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教材 重点第四章doc.docx
- 文档编号:7986851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9.22KB
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教材 重点第四章doc.docx
《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教材 重点第四章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教材 重点第四章doc.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教材重点第四章doc
第4章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公共管理概述
公共管理从产生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
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NGO)为实现公
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
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
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其他组
织两大类。
(2)作为公共管理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表现出不断扩展的趋势。
(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和增进社会公共
利益实现。
(4)公共管理的职能是调节和控制。
(5)公共管理体制和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
三、公共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匀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
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也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g)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
的实践者。
四、公共管理的主体和对象
(一)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主体两个部分。
所
谓其他公共管理主体,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而存在的一些组
织,一般可称为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
公共管理以社会公共事务作为管理对象。
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
内容分为公共资源和公共项目、社会问题等。
1.公共资源
(1)公共设施、产品。
即特定社区所有人都有可能享用和受益的
物质性存在,且它们本身必须是劳动产品,如能源、城市道路、路灯、桥
梁、交通标志等。
(2)公共信息资源。
即一定社区的人们共同拥有和可.能享用的
各种精神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科技成果、经济信息等。
(3)人力资源。
社会人力资源也就是一定社区的劳动力、人才方
面所形成的社会资源,它是人的因素。
在种种社会资源中,人力资源
是最活跃和最宝贵的财富。
(4)自然资源。
即一定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性物质
条件,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2.公共项目
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务集中于将有关的政策变成现实,这些政策通
常是由公共管理机构根据社会问题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行为
准则。
因此,政策还不是行为,仅仅是行为的指导原则,有时候也成为
行为的标准。
而把政策具体化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公共项目,公共项目
是依据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
于是,公共项目成为公共
管理中最直接的对象。
3.社会问题
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要面临着这样或那样需要重视和解决
的问题,如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设施等,这些就是社会问题。
但
是,社会问题又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不断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不断发
生新的问题,因此,公共管理不可能去解决所有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
只有在属于公共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内、与其公共目的相符合的情况
下,才成为公共管理的对象。
尽管如此,公共管理面对的社会问题仍
然是相当广泛的,诸如文化、教育、福利、市政、公共卫生、交通、能源、
住宅、生活方式等。
五、公共管理的目的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为社会成
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公共利益的实现主要表现为公共物品的提供
与服务。
公共物品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指有形的物品,如公共场所、
公共设施、公共道路交通,也可指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如社会治安、社
会保障、教育、医疗等。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构成要素
社会工作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成为一种应对社会问题
的制度化的方法。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快速变迁的过
程中,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实践活动。
为了阐述和理解上的方便,我
们尝试对社会工作给出一个一般性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
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
活动。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
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
普通社会工作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的,不计报酬的思想政
治教育性或公益服务性的活动。
行政性社会工作指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
社会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
专业社会工作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针对困难人群的专业化服务,较多地秉持了国际上通行
的社会工作理念,并运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
工作人才队伍。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
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
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
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形成的职业活
动。
在世界各国,不但民间组织,而且政府也积极推动社会工作的发
展。
以下从服务对象和社会两个层面来分析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解救危难
危难是因社会或个人原因,个体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个人的基
本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致使其自身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以至生命遭
遇危机的状态。
当个体的生命受到威胁、个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伤
害时,政府和社会有责任帮助他们解除危机,帮助他们生存下来、生活
下去。
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负有职业上的责任。
面对危难,社会工
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求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支持受助
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缓解困难
人类所遇到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把困难视为人们的正
常生活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命的状况。
有些困难
是一般性的,这些困难常常由当事人及其家庭、亲友自己解决。
但是,
也有一些困难比较严重,由于当事人应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所
以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解决。
它们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困难,也包括精神
方面的压力。
由于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及其对受助者的尊重、保密
等承诺,所以它在解决有关个人困境,特别是不希望他人知晓的问题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困难群体解决困难,使他们恢复
正常的生活。
3.促进发展
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社会工作
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解决个人生活困
难、增进个人幸福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
社会工作坚持“助人自助”
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
帮助,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逐渐达到自己能应对困难、面
对生活困难以至预防新问题出现的状态。
在这里,个人潜能的发挥和
能力的增长都属于人的发展的范畴。
社会工作者相信人们都有一定
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去应对他遇到的困难,而社会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
发现和强化这种能力,使服务对象在得到帮助时也增加自己面对困难
的能力和勇气。
可以说,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地发展是
社会工作的广阔活动空间,实现发展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
社会工作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在社会层面的目标是解决社
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
1.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相信社会问题的产生有个体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
