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及其诗歌分析.docx
- 文档编号:8003123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54KB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docx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及其诗歌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
李白及其诗歌
【作者】:
吴雪燕,郧阳师专中文系学生,湖北黄冈人,邮编442000
【摘要】: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唐朝文化孕育的天才诗人。
他的魅力就是唐朝的魅力,在李白的乐府诗和绝句中将唐朝诗歌的气,情,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从李白、诗歌及其影响三方面着手来展现李白的魅力。
【关键词】:
生平,乐府诗,绝句,艺术特色,诗歌影响
一,李白生平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至今还是个谜。
不知何种原因,李白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李白就出生在那里。
大约在他五岁时,随家从碎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
他父亲“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
何以要隐瞒名姓,因何迁居蜀中?
都成了千古之谜。
不过这可能是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
李白说他:
“五岁诵六甲”。
“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其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可知他受过良好的教育。
①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
他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他说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
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他一生,李白大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
他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仰、任侠中度过的。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长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
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他一生仕途命运多舛,这也决定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创作的诗歌风格不同。
李白的乐府诗
李白的乐府诗打破了初唐整齐骗偶的拘束,杂用古文和楚辞句法,善用豪放纵逸气势,驾驽瞬息万变的感情,用仙境和梦幻构成壮丽奇异的艺术境界。
尤其是他那些借山水宣泄豪兴的名篇,大都将是人胸中的豪气融入自然景色中。
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推向艺术继承汉魏乐府感于的顶峰。
他常根据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
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李白乐府诗歌代表作及其创作。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有的用其本意,有的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
他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用古题写己怀,由旧题或其内容引发的感慨和思考,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这一方面的乐府诗,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
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如《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抒情诗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因而其情调总的看来都是壮美昂扬而不低沉萎靡。
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又一突出表现。
他于诗中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功业难成的悲愤,又呼“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豪情壮志。
隐喻着正因人生易老就更应有一番作为的思想,展现了诗人豪情满怀、意气凌云的形象。
此类诗歌,李白常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
另一方面,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如《上之回》、《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与《古风》诗一样,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的。
在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而创作的诗歌不如杜甫多,但他善于用形象画面代替续写。
如《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丁都护歌”是南朝乐府旧题李白借旧题写时事,在标题上就已营造了凄切悲苦的基调。
这首诗描绘了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创造了新的意境,改变或发展了古乐府的社会内容,突出了人民性。
全诗言近旨远,意蕴深厚
李白乐府诗在文坛上有很高的价值。
“李白乐府本晋三调杂曲,其绝句从六朝清商小乐府来。
《望庐山瀑布》其二,横江恶浪排空之险峻奇伟神貌,庐山飞瀑白天而下之雄奇壮美气势只三语两言,便写得灵活毕现。
它们显然是受了乐府民歌“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之自然美的影响,却又有诗人自己浪漫豪放的风格。
李白乐府诗的艺术美,表现在富有浪漫味清新豪放的太白语,李白兼收杂取各代乐府语言之长,而形成清新、豪放、俊逸、率直的独特的太白语。
具有完美形象的比兴,李白的比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高昂的热情、奇异的想象,具有完美的艺术形象。
激情磅礴的夸张。
奇特怪异的想象,纵横恣肆的体式。
李白的绝句
李白作为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无论从体裁上还是从思想艺术方面,都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
在他擅长的乐府歌行和七言古诗中主要体现出了雄豪奔放的风格。
然而在五七言绝句中则体现出了清新俊逸的风格。
他的绝句内容广泛,主题丰富,艺术表现手法新奇,技巧绝妙,这些都使短小精悍的绝句言浅意深,语近韵远,清新自然,诚为天籁之作。
他的绝句中有表现清新淳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如《玉阶怨》、《越女词无首》、《巴女词》、《襄阳曲四首》等等。
有美化神仙仙境,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也有表现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静的心境,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山中答书》……
李白的绝句有很高的价值。
郑庆君《李白五绝的话语模式与认知结构》(《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一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李白83首五绝的话语结构做了综合考察,指出李白五绝的语篇模式以“单焦式”和“双焦式”为多,其叙述的方式则以“时序型”为主。
在意象的选择与组合中,诗人对“月、水、花、酒、山”等给予特别的钟爱。
陈静《李白七绝艺术风格论》(《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一期)指出,清真自然是李白七绝的主导风格。
在具体作品中又分为刚健豪放、飘逸旷达、俊爽明朗、含蓄蕴藉、清空邈远五种风格形态。
有时并不能严格区分,因为有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多种风格,这也说明了李白七绝艺术风格的多姿多彩。
马承五《李白歌行特征论——兼论歌行的诗体定义与形式特点》(《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以七言古诗、乐府与“歌行体”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对李白的歌行的考察与确认,论析了其诗歌以“主体性”为内核的表现形态和艺术特征,从而肯定了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与文学地位。
②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
对于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的主要特征,我认为比较贴切的是他们对自己的风格评价。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前此郡督马公,朝野豪彦,一见尽礼,许为奇才。
因谓长史李京之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
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问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
”
这“清雄奔放”,就是指李白作品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李白对于这个评价,看来是同意的。
③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他的想象,极其丰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他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
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
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如: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开宗明义表达了自己阔大的胸襟,也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不仅表现出他对权贵们的极端蔑视与抗争,更在于与黑暗朝政的彻底决绝。
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真实的夸张。
李白诗歌的想象非常丰富瑰丽、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
如: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还有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天边绚丽云彩的飘逸和鲜花吐艳的娇美,赞美杨贵妃的天姿出色。
“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瑞瀑流争喧豗,石水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诗人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同时也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在李白诗中想象更为非凡的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
“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干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螟。
熊咆龙吟殷宕泉,粟深林兮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通过奇橘瑰丽的想象,生动地描绘出一个令人神往梦境仙界。
这些想象之辞,奇幻之笔,或神奇,或瑰丽,或诞幻,或壮美,无不都是天马行空,奇幻交织。
又如:
“西岳峥嵘可壮哉!
