措施。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扎扎实实地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
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依法增长的教育经费使用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对教育行政和乡镇领导干部考核的指标体系。
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建立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
进一步抓好各级各类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要求,加强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做到上下联动、整体协调,共同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及行风建设,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
全面推进“固本强基”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按照校务公开、政务公开和依法治教的要求,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在社会普遍关注的收费、招生、职务评聘等问题上自觉接受监督,做到透明公正。
重视和加强学校综治安全工作,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努力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
加强教育宣传,为教育改革发展鼓劲,动员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舆论环境。
2010年发展党员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根据教育体育局党委[2011]10号文件精神和我校《2010—2011年发展党员工作三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红寺堡小学2011年发展党员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新党章规定,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大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我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要求
2011年我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的目标是:
发展党员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按期转正1名
三、发展重点
重点要做好在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
重视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
四、基本措施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必须以保持党先进性为着眼点,始终把发展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提高整体水平。
1、抓领导指导。
要建立健全层层抓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
要加强督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2、抓组织建设,夯实基础。
要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建设,结合“三向培养”,努力把先进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周围。
建立每年8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
要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3、抓规范操作。
规范发展程序,确保党员质量,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
党支部要全面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各项要求,全面执行发展党员民主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一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发展党员的每一个环节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确保工作不走样、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
4、抓教育管理。
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新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和必然要求。
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认真制定和实施预备党员教育培训计划。
要坚持分类指导、因情制宜,根据不同职称、岗位、地域、年龄、文化的预备党员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培训措施,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他们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真正在思想上入党。
预备党员培养登记表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批准为预备党员时间
入党介绍人姓名
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时的主要优缺点
阶段考察记实
(年月日——年月日,前后时间为半年)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方式
党
小
组
意
见
党
支
部
意
见
-2-
阶段考察记实
(年月日——年月日,前后时间为半年)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方式
党
小
组
意
见
党
支
部
意
见
签名
年月日
-3-
能否按期转正意见
党
小
组
意
见
签名
年月日
党
支
部
意
见
签名
年月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