社会方面的原因,如社会资源有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社会制度不健
全等原因造成的社会问题。
所以,社会工作者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
中,既要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也要解决社会制度安排方面的问题。
2.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也称社会正义,是指一个社会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在
经济、政治等资源分配方面所具有的正当性的状态。
社会公正是现代
社会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会公正并没有得到充分保
障。
社会工作者相信人是有尊严的,不论年龄、性别、种族、职业,人们
之间是平等的,人们应该公平地享受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
为
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从多个方面介人社会生活,对不公正现
象进行干预,这包括:
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
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
机会和制度保障。
三、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过程。
作为一种专业
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由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念、专业方法和
助人活动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也称受助者、案主或工作对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服
务或帮助的对象,是生活遇到困难、需要别人提供帮助的个人或人群。
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的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
所以,服
务对象是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不只是个人,还
可能是家庭、群体和社区。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生活上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的人和群体都可
以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服务对象是要通过社
会工作者的评估才能确定的。
(二)社会工作者
没有社会工作者就没有社会工作,所以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
基本要素。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评估服务对象
的困难与需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通过与对方的相互配合与合作达到助人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行动的主体,设
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特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社会工
作者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
社会工作的价值
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
自己行动的目标。
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只有在牢固地为他人服
务的价值观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才会自觉地、持久地开展工作,才会
尽可能去帮助他人。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通过专业教育形成的,是在服
务实践中养成的。
(四)专业助人方法
社会工作是专业的助人活动,助人方法作为达到助人目的的手段
和措施,在服务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科学的助人方法是现代
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以至于有相当多的社会工作者认为社会工
作最重要的就是一整套助人的方法。
专业助人方法是社会工作者的
基本功,也是社会工作者区别于一般助人者的明显之处。
社会工作的
助人方法不只是指在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还指社会工作者
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它
们作为一种知识被社会工作者共享,并有效地支持着社会工作者的
实践。
(五)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依据其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
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它是社
会工作的外在表现。
助人或服务活动将受助者的需要与社会工作者
的服务活动连接起来,并通过连续的活动去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
因此,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最核心的部分,没有助人活动将各种要素连
接起来就没有社会工作。
助人活动反映了价值观和工作方法,是社会
工作的基本实践活动。
由于助人活动包含了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
的相互理解和互动,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助人
活动也是复杂多样的。
第三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念、知
识储备、对工作方法的掌握、实际工作经验,都影响着其服务效果的发
挥。
造就一批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
作人才队伍,是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社会工作者的概念
(一)社会工作者的含义
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
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
务的人员。
这些人员可以有不同类型,但是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
线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行政人员。
前者实施专业社会服务,后者则主
要对这些专业服务进行设计、统筹、指导和支持。
(二)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
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
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为有困难的人群提供服务并促进社
会公正,在我国则表现为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
从事这项工
作的人应该以助人为目的,而不是在助人过程中牟取私利。
2.从事社会福利服务
从事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活动,服务是这种职业活动的
本质,这与控制和管理服务对象的行为有本质区别,社会工作者不是
靠权力控制和支配他人的行政官僚。
3.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不是靠个人经验,而是更多地使用作为普遍
经验的专业方法。
这些方法经过无数人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同时也
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学得的。
4.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
社会工作是一种现代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规范和组织约束。
一
般地,社会工作者要在某种社会服务机构或社会行政部门工作,即使
独立工作也应该受专业组织监督。
(三)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志愿者是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富和智慧,为弱者和公众
提供服务而不求回报的人员。
志愿活动一般是社会认可的、以利他为
目的的。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志愿活动是制度化的和有一定组织性
的.,即志愿者也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他们在一定的组织中登记、接
受培训并接受考核和监督。
志愿者的活动是对社会的奉献,志愿服务
是公益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组成部分。
志愿服务的普及和发达程度是
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表征。
.
虽然志愿者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与社会工作者的活动有相似之
处,但是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o主要表现在如下一
些方面:
1.活动方式不同
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而对志愿者来说只是其“业余”
活动。
社会工作者以向困难人群提供社会服务为业,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而志愿者只是在他愿意的时候向他人提供他愿意提供的服务,尽
管这种服务可能是有预先承诺的。
2.专业技术能力不同、
社会工作者受过专业教育和专门训练,志愿者则不必有此前提条
件。
一般地,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要由社会服务权威部门来认定,而认
定的基本手段就是考察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志愿者身份一般不
需要以其专业能力为前提。
或者说,社会工作者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能够进行复杂的专业服务。
3.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志愿者所从事的多是对公众和困难群体的一般性服务,这些服务
一般是体力或时间的支出以及简单的物质性的帮助。
社会工作者的服
务一般会涉及政策、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一般是较难解决的问题。
4.社会约束不同
政府和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行为及效果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而对志愿者的服务要求比较一般。
这表现为,社会工作者有专业守
则,而志愿者可能只有一般的行为规范;社会工作者要接受行业组织
的考核与监督,志愿者只要履行了服务责任即可。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之间的差异并不说明社会工作者更高级,而
是说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更高、更严格。
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社会工作是实务型的工作,它以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将社会工作者
与服务对象联系起来,社会工作者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实际上,上面所说的专业知识也是一种
能力。
