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大阳乡刘山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7993539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139.29KB
张家川县大阳乡刘山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张家川县大阳乡刘山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家川县大阳乡刘山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家川县大阳乡刘山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张家川县2010年大阳乡刘山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决策。
“十一五”以来张家川县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积极部署,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结合实地,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对于启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2009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就,分析研究了2010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挑战,会议要求2010年继续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名增收的基础,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农业生产机构调整,提高种粮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
今年,省委省政府从我省严酷的自然条件出发,启动实施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战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是全省25个梯田建设重点县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
加强以梯田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及其它主要农产品供给;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推进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机制创新,盘活社会资金,吸引更多资金投向农业,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为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基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张家川发展社会经济的良好机遇,是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县委、县政府对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决心大、信心高。
本次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使现有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基本农田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差、耕地保水保肥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等不利农业生产的状况,解决粮食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生活水平低等问题,把国家“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落到实处。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国扶贫困县,农业基础条件差,农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是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造成坡耕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而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是没有治理的坡耕地。
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在从根本上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基础平台,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张家川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
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与平凉市庄浪、华亭县接壤。
地理位置为东经105°54′至106°35′,北纬34°44′至35°10′。
全县东西长62km,南北宽48km,总面积1311.7km2。
地处六盘地槽与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平均海拔2011.4m,最高2659m,最低1486m,相对高差1173m。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97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4.1%,项目区所在黄河流域渭河支流、葫芦河的上游,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自然地貌主要有黄土梁峁沟壑山地和河谷阶地和峡谷。
总面积中,耕地占34.7%。
土壤主要有绵土,黑垆土,红土,淀土,黑土等,土壤养分含量氮不足,钾有余,磷奇缺,肥力较差。
光热资源较为充分,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3mm,林草覆盖率为21.6%,水资源比较短缺,地表水全为自产。
张家川县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大阳乡的刘山村,该区域坡耕地面积大,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干旱是制约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兴修水平梯田,防止水土流失,发展农田灌溉,推广以双垄全膜覆盖技术为主的旱作科技种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田路配套建设,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
综合分析该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市场、交通基础状况,均具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基本条件。
在该区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政策,符合党中央、国务院侧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向和农业向优质、高效、低耗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战略部署和《甘肃省500万亩梯田建设规划(2009-2012年)》要求,张家川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符合乡情民意,对推动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项目范围涉及大阳乡的刘山村,全村有3个自然村,总土地面积1.96km2,项目区涉及刘山村的2个自然组共有320户,1220人,区域总面积1.34km2。
