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哲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8009718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2.95KB
复旦大学哲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docx
《复旦大学哲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大学哲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旦大学哲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4复旦大学哲学综合知识考研复习精编》
编写说明
《复习精编》是博志复旦精品考研专业课系列辅导材料中的核心产品。
本书严格依据学校官方最新指定参考书目,并结合考研的精华笔记、题库和内部考研资讯进行编写,是博志复旦老师的倾力之作。
通过本书,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复习的深度广度,核心考点的联系区分,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解题技巧的要点运用,从而高效复习、夺取高分。
主要内容
考试分析——解析考题难度、考试题型、章节考点分布以及最新试题,作出考试展望等;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
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与方法。
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精、高度浓缩初试参考书目各章节核心考点要点并进行详细展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
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反复研究近年真题,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次要章节,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主要特色
《复习精编》具有以下特点:
(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以指定教材为依据,全面梳理知识,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
让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全面、扎实、系统的理解、把握。
(2)注重联系,强化记忆。
复习指南分析各章节在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帮助考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串联零散的知识点,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应用。
(3)深入研究,洞悉规律。
深入考研专业课考试命题思路,破解考研密码,为考生点拨答题技巧。
使用说明
1、全面了解,宏观把握。
备考初期,考生需要对《复习精编》中的考前必知列出的院校介绍、师资力量、就业情况、历年报录情况等考研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合理估量自身水平,结合自身研究兴趣,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考研增加胜算。
2、稳扎稳打,夯实基础。
基础阶段,考生应借助《复习精编》中的考试分析初步了解考试难度、考试题型、考点分布,并通过最新年份的试题分析以及考试展望初步明确考研命题变化的趋势;通过认真研读复习指南、核心考点解析等初步形成基础知识体系,并通过做习题来进一步熟悉和巩固知识点,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过好基础关。
3、强化复习,抓住重点。
强化阶段,考生应重点利用《复习精编》中的复习指南(复习提示和知识框架图)来梳理章节框架体系,强化背诵记忆;研读各章节的核心考点解析,既要纵向把握知识点,更应横向对比知识点,做到灵活运用、高效准确。
4、查缺补漏,以防万一。
冲刺阶段,考生要通过巩固《复习精编》中的核心考点解析,并参阅备考方略,有效把握专业课历年出题方向、常考章节和重点章节,做到主次分明、有所侧重地复习,并加强应试技巧。
5、临考前夕,加深记忆。
临考前夕,应重点记忆核心考点解析中的五星级考点、浏览知识框架图,避免考试时因紧张等心理问题而出现遗忘的现象,做到胸有成竹走向考场。
考生体悟
考生A:
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博志出品的教辅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不但综合分析了教材的知识点,讲解了教材课后习题,不重不漏,更对历年真题进行了详细解析,它是我整个考研过程中的定心丸。
考生B:
考研,最基本的一点是要心无旁骛,决不动摇。
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很感谢博志版的复习精编,它指出了专业课的复习重心,并用星级标出了重点和常考知识点,让我在复习的风雨兼程中,增强了我胜利的决心。
考生C:
一本好的考研复习资料,不但要做到知识点全面、侧重点清晰、内容讲解精炼,以减少我们的复习时间,减轻我们的复习负担,而且要有经验性的总结来指引我们攻略各个难题,博志出品的复习精编就是这样一本复习资料。
Ⅰ序言
Ⅱ考前必知
一、学校简介
二、学院概况
三、专业介绍
四、师资力量
五、就业情况
六、历年报录情况
七、学费与奖学金
八、住宿条件
九、其他常见问题
Ⅲ考试分析
一、考试难度
二、考试题型
三、考点分布
四、试题分析
五、考试展望
Ⅳ复习指南
《中国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历史》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篇)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篇)
Ⅴ核心考点解析
《中国哲学史》
导论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
绪论
第一章孔子与其创立的儒家学派
第二章墨子与其创立的墨家学派
第三章老子与其创立的道家学派
第四章孟子对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
第五章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发展
第六章《易传》的哲学思想
第七章名家思想与晚期墨家
第八章荀子对孔子礼的思想的发展
第九章韩非的法家思想
第十章先秦其他学派的哲学思想
第二编秦汉时期哲学
绪论
第一章《吕氏春秋》:
兼融与构建
第二章《淮南子》:
包罗万象的宇宙图式
第三章董仲舒:
汉初儒学新形态
第四章扬雄援道人儒的思想
第五章《白虎通》对汉代思想和制度的整合
第六章王充的哲学思想
第三编魏晋玄学
绪论
第一章正始玄学“贵无”派(上)
第二章竹林玄学“贵无”派(下)
第三章裴頠的“崇有”思想“崇有”派(上)
第四章郭象融儒人道的思想“崇有”派(下)
第五章范缜的“神灭”思想
