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上学期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及课后答案吐血推荐郑杭生版.docx
- 文档编号:8017275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29KB
大一上学期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及课后答案吐血推荐郑杭生版.docx
《大一上学期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及课后答案吐血推荐郑杭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上学期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及课后答案吐血推荐郑杭生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一上学期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及课后答案吐血推荐郑杭生版
政治经济学参考答案
第一章
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
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共同点: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区别: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
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
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二、简答题
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
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
①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交换。
②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
2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
①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交换,否则生产无法进行,产品的交换也是这样;②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
③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分配有两种:
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的分配。
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2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表现在:
①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②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
3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4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
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第二章
8、价值规律P47
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的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②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⑴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⑵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
⑶分化作用。
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③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背离价值的运动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现象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
(1)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始终以价值为基础的。
(2)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价格的涨落会相互抵消,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等的。
(3)价格变动也会影响供求关系,在价格的不断波动中,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从而使价格接近价值。
二、简答题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01简单,7分)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
①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③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④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理论意义: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①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②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③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4、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
(送分题!
)
按照“价值规律”的名词解释回答就可以了
5、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重点!
)★(08辨析,4分)
08辨析:
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科技参与形成价值。
1)在现代经济中,科学技术、管理在经济增长、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2)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和普通工人的具体劳动共同创造了使用价值,他们和普通工人的抽象劳动共同创造了新价值;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大多是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倍增的简单劳动,能比普通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也该获得更多的报酬;在现代社会中,复杂劳动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
3)科技人员的劳动创造价值不等于科技本身创造价值。
科技人员的劳动是一种活劳动的形式,科技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
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科学技术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时,分别作用于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
一方面,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可以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
高素质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结合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从而使得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出现了新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商品的价值创造上;
4)管理劳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
管理劳动是整个生产劳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管理劳动首先是一种具体的劳动;管理劳动又是一种抽象劳动,管理人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劳动者一道作为生产过程的人力要素,利用物化劳动因素,生产出物质产品,并使自己的劳动凝结于新商品之中,它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当然也和实际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一样,形成必要劳动时间的一部分,构成商品的价值。
由于管理劳动是一种复杂的高智力劳动,因此,它在商品新价值形成中的贡献是多倍的简单劳动的贡献。
第三章
1、货币P50★★
①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有两种使用价值)②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③货币具有5种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4、价值尺度P53★(04简答,简述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联系和区别)
①是货币表现、衡量、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②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
(表现价值和实现价值的不同)④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就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10、通货膨胀P67(08辨析,4分)
08辨析:
金本位制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金本位制与黄金挂钩,没有纸币流通)
①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②通货膨胀是与纸币流通有密切联系的经济现象,只有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
3、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汇率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最终都会影响到汇率的变动。
经济因素是最根本的。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国际收支状况会产生直接影响。
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与外国货币供应的增加,顺差国的币值就会上浮,汇率增加;相反,逆差国币值下跌,汇率下降;
(2)一国物价水平会影响其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物价上涨一般会导致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进而导致汇率的变动。
同时,一国货币对内币值的下降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子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从而导致汇率下浮。
(3)国际间利率的差距,将会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若一国发生资本内流,该国货币汇率就会趋于上浮,反之,资本外流,汇率下浮。
(4)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是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一国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这表明政府支出过度,通货膨胀和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将进一步恶化,结果汇率自动下浮,反之,自动上浮。
第四章
9、资本循环P78★★★★★(99年简答10分,02年简答6分)
02年简答: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联系和区别。
①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等阶段,并相应变换资本的职能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只能职能形式),使价值增值,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②资本循环的目的是实现价值增殖
二、简答题
1、概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可能出,送分题!
)P69
1、资本的定义:
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的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2、资本的一般特点:
无论资本采取何种具体形态,在任何社会经济制度下运行,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①增殖性,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商品和货币的根本特征;②运动性,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资本运动速度的快慢反映了资本增殖能力的强弱和形成一定时期内资本增殖量的多少;③返还性,投资者在开始投入资本的时候,目的就是要回收它(当然包括增殖额);④风险性,资本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收益越大,风险也可能越大。
3资本的主要形态:
①货币资本形态,即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资本,它是资本最一般和初始的形态,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货币资本主要存在于资本的购买阶段,用于购买其他生产要素;
②实物资本形态,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售的产出品,也称物质资本;分为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两类。
③无形资产形态,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的为该主体提供一定的特殊权利,或有助于该主体取得一定的收益,通常包括:
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版权等。
无形资产的估价主要依据其潜在的获利能力。
④虚拟资本形态,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4、试分析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和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也可能出!
)
(99简答10分,05简答7分,01简答7分,03简答8分)
99简答: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及相互关系
01简答: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03简答:
影响周转时间的构成及影响其长短的主要因素
1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2005年考过,不用看了!
