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案.docx
- 文档编号:7979135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8.24KB
社会教案.docx
《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民战争的有关史实和苏联、美国等国在战争中的作用;知道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能够举例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多种因素;结合图表和史料能说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通过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能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难点: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教学策略
1.采用联系阅读法、探究学习法、感受信息法、问题情境法、讨论法与学生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播放音像图文资料,让学生直观感怀历史沧桑感和脉络,把一个真实、全面、生动、具体、形象的历史事实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政导入
时政问题:
2014年2月,全国人大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有谁知道这两个日子?
你们知道这二个日子的来历吗?
出示答案
预计生能顺利说出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开门见山,时政热点导入新课,通过回答问题,引领学生积极去感怀历史沧桑感和脉络
观看视频走进历史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说明了什么?
生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文内容,自主梳理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
运用视频能对抗战胜利有一个更生动直观的了解
自主阅读
重现历史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你了解了抗日战争胜利哪些信息?
1.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出以时间为纲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一系列重要事件
2.指导学生阅读图3-27,并结合参考资料,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及影响
PPT展示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及影响,与学生校对自主性学习结果
1.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出以时间为纲的历史事实,并说出每件大事的重大意义或影响
2.展示学习成果
检查自主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问题探究感悟历史
1.结合图3-29和艾青的诗
活动:
从上述资料中,你能感受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时,人们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你又想到了什么?
请与同学交流
2.台湾回归
探讨:
问题①,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台湾的中国人,你的感受如何?
问题②,近代台湾是什么时候被日本占领?
根据哪个条约?
师过渡: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我们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3.请同学们探讨:
(1)问题①: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到过哪几次较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过哪几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
结果如何?
结合此图表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材料分析:
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51个师团有35个师团在中国,有力地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有2100万同胞牺牲,占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死亡人数的42%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
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
4.日本曾扬言三个月即可迅速灭亡中国,战争的结果却是中国战胜日本。
关于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国内外历来有不同说法。
你能根据以下史实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日、中、国际三个角度分析
5.课堂小结:
展示本课知识框架
1.学生:
思考、讨论、交流
2.生说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意义和列举史实
3.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各抒所见
读教材,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和中国为抗战胜利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学生分析、议论、回
答)
①由史实得出结论: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
(学生分析、议论、回
答)
②结论: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
4.学生根据史实分析、议论、回
答
5.回顾本堂课内容
1.讨论方式可激发思维,碰撞智慧的火花。
本活动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对抗战胜利的消息感同身受
2.在史料解读中串联历史知识,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3.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4.根据史实,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分析问题,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5.凌乱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课堂寄语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许多年后,当我们再度回望这段历史,是为了记住先烈的热血,更是为了珍惜今天的和平
让我们乘上一辆以缅怀或记忆命名的列车,从容驶向和平的共同愿景
生齐读
课堂结束
情感教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五、板书设计
《内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国共两党对建国的不同主张,知道重庆谈判的背景、主要内容。
知道内战的爆发,能够结合相关史实,了解内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变化。
(二)学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培养依靠基本历史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共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2.难点:
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期间复杂的政治斗争。
三、教学策略
1.教学中主要采用图文结合、自主学习等方法,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以史导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照片导入
激发兴趣
出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照片
这挥手之间,被定格在1945年8月28日的延安机场。
它像是表达了一种思维的过程,做出了断然的决定;它也表明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过程
承转:
那架从延安起飞的飞机要飞往哪里?
毛主席等人又去干什么呢?
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抗战以后国共内战的爆发
学生看照片,领会它所表达的含义
对于这张照片的拍摄背景,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它能再现历史情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
内战之前
重庆谈判
要了解一场战争,我们要了解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之后,师承转:
首先我们来了解内战爆发前当时国共两党的情况
抗战胜利前夕,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分别召开代表大会,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1.呈现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大”的部分史料
引导学生思考:
(1)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前途各有什么想法?
(2)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对当时的百姓将产生哪些直接的影响?
2.设问:
蒋介石的反共内战的方针既定,那内战有没有马上爆发?