第四编汉唐佛教哲学
绪论
第一章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哲学
第二章隋唐佛教哲学
第五编唐至南宋时期的哲学
绪论
第一章唐代儒学
第二章道学思想先驱
第三章道学思潮的兴起
第四章张载
第五章程颖、程颐
第六章朱熹
第七章陆九渊
第八章浙东事功学派
第六编元明时期的哲学
绪论
第一章心学思想
第二章气学思想
第七编明末至清中后期哲学
绪论
第一章明末清初对理学的反思
第二章清代中后期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历史》
绪论
第一章新世界观的理论酝酿时期
第二章新世界观的创立时期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风暴时期的运用和发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相对和平时期的发展
第五章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捍卫和发展
第六章19世纪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第七章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主要理论家伯恩施坦和普列汉诺夫的哲学思想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列宁阶段的开端
第九章列宁在1905年革命前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十章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十一章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第十二章列宁逝世后的苏联哲学
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第十四章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多方面展开
第十五章毛泽东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运用和发展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西方哲学史》
绪论
第一编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的哲学
第一章伊奥尼亚的唯物主义:
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
第二章大希腊的唯心主义:
毕达哥拉派和爱利亚派
第三章唯物主义的发展
第四章智者派:
从相对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第五章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唯心主义
第六章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七章原子论唯物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的哲学
第八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的衰落
第二编西欧封建制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哲学
第一章经院哲学的前身:
教父哲学
第二章经院哲学的形成和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
第三章经院哲学的繁荣和托马斯•阿奎那
第四章经院哲学的衰落和反托马斯的派别
第三编西欧资本主义关系萌芽时期的哲学
第一章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各国的发展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与宗教改革
第四编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中叶西欧各国哲学
第一章培根的唯物主义
第二章霍布斯的机械唯物主义
第三章笛卡儿的二元论
第四章斯宾诺莎的哲学
第五章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六章莱布尼茨的客观唯心主义
第七章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八章休谟的不可知论
第五编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的哲学与社会思想
第一章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第二章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
第三章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
第四章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霍尔巴赫
第六编徳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的哲学
第一章康德的批判哲学
第二章费希特的哲学
第三章谢林的哲学
第四章黑格尔的哲学
第五章费尔巴哈的哲学
第七编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的资产阶级哲学
第一章唯意志主义
第二章实证主义
第三章马赫主义
第四章新康德主义
第五章新黑格尔主义
第六章生命哲学
第七章实用主义
第八章二十世纪的实在主义思潮
第九章分析哲学
第十章科学哲学
第十一章现象学
第十二章存在主义
第十三章西方哲学中的结构主义理论
第十四章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点与社会理论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篇)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篇)
Ⅵ历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
复旦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复旦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复旦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复旦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复旦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复旦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复旦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Ⅶ备考方略
一、高分备考方略
(一)考研英语
(二)考研政治
(三)考研专业课
二、辅导班推荐
(一)公共课
(二)专业课
三、教材与辅导书推介
(一)公共课
(二)专业课
四、常用考研网站推荐
Ⅷ资料推介
硕考网祝您2014复旦大学考研金榜题名,加油!