除此之外,以下几种能力对社会工作者来说也是重要的。
(一)技术能力
技术是处理问题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技术不但包括与自然科学相对应的技术(科学技术),也包括处理社会事务的技术。
社会工作
者要同服务对象进行复杂的沟通、互动与协作,应该具有良好的技术
能力。
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及社会行政过程中,面对复杂
的、处于变动之中的情境和问题,社会工作者必须及时地作出恰当的
反应,这必须以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为基础。
技能不只是技巧,也包
括从理论向方法的转换。
它不只是单个技巧和方法,也包括对各种要
素的整合,整合能力、应变能力是重要的技术能力。
(二)文化能力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比较贴近社
会生活的角度来看,文化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习得的价值观
念、行为规则、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社会工作者要对各种各样的
人开展工作,要同他们合作处理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要
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而要真正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就必须了解他们
为什么这样做,他们怎样看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
要,才能真正帮他们之所需。
由于社会工作常常要面对困难群体、弱
势团体,而这些群体因为长期处于困难和弱势地位而形成自己特殊的
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以社会工作者要有较强的文化能力,或者说对不
同群体的文化有较强的敏感性。
比如,如何正确地对待老人、妇女、儿
童、残疾人、贫困群体、少数族群,都涉及对他们的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三)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对外部事物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和特征。
较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一个人能正确地理解外部刺激,并选择适当的
反应方式。
社会工作者要同各种人打交道,要面对各种问题,特别是
各种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包括:
遇
到问题要沉稳、冷静,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要经得住困难和复杂问题的压力,要富有I晴心又不感情化。
只有具备较好的心
理素质,才能处变不惊、充满信心,才能有效地与服务对象合作,有效
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四)持续学习能力
社会工作者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和训练,但是就他可能面对的和
要解决的问题来说,这些原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又是远远不够的。
因
为,一方面,现实世界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也十分
复杂,而相对于处理这些问题的要求,社会工作者原来学得的知识和
技能可能是不够的;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也在不断
发展,社会工作者在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会不断形成一些经
验。
这样,社会工作者就要不断用各种知识丰富自己,以适应工作的
需要,这就需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第四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所谓“专业价值”是针对“个人价值”而言,它是指一整套指导专
业行为和认知活动的思想、观念和基本原则。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共同体内部的一种总体的价
值偏好,代表着整个专业团体内部对社会正义、服务、个人价值与尊
严、人类关系重要性、社会团结等的一般看法以及对专业活动标准的
认定。
专业价值观的建立与履行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前提。
对
社会工作来说,重要的专业价值包括正义、平等、责任、自我实现、自我
决定、知会同意、诚信等。
目前,国际社会工作界把社会工作价值观归纳为六个方面:
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人
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待人诚信和守信、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在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确立不仅应该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更
要考虑具体的国情、社情和民情。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体现的价值
观是:
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
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实践专业价值观。
1.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在专业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从内心接纳服务对象,将他们
看作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对服务对象的价值偏好、习惯、信仰等
都应保持宽容与尊重的态度。
在这里,接纳不等于认同,它是指社会
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与个人背景特征等的一种包容,也是专业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大众统一的服务态度。
2.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
在这里,尊重是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
利,充分保障他们获得基本的资源和可靠的专业服务的权利。
社会工
作者不应将自身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更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
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向服务对象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3.注重个别化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不应使用一般或统一
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独特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的价值差异
及其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
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
社会工作者有义务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对象有权利
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服务的内容、方式,并在事关自身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如果服务对象没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决策,社会工
作者应根据法律或有关规定由他人代行选择和决策权利。
自决权是
个人尊严的体现,除非万不得已,即便是社会工作者出于好意,一般也
不主张由社会工作者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因为这样做可能不利于服
务对象发展自尊和挖掘潜能。
5.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
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
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
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
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
在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
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
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的相关保护措施。
如果在紧急情形下
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社会工作者事后应当提供相关
的证据并补办手续,以记录必要的工作程序。
第五节社会工作直接方法
社会工作直接方法主要有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
作方法三种方式。
一、个案工作方法
(一)个案土作的含义
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
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感情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
庭减小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在个案工
作中,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下,充分调动案
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其外部资源,增强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
案主成长的目的。
(二)个案工作过程
1.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当案主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
时,即成为“现有案主”。
当案主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个案工作者
的协助,或者是虽然还没有求助但妨碍他人或社会系统功能的正常发
挥时,他即成为“潜在案主”。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不仅是要与“现有案
主”工作,同时还要与“潜在案主”建立联系,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
服务对他的意义,使“潜在案主”也成为“现有案主”。
2.对案主的需要和问题进行评佑
包括收集相应的案主个人和家庭资料,然后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评
估,以决定帮助的介人点。
需要了解的案主个人的资料包括个人资
料、身体状况、心理情况、价值观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案主所
处环境方面的资料包括家庭环境和延伸的环境系统,如案主的朋辈环
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等以及案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制订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教材 重点第四章doc 陕西省 城镇 社区 专职 工作人员 考试 教材 重点 第四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