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峡移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8004248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96.45KB
浙江省三峡移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docx
《浙江省三峡移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三峡移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三峡移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浙江省三峡移民生活现状
指导老师:
吴旭东余恒森
联系方式:
组长——袁佳(638541)
摘要
一.导论
1、问题的提出
2、调查的对象
3、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4、调查的方法
二、对当地移民的实地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湖州市
1.1湖州市移民概况
1.2湖州市调查问卷及结果
1.3湖州市调查结果分析
2、嘉兴市
2.1嘉兴市移民概况
2.2嘉兴市调查问卷及结果
2.3嘉兴市调查结果分析
3、杭州市
3.1杭州市移民概况
3.2杭州市萧山区调查问卷及结果
3.3杭州市萧山区调查结果分析
4、浙江省
4.1浙江省三市调查问卷及结果
4.2浙江省三峡移民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三、若干建议
3.1落实移民政策,切实保障移民权益
3.2扶持资金使用透明化
3.3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3.4解决移民心态和思想问题
四、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1:
《关于三峡移民生活现状调查表》
附件2: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
附件3: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工作的通知
附件4:
三峡移民采访记录——杭州萧山区坎山镇工农村
浙江省三峡移民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
三峡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涉及移民人数多达百万。
移民安置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
移民迁移绝不简单地意味着居住地的改变,而是与原有社会角色相联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熟悉的社会文化、角色定位的断裂,是重新学习,逐步构建新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过程。
浙江省是移民安置地区之一,浙江省移民政策落实情况究竟怎样?
移民对安置地这一新环境适应情况如何呢?
他们存在的问题需要提出怎样的方案?
带着这些疑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计量学院社会调研小组于2010年暑期赴湖州市、杭州市萧山区与嘉兴市乡镇,对安置地的移民生产生活状况出现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
浙江省三峡移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一、导论
1、问题的引出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国务院于1993年8月19日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后于2001年2月21日修订颁布),从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移民条例》确定了移民安置、安置区及淹没区管理、移民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扶持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1994年7月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批准的《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具体规定了农村移民安置、城镇迁建、工矿企业搬迁、专业项目复建等方面的安置标准、建设标准及补偿标准。
建设三峡工程,根治长江水患,并发挥其巨大的电力、航运效益,是国人的百年梦想。
但三峡水库淹没区涉及重庆、湖北两地20多个区县,上百万移民需避让搬迁、重建家园。
前国务院总理、首任三峡建委主任李鹏曾强调: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
”衡量移民成败的标准就是当时提出的“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政策目标。
2010年9月18日,新华社发表新闻:
“跨越两世纪、持续18年的三峡工程大移民,至2010年宣告结束。
百万移民安置任务全面完成……三峡库区共搬迁移民139.76万人……其中16万多移民离乡背土,揖别祖祖辈辈居住的故园,带着家乡的泥土,远赴十几个省市重新安家……百万移民逐渐走上安稳致富路。
”
浙江省是三峡移民的接受省市之一,为了圆满完成国家交给我省的7000名三峡移民安置任务,浙江省政府于2000年12月13日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工作的通知》。
三峡工程库区(奉节县)7000名农村移民,在嘉兴、湖州市所辖各县(市、区)和杭州市所辖的萧山、余杭市进行安置。
杭州市总共:
1400人,萧山800人,余杭600人。
湖州市总共:
2844,长兴县611人,德清县646人,安吉县458人,吴兴区409人,南浔区720人。
嘉兴市总共:
3570人,海宁市810人,桐乡市600人,平湖、海盐县各500人,嘉善县360人,秀洲、秀城区各400人。
三峡移民移迁浙江已近十年,这7000多民移民在浙江省的生活究竟如何?