Ⅳ复习指南
《中国哲学史》
第五章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发展
一、本章复习提示
本章主要讲述了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发展。
首先介绍了由老子论道到庄子论道,然后着重介绍了道的思想与治国之道,最后介绍了道的思想与身心自由。
在历年的考研试题中,本章出题形式,名词解释、简答题为历年考试的核心范围。
复习上,主要理解掌握庄子的道家思想,尤其是道、自由、治国的思想。
二、本章知识框架图
Ⅴ核心考点解析
《中国哲学史》
第五章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发展
一、由老子论道到庄子论道★★★★
1.“道在物中”
道家学派中,老庄之道,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在“道法自然”的思想。
不同点在老庄对道物关系的看法。
老子强调的是道生天地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认为,道生万物,道当然不是物,“有先天地生者物邪?
物物者非物”(《知北游》)。
道并不在物外,而在物中。
2.“保身全生”养生问题
庄子比老子更加重视养生问题。
庄子之道,就本质而言,可以说就是养生之道。
庄子指出:
“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直以治天下。
”(《让王》)
在庄子看来,就身和天下国家的关系而言,身是本,而天下国家只是末。
庄子的重生思想,也许同杨朱有关。
《吕氏春秋・不二》篇说:
“阳生贵己。
”阳生就是杨朱,“贵已”就是“贵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
”(《吕氏春秋,贵生》)庄子直言: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如何养生?
庄子论养生之道,主旨略有以下数端。
首先,养神重于养形,所谓“养志者忘形”(《让王》)也。
其次,养神的关键在主静。
庄子说: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天道》庄子的最后结论是: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同上)
第三,无欲故静。
老子有“常使民无知无欲”(《老子・三章》)的说法,庄子接着老子说:
“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马蹄》)庄子认为人的物质享受是有限的,而精神追求却是无穷的,人如过分沉溺于物质享受,势必沦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的“倒置之民”(《缮性》)。
所谓“其着欲深者,其天机浅”也(《大宗师》)。
二、道的思想与治国之道★★★★★
1.现实社会环境之险恶
庄子同老子一样,对现实社会非常不满,对社会环境的险恶有更加深刻的感触。
在他看来,人生社会之内,如同“游于羿之彀中”(《德充符》)。
此处“羿”喻君主,“彀中”喻刑网。
人人都有被弓箭射中的可能,就看射手想不想射你了。
庄子认为“形莫若就,心莫若和”;但又不能过分,“就不欲人,和不欲出”。
首先,不要自恃才美,做螳臂挡车那样的蠢事去触犯太子。
其次,要像养虎者那样顺着虎,否则必将招致杀身之祸。
最后,要像爱马者那样服侍马,端屎端尿赶蚊蛇;“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人间世》)。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顺”字。
现实政治统治的最大恶果是人心败坏。
庄子对人心的看法极为悲观指出:
“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庚桑楚》)庄子认为,老百姓的争名夺利,乃至犯罪受刑,是统治者示范.逼迫的结果。
2.庄子时“圣知之法”的批评
人将相食,何以救之?
庄子认为儒墨的所谓‘圣知之法”根本不足以救世。
庄子强调,“圣知之法”不过是窃国大盗的工具而已。
庄子的结论是:
“圣人生而大盗起。
”《肤筐》
庄子对圣人持严厉批评的态度。
特别讨厌圣贤的“有心”、“自好”,认为:
“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
”(《则阳》)一旦上下皆伪,离天下大乱也就不远了。
庄子批评儒墨,特别是“孔子之徒”的原因,或隐或显,大体有以下三点。
对圣人的作用不认可。
圣人设立的制度,包括如何“立宗庙社翟”,如何“治邑屋州间乡曲”(《脍筐》)等等,都是为大盗服务的,甚至圣人推崇的美德,如知仁勇等,也难以幸免,所谓“盗亦有道”(同上)也。
对圣人的学说不赞同。
贤人被杀?