改造中低产田0.12万亩。
建设内容涉及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推广四个方面。
项目区灌溉面积为400亩,全为提灌灌溉。
主要工程包括:
兴修水平梯田1200亩,新建机电井1眼,埋设输水管道5.8km,架设输变电线路0.3公里,修建100m3高位蓄水池1座,改造新建机耕路5.0公里,营造防护林40亩,技术培训400人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和配方施肥农业实用技术2项400亩。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共需投资16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57万元,农业措施84万元,林业措施12万元,科技推广措施2万元,其它费用5万元(主要为项目管理费及前期费等,按总投资的3.5%计)。
总投资中省财政投资100万元,地方配套4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配套20万元,县级配套20万元,农民自筹(以劳折资或以物折资)20万元。
1.4效益目标
项目建成后,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改善灌溉面积400亩,年新增加蔬菜产量1.7万kg,新增粮食产量1.46万kg,新增种植业总产值33.7万元,农民收入增加总额25.3万元。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县上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项目涉及的县财政局、水利局、水保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大阳乡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对项目实施进行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张家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项目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组织实施,在项目涉及的大阳乡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项目实施,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项目村刘山村成立项目执行小组,筹集自筹资金,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占地、青苗补偿等有关问题,落实项目建后管理措施。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成立村级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形成多管齐下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张家川县地处六盘山地槽与陇西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黄河流域渭河一级支流葫芦河与牛头河的上游。
项目区处在本县西南部,区域总面积1.34km2,由梁、峁、坡、沟相间构成,多年平均降雨量597.8mm,平均气温7.6℃,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
项目区涉及大阳乡的刘山村,总人口790人,现有耕地1380亩,耕地中基本全为坡耕地。
2009年底该村农业总产值138.3万元,人均纯收入1270元。
该区域坡耕地集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源条件好,交通便利,是最适宜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的区域。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张家川县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处在本县西南部,大阳乡的西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山副区。
地理位置为东经106°′″至106°′″,北纬35°′″至35°′″。
该项目区处在清水河的上游,为清水河二级支沟内,为渭河流域一级支流葫芦河的一级支流。
2.1.2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张家川县西南部,为陇西黄土高原区,基岩由下古生代牛头河的变质岩系组成,上覆盖第三纪红层和第四纪马兰黄土,紫红色岩层为中生代的变质砂岩,到第四纪成为沉积石灰岩黄土(午城黄土),有大量的石灰结构和红土相间。
项目区属黄河中游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位于六盘山南沿地段,平均海拔1713.1m,整个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呈倾斜状,海拔最高1814m,最低1576.3m,相对高差237.7m,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
项目区隶属清水河流域,为葫芦河的一级支流,渭河的二级支流。
项目区地貌主要为黄土梁峁沟壑山地,属中度切割的黄土梁状中山,土层相对较厚,以黄土为主大部分面积为农耕地。
2.1.3水文气象
根据张家川县气象局1957~2008年多年实测气象资料,项目区气象、水文特征为:
项目区属典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
干燥度为0.62~1.01之间,属暖温带半干旱过渡带。
多年平均气温为7.6℃,最高31.7℃,最低-20.6℃,蒸发量1409.5mm,≥10℃的活动积温2586℃,稳定期152天,无霜期163天。
太阳辐射总量为500.6KJ/cm2,年日照时数2080h,年生理辐射244.6KJ/cm2,目前太阳光能利用率为0.16~0.26之间。
按目前的耕作和生产水平看,其光能利用率很低,通过坡耕地整治,粮食增产潜力较大,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多年平均风速为2.9m/s,最大24m/s,且多为西北风,冬春季较频繁。
表2-1项目区气象特征表
气温(℃)
≥10℃积温(℃)
年日照
时数(h)
无霜期
(d)
总辐
射量
(KJI/cm·a)
大风
日数
(d)
平均
风速
(m/s)
7月
平均
1月
平均
年
平均
19.6
-5.0
7.6
2586
2080
163
500.6
34
2.9
由于项目区的地貌特征所定,区域内多为粘土,渗透系数小,补给条件差,含水层薄,沟谷黄土底部的泉水量小,河谷川区渗透性强,地下水位浅,含水丰富,主要靠河水补给。
区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7.8mm,最大达826.4mm(2003年),最小409.4mm(1972年),降水适量不适时,时空差异大,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9.3%,且多以大雨、暴雨出现,历时长,强度大,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
其特点是夏秋多雨,春冬干旱少雨,20年一遇3~6h最大降水量为72.3mm,10年一遇3~6h最大降水为53.4mm。
表2-2项目区降水特征表
年降水量(mm)
10年一遇3~6h最大降水量
(mm)
20年一遇3~6h最大降水量
(mm)
汛期
降水量
(mm)
多年平均暴雨次数
(次)
最大
最小
多年
平均
值
年份
值
年份
826.4
2003
409.4
1972
597.8
53.4
72.3
397.1
5
2.1.4土壤、植被
项目区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气候、植被、土壤等因为垂直差异性较大,自然土壤类型较为复杂。
土壤有绵土、黑垆土、红土、淀土、黑土、潮土、褐色土、灰褐色土、沼泽土等10个类型。
对土壤养分化验分析,肥力较差的有:
黄绵土、白鸡类土,红土、红砂土、红板土、黄红土、黄板土、白青杂土等。
肥力一般有:
麻鸡类土、黑红土、黑黄绵土、黄淀土、黄淀砂土、黑砂土、黑淀土、黄鸡类土等。
项目区内主要以绵土类、黑垆土类为主,红土类分布较少,主要在沟谷地段,沼泽土分布在河谷及地下水位较高的河边,其余土类分布较少。
