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docx
- 文档编号:8005774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21KB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docx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
(试行)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在学习、生活、行为、人际交往、人格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适应不良。
因而,在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了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及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文件的精神,使我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步入科学、规范和稳步发展的轨道,我们在三年实验与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试行纲要。
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创设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1.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教育,重在指导。
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培养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交往、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态度和品质;提高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2.发现和矫治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通过各种措施,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消除困惑。
对于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转介到其它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与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3.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校要注重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
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转变教子观念,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二、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辅导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教育活动。
(二)全面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是少数有心理和行为障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学习、生活、行为、交往、人格以及生涯发展等方面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应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途径展开,同时也需要所有老师和家长的全面参与。
(三)主体性原则
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成长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在活动中独立思考、体验、感悟,使学生自助、自立、自强。
(四)发展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处理好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到以发展为本,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学校应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五)渗透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通过课堂教学、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渗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成长。
(六)差异性原则
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及时了解和发现不同年龄和不同环境下学生的个别问题,将群体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疏导相结合。
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采取有效的辅导措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做到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接纳相结合;预防、矫治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三、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策略;克服考试焦虑,调整考试心态,增强学习效能;通过各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智力品质,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对于学习方面有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个性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认识情绪、表达情绪,调控情绪,学会处理各种情绪困扰,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以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个性。
3.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与他人,掌握沟通技巧,学会倾听与表达,培养合作意识,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培养学生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学校、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排解烦恼与困惑,正确认识友谊与爱情,掌握异性交往规范;提高学生的生活自护、自理能力,合理安排休闲时间,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形成积极进取而又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确立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理想和目标。
4.生涯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确立面向未来的发展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在了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逐步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掌握择业技巧,提高自主抉择能力,学会承担责任,做好升学或就业的心理准备。
(二)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途径和方法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项活动中。
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积极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
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媒体如:
广播、电视、板报、刊物、网络等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2.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选修课传授心理保健的知识与方法。
要依据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方式,如:
讲座、讨论、角色扮演、自我体验、行为训练、参观访问、活动游戏等,应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
3.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应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主动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
各科教师都应紧密结合课程改革,自觉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班主任和团队干部可以通过班会、团队活动、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成熟,在活动中成长。
4.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可通过热线服务、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的手段,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排解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和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
同时要注意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咨询或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5.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意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主动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学校还应主动与社区有关单位及热心人士一起,共同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
四、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构与职责
1.市教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统筹规划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培训方案及考核办法,并定期到各区县及学校进行指导。
市教委将委托有关部门,有组织地、分期分批地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将心理教师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培训系列。
2.各区县教委必须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有专人负责。
各区县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并有专项经费。
区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制定区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配合教师培训机构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研活动,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及信息和经验交流等活动。
3.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参与,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逐步形成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团队干部和政治课教师等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
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有专用的场所并配备专门人员。
(二)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各区县必须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各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应配备具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
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安排。
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应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与教研活动,主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为大、专院校心理系或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或从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专业培训的在职教师中选拔。
学校要为他们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问题创造条件,专职心理教师要享受班主任待遇,记班主任年限。
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各项活动及科研等工作。
3.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从有教育工作经验,有较强工作能力,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培训的教师中选拔。
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要负责协助专职教师开展相关工作。
学校应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相应减轻兼职教师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其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入工作量,给予相应报酬。
(三)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各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在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统筹规划、协调和指导下,组织好“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培训工作。
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
区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定期组织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并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进行督导。
要将教研活动与专业培训及教师的自我成长融合在一起,共同研究教材,研讨个案,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求为主线,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3.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课题研究