面对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急剧变化,他们与浙江的融入程度达到怎样的状态、经济收入水平比之移民前是否提高、在完成社会适应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都是我们的课题想要探索的问题。
为此,本小组利用暑期对浙江省的三峡移民现状进行调查。
2、调查的对象
湖州市乡镇移民36户,嘉兴市乡镇移民25户,杭州萧山区乡镇移民19户
3、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993年8月,三峡移民工程启动。
这是当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工程。
然而这只意味着第一步的结束,外迁的移民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与被吸纳的过程。
其中有一些人,因无法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选择回到接近故土的地方,被称为移民的“返流”现象。
返流的增多,会产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此次课题调研,我们将在湖州市、嘉兴市和杭州市这三个移民安置地区展开调查,对移民的生活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影响移民生活现状的各类因素。
从一定层面上分析,浙江省三峡移民安置工作的成效。
4、调查的方法
因语言障碍等问题,主要采取实地走访,兼问卷调查。
对三地的调查数据分别予以研究以了解各地移民的安置情况,在最后对数据进行汇总,以对浙江省的移民安置情况做出总体判断。
二、调查地移民安置背景1、湖州
1.1湖州市移民概况
湖州市市接受安置三批三峡移民共648户2844人,安置到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吴兴区、南浔区,其中德清县安置了二批146户646人,长兴县安置了三批共142户611人,安吉县安置了二批103户458人,吴兴区安置了二批100户409人,南浔区安置了二批157户720人。
1.2湖州市调查问卷及结果
1.3湖州市调查结果分析
1.3.1国家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有所欠缺,形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和移民监督缺失。
移民对国家补助政策的调研数据表明,对国家移民扶持政策了解甚少和完全不了解的移民比例高达61.1%;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数据表明认为小部分落实和完全没有的移民比例占83.35%。
这两项调研数据说明移民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没有到位,移民对于补偿政策、政策承诺的兑现存在不满。
其中移民补偿、补助资金信息不公开即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国家财政拨款400亿,具体分发到移民手中的钱是多少,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拨款最终用于何处,不得而知。
因此,要强化移民资金管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对于每一笔移民拨款的去向、数量都应该予以公示。
此外三峡移民在访谈中都谈到国家补偿政策还存在不合理性:
第一,“双包干”办法不科学。
国家确定400个亿的移民补偿资金,是在未完全做好规划,先由国家额定的实行低成本双包干(移民资金与移民任务包干)的投入,缺乏科学性。
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心理疏导、再就业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巨大的资金缺口压力移交给库区移民和地方政府。
第二,“三原补偿”原则不公平。
三峡移民实行按原规模、原标准、恢复原功能进行补偿。
具体地讲,淹没处理的基本方法是按重置价进行原样补偿,以1993年5月物价水平为基准,对一个跨越17年之久的百万移民大项目进行补偿,不符合经济等价补偿法则。
1.3.2安置地基本生活有保障,后期扶持不够理想。
移民对搬迁后的安置地点总体评价基本满意占66.7%,生活质量评价提高和差不多占66.7%。
移民可以在移民可以在城镇购房,政府按相关政策给予补助,也可以在乡镇自己起房,而建房位置的选择由移民决定,而且在乡村基本都有田地分配。
但也有少部分移民的生活现状不如意,而且比例也占了33.3%。
因为毕竟10年时间大众的总体生活水品在不断提高,且湖州市是沿海较发达城市,经济发展较内地迅速不少,所以移民的生活质量理应提高,但事实上仍有不少移民生活没有提高,甚至下降。
可见政府对移民的后置扶持力度不够,这与补助政策的落实不好有很大关系。
1.3.3子女教育满意度较高,有利于移民的持续融入。