项目区天然植被少,林木主要以人工造林为主,分布在荒坡、沟道内。
区域内有少量果园,主要分布在村庄附近。
天然草重点分布在荒坡、荒埂、荒沟及部分梁峁上,有少量人工种草,处在25°以上陡坡地内,以豆科牧草为主。
主要树种有:
杨、柳、榆、臭椿、苹果、梨、刺槐、沙棘、紫穗槐、花椒等。
草本为蔷类豆科,禾本科杂草等。
2.1.5水资源
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区域坡底的沟谷内,该沟谷上游集水面较大,在30km2以上,有常流水。
地下水也较丰富,属清水河的二级支沟,沟谷汇水流径长7.58km,上游流域面积32.7km2,区域年平均降水量1960万m3,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20万m3,地表径流虽少,但该区域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位深度在20m左右,地下水最大开采量在年30万m3以上,适宜于打机电井取水灌溉。
项目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大部分耕作期间处于缺水状态,这是阻碍项目区部分干旱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1.6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耕地全为旱地,其中坡耕地1290亩,梯田90亩。
通过兴修水平梯田、培肥地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使中产田变为高产田,低产田变为中产田,大幅度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增产增收潜力大。
2.1.7自然灾害
农业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低温、霜冻等。
农作物病虫鼠害有小麦锈病、蚜虫、苹果腐烂病、马铃薯环腐病、中华鼢鼠、疫病等。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动力
项目区内含大阳乡刘山村的两个自然组,有175户,790人,全为农业人口,劳动力355个,人口密度410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9%。
劳动力资源丰富,文化素质较高,有条件和基础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2010亩,人均1.6亩,其中耕地面积1380亩,人均耕地1.14亩,耕地中坡耕地1290亩,占耕地93.4%;林地及果园195亩;村庄、道路及非生产占地310亩,荒坡荒沟面积80亩。
项目区耕地大部分种植以小麦、玉米、土豆等为主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60亩,占84.1%,其余种植以油菜、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蔬菜种植面积较少,不到耕地的3%。
2.2.3农业生产水平
2009年项目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60亩,总产达21.11万kg,平均单产182kg,人均产粮267kg,油菜等播种面积180亩,总产1.73万kg,平均单产96kg,蔬菜播种面积31亩,总产6.51万kg,平均单产2100kg。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张家川县商贸发达,但工业基础较弱,地方材源不足,县级财政比较困难。
近年来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县乡财政收入得到缓解,基本趋于平衡。
项目区内经济较为落后,发展较为缓慢,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项目区处在我国西南部的黄土区,气温较高,光照充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适宜农、林、草、果品生长,农副产品也给当地带来一定的效益。
虽然自然条件较差,生态脆弱,但当地群众吃耐劳,辛勤劳作,以种植业为主,粮食基本自给有余。
有少数农民由于坡耕地产量低等各种因素还存在缺粮,据统计,项目区内缺粮户19户,缺粮人口87人,占人口的11.0%。
项目区内畜牧业较发达,果品生产以及皮毛贩运等流通贸易市场活跃,有少量草编等手工业生产,其它工副业发展较慢,群众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等劳务收入。
项目区2009年底农业总产值138.3万元,其中农业47.11万元,林果业5.07万元,牧业6.19万元,副业79.93万元,农业人均产值17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0元。
目前,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差,农业结构比例不合理,农耕地中坡耕地面积较大,坡耕地产量低而不稳,大部分区域还没有脱离广种薄收的局面。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带,农村经济落后。
主要原因是坡耕地土地生产能力差,产量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
如加大以梯田建设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将产量低而不稳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建成保持水土、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为推广高效农业奠定基础,是项目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出路。
项目区农村近年来发展较快,村内已通了3.5m以上的乡村铺沙或水泥硬化路,项目区农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田间农机路配套率低,机械化程度不高,安全饮水在该村已解决,群众都已吃上了清洁的自来水,但该区域水利设施较差,耕地有灌溉条件但还未实现,水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2.2.5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健全,县农业局有农业技术服务专职人员100多人,都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及技术服务能力,且大多为中级以上职称。
大阳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有科技人员4人,其中中级技术人员2人,初级职称2人,村上有科普协会。
当地农民有精耕细作的良好习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种植经验及模式。
近年来,随着各级各部门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提高,接受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能力日益增强。
2.3基础设施
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没有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灌溉主要依赖集雨水窖,干旱年份群众以户在沟谷打井截水,利用喷灌机等小型水泵抽水灌溉。
项目区现有集雨水窖42眼,6马力喷灌机17台,小型水井泵4处。
平均每年灌溉面积168亩。
2.3.2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基本没有灌溉设施,农田道路主要为人行便道,机耕路少,农田排洪渠也少,基本为自然形成小沟排洪。
农田道路本来不畅通,尤其自土地包产到户以来,受小农观念束缚,蚕食渠路现象比较突出,田间耕作道路不适应农业发展要求,影响农机化进程和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出入境。
项目区是典型的山地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依赖降水,区内绝大部分土地是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田间农路不配套,现有的机耕路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项目区土地开发前景广阔,进行山、水、田、林、渠、路综合治理,是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
