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复习导案诗歌.docx
- 文档编号:8013590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55.15KB
综合复习导案诗歌.docx
《综合复习导案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复习导案诗歌.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复习导案诗歌
高三语文“导学用合一”综合复习导学案
第二编第二章古代诗歌阅读(共8课时)
第1课时模块综述
一、备考指南
【考情探析】新课标卷近六年古诗词鉴赏题测试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如下特点:
1、题量稳定,一直是2个题;分值稳定,一直赋分11分,其中第8题5分,第9题6分。
2、从时代来看,唐宋作品为主,兼及其他。
3、从作者来看,名家和非名家并重。
试题涉及的诗(词)人,既有为考生所熟悉的作家辛弃疾,也有江总、周朴、刘一止、蔡肇等对一般考生而言或许闻所未闻的作家。
4、从体裁上看,以诗作为主,计4首,词2首。
曲则没有出现。
范围得到了进—步的拓展。
5、从题材看,多为写景抒怀类,以借景抒情、送别怀远、咏史怀古为选材重点。
6、从题型上看,简答题、单篇鉴赏为主流,选择题、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因其过易或过难,近年课标卷尚未出现。
7、从整体考查形式上看,均为比较简短的单篇诗、词的鉴赏,并没有出现对比鉴赏。
8、从考点分布看,分析作者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是考查重点。
表一:
新课标近三年考察内容
2012年
晏几道
宋
词
思远人
鉴赏手法,评价内容及情感
2013年
陆游
宋
词
鹊桥仙
评价内容及情感
朱熹
宋
诗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鉴赏手法,评价情感
2014年
无名氏
韦庄郭震
宋
唐宋
诗
诗比较
阮郎归
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
鉴赏手法,评价情感
二、自主学习
【温故知新】
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
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如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 、《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同样是枫叶,在送别人崔莺莺的眼中,被理解为由离人的血泪染成;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它又成了胜过充满生机的火红的二月花。
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比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可以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李白《巴陵赠贾舍人》: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雍陶《题君山》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
⑤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
⑥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比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⑦虚实相生。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⑧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⑨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需要解释一下,偏语是指有意偏离实际,看似乖谬,实则情感至真至纯,给人以美感。
比如唐代李益的《江南曲》中“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人。
” 婉曲就是婉转曲折,用暗示、烘托的方法来表达意思。
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要想全面透彻地了解诗意,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修养,了解词类活用、特殊的句式等等;需要关注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论事;还要重视标题和注释,这对理解诗歌主旨有一定的帮助;对每首诗,应尽量做到“熟读深思”。
(二)诗歌的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三)诗歌鉴赏的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
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
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
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
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
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
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
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
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3、议论类:
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4、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
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
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
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
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明快:
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
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
雄壮、强健、浑厚。
另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 、词藻华丽
5、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
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
紧密结合在一起。
6、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曲折 、层次分明
(四)诗歌语言的类型: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雅致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豪迈雄奇
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7、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8、悲壮慷慨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9、朴素自然
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10、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11、含蓄委婉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12、清新明丽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13、幽默讽刺
【典题例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同:
孤独。
异:
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
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
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
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
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
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
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三、实用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
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2014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
【答题提示】
(2014新课标1卷)
8、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写
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情绪。
是通过人物的活动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可有因心事重重,意志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014新课标2)
8、韦庄在诗中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
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学科网中一觉梦醒,死家乡、念亲人的
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是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
郭诗的“灯前笑说”表现了诗人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第二章古代诗歌阅读(共8课时)
第2课时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一、备考指南
【考情探析】“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热点题型,主要是让考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人生意义或社会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三种形象:
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人物形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及景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及物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后两者又可以叫意象。
设问方式主要有:
①诗(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或者诗(词)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②诗(词或某句某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③诗(词)中使用了哪些意象?
④诗(词)中的某一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⑤有时把形象和思想感情或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如:
某某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
【典题例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
山坳。
②山翁:
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参考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有着随性自然的情怀的隐者形象。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的题目告诉我们,主人公是一个隐者,再结合诗中描写隐者所居住的环境(山中、偏僻、幽静)和生活(酿酒自足、足不出户、无人相伴),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清晰起来。
【例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
秋风。
②怆悢(liàng):
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3分)
【参考答案】品行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才能出众。
【试题分析】本小题要求就诗中四句诗把握“凤凰”的品性,其实就是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诗中所描写、塑造的“凤凰”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通过“清朝”“日夕”“醴泉”“山冈”体现出凤凰的与众不同、不平凡、超凡脱俗等。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中的“九州”“八荒”极言地方之大,通过两个动词“鸣彻”“延颈望”来体现凤凰的志存高远、目光远大等。
抓住四句诗里的关键词语并加以理解应该能够归纳出答案。
飞鸟的意象源远流长,《离骚》的美人香草、俊鸟恶禽,多具象征意味,或以之刺激奸邪,或以之寓己高洁之志;《庄子》中的飞鸟意象,则多寓示不同的精神境界。
而阮籍《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则三种意义皆有:
他时而以俊鸟如凤凰、玄鹤寓其高洁之志和现实追求;时而以高鸟如鸿鹄、海鸟寄其逍遥之梦;时而借孤鸟寒鸟起兴,写其孤苦之思。
三、实用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①撚(niǎn):
持取,捻弄。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①京师:
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
山坳。
②山翁:
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
【参考答案】
1、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3、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第二章古代诗歌阅读(共8课时)
第3课时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备考指南
【考情探析】“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理解诗歌中关键的词句的特定含义,分析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分析诗歌语言的运用手法、评价诗歌的炼字的作用等。
诗歌的关键词句主要是指动词(鉴赏诗歌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往往能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某种气氛,表现心情)、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等的锤炼。
鉴赏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作赏析。
诗歌语言风格常见术语有:
朴素自然、沉郁顿挫、通俗易懂、豪迈飘逸、雄健高昂、清健俊爽、朦胧隐晦、悲壮苍凉、缠绵悱恻、雄浑悲壮、清新明丽、清新自然、华美绚丽、多用口语、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二、自主学习
【典题例析】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
:
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为第三句“客心孤回”作铺垫。
解析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
“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动不安,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清冷了。
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作了铺垫。
2.“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
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夺目的艳阳春光。
“斜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复习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