湖州市教育水平较好,教学备置和师资力量雄厚,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定三峡农村移民具有移民资格的学生在安置地就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高中阶段的学费和杂费,按当地学生收费标准50%收取。
移民对子女的教育条件基本不存在不满意的情况,说明在教育问题上,移民下一代都接受了与当地相同的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得到了实现。
1.3.4移民基本能适应湖州市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环境,但是社区归属感(社区归属感是指居民对本社区地域和人群集合认同、喜爱和依恋的感觉)继续有待提高。
移民在安置地最大困扰中心理难以适应占55.5%,移民对安置体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及社区归属感都处在一个中低等水平。
移民从家乡搬往完全陌生的安置区,原来的社会关系和职业都要改变。
对新的生产环境不适应,自助能力比较低,可能会导致生产劳动方面的困难。
1.3.5移民能较好融入当地生活,与当地居民相处融洽。
移民对当地居民了解情况数据显示,非常熟悉和仅熟悉周边人员占80.6%,不大熟悉的只占19.4%,与当地居民没有交流的基本不存在,说明移民能很好地与当地居民相处。
移民从家乡搬至陌生的安置地,周边的人的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湖州人民并不排外,对外地移民没有歧视和偏见,能较好地与移民相处。
1.3.6去留问题难选择。
数据中显示,明确回去的移民占33.3%,明确留下的占22.2%,两者都可的占33.3%,视情况而定的占11.3%。
可见移民安置并没有随着新华社宣布移民工程的完成而终结,还有大量的后续工作要完成。
要防止移民回流,使移民成为居民,还是任重而道院。
2、嘉兴市
2.1嘉兴市移民概况
嘉兴市总共:
3570人,海宁市810人,桐乡市600人,平湖、海盐县各500人,嘉善县360人,秀洲、秀城区各400人。
表1:
海宁市2008年度安置镇、街道三峡移民数量和劳动力情况表
安置户数/户
安置人数/人
现有人数/人
现有劳动力/人
袁花镇
41
177
183
108
海昌街道
27
124
125
60
斜桥镇
21
90
88
44
马桥街道
19
73
73
43
丁桥镇
18
81
79
43
硖石街道
18
70
73
35
周王庙镇
18
59
58
32
长安镇
16
61
65
34
盐官镇
15
60
56
34
海洲街道
3
11
10
11
合计
196
806
810
436
2.2嘉兴市调查问卷及结果
2.3嘉兴市调查结果分析及对比
2.3.1国家扶持政策存不合理性,政策的落实情况不理想。
移民对国家补助政策的数据表明,了解情况知之甚少和完全不了解的移民比例占84%,落实情况小部分落实和完全没有的移民比例占28%,说明移民政策的执行和落实的工作做得不够。
但较湖州市相比,嘉兴市落实情况较好。
2.3.2安置地基本生活有保障,移民生活质量提高,经济收入稳中又升。
移民对搬迁后的安置地点总体评价基本满意占100%,生活质量评价提高和差不多占100%。
移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和打工,一些移民收入还靠种植、养殖、工商、建筑、运输等。
总得来说,嘉兴市移民生活水平比湖州市高,经济收入更好,说明嘉兴市政府的移民扶持政策落实程度比湖州市高。
2.3.3嘉兴市教育水平较好,教学备置和师资力量雄厚,政府支持力度大。
移民对子女的教育条件都在基本满意以上,说明嘉兴市政府一直以来在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好。
2.3.4移民不能普遍适应嘉兴市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环境,社区归属感有待提高。
移民在安置地最大困扰中心里难调适占28%,生活不习惯占32%,沟通有障碍占24%,说明移民对安置地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度不高,社会归属感不强,这与湖州市情况较为相似。
因此,迁入地政府、尤其是基层移民办、基层移民安置工作者也应当尽可能想方设法广开致富门路,组织生产技术扶助,构建移民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社区援助体系,帮助移民提高生产技能,帮助他们恢复和重建经济生活。
移民搬得出,还要稳得住,长治久安,对一个新地区产生依恋感和安全感还是不易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2.3.5移民没有很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与当地居民相处一般。
移民对当地居民了解情况数据显示,非常熟悉占16%,仅熟悉周边人员占52%,不大熟悉的竟占32%,与当地居民没有交流的基本不存在,说移民与当地居民相处一般。
这相比较,湖州市情况较好。
2.3.6去留问题难选择。