2.3.3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临近大阳河川区,距离大阳乡乡级公路不到2km,该村离水泥硬化乡村公路不足200m,在村内有3.5m以上铺沙路与水泥硬化路相接。
项目区全村通电,电力供应能够满足群众生产生活以及工程建设需求。
2.3.4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现有各种型号拖拉机13台,农用车辆7台,配套农机具57台,小型抽水机21台;县、乡、村农机服务网络健全,县上有农机推广站,乡上有农机管理服务站,村上有农机管理员。
2.4工程地质
2.4.1地质概况
项目区地处张家川县西南部,六盘山地槽与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带,属黄土高原沟壑区第三副区。
基岩由下古生代牛头河的变质岩系组成,上覆盖第三纪红土和第四纪马兰黄土,土层相对较厚,平均厚度达40m左右,最浅处在5m以上,最厚达80m以上,紫红色岩层为中生代的变质砂岩,到第四纪成为沉积石灰岩黄土(午城黄土),有大量的石灰结构层和红土相间。
地下水较为丰富,已探明有丰富的地下承压水,埋藏较深,土质承载条件好。
区域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降雨分布不均,较为干旱。
2.4.2地貌
项目区地貌主要为黄土梁峁沟壑山地,属中度切割的黄土梁状中山,土层相对较厚,以黄土为主的大部分面积为山地,平均海拔1713.1m,海拔最高为1814m,最低为1576.3m,整个地形东南高,西北低。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
2.4.3地质条件
项目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属陇西黄土高原区,基岩由下古生代牛头河群的变质岩系组成,基岩上为第三纪甘肃红层,红层以上覆盖着第四纪午城黄土和高石黄土,表层又覆盖着深厚的第四纪马兰黄土,土层相对较厚,平均厚度在40m左右,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项目区距大阳乡政府2km,距县城约25km,交通相对较好,水资源相对充沛,农业生产条件好,但从经济发展的长远来看,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因素制约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水利技术设施差,灌溉条件落后,现有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项目区没有提灌等灌溉设施,农田灌溉只是利用集雨节灌水窖或群众应用小水泵、喷灌机灌溉就近河谷的耕地、菜地和果园等,灌溉条件差,灌溉面积少,尤其在大旱年份灌溉面积更少。
由于果园、菜地等不能实现正常灌溉,制约了其产业的发展。
田间机耕路路面窄、数量少,影响田间作业,尤其是农肥投入和农产品出境。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
农业投资不足,技术落后。
项目区是雨养农业区,靠天吃饭是当地农业和生产的典型特点,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干旱少雨,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境内耕地绝大多数是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跑肥跑水,土地瘠薄;田间农路不配套,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运输较为困难;农业新技术新设施推广应用普及率低,农业产业机构不尽合理。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实施以梯田建设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实践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战略的具体行动,项目区是张家川县落实《甘肃省500万亩梯田建设规划(2009~2012年)》的重点区域,梯田建设是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主要措施。
项目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坡耕地产量低下,要确保粮食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在项目区进行以梯田建设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发展区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唯一出路,项目实施也为该区域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奠定基础,在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其社会效益也不可估量。
采取综合措施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区域发展的迫切要求。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肥地力,改造中低产田,挖掘区域增产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加快项目区新农村建设步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项目区群众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的渴望度很大。
加快新技术、新优名特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加快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坡耕地面积大、水利设施差,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有较大潜力。
通过水平梯田建设,将现有产量低而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使田间道路畅通,实现机械化作务条件,再配套灌溉措施及科技农业措施等,必将使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使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项目区农业用水水资源相对丰富,地下水位及来水量稳定,灌溉水源有保障。
项目区适宜与苹果等果品生长,配套灌溉措施必将促进以林果业为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
项目建设主要以梯田、灌溉、机耕路、防护林为主,土质为黄绵土,土层深厚,适宜兴修水平梯田。
水平梯田是当地农业生产中一劳永逸的治本之举。
通过兴修梯田,才能有效接纳雨水,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在项目实施中有稳定的配套资金和投工投劳能力。
通过项目实施,夯实农业基础,可有效促进高效农业发展,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项目区劳力资源丰富,有利于优质高效农业等高科技项目实施,有利于项目建设投工投劳,有利于促进集约化经营、规模经营和农业基本建设。
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要求实施项目的愿望十分迫切,村委班子决心大,群众积极性高。
县、乡、村三级领导班子机构健全,政治文化素质高,有能力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县、乡、村三级科技网络健全,农业、水利、畜牧、林业、农机等专业科技人才较多,力量强,有能力对资金、工程建设、物资设备、科技推广等各项工作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为高沟小流域的下游出口,上游集水面积32.7km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家川县大阳乡刘 山村 中低产田 改造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