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概述.docx
- 文档编号:7989281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2.22KB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概述.docx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概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概述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防灾减灾十条法则
来源:
点击8433次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一、地震: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
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水:
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风:
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
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
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
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龙卷风:
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
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
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人人保平安,祝愿人人保平安!
!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200题
地震基本知识
1、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
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2、地震的概念是什么?
答: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振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3、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
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4、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5、什么是人工地震?
答: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6、什么叫极震区?
答:
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7、什么是震级?
答: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8、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答:
弱震:
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9、什么叫破坏性地震?
答: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
一般震级大于5级,会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
10、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有多深?
答:
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
11、什么是地震带?
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两大地震带?
答: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
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简称欧亚地震带)。
12、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哪一次?
答:
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13、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答: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14、什么是震源、震源区、震中、震中区?
答:
地球内部地震的发源地叫做震源。
震源通常指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也是地球内部大量释放地震能的部位。
理论上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称为震源区。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叫震中。
与震源的概念相类似,实际上震中也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15、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三大要素。
答:
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数据,称为震源参数或地震要素,包括地震的震中位置(用经纬度表示)、发震时刻(常用世界时或地方时间表示,我国用北京时间)、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常用千米表示)、地震能量和表示地震受力情况的震源机制等。
前三要素是地震的三大要素,简称时间、地点、震级。
16、地球内部结构如何?
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答: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据统计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17、什么是震源深度?
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通常根据震源的深浅,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全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
18、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
答: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19、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多少?
答:
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智利境内1960年5月29日19时11分14秒,南纬38.2度西经72.6度发生的9.5级地震。
20、什么是地震波?
分为哪几种?
答:
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
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21、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22、什么是纵波?
答:
纵波就是纵振动的传播。
纵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纵波传播速度约5-6公里/秒。
在震中区,人们对纵波的感觉是上下颠动。
23、什么是横波?
答:
横波就是横振动的传播。
横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横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5公里/秒。
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前后左右晃动。
因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小,故横波跟在纵波后面。
24、凭感觉如何判别近震和远震?
答:
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下颠动明显,后摇晃,即为近震;远震上下颠动不明显,而以左右摇晃为主。
25、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
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6、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
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为哪一天?
答:
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每年的5月12日。
27、地震预报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主要有:
(1)地震现象的复杂性;
(2)观测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3)大地震是小概率事件。
地震前兆
28、地震前可能发生哪些宏观现象?
答:
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29、地震之前穴居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答:
穴居动物如鼠、蛇、蚯蚓等其异常表现为冬眠期间大量出洞。
有的冻死在地面,活动规律反常;有的成群结队、携幼搬迁;有的惊叫、惊慌、烦躁;有的反应迟钝、呆痴、不怕人等。
30、地震之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
答:
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泥鳅、金鱼。
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
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旋、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时深海的鱼游到浅海.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31、为什么动物在强震前会有异常反应?
答:
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灵敏,地震前,由于大地物理场、化学场发生改变,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使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使其发生行为异常。
32、地震有前兆吗?
答:
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
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多条前兆异常。
33、地震前兆异常分几大类?
答:
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
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34、什么是宏观前兆?
答:
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
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
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35、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答:
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
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
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
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
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
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36、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
不一定。
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
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
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
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37、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
不一定。
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怀孕等等。
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另外,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以后),人们情绪过分紧张,也可能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出现错觉。
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
38、地震之前哪些飞行动物有异常反应?
答:
鸽、观赏鸟类、家禽、雉等均有异常反应。
表现为惊飞、惊叫、不进巢(窝架等)、不进食、鸡活动频繁、乱闹、乱叫、像有黄鼠狼侵扰一样;鸟类则撞笼、改变栖息方式、或呆滞无神。
39、我国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如何?
答:
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的前沿课题。
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
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临震预报。
40、我国曾经比较好地预报了哪几次地震?
答:
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和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
41、什么是地震预报三要素?
答:
地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
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42、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答:
①不相信。
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
②不传播。
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
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
③及时报告。
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④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43、我国自建最早的地震台和遥测台网分别在哪里?
答:
1930年我国第一年自建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停止观测。
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
44、地震预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地震预报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地震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二是地震多发生在地下深处,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三是强地震(尤其7级以上大地震)发生较少,因此预报实践机会少。
45、世界上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哪次?