庄子认为儒家的尊君思想难辞其咎。
儒家讲亲亲尊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走向极端,就成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庄子本人则有比较明确的平等思想,如:
《齐物沦》说“道通为一”。
对圣人的动机有怀疑。
《外物》篇有一则“儒以诗礼发家”的寓言,就是批评儒生之伪的。
明明是犯法盗墓的勾当,还要一本正经地吟诗讲礼。
儒生之伪,呼之欲出。
3.庄子的治国之道
庄子反对以德治国.以法治国,核心是不赞成以知治国。
他说: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
(《肤笙》)从知识的来源说,庄子认为知是“出乎争”的,自只是“争之器”,不足以“尽行”(《人间世》)。
从知识对个人的影响说,庄子认为以“有涯”的人生追求“无涯”的知识是危险的。
从知识对社会的作用说,庄子认为知识往往为大盗所利用。
庄子认为,天下是不能用仁义、赏罚和知识等等来统治的,只能任其自然。
即道家主张的无为之治。
无为之治的关键在君主的“无容私”。
“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应帝王》)
三、道的思想与身心自由★★★★★
1.庄子对身心自由的追求
庄子真心关心的并非是帝王如何治天下,而是个人的身心自由。
庄子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但是社会中却不得自由。
庄子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可用一个“芒”字来概括。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
”(《齐物论》)芒者,百思不得其解也。
庄子对人生的具体分析,则可以用一个“刑”字来描述。
刑,不仅指外刑的折磨,而且指内刑的啮啃。
人受“外内之刑”的煎熬,很少有人能幸免。
2.庄子的逍遥理想
人生刑的困境,庄子提出了无用之学和游世之说的避祸之道。
首先是无用之学。
所谓“无用”,指不被权势者所用。
伴君如伴虎,不知哪天就被老虎吃掉了。
庄子进一步提出了游世的思想,主张“乘道德而浮游”(逍遥游)。
游世者,游戏人间也。
庄子认为,游世的要点在“物物而不物于物”(同上),即做物的主宰而不做物的奴隶。
然而这是极难做到的。
除了衣食之外,人还追求自由,这也是人的本性。
而要做到这两点,必须保持淳朴无知的状态就能免于“外内之刑”,就是庄子所说的“真人”。
“真人”与众不同,故可称为“独有之人”。
他能作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
逍遥即“无待”。
有待则必为外物所役,无待要求“无己”。
有己则必有所待。
所以庄子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同上)至人是无己的,神人是无功的,圣人是无名的,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3.庄子“道通为一”的思想
庄子的“无己”并非不要自我,而是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庄子抓住人的根本习性进行批评,主张“无己”。
“无己”的境界,就是《齐物论》所说的“丧我”。
“丧我”之我,即受功名等束缚的小我。
“无己”的境界,又是《大宗师》所说的“坐忘”。
不但要忘礼乐、忘仁义,更要“堕肢体,黝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大宗师》)。
庄子认为,真正做到“无己”,也就能够明白“道通为一”的道理了。
“道通为一”首先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万物均有其存在的理由,所以: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天下》)其次是“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
庄子认为是非是相对的,即“是不是,然不然。
”(《齐物论》)把不是的看作是的,把不然的看作然的。
最后是“善始善终”。
庄子指出,不但是非是相对的,生死也是相对的。
人只是大道“物化”的一种形态,为人并无喜乐可言。
庄子强调,只要懂得齐物的道理,就可以齐是非、同生死了。
为此他得出这样一个总的结论: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
Ⅵ历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
复旦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
716
科目名称:
哲学综合知识
招生专业:
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注意:
答案请做在答卷纸上,做在试题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性即理
2.贞元六书
3.对象性活动
4.抽象劳动
5.物自体
6.语言游戏说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海氏“此在”概念。
2.魏晋名教与自然之争的主要观点。
3.马克思早期“人化自然”的思想。
三、论述题(三选二)(每题30分,共60分)
1.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2.儒家、墨家异同评议。
3.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
复旦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科目代码:
716
科目名称:
哲学综合知识
招生专业:
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注意:
答案请做在答卷纸上,做在试题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性即理
【考查重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程心性论的思想。
以其一元论的“理”本论为基石,程颐强调,性只是理,所以只是善,本原上说,性是普遍的、超越的理性原则,人人皆有;具体地说,则不能人人皆善,而必有恶,但恶不是来源于性,而是来源于“才”。
【答案解析】:
二程讨论心性问题,以其一元论的“理”本论为基石,所以其结论很自然地是以“理”为性。
二程观点是:
“命”是天所赋予人者,是外在的、客观的、限制的,天道流行,造化万物,“命”作为造化而言只是一个自然过程,所以它与“天”是相连的,也可说是一种外在的必然性。
“性”是人所受于天者,是内在的、自主的。
“命”与“性”两者在主体(人包括万物)身上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当人(物)出生以后,“命”即转化为“性”。
“性”又与“心”相关联,“性”必须通过“心”才能得到实现,而“心”是纯粹主体的范畴。
性与理的统一,作为心之体的性,同时也就是理,而情则是心之作用。
程颐强调,性只是理,所以只是善。
在他看来,性是普遍的、超越的理性原则,人人皆有,但这是就本原上说;具体地说,则不能人人皆善,而必有恶,但恶不是来源于性,而是来源于“才”。
程颐所谓的“才”,主要还是指人的“气质”、“气察”,只不过是为了强调“性本善”而换了个名称。
严格地说,小程只承认形而上的本然之性才是“性”,这个“元本”的“性”,就是孟子讲的“性”,而包括孔子在内的其他儒者所言的“性”,都只是“才”:
“性相近也”,此言所察之性,不是言性之本。
孟子所言,便正言性之本。
(《河南程氏遗书》)
2.贞元六书
【考查重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冯友兰的在“贞元六书”,其是指在“贞元之际”所写之六种著作,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答案解析】:
所谓“贞元六书”,是指在“贞元之际”所写之六种著作,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作者冯友兰,写作于1937至1946年。
《周易》“乾卦”的卦词为“元亨利贞”,说《易》者有的解释此句为春夏秋冬的循环。
所以“贞元之际”就是冬、春之际的意思,冯友兰用以说明抗战时期面临压城之黑云,但也是民族复兴与民族觉醒的前夜。
关于“贞元六书”的缘起和写作动机,作者在《新原人》自序中写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
况我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明内圣外王之道者,岂可不尽所欲言,以为我国家致太平、我亿兆安心立命之用乎?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非曰能之,愿学焉。
此《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及此书所由作也。
”
作者在《新理学》的绪论中特别提出,他是“‘接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
所谓“接着”者,是说他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是承接宋明道学之理学一脉而来;而所谓“不是照着”者,则力图标示他的哲学体系不同于宋明理学,故在理学前面加一“新”字。
这点正好与宋以后哲学的独立性有所减弱可以相互印证。
冯友兰用“新”字的“三字经”概括、标示自己的哲学体系,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确有哲学上的系统创新,不妨认为他真的建立了理学的“新统”。
换言之,他的《中国哲学史》是讲中国的哲学的“史”,“贞元六书”则是讲中国的哲学的“史”的哲学。
【余下答案详解,请看《2014复旦大学哲学综合知识考研复习精编》】
精品推荐
一、考研专业课高端辅导班
①专业课视频班
报录分析+章节框架+重难点解析+考点串讲+真题精讲+高分技巧点拨
②一对一精英计划
一对一专属老师全程辅导+个性化全程复习方案+网络辅导+现场授课+视频授课+内部资料
③无忧通关计划
量身定制保过复习方案+签署保过协议+四大老师全程保过护航+加强版一对一全程辅导班+七大专享
④雏鹰计划
适用大一大二考生+个性化全景规划+专属老师全程陪护辅导+阶段性作业、测验、答疑、课程回访
⑤VIP高辅计划
全科课程内容+高端辅导体系+签署保录协议+全科权威师资力量+复试人脉与必过支持+内部资料
二、考研公共课权威辅导班
①英语全程辅导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押题班+配套讲义)
②政治全程辅导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点睛班+配套讲义)
三、教材与辅导书推介
(一)公共课
1.英语
①张剑: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即黄皮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②2014《十年考研英语真题全析全解》外语教育出版公司
③2014考研英语词汇星火式巧记·速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④考研英语高分作文黄金模板外语教育出版公司
⑤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大纲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旦大学 哲学 综合 知识 考研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