)
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
全部产业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为相应的三个部分,使他们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个只能形式上,各自执行其相应的职能。
否则,就不能做到三种循环形式的相互交错和相互衔接,资本的循环运动就会发生停顿。
2)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循环在时间上的相互继起。
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循环中必须各自相继的经历三个阶段并相应转换为其他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并且各自的职能形式的转换过程能够前后衔接、相互更替;而且还要求三种职能形式的相互转换在时间上能够前后紧密的衔接。
产业资本的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在循环中的并存及其相互继起,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
并存是继起得以形成的前提,没有并存,就不可能有不同职能形式各自的循环,也就不存在它们之间的相互继起;继起是并存得以维持的保证,没有继起,资本职能形式的转换到了某一阶段就停滞下来,不同职能形式的并存就不会存在下去。
2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研究资本周转的重点在于资本的周转速度(00名解,2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影响资本周转的主要因素有:
1资本的周转时间,指预付资本以一定的形式为起点,到它带着利润以同样的形式返回出发点所耗费的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生产时间包括:
(1)劳动时间
(2)劳动过程的正常中断时间(3)生产要素的储蓄时间。
资本流通时间包括
(1)购买时间
由此可见,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不仅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所占的比重有关,而且也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有关,在实践中,提高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以便带动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受到很大重视的问题。
第五章
2、怎样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P88★★★(02年辨析,3分)
02辨析:
只要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全部得以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可以顺利进行。
研究社会再生产,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实现价值补偿,另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在转化为货币资本形式之后,又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即实现物质补偿的问题。
社会总产出的实现问题(市场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包括价值补偿和食物替换,这是因为:
首先,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资本从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化(价值补偿过程),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
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同时表明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
其次,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消耗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而且要求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也就是使用价值的替换问题,这种替换不仅要在总量上得到满足,而且要在结构上也得到满足。
所以,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所有这些补偿和替换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它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第六章
6、虚拟资本P107★★★(02年辨析,3分)
02辨析:
虚拟资本就是实际不存在的资本。
①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是一种资本商品,具备资本和商品的性质。
②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
⑴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
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国家债券等,同一笔货币被反复使用便产生虚拟资本;⑵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
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以资本所有权证书的形式进入流通,同一张所有权证书或债权凭证反复交易就形成纯粹的虚拟资本。
③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股指期货、外汇期货等则是由股票、外汇交易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是虚拟资本的进一步衍生。
④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
8、实体经济P112既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方式实在在商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8、泡沫经济P113★★★①是指虚拟资本及其衍生出的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导致的投资过度的经济现象。
②泡沫经济的主要表现有:
表现形式:
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经历了连续涨价之后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一种经济现象。
表现领域:
房地产、股票等。
⑴在利息率偏低的刺激下,企业有高负债投资的冲动。
但高负债的投资若没有回报,不能回流,就会产生泡沫经济。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
⑵股市、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的过度投机。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⑶2000年初,纳斯达克市场上高科技股价格猛跌所表现的IT产业的泡沫经济。
③泡沫经济的危害是,其发展和破灭会对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
使国民经济总量虚假增长、结构扭曲
3、说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P110(04年简答)
1)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的含义:
①虚拟资本的含义:
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②实体资本的含义:
是与虚拟资本相对应的资本,直接以商品资本,生产资本或货币资本的形式参与生产和流通过程并发生价值增殖。
2)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联系:
①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要以它所表现的实体资本为基础:
⑴实体资本的运动状况决定虚拟资本的运行状况,证券发行者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着证券投资者的收益;⑵实体资本运用的规模影响着虚拟资本发行的规模,社会再生产规模决定着证券投资规模;⑶实体资本的循环周期影响虚拟资本的周期波动。
②虚拟资本对实体资本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⑴虚拟资本和现实货币资本都是实体资本循环运动的起点,从而影响实体资本运用的过程和规模;
⑵虚拟资本的流向影响着实体资本的分配比例和结构;⑶虚拟资本扩大了实体资本的活动范围。
3)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区别:
虚拟资本虽然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质副本,但其价格却不是由实体资本的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
这样一来,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动就会与实体资本的价值变动相背离,其价值不随实体资本价值的变动而变动,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
虚拟资本价格运动的特点是:
①虚拟资本价格与预期收益大小和预期收益的可靠程度成正比;②在预期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按相反方向调节虚拟资本价格;③虚拟资本价格的涨跌与证券市场的供求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七章
2、过度竞争P117①是企业数量多、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现象。
②判断一个产业呈现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主要是两条:
⑴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
⑵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闲置或产品的大量积压。
4、资本集中P11①就是个别资本结合形成更大的资本。
②资本集中是竞争的结果,又因为科技进步和信用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得到强化。
第八章
5、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P136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雇佣劳动者为其生产,并以雇佣者的剩余劳动中获取剩余价值的制度。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制度下实现的,劳动力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
与生产资料重新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一样,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要素存在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不仅创造出自己的工资收入,而且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利润,因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
③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剥削制度,其基础和历史上存在的其它制度一样,也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而使它相区别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这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第九章
3、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的本质是什么?
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其中商业利润的本质是重点!
)
1)商业利润P158★★①商业利润是指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获得的利润;
②商业利润的本质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体现了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③商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是:
产业资本家把商品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种售价大于进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
2)借贷利息P159★★
①借贷利息的本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借贷利息的形成过程是: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割成两部分:
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借贷利息的形式;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企业利润的形式。
3)地租P161
含义:
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地租形式,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①绝对地租的本质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体现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用工人的剥削关系;级差地租的本质是超额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②不同地租的形成有所不同:
⑴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是极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按照不同极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不同,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
⑵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而农业中私有权的垄断,阻碍了资本向农业部门的自由转移,从而使农产品价值不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而是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这部分超额利润就形成了绝对地租。
⑶特殊状况:
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超过工业部门的条件下,地租的形成会有所不同。
它或者是来自对农业利润和农业工人工资的扣除,或者是来自农产品市场的垄断价格。
第十一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194是垄断资本与国家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政府代表国家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②政府对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和干预。
其表现在:
国家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成为经常和一般的现象,国家的经济职能已经和市场机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维护和保证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老师没有给,同学们自己总结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一 上学 政治经济学 考试 重点 课后 答案 吐血 推荐 郑杭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