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8005848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64.35KB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精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
2Cu+O2+CO2+H2O=Cu2(OH)2CO3。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氧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中铜得电子,O2失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变价的只有两种元素
2.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B.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3.地壳中铝元素比铜元素含量高很多,但人们冶炼出铜比铝早很多年。
合理的解释是( )
A.铜矿较易还原,铝矿很难还原
B.铜矿颜色较深,易发现;铝矿颜色较浅,不易发现
C.矿石在地下埋藏,铜矿最浅,容易开发,铝矿埋得深,难开发
D.铜比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4.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合而成的
B.日常生活中用到的5角硬币属于铜合金
C.合金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单一金属性能优良
D.钢不属于合金
5.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大气污染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
如2NO+O2=2NO2,则NO2就是二次污染物,由NO2导致的污染就是NO的二次污染。
下列物质①SO2②NO③NO2④HCl⑤CO2不易导致二次污染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④⑤D.只有④
6.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懂得将白铁褪火处理得到相当于铸钢的物器(如锋利的宝剑),这一技术要比欧洲早就两千年,那么白铁褪火处理的主要作用是
A.除去硫、磷杂质B.适当降低了含碳量
C.渗入了合金元素D.改善表面的结构性质
7.某种飞船以N2H4和N2O4为动力源发生反应:
2N2H4+N2O4===3N2+4H2O,反应温度可高达2700℃,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N2H4是氧化剂
C.N2O4是还原剂
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8.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中(常温)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块钠失去的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的电子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Ti、Mg、Cu的活泼性顺序。
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现象如下:
金属
Ti
Mg
Cu
金属表面现象
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放出气泡速度快
无变化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若钛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是工业制取Cu的很好途径
D.Cu和MgCl2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10.将23gNa、18gAl、56gFe分别投入盛有200g7.3%的盐酸中,结果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气体一样多
B.Al和盐酸的反应速率仅次于钠,但产生的气体最多
C.铁和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比Na产生的多
D.Na和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的气体最多
11.Mg、Al两种金属分别跟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H2SO4反应,同温同压下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则Mg、Al两种金属之间的量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两个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
B.加入镁、铝的质量比为4:
3
C.金属溶解的物质的量相等
D.加入的两种金属的质量不等
12.由锌、铁、铝、镁4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B.铁C.铝D.镁
13.在常温下,将铝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小的是( )
A.稀盐酸B.氢氧化钾溶液
C.硫酸铜溶液D.食盐水
14.等量的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2mol·L-1H2SO4溶液
B.3mol·L-1CuSO4溶液
C.6mol·L-1KOH溶液
D.3mol·L-1Ba(OH)2溶液
15.Mg、Al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8L,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Mg、Al共0.2mol
B.参加反应的HCl为0.4mol
C.Mg、Al在反应中共失去0.4mol电子
D.若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产生0.2molH2
16.对汽车尾气的处理有人提出下列做法:
在马路上铺设“光触媒”(如二氧化钛)物质,将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转化、分解成对人体、环境基本无害的物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法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催化剂表面氧化生成CO2
B.此法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x在催化剂表面氧化生成N2
C.此法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还原成三氧化硫
D.此法是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的唯一途径
17.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不锈钢抗腐蚀性较好
②钛合金可用于飞机、火箭的制造
③司母戊鼎是铁合金
④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缺铁会引起贫血
⑤青铜、不锈钢都是合金
⑥形成合金时金属与金属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18.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晶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