数据中显示,明确回去的移民占24%,明确留下的占20%,两者都可的占24%,视情况而定的占32%。
这与湖州市情况相差不大。
3、杭州市3.1移民安置情况[缺]因杭州市移民安置具体情况在网络上难以检索到,萧山、余杭当地政府又拒绝提供移民安置材料,故具体移民分布及结构没有确切数据。
因该背景资料对调查结果没有根本性影响,故此材料暂时缺失。
3.2杭州市萧山区的调查问卷及结果
3.3杭州市萧山区调查结果分析及对比
3.3.1国家扶持政策存不合理性,政策的落实情况不理想。
移民对国家补助政策的数据表明,了解情况知之甚少的比例占了73.7%,在我们的了解下,他们唯一了解的就是他们拿到了多少补助款项,但是这些款项是否是全额,他们也不了解,说明移民政策的执行和落实的工作做得很差。
较湖州市和嘉兴市相比,杭州市萧山地区落实情况更为糟糕。
3.3.2安置地基本生活有保障,但是,居住的条件令人堪忧。
因地区的住房都由政府负责统一建造,建造后的外观与图纸相差较大,却以4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出售给移民。
但不到10年的时间,部分居民屋顶已经开始坍塌,可见这些建筑质量不过关。
并且在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文件《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安置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的房屋补助政策,基本没有实施。
生活水平比移民前小幅下降,移民对搬迁后的安置地点总体评价基本满意占63.2%,不满意占31.6%,生活质量评价提高、差不多及降低的分别占31.6%、42.1%、26.3%。
移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和打工,一些移民收入还靠种植、养殖、工商、建筑、运输等。
总得来说,杭州市的消费水平相比嘉兴市和湖州市有略微的提高,所以相比其他两市的移民来说,生活在杭州的移民在生活上面更加艰苦些。
3.3.3杭州市教育水平数浙江前列,教学备置和师资力量雄厚,政府支持力度大。
移民对子女的教育条件都在基本满意以上,说明杭州市政府一直以来在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好。
3.3.4移民不能普遍适应杭州市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环境,地区归属感有待提高。
移民在安置地最大困扰中心里难调适占42.1%,沟通有障碍占42.1%,说明移民对安置地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度不高,社会归属感不强,这与其他两市市情况较为相似。
因此,迁入地政府、尤其是基层移民办、基层移民安置工作者也应当尽可能想方设法广开致富门路,组织生产技术扶助,构建移民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社区援助体系,帮助移民提高生产技能,帮助他们恢复和重建经济生活。
移民搬得出,还要稳得住,长治久安,对一个新地区产生依恋感和安全感还是不易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3.3.5移民没有很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与当地居民相处一般。
移民对当地居民了解情况数据显示,基本上是和周围的居民不熟悉,与当地居民没有交流的基本不存在,说移民与当地居民相处一般。
这一情况也是体现了移民在杭州生活艰难的一个原因。
3.3.6去留问题很明确。
数据中显示,明确回去的移民占57.9%,视情况而定的占21.1%。
根据萧山地区的调查也能预计到这样的结果,生活上的不习惯以及生活水平的下降直接导致了移民想要返乡的心理,而视情况而定的原因基本上只是因为杭州市的教育水平高,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一旦子女选择离开杭州,老一辈则也会义无反顾的离开。
如何留住移民,政府还需多下苦功。
4、浙江省
4.1浙江省三市调查问卷及结果
1、之前对国家的移民相关补助政策了解吗?
A、十分了解(2.5%)B、一般(23.6%)C、知之甚少(56.5%)D、完全不了解(17.4%)
2、移民之后这些政策落实如何?
A、全部到位B、部分落实(45.3%)C、小部分落实(47.3%)D、完全没有(7.4%)
3、与移民之前生活质量变化如何?
A、提高了(35.0%)B、差不多(43.8%)C、降低了一些(11.1%)D、降低很多(10.1%)
4、对移民安置点地区是否满意?
A、满意(24.6%)B、基本满意(60.6%)C、不满意(14.8%)
5、对子女的教育条件是否满意?
A、满意(38.8%)B、基本满意(61.2%)C、不满意
6、移民后,以下哪方面对您造成最大的困扰?
A、沟通有障碍(24.3%)B、生活不习惯(23.3%)C、劳动不适应(13.8%)D、心理难调适(38.6%)
7、对所在地区、居民了解如何?
A、非常熟悉(29.5%)B、仅熟悉周边人员(40.2%)
C、不大熟悉(27.7%)D、没有跟地方交流(2.6%)
8、您如果有机会是回到原来的家园生活还是留在本地?