各区县和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通过带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科学地开展。
4.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实施中要注意与德育工作的联系与区别;心理咨询应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凡是进入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或自助读本,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经教育部或北京市教委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五、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与评估
为进一步落实本工作纲要,使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广泛、深入开展,促进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需制定并逐步完善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标准与评估方法。
考核评估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市教委德育处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区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各区县也应制定对学校的考核标准和评估方法。
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
各区县应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使全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扎实、持续地发展。
附件:
1.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要点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指标
附件1
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点
一、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点
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与他人的差异,接纳自己、尊重他人;帮助学生掌握交往的基本规则,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自治、自理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乐观进取的态度,增进身心健康。
(一)小学低年级(1-2年级)要点
●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生活和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形成乐学心态;
●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活动,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遵守纪律,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自理、自主、自制的愿望和能力,在家长配合下合理安排闲暇活动。
(二)小学中年级(3-4年级)要点
●指导学生面对学习内容加深、学习任务增多带来的挑战,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形成主动乐学心态;
●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及能力,学会处理、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立意识,自觉遵守纪律;
●初步了解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学习简单的情绪调控方法。
(三)小学高年级(5-6年级)要点
●协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进入高年级面临的学习和发展任务,逐渐做好进入初中的准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与方法,讲求学习效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与满足感;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
●培养积极的应试心态,学习压力处理和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
●了解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基本常识,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变化,肯定自己的价值;
●进一步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及作用,与他人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点
激发求知欲及成就动机,增进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能;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初步学会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认识并接纳青春期带来的身心变化,学会与异性健康交往;发展价值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课余生活;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为升学就业做准备;矫治厌学、作弊、说谎、吸烟、冲动等不良心理行为。
(一)初中一年级要点
●认识新环境,了解新同学,做好适应新生活的准备;
●了解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
●了解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变化,体验成长的喜悦,克服成长的烦恼;
●学习交往及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与同学融洽相处;
●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掌握情绪调控方法,培养独立意识,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方法,改善亲子关系。
(二)初中二年级要点
●协助学生培养勤奋、刻苦、善问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学会排除忧虑、恐惧、紧张等消极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
●乐于交往、主动交往,明确异性交往的准则与规范;善于向他人学习,与成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树立生活目标,增强自信心;
●正确观察和分析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挫折有心理准备,学会自我保护;
●了解青春期烦恼产生的原因,掌握排解烦恼和困惑的方法。
(三)初中三年级要点
●协助学生适应毕业前紧张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应试技巧,调整考试心态;
●学习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保持情绪健康;
●了解自己的能力,树立生活理想,对升学或择业做出选择,掌握填报升学或就业志愿以及面试的技巧;
●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准则,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认识并协调理想我与现实我,主观我与客观我,肯定自己的价值,明确人生的意义,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律,初步形成独立的人格。
三、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明确的学习动机,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能;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学会恰当的归因,提高挫折耐受力,自觉矫正不良心理与行为,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区分友谊与爱情,与异性健康相处;选择人生目标,做好升学和就业的心理准备,培养社会责任感,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选择发展方向。
(一)高中一年级要点
●引导学生认识和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自我调整,在新集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制定学习计划,改善学习方法,保持有效能的学习;
●懂得班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扩大交往范围,与老师、同学建
立良好的关系;
●培养健康的交友心态,正确处理异性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他人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加强自我修养,主动克服自身弱点与不足,不断完善自己。
(二)高中二年级要点
●引导学生不偏科,文理兼通,情智并重。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加强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的培养,发展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及社会发展,初步了解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与理想;
●指导学生了解自身的气质与性格特点,学习情绪调控的方法,以积极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了解健康人格的有关知识,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学习人际沟通的原则与方法,主动协调和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与异性健康交往;
●思考生命的意义,澄清个人价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高中三年级要点
●帮助学生增强竞争意识,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学会处理两者的关系;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应考技巧,正确处理压力,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
●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克服自卑心理,不断完善自我,保持稳定、健康的心态;
●增加对职业的了解,依据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社会要求确定升学或就业方向;
●学习填报志愿和求职面试的技巧,做好升学或就业的心理准备;
●明确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树立远大理想。
四、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点
除了落实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要点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了解相关职业的性质与自身的特点,提高职业价值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为进入社会做准备;培养健康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有效处理异性交往中的情感与行为问题;进一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增加自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学会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职业学校一年级要点
●调整心态,重塑信心,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矫正学生过去积累的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克服困难,面对新的挑战;
●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能够接纳自我、接纳他人,不断完善自我;
●了解本专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尽快融入集体,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职业学校二年级要点
●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生活目标与职业发展目标;
●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气质与能力,不断完善自我意识;敢于面对挫折,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好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异性交往关系,培养合作意识。
(三)职业学校三年级要点
●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或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能力选择就业方向,增进对社会职业的了解;
●增强竞争意识,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升面对新挑战的信心和能力;
●学会处理压力,敢于面对挫折,克服自卑心理,敢于承担责任,了解求职技巧,保持良好的心态。
附件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指标
一、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年度工作计划;
●设立心理咨询与辅导室,有专人负责,有专用场地和基本设施,有工作制度,运作正常;
●经费到位,使用合理,图书资料及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科学。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学校要安排专兼职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或学术会议;
●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每学期不少于1次。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对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定期组织专题讲座;
●心理咨询与辅导室定期开放,接待有需求的学生,每周不少于10小时。
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团体辅导,档案资料管理规范,遵守心理辅导专业伦理道德;
●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学生家长举办相关知识讲座,每学期不少于1次;
●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研课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有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及座谈会等方式获得教师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
●有相关研究与实验成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中小学 心理健康 教育 指导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