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B.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C.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D.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
19.向物质Y中逐渐加入(或通入)X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X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下表中符合图示情况的是
A
B
C
D
X
CO2
HCl
NaOH
AlCl3
Y
Ca(OH)2
NaAlO2
AlCl3
NaOH
A.AB.BC.CD.D
20.某溶液中有Na+、Mg2+、Fe2+、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离子是( )
A.Na+B.Mg2+C.Fe2+D.Al3+
21.汞合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补牙材料.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汞合金补牙材料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汞合金补牙材料中除了水银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下列有关汞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汞合金是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易导热导电
B.汞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锡的大
C.汞合金的熔点比汞的低
D.汞合金的毒性远低于汞的毒性
22.合金相对于纯金属制成的金属材料来说优点是
①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②一般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更低③改变原料的配比,改变生成合金的条件,可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合金④合金比纯金属的导电性更强⑤合金比纯金属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⑤
23.钢笔的笔头是合金钢,其笔头尖端是用机器轧出的便于使用的圆珠体。
为了改变笔头的耐磨性能,在笔头尖端点上铱金粒,为区别钢笔而叫铱金笔,铱金笔是笔头用黄金的合金、笔尖用铱的合金制成的高级自来水笔。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钢笔的笔头不易被氧化,抗腐蚀性能好
B.铱金笔的耐磨性能比钢笔要好
C.铱金笔的笔头和笔尖都是用纯金制成的
D.铱金笔经久耐磨,书写时弹性特别好,是一种理想的硬笔
24.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NaOH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还原性弱于I2
D.品红试纸、沾有KMnO4溶液滤纸均褪色都能证明SO2的漂白性
25.将等物质的量的金属Na、Mg、Al分别与100mL2mol·L-1的盐酸反应,实验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V(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值为( )
A.1.12B.2.24C.4.48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1.D
【分析】
在反应2Cu+O2+CO2+H2O=Cu2(OH)2CO3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其余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在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故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中氧元素和铜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根据分析,该反应中铜失电子,O2得电子,故C错误;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只有铜、氧两种元素,故D正确;
答案选D。
2.B
【详解】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成:
1角的为不锈钢,5角的为钢芯镀铜,1元的为钢芯镀镍,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生铁含碳量最高,普通钢次之,不锈钢最少.题目说法与事实相反,故B错误;
C.制造照明弹就是利用了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铝表面覆盖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金属起保护作用,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B。
3.A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金属性是铜弱于铝,而金属越活泼,其金属阳离子越难被还原,所以冶炼出铜比铝早很多年,因此A正确,其余选项均是错误的,答案选A。
考点:
考查金属性质以及金属冶炼的判断
4.B
【详解】
A.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故A错误;
B.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五角硬币属于铜锌合金,故B正确;
C.在机械加工时,合金的性能一般较单一金属优良,但并不是任何情况都是,如纯铝导电性比铝合金要强等,故C错误;
D、钢是铁与碳等形成的合金,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合金的性质以及常见合金的组成,理解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
解题关键:
理解定义,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B项铸造五角硬币的金属属于铜锌合金,要关注身边的物质;C项在机械加工时,合金的性能一般较单一金属优良,但并不是任何情况都是,为易错点。
5.C
【解析】
试题分析:
SO2能形成酸雨,造成二次污染;NO极易被氧化生成NO2,造成二次污染;NO2也能形成酸雨,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氢和CO2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答案选C。
考点:
考查二次污染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试题设计新颖,灵活性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6.B
【解析】
试题分析:
因生铁碳含量2%~4.3%,钢的碳含量0.03%~2%,就是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经过高温,生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从而炼成了钢,多次冶炼精度更高。
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答案选B。
考点:
考查钢铁冶炼
7.D
【解析】
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N2H4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为还原剂,故B错误;C.N2O4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为氧化剂,故C错误;D.该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氮气为生成物,则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解题关键:
2N2H4+N2O4=3N2+4H2O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N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为0,结合概念来解答。
8.B
【详解】
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Na均由0价变为+1价,故等质量的两块钠在两种条件下失去的电子一样多,在加热条件下得到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答案选B。
9.D
【解析】
【详解】
A、由现象可以看出反应最快的是镁,其次是钛,无明显现象时铜;根据反应快慢、能否与酸反应与活动性之间的对应可以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镁、钛、铜,故A错误;
B.Ti和Mg都与盐酸反应,在除去Mg的同时,Ti也除掉了,故B错误;
C.钛(Ti)是一种比较昂贵的金属,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制取铜,成本太高,在工业上是不可取的,故C错误;
D.活泼性强的金属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Mg比Cu活泼,所以Cu不能置换Mg,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选项C是易错点。
10.D
【解析】
,
,
,
,反应关系式依次为Na~HCl、Al~3HCl、Fe~2HCl,由此可知盐酸不足,完全反应,A、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气体钠最多,铝和铁一样多,故A错误;B、Al和盐酸的反应速率仅次于钠,没有钠多,与铁一样,故B错误;C、铁和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比Na产生的少,故C错误;D、但由于钠性质活泼,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加上钠不仅要和盐酸反应,还和水反应生成H2,所以Na和盐酸反应最剧烈,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金属的性质以及方程式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考查,解答本题要注意钠与水的反应,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大小判断反应的过量问题,在答题时不能忽略,三种金属中钠最活泼,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结合反应的关系式判断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大小。
11.A
【详解】
A.Mg、Al两种金属分别跟同体积、同浓度的稀H2SO4反应,同温同压下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由于氢元素的化合价均是由+1价降低到0价,所以两个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相等,A正确;
B.1mol镁在反应中失去2mol电子,1mol铝在反应中失去3个电子。
由于两个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3:
2,质量之比=(3×24):
(2×27)=4:
3,但加入的镁和铝的质量之比不能确定,B不正确;
C.根据B中分析可知,金属溶解的物质的量之比=3:
2,C不正确;
D.根据B中分析可知,无法计算加入的金属质量,D不正确。
答案选A。
12.C
【详解】
标准状况下11.2L氢气的物质的量n=
=0.5mol,四种金属单独与盐酸反应,需要锌32.5g,铁28g,铝9g,镁12g,根据平均值思想,混合物中的两种金属需要量应分别小于和大于10g,而小于10g的只有铝,故一定有铝,故选C;
故答案:
C。
13.C
【解析】A、铝与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铝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A错误;B、铝与氢氧化钾溶液能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钾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B错误;C、铝与硫酸铜反应生产硫酸铝和铜,
2Al+3CuSO4═Al2(SO4)3+3Cu
5464×3
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小于生成的铜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减小,故C正确;
D、铝与食盐水,由于铝的活动性比钠弱,所以两者不会反应,溶液质量不会变化,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是对金属与酸、盐反应的综合考查,并且涉及到了金属与酸、盐溶液后质量变化,增强了题目的新颖性,解题关键:
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金属与酸反应金属溶于酸而使溶液质量增加,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溶液质量的变化取决于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和反应后置换出的金属的质量,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大于生成的金属的质量,则溶液质量增加。
14.A
【详解】
A.镁、铝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发生反应为H2SO4+Mg=MgSO4+H2↑、3H2SO4+2Al=Al2(SO4)3+2H2↑;
B.镁、铝都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C.镁不能和氢氧化钾反应,铝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气,离子反应为:
2Al+2OH-+2H2O=2AlO2-+3H2↑;
D.镁不能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铝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离子反应为:
2Al+2OH-+2H2O=2AlO2-+3H2↑;
根据以上分析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2mol/LH2SO4溶液,答案选A。
【点晴】
该题溶液的浓度不是计算的数据,而是判断金属是否与溶液反应其生成氢气,认真审题为解答关键,等量的镁铝合金分别与不同的溶液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可知:
当只有两种金属都和溶液反应,且都生成氢气,此时放出氢气的量最大。
15.A
【分析】
Mg、Al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g+2H+=Mg2++H2↑,2Al+6H+=2Al3++3H2↑,反应后,金属完全反应,结合生成氢气的量分析判断。
【详解】
Mg、Al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8L,n(H2)=
=0.2mol。
A.因为反应后Mg、Al化合价不同,且金属混合物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计算参加反应的Mg、Al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根据H原子守恒得n(HCl)=2n(H2)=0.4mol,故B正确;
C.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可知,Mg、Al在反应中共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0.2mol×2=0.4mol,故C正确;