A、回去(36.6%)B、留下(18.6%)C、两者都可(24.8%)D、不清楚,看情况而定(20.0%)
谢谢您的回答
4.2浙江省三峡移民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三峡移民在现阶段生活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主要原因有:
4.2.1移民政策落实情况较差。
部分落实占45.3%,小部分落实占47.3%,完全没有占7.4%。
2000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安置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0〕108号)所明确的移民安置政策,由试点县扩大适用于各三峡移民安置地。
有关市、县(市、区)政府要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和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好移民安置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为便于操作,对其中的移民建、购住房政策作进一步明确:
移民建房人均建筑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不予补助;人均建设面积20平方米以上(含20平方米)、不到25平方米的,按实际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一次性补助80元;人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以上(含25平方米)的,按人均一次性补助2800元。
移民购买农村闲置房的,在享受上述建房补助政策的同时,再增加人均一次性补助200元。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移民对这些政策都不了解,或只了解小部分。
4.2.2移民社会融入度不高。
生活不习惯的移民占23.3%,心理难调适的移民占38.6%。
在对当地居民的了解情况中,仅熟悉周边人员占40.2%,不大熟悉的占27.7%。
说明移民没有很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虽然当地居民没有很排外,但当地居民并没有像对待当地人员一样对待移民,毕竟移民的身份在不长10年中不会那样轻易地让人淡忘。
一般认为,移民的社会融合是指移民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融入主流社会关系网当中,能够获取正常的经济、政治、公共服务等资源的动态过程或状态。
移民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公共权益,社会关系等社会融入关系。
移民在这些方面得不到平等的对待,会使移民的生活质量下降,也会导致移民对当地居民或政府产生不满,没有社会归属感。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的三峡移民安置存在两个显著的问题,一是移民的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提高,面对新的生活环境、职业环境,尽管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都出台政策、拨付资金,但是在就业、经济发展等具体问题上仍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克服的;第二,移民的回流意识依旧存在,说明十年的时间内,浙江省三峡移民与当地的融入仍然存在困难,这是一个急需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建议
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参考各专家对三峡移民的研究,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1、落实移民政策,切实保障移民权益。
三峡移民工程是关系到社会稳定、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尽管三峡移民工程已经结束,但是对于移民的关注仍旧需要继续长时间的坚持。
这这一点上,政府必须承担更重要的职责。
对于移民政策的落实、移民生活的补偿和再补偿等应该按照各项文件的要求切实予以落实。
对于移民出现的新问题,要予以新的关注。
我们认为,保障移民权益,提高移民生活水平,首先在于帮助移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
首先,政府组织移民进行适合浙江农业特点的农业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参观示范点、农技专家讲授种植技术、农技人员跟踪指导、帮扶户手把手教等多种形式,帮助移民掌握新的生产技能。
其次,一定时期内有倾向性帮助移民发展工副业生产,介绍移民进入乡镇企业工作,为移民增收开创了新的有效途径;第三,要鼓励移民利用原居住地的风俗资源、人文历史传承实现在浙江省的更新,继续利用三峡丰厚的历史资源开创第三产业,提高移民经济收入
1.1扶持资金使用透明化
管理好扶持资金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扶持资金的使用效果,关系安置地移民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移民生产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认为政府需要在各自的网站上增加一项“三峡移民扶持资金使用表”内容,务必让扶持资金透明化。
同时在乡镇的各个村庄的公告栏内须注明各自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文化程度较低的移民们也能了解。
1.2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在资金透明化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
一是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移民资金专款专用,提高移民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加强内部审计和乡镇建设单位延伸管理,狠抓审计检查整改工作。
建立健全以监察、移民、审计、检察、财政、银行等部门参与的移民资金监管网络,完善规章制度,对移民资金流转的全过程实行强有力的监管,对审计和检查出的问题严肃对待,限期整改。
三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对侵占、挤占、挪用移民资金的,不管是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要公开曝光、严肃处理。
为了防止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舞弊行为,我们认为可以从各个乡镇选举一些移民代表,组成移民督察队,使其拥有监督各乡政府三峡移民政策实施情况的权利,且其直接归属省政府管辖。
2、关注移民心态和思想问题
水库移民是一种非自愿性的移民,移民心态真实而直接地反映了移民对安置和迁建的主观愿望和规定,对其社会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三峡移民工作是政府行为,政府理应负有重要的责任,面对三峡移民的现时的总体比较平稳乐观社会心理承受力状况,政府应该在如下一些方面予以完善:
2.1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做到“移得出,稳得住”
政府全面负责,移民部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镇政府部门要吸取以往的经验,对外迁移民的政策宣传工作做到位,消除移民的恐惧、悲观心理,迁出地政府在进行移民动员时要避免过分的高调宣传,虽然这种宣传在一定时期内对移民的动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过高的宣传会使移民对迁后生活产生过高期望,他们在期盼过程中所积压的强大命运变迁期望,一旦与现实产生差距会使移民的心理难以承受从而阻碍移民对新生活环境积极主动的适应。
各级基层移民工作的干部,要经常及时了解和解决移民反映的意见提出的问题存在的困难,使移民搬得顺心,住得舒心。
移民要融入当地,首先是思想上的融入。
部分移民思想顾虑多、心理不稳定、生产生活困难。
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活动、推行移民代表议事制度,加强移民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促进生产。
2.2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移民发展经济机会
镇政府应当及时摸清移民迁前基本生活工作的情况,与当地政府在移民安排上加强联系和协调,根据移民不同的情况,将他们安排到最容易适应的地方,要基本保证移民迁后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三峡 移民 生活 现状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