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西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丹》)“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其十五)。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李白诗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④
超凡脱俗的意象,神奇瑰丽的的意识境界。
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常有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
也有屏风、云、明湖、银河、香炉、瀑布、翠影、红霞、朝日等景物构成的一幅非常清新明丽的画面,如《赠孟浩然》中的“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些诗句中松云、明月、迷花、高山、清芬等景物也构成一幅优美的意境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肖溪行》)。
变化无常的章法,清新豪放的语言。
李白诗的语言,首先是带有极大性的夸张,而且飞动有力。
例如他的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仅当时为众口所传诵,直到今天,还往往被人们引用,它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语言。
又如《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的开头几句:
“西岳峥嵘何壮哉!
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转秦地雷”,生动形象,气势磅礴,音韵铿锵;黄河的形象、气势、声音一一涌现在读者眼前和耳边⑤《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
语言自然奔放,似脱口而出,清新自然,全无拘束
李白诗歌的影响
李白那天马行空、不可拘勒的浪漫主义精神、对雄伟、高大、神奇、瑰丽、悲壮的意象追求、以文为诗、诗句散文化、李白最擅长的诗体七古与五古等。
阮庭瑜文从结句、起结句、层次清晰、作意相同、用事、联中无动词、联中著色等七个方面分析了李白诗对温庭筠五律之影响。
对后世诗人之影响 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日〗佐藤一郎的《李白对李攀龙、王世贞及荻生徂徕的影响》、葛景春的《文坛千古两谪仙――李白苏东坡比较研究》、金振华的《李白与李清照诗歌的共通处》、王晋光的《李白对王安石的影响》、赵维江的《毛泽东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等。
在域外的流传和影响研究李白诗歌在域外的流传和影响,或者将李白与外国诗人作比较研究的成果也很多。
涉及李白诗歌在朝鲜、日本等东方国家的影响的文章主要有:
张振国等《东瀛儿女爱李白》、王丽娜的《李白诗在日本》、〖日〗山下一海《李白对松尾芭蕉的影响》、朴忠禄、紫荆的《李白对朝鲜诗歌的影响》、吴绍鐖、宁海的《李白对高丽时期汉诗发展的影响》等。
介绍日本、韩国的李白研究情况的文章则有:
张采民的《现代日本李白研究综述》、邝健行的《韩国诗话中论李白诗新义举隅评析》、郁贤皓的《松浦友久李白研究述评》等。
介绍李白诗歌在西方国家的流传和影响的文章则有:
王丽娜的《李白诗歌在西方(上)(中)(下)》、王丽娜的《美国对李白诗歌的翻译与研究》、詹锳的《评英人阿瑟·韦里著〈李白之生平及其诗〉》。
⑥
注释
1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2005年7月第2版第2卷,第216页
2傅旋琮主编的《唐代文学研究文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07页
3罗宗强主编的《李杜论略》,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74页
4刘忆萱主编的《李白诗选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第17页
5刘忆萱主编的《李白事选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第19页
6杜晓勤主编的《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64页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2005年7月第2版第2卷
2.傅旋琮主编的《唐代文学研究文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3.罗宗强主编的《李杜论略》,人民出版社,1982年
4.刘忆萱主编的《李白诗选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
5.杜晓勤主编的《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谢谢合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白 及其 诗歌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