D.因为金属混合物不足量,且Mg、Al与足量的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完全相同,则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和与足量的盐酸生成的氢气的量相同,也为0.2molH2,故D正确;
故选A。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在光触媒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转化为氮气、二氧化碳以及硫酸盐等对人体、环境基本无害的物质。
CO→CO2,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4价,被氧化,A选项正确;NOx→N2,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x价变成0价,被还原,B选项错误;SO2→SO3,硫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成+6价,被氧化,C选项错误;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的方法很多,该技术可以消除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是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D选项错误。
考点: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17.A
【分析】
【详解】
①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铝合金和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故①正确;
②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压气机部件,其次为火箭、导弹和高速飞机的结构件,故②正确;
③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故③错误;
④缺钙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畸形等,对老年人还说容易引起骨质疏松;人体缺铁易得贫血症,故④正确;
⑤青铜是铜锡合金、不锈钢是铁铬、镍合金,都是合金,故⑤正确;
⑥合金分三种类型。
金属固溶体:
即固态溶液。
例如黄铜、金银合金,此类合金形成为物理变化。
金属互化物:
金属与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如铜化锌(ZnCu)、碳化铁(Fe3C)、铜锡合金等。
金属互化物不可用通常的化合价解释。
此类合金形成为化学变化。
机械混合物:
钢、生铁、青铜为此类合金,此类合金形成为物理变化,故⑥错误;
故选A。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A、碳酸钠与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反应产生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体,而碳酸氢钠中加入酸马上放出气体,所以根据反应放出气体的快慢就可迅速得到判断,A正确。
B、纯碱和小苏打都是钠盐,焰色反应火焰都为黄色。
所以无法区别二者,B错误。
C、二者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无法区别它们,C错误。
D、碳酸钠稳定,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也有固体残留物,所以无法区分二者,D错误。
考点:
考查了物质的鉴别的相关知识。
19.C
【分析】
由图可知,将物质X逐渐加入(或滴入)Y溶液中,生成沉淀,当Y溶液反应完后,继续加入物质X,物质X能与沉淀反应而使生成的沉淀溶解,且生成沉淀所需要的X的物质的量与沉淀溶解需要的X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1,据此解答。
【详解】
A.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先发生反应Ca(OH)2+CO2═CaCO3↓+H2O,生成CaCO3沉淀,当Ca(OH)2溶液反应完后,再继续通入CO2发生反应CO2+CaCO3+H2O═Ca(HCO3)2沉淀消失,所以前后两个过程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故A错误;
B.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先发生反应AlO2-+H++H2O=Al(OH)3↓,生成Al(OH)3沉淀,当偏铝酸钠溶液反应完后,再继续加入盐酸发生反应Al(OH)3+3H+═Al3++3H2O,沉淀消失,所以前后两个过程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3,故B错误;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生成Al(OH)3沉淀,当氯化铝溶液反应完后,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沉淀溶解至最后消失,所以前后两个过程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1,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铝溶液,先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不生成沉淀,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后,再滴入氯化铝溶液发生反应后发生3AlO2-↓+Al3++6H2O═4Al(OH)3↓+6H2O,生成沉淀溶,所以前后两个过程氯化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1,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0.C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变化过程:
【详解】
A.钠离子与氢氧化钠、盐酸均不发生离子反应,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增大了钠离子的数目,故A不合题意;
B.Mg2+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Mg2+,Mg2+数目不变,故B不合题意;
C.Fe2+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因此Fe2+数目减少,故C正确;
D.Al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偏铝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Al3+,Al3+数目不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
C。
21.C
【详解】
A.合金是指由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A正确;
B.合金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强度和硬度都大,故B正确;
C.补牙的结果是得到强度较大的固体,所以汞合金应不是液态,即其熔点不会比汞的低,故C错误;
D.长期使用中未见中毒现象,说明它比汞的毒性要低,故D正确;
故选C。
22.A
【详解】
①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故①正确;
②一般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更低,故②正确;
③改变原料的配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文化学 试题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