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3章 6.docx
- 文档编号:7981038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82.02KB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3章 6.docx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3章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3章 6.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3章6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
第3章6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习目标
知识脉络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重点)
3.会分析、解决超重和失重问题.(重点、难点)
超重现象
1.定义:
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
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
3.运动状态:
超重物体包括向上加速运动和向下减速运动两种运动情况.
1.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一定向上运动.(×)
2.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可能向下运动.(√)
3.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是指物体的重力增大了.(×)
“超重”是不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加了?
【提示】 不是“超重”现象是物体由于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物体所受重力没有变化.
如图361所示,在电梯的地板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
图361
探讨1:
当电梯静止时,物体对电梯的压力为多少?
【提示】 压力为mg.
探讨2:
当电梯加速上升时,压力会发生什么变化?
【提示】 压力变大
探讨3:
超重状态物体一定向上运动吗?
【提示】 不一定,可能向下减速运动.
1.实重与视重
(1)实重:
物体实际所受重力.物体所受重力不会因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2)视重:
用弹簧测力计或台秤来测量物体重力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叫做物体的视重.当物体与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运动时,视重等于实重;当存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时,视重不再等于实重.
2.产生超重的原因
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时,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绳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g=ma.所以F=m(g+a)>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F′>mg.
3.超重的动力学特点
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上(或有向上的分量).
如图362所示,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在电梯运行时,乘客发现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大,这一现象表明( )
图362
A.电梯一定是在上升
B.电梯一定是在下降
C.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向下
D.乘客一定处在超重状态
【解析】 电梯静止时,弹簧的拉力和小铁球的重力相等.现在,弹簧的伸长量变大,则弹簧的拉力增大,小铁球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向上,小铁球处于超重状态.但是电梯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故选D.
【答案】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正在向上运动的物体,才有可能处于超重状态
B.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
C.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地球对它的引力变大
D.超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
【解析】 只要物体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物体也可能向下做减速运动,故A错误.超重时物体的重力不变,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不变,故B、C错误,D正确.
【答案】 D
质量是60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如图363所示,当升降机做下列各种运动时,体重计的读数是多少?
(g取10m/s2)
图363
(1)升降机匀速上升;
(2)升降机以4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
【解析】 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1)匀速上升时a=0,所以N-mg=0
N=mg=600N.
据牛顿第三定律知
N′=N=600N.
(2)匀加速上升时,a向上,取向上为正方向,则
N-mg=ma
N=m(g+a)=60×(10+4)N=840N
据牛顿第三定律知:
N′=N=840N.
【答案】
(1)600N
(2)840N
对超重现象理解的两点技巧
1.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实重(即所受重力)并不变,只是视重变了,视重比实重增加了ma;
2.决定物体超重的因素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即物体可以向上加速运动,也可以向下减速运动.
失重现象
1.定义:
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
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
3.运动状态:
失重物体包括向上减速运动和向下加速运动两种运动情况.
4.完全失重
(1)定义:
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状态.
(2)产生完全失重现象的条件:
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就产生完全失重现象.
1.只要物体向下运动,就会引起失重现象.(×)
2.物体在完全失重的条件下,对支持它的支撑面压力为零.(√)
3.物体完全失重时,不受重力作用.(×)
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现象会消失,那么天平还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吗?
浸在水中的物体还受浮力吗?
【提示】 不能.不会受到浮力.
找一个用过的易拉罐(或金属罐头盒、塑料瓶),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个孔,用手指按住孔,在里面装上水,如图364所示.
图364
探讨1:
移开手指,会出现什么现象?
【提示】 水会从小孔流出.
探讨2:
如果让罐子自由下落,如图365,在下落过程中,上述现象有变化吗?
这是为什么呢?
图365
【提示】 水不再流出,因为自由下落过程中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1.对失重现象的理解
(1)从力的角度看:
失重时物体受到竖直悬绳(或测力计)的拉力或水平支撑面(或台秤)的支持力小于重力,好像重力变小了,正是由于这样,把这种现象定义为“失重”.
(2)从加速度的角度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a≤g,如图),这是物体失重的条件,也是判断物体失重与否的依据.
图366
(3)从速度的角度看:
只要加速度向下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其速度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常见的失重状态有两种:
加速向下或减速向上运动.
2.对完全失重的理解: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重力全部产生加速度,不再产生压力(如图),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图367
(多选)在升降机内,一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则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g取10m/s2)( )
【导学号:
96332045】
A.升降机以8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C.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D.升降机以8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解析】 人发现体重减轻,说明人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由mg-N=ma,N=80%mg,故a=0.2g=2m/s2,方向向下.升降机可能加速下降,也可能减速上升,故B、C正确.
【答案】 BC
如图368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
96332046】
图368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
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解析】 以A、B作为整体,上升过程只受重力作用,所以系统的加速度为g,方向竖直向下,故系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B之间无弹力作用,A正确,B错误.下降过程,A、B仍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B之间也无弹力作用,C、D错误.
【答案】 A
一个质量50kg的人站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升降机的顶部悬挂了一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下面挂着一个质量mA=5kg的物体A,当升降机向上运动时,人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如图369所示,g取10m/s2,求此时人对地板的压力.
图369
【解析】 依题意可知,弹簧测力计读数为40N,而物体A的重力G=mAg=50N,显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小于物体的重力,即视重小于实重,物体A处于失重状态.由于人和A以及升降机三者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因此人也处于失重状态.
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Ag-T=mAa
甲 乙
所以a==m/s2=2m/s2,方向向下,人的受力如图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N=Ma,
所以N=Mg-Ma=40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人对地板的压力为400N,方向向下.
【答案】 400N,方向向下
对失重现象理解的两点注意:
1.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并不是所受重力消失了,重力并不变,只是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
2.若物体不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即ay≠0,即当ay的方向竖直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ay的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3章 高中物理 教科版 必修 教师 用书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