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四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798797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0.72KB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四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四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四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四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四中【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纳米铜的性质B.C60的组成C.单晶硅的结构D.无人机的研发
2.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棉纱织布
C.火药应用D.瓷器烧制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铁钉生锈C.酒精挥发D.蜡烛燃烧
4.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此白烟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小颗粒
5.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B.溶解性C.稳定性D.导电性
6.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量筒B.烧杯C.试管D.燃烧匙
7.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D.蜡烛逐渐变短
8.如图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闻气体气味B.加酒精
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
9.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氮气D.可吸入颗粒物
10.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防止瓶底炸裂;
B.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河水B.氯酸钾C.三氧化硫D.五氧化二磷
12.“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计算,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相比空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
13.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污染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1以上
质量级别
Ⅰ
Ⅱ
Ⅲ
(1)
Ⅲ
(2)
Ⅳ
(1)
Ⅳ
(2)
Ⅴ
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
滁州市南谯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市城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A.Ⅰ级 优B.Ⅱ级良
C.Ⅲ级 轻度污染D.Ⅴ级 重度污染
14.下列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a、b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
A.a是铜、b是红磷B.a是铜、b是木炭C.a是汞、b是红磷D.a是汞、b是木炭
15.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立即有大量氧气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
B.过氧化氢能使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C.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D.该反应中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两种反应物,不属于分解反应
1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7.实验室可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
A.①④B.②③C.①⑤D.②⑤
18.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B.硫+氢气硫化氢
C.氧化汞汞+氧气D.氧气+氢气水
1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20.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蒸发食盐水得食盐B.分离液态空气得氧气
C.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21.
(1)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下列______(填序号)量筒.①20mL②50mL③10mL和5mL
(2)某同学量取食盐水,读数时量筒放平在桌上且面对刻度线,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38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8mL.
22.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铝箔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___;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__;
(3)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白光的是_________;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
(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____;
(6)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
23.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
(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
(4)排水集气法会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
(5)量取液体时,需要用_______;
(6)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______.
三、实验题
2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初中阶段,我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药品研究空气的组成。
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燃着的红磷熄灭后,当冷却至室温时,水能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为___________。
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理论值,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
25.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可以复燃。
那么,是不是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
为此,同学们开展了相关的实验探究。
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备用,再测得集气瓶实际容积为317mL,然后采用某种正确的收集方法得到5瓶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最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相关的数据见下表:
集气
瓶编号
瓶内预装水体积/mL
充入氧气体积/mL
瓶内空气体积/mL
瓶内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
木条能
不能复燃
1
120
120
197
50.9%
能
2
97
97
220
能
3
90
90
227
43.4%
能
4
84
84
233
41.9%
能
5
81
81
236
41.2%
不能
(1)试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
他们应该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蜡烛B.红磷C.硫D.木炭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
(注:
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9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四、科学探究题
27.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
__________。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和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二氧化锰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
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
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
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化学研究范畴的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故选D.
2.B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
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棉纱织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C、火药应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瓷器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3.C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4.D
【详解】
解:
由于该物质是白烟,因此它是白色的固体小颗粒,所以ABC均不正确,况且AB是不能燃烧的物质,只有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是白色且可燃。
故选D。
5.C
【详解】
A.挥发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溶解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稳定性,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D.导电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点睛】
6.C
【详解】
A、量筒是玻璃量具,不能作为任何反应容器,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B、烧杯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
C、试管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符合题意;
D、燃烧匙不是玻璃仪器,不符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黔南 瓮安 四中届 九年级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