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
承转:
蒋介石既不想放弃内战的念头,又不能马上发动内战,那他是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3.出示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三封电报的内容。
问:
根据电报的内容,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推测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如果毛泽东不去,蒋介石就可以把内战的责任推到中共身上。
如果毛泽东去了,可以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和政权,同时借和谈之机争取调兵遣将、部署内战的时间
毛泽东等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去重庆谈判。
出示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的照片
设问:
明知有危险,明知蒋介石无诚意,毛泽东等人为什么还是要赴重庆谈判?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毛泽东去重庆,可以响应全国人民呼吁和平民主的呼声,尽力争取和平,制止内战;可以表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可以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和教育当时对国民党尚抱有希望的人民。
只有这样才能用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真诚谋求和平的,是代表人民意愿的。
如果毛泽东不去,蒋介石就会宣传中共无和平诚意,将内战责任推到中共身上
4.出示资料1和资料2
为什么重庆谈判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说明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想通过和平谈判来避免战争
承转:
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哪些方面没有达成协议?
5.签订了《双十协定》
国民党拒不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也可以补充当时双方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
如中共提出参加政府;由中共人士担任山东河北等5省省主席职务;参加军事委员会;中共的军队编为48个师。
国民党提出不得于现在政府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一揽子解决问题;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
)
承转:
《双十协定》带来和平了吗?
1.学生可能会回答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交战双方、过程、结果等
2.学生结合史料说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建国主张
3.生通过比较得出,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前途,而国民党要带领中国人民走向黑暗的前途
4.学生发言,大致意思是蒋介石抗战后期将军队退缩至西南、西北一带,蒋介石无法马上发动内战
5.学生阅读电报内容,推测蒋介石电邀毛泽东的真正意图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
学生阅读资料,结合资料分析
学生阅读阅读卡
学生可能会答出这是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的表现。
说明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等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培养学生多方面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5.开放式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深入引导,使学生深刻的理解这段历史和这次谈判的惊心动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贵精神。
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内战爆发
全面进攻
其实国共在谈判期间就是边谈边打,《双十协定》签订后,双方冲突仍未停止。
双方在1946年1月10日签订《停战协定》。
然而在6月,蒋介石自认为准备充分,撕毁《停战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地图上指出位置
1.是什么原因让蒋介石自认为已经“准备充分”呢?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出示美国帮助国民党部署内战的图片
2.展示《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根据表格,说说内战初期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
面对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战争,如果你是弱方,你的心态可能是怎样的?
1946年一位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毛泽东谈话时,毛泽东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1.学生看书找出美国帮助国民党准备内战的材料加以说明
2.根据表格内容,学生可能回答出在当时国民党军事实力强,共产党弱
1.从表格提取并分析所得信息,促使学生去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内战初期
扭转战局
经过一年多的战斗,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出示1946.6和1947.6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对比图
设问:
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国共兵力的消长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阅读课本,寻找原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列表格归纳
到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
由于战线太长,兵力分散,被迫改为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2.出示地图《转战陕北》。
在陕北战场上,1947年3月,国民党投入23万进攻陕甘宁边区,扑向延安。
而人民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在延安以南激战7天7夜后,主动撤离延安
播放视频,了解共产党当时采取的一些战略战术。
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结束语:
在敌我力量改变的情况下,1947年夏,中共觉得战略进攻时机成熟,做出了新的战略决策:
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
至于战略进攻阶段国共的战况如何?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1.学生看柱状图,分析敌我力量发生的新变化
2.学生阅读书本,主要从当时中共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来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知道人民解放军事是如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1.图文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当时战争形势的了解,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
2.播放视频,学生对当时的战略战术能有更直观地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对当时中共领导人的智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问而不答,为下节课内容的学习留下悬念,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五、板书设计