答:
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办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46、目前,马鞍山市数字地震台网由多少个测震子台组成?
答:
我市数字地震台网现在共有个9测震子台。
47、邢台地震后总结的农房抗震“四个一点”的经验是什么?
答:
地基牢一点,房屋矮一点,屋顶轻一点,联接好一点。
48、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一般说来,地基的选择应该避开以下地方:
(1)活动断裂带中容易发生地震的部位及其附近地区;
(2)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和松软的土地,如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上;(3)矿山陈旧坑道容易冒顶的地方等等。
49、我市及邻近地区发生的地震灾害有哪些?
答:
(1)1974年4月22日溧阳发生的5.5级地震;(2)1979年7月9日溧阳发生的6.0级地震;(3)1967年7月11日采石发生的4.5级地震。
50、马鞍山市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控能力各是多少?
答:
马鞍山市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控能力为:
100公里范围内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级。
51、我市数字地震台网建成于哪年?
答:
我市数字地震台网建成于2008年。
52、马鞍山市目前数字强震台有几个?
答:
我市到目前为止共有马鞍山、当涂、和县香泉、姥桥四个强震台。
抗震设防
53、地震引起的场地震害类型?
答:
有5类主要震害类型,即:
(1)砂土液化,其地震破坏类型有喷水冒砂、地面沉陷、浅层滑移与侧向扩张;
(2)软土震陷;(3)基岩崩塌;(4)土体边坡的不稳定(失效);(5)地震断层。
其它还有:
海啸、湖涌、陷落、地面和矿坑涌水等。
54、地震为什么会造成房屋的破坏?
答:
地震时造成房屋破坏的“元凶”是地震力。
什么是地震力?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惯性力,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倒,就是惯性力的作用。
地震时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动产生的地震力作用于建筑物,如果房屋经受不住地震力的作用,轻者损坏,重者就会倒塌;地震越强,房屋所受到的地震力越大,破坏就越严重。
55、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答:
首先与地震本身有关,震级越大,震中距越小,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重。
其次是房屋本身的质量,包括其结构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是否到位等。
第三是建筑物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包括场地土质的坚硬程度、覆盖层的深度等等。
最后,局部地形对震害的影响也很大。
56、农村和山区哪些住房环境不利抗震?
答:
(1)陡峭的山崖下,不稳定的山坡上:
地震时易形成山崩、滑坡等可危及住房;
(2)不安全的冲沟口(如平时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3)堤岸不稳定的河边或湖边:
地震时岸坡崩塌可危及住房。
如果住房环境不利于抗震,就应当更加重视住房加固;必要时,应撤离或搬迁。
57、马鞍山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是哪几个?
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是哪几个?
答:
马鞍山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是花山区新风社区、东苑社区;雨山区西苑社区、当涂县姑孰社区。
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共有9个:
市第二中学、市第六中学、市第七中学、市安工大附中、市外国语学校、市二十二中学、市花园初级中学、市金玉兰小学、当涂县太白初级中学。
应急救援
58、编制地震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什么?
答:
在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为了使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效而有秩序地做好应急与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59、地震应急预案应具备什么要求?
答:
(1)预案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
(2)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3)应具广泛的社会性,只有全面动员,才能做好全社会的抗震救灾工作。
60、地震应急的主要目的?
答:
一是在临震前采取尽可能有效的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保护重要设施不受或少受损失;二是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开展有效的救援活动,挽救在死亡线上的人员生命,减少财产损失,防止灾害扩大。
61、地震应急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
(1)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做好平时的地震应急准备;
(2)充分发挥政府领导作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3)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应急的速度和效应。
62、教育部门震前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
(1)加强对学生的地震知识教育,并通过学生宣传到家长和社会中去;
(2)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学会应付紧急震情的方法,并要做好实际演练;(3)检查学校次生灾害隐患(如实验室),并采取切实措施,堵塞漏洞;(4)检查学校危险建筑.做好抗震加固工作;(5)发现地震传闻或谣言在学校和社会流传时,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采取适当措施。
63、卫生部门怎样作好备震应急工作?
答:
(1)建立抗震救灾医疗救护组织;
(2)制定地震卫生保障预案;(3)对群众广泛进行抗震救灾卫生普及教育;(4)对医护人员进行伤员救治训练;(5)储备药品器材,保障药材供应;(6)加强地震医学科研,提高紧急救治水平。
地震灾害
64、唐山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
震级有多大?