《三大战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重点引导学生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制胜因素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概括能力、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三大战役;
2.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可以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法中以探究合作学习和直观教学、史料教学等为重点。
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学习方法:
针对本课特点,我采取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及新课进程
1.讲授新课之前,发给学生学案,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讲解PK台、自主归纳、三大战役、课堂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看影片回答、合作探究,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新课进程:
学习研读助学资料,根据动态图讲述三大战役;结合课本,完成学案中归纳与总结的内容,分析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看短片,掌握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分析,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导入新课
利用背景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示1948年的国共力量对比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时机发动的三大战役。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三大战役。
采用多媒体演示、史料教学等,通过生生与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展示自我。
这两个环节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归纳及分析问题能力。
1.三大战役
(1)关于三大战役的讲解,我设置了“讲述战役”(展示幻灯片),让学生借助课本知识和助学材料等讲解你最感兴趣的战役的概况。
每个学习小组共同研究一次战役。
(2)这是我做的助学资料,包括三大战役简介和示意图。
(展示助学材料1关于三大战役的简介)
指导学生从起止时间、领导者、主要参战部队、歼敌人数、战争经过、作战方针、历史意义方面解说。
(3)在学生研究到一定阶段之后,依次演示三大战役动态战略示意图(展示幻灯片),通过演示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战役经过和我党及解放军指挥员的运筹帷幄。
(4)指名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按照演示依次叙述三大战役。
2.(展示幻灯片)这些环节要求学生对照三大战役示意图,结合助学材料讲述三大战役。
3.(演示幻灯片)接下来共同思考,平津战役中党中央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的好处。
展示参考答案。
4.(展示幻灯片)用三大战役的意义过渡,总结三大战役。
让学生完成学案中“自主归纳”内容(5—8分钟),然后出示“自主归纳”内容的标准答案,并请同学核对。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完成关于三大战役及其胜利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用三大战役的共同作用过渡到总结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这个问题学生同桌讨论完成,视完成情况教师予以指导,展示参考答案。
(四)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原因。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分析的方法来进行。
1.给学生以指导。
(展示幻灯片)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无论在军队、武器装备,还是拥有地区和人口上都要大大优于共产党,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是非常悬殊的,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队伍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引导学生从战争性质、人心背向、国家政权的性质、阶级属性、所代表的集团利益,以及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国家职能(如政治、经济等方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2.视学生具体情况提供一些具体助学材料(展示助学材料),这个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资料一:
1946年6月23日,南京发生下关惨案。
6月中旬,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和上海学生和平促进会为反对内战,联合发起组成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推举马叙伦、胡厥文、雷洁琼等11人为代表,以马叙伦为团长,定于6月23日赴南京请愿。
当天上午,上海各界群众5万多人赴车站送行,当晚7时左右,请愿代表到达南京下关车站后,即被预伏的大批国民党特务团团围住,分别拥于候车室和西餐厅围攻殴打。
马叙伦、雷洁琼等多人被打伤住院。
深夜,中共代表周恩来去医院探望慰问。
资料二:
蒋介石为了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对内必须强化法西斯统治。
蒋介石在1946年3月就制订了一系列推翻政协决议的计划,其中就是召开伪国民大会和通过伪宪法,借以欺骗群众。
按照政协决议,真正的国民大会,应当是在全国停止战争的和平环境中,由改组后的民主联合政府召开。
蒋介石既已发动全面内战,也就肆无忌惮地破坏这项决议。
8月13日,蒋介石宣布11月12日单独召开国民大会。
10月11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张家口后,蒋介石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当天便发出了召开国民大会的召集令。
11月15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了伪国民大会。
即国民党六大。
中国共产党和一些民主党派都拒绝参加这次大会。
参加代表除国民党外,只有两个极右的党:
一个是汉奸汪精卫的食客曾琦的青年党,一个是玄学鬼张君劢的民社党。
还有一小撮所谓的“社会贤达”。
资料三: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希望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妄图继续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积极准备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蒋介石为了获得美国更多援助,竟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1946年,国民党政府同美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向美国全部开放中国的领空、领海和内河口岸。
3.展示参考答案让学生加深认识,从解放战争胜利原因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学生可能说出很多种,教师要加以引导,如得民心者得天下。
4.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感。
5.最后,以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教育结束这节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