答: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3点43分。
震级7.8级。
震源深度11公里。
震中烈度为Ⅺ度。
65、唐山地震损失有多大?
答:
唐山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使一个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为一片瓦砾。
北京、天津地区都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
有感范围达14个省市自治区。
这次地震使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
唐山市全市16万户中全家震亡的达7218户,终身致残者1700多人。
地震震毁房屋达l476万平方米,占全市公产房的77%,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0亿元。
66、唐山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和损失的根本原因什么?
答:
是建筑物、工程设施、设备不抗震或抗震能力极差。
67、地震火灾是怎样引起的?
答:
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
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酿成大灾。
例如,1923年9月1日的日本关东地震发生在中午人们做饭之时,加之城内民居多为木质构造,震后立即引燃大火;而震裂的煤气管道和油库开裂溢出大量燃油,更助长了火势蔓延;由于消防设施瘫痪,大火竟燃烧了数天之久,烧毁房屋44万多座,造成10多万人死于地震火灾。
68、地震水灾是怎样造成的?
答:
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
例如,1786年6月1日,我国四川省康定南发生7½级地震,大渡河沿岸出现大规模山崩,引起河流壅塞,形成堰塞湖;断流10日后,河道溃决,高数十丈的洪水汹涌而下,造成严重水患。
69、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国有危害吗?
答: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
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
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
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
从历史记录和科学分析来看,远洋海啸对我国大陆沿海影响较小。
但我国台湾沿海,尤其是台湾东部沿海,地震海啸的威胁不容忽视,尤其是由近海地震引起的局部海啸,应给予高度关注。
70、地震时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
答:
火灾。
71、地震破坏作用有何特点?
答:
(1)破坏面积广;
(2)具有连锁性;(3)具有多发性。
72、大震时间与地震灾害关系如何?
答:
夜间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远远高于白天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73、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伤亡最大的是哪次地震?
伤亡多大?
答:
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地震的伤亡最大。
据记载,直接或间接死于地震的人数约83万。
74、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答: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
我国处在世界上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75、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
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包括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包括公民防震减灾意识)等。
76、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答:
地震直接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地裂、地陷、喷水冒沙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77、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答:
因地震的直接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包括:
建筑物、工程设施破坏而引起的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露;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饥荒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社会功能瓦解、社会经济瘫痪等社会性灾害。
78、地球上一年大约发生多少次地震?
答: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可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每年有十几次。
防震准备
79、如何引导公众自觉掌握防震知识?
答:
防震、避震知识包括地震基本知识、正确识别地震传言知识、各种条件下避震知识、受伤条件下自救、互救知识等。
一是要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引导公众自觉、主动掌握;二是要引导家庭准备好应急预案,开展家庭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三是要开展多种条件下应急避险演练。
80、怎样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答:
一旦发生地震,就可能使我们的供电、供水、供热系统,交通系统,生活必需品供应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医疗卫生系统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
首先要排除室内高处的悬吊物,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摆放的物品,改变其摆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伤人。
同时要清除一切易燃易爆物品。
床要搬到离玻璃窗远一些的地方。
窗户玻璃贴上防碎胶带。
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
为脱离危险,你也许只有抓取一件物品的时间,急用物品都在其中,它会帮你度过难关。
这些物品中包括现金、饮用水、防流感和痢疾等的药品。
81、学校应做好地震前的哪些准备?
答:
在中、小学应该普及防震知识,震区学校应有防震训练的方案,若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老师应马上给学生一个简单明确的指令,让学生就地闭眼伏在课桌下。
一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时。
家庭和学校要经常沟通。
震区有条件的学校应备救灾物品,如:
急救医药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并按班级或教室分配,直到个人手中。
82、为什么要进行防震演习?
答:
防震演习是一种大众化的、大覆盖面的高效能的地震和防震对策知识宣传以及模拟防震救灾的实践活动。
通过防震演习,一方面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并掌握防灾、避震、脱险及相互救治的知识和本领,了解并掌握减少或避免次生灾害发生以及有效地减少次生灾害伤亡和损失的常识和措施。
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增强人民群众对灾害的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防震演习,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防灾减灾的组织指挥能力,地震一旦发生,各岗位人员都能熟练地采取相应的紧急对策措施,实施自救互救和修复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工程,确保救灾对策实施,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灾 减灾 科普知识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