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
- 文档编号:7973852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57.71KB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解析
安徽省黄山市2019年高三一模检测理科综合
化学试卷
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有利于保护环境
C.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D.光导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故A项正确;
B.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B项正确;
C.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和Pb2+、Cu2+、Cd2+、Hg2+等发生置换反应,故C项错误;
D.光导纤维的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侧重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注重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
其中D选项是对硅及其化合物的用途的考查,也是学生的易混知识。
要注意,硅单质常用于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与计算机芯片等;二氧化硅是石英、水晶、玛瑙及光导纤维的成分;硅酸盐常用于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学生要理清生活中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可混为一谈。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H2和1 mol I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HI的分子数为2NA
B.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0.6NA
C.20 mL 0.1mol/L AlCl3溶液中,水解形成Al(OH)3胶体粒子数为0.002NA
D.0.1mol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等于0.3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A.H2和1molI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H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B.在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外,水也含H原子。
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分别计算出乙醇与水的质量,根据公式n=
=
及物质结构分析作答;
C.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且胶体粒子是Al(OH)3聚集体,属于混合物,无法计算;
D.Na2O2和Na2O均由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
【详解】A.H2和1molI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方程式为:
H2+I2
2HI,反应不彻底,无法准确计算生成HI的分子数,故A项错误;
B.在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外,水也含H原子。
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g,物质的量为0.1mol,含0.6molH原子;而含水为5.4g,其物质的量为0.3mol,则分子内含0.6molH原子,故溶液中共含1.2molH原子,即1.2NA个,故B项错误;
C.AlCl3溶液中,存在铝离子的水解,但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且生成的Al(OH)3胶体粒子本身是聚集体,属于混合物,依据上述条件无法计算生成的Al(OH)3胶体粒子数,故C项错误;
D.Na2O2和Na2O均由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故0.1mol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为0.3mol,个数为0.3NA个,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
本题B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特别注意除了溶质乙醇分子内含氢原子,溶剂水分子中也含氢原子。
3.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加入适量的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B
制取Fe(OH)3胶体
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红褐色,停止加热
C
验证酸性:
CH3COOH>HClO
使用pH试纸分别测定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D
检验溶液中含有I-
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溴水和苯酚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过量溴溶解于苯和苯酚中;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需要将FeCl3饱和溶液加入沸水中并加热;
C.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漂白pH试纸;
D.下层呈紫红色,原溶液存在碘单质。
【详解】A.溴水和苯酚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可以溶解于苯中,不能用过滤法将苯和三溴苯酚分开,故A项达不到实验目的;
B.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为:
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故B项达到实验目的;
C.NaClO具有漂白性,不能使用pH试纸测其pH,故C项达不到实验目的;
D.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原溶液存在碘单质,不能判断是否含碘离子,故D项达不到实验目的;
答案选B。
【点睛】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与基本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化学基础相关知识理解与掌握,如D项碘离子的检验,可以依据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操作,即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若原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碘离子。
要注意区分碘离子与碘单质的结构与性质的不同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a)
(b)
(c)
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c)均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
B.(b)二氯代物有两种
C.(a)(b)(c)互为同分异构体
D.(a)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碳氢单键不与溴水反应;
B.(b)中2个Cl可位于面上相邻、相对及体心的相对位置;
C.根据同分异构体的定义作答;
D.根据甲烷为四面体结构分析。
【详解】A.(a)、(c)含碳碳双键,(b)只有单键,则(b)与溴水不反应,故A项错误;
B.(b)的二氯代物中,2个Cl可位于面上相邻、面上相对及体心的相对位置,则(b)的二氯代物有3种,故B项错误;
C.三种分子的分子式均为C8H8,且结构不同,(a)(b)(c)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项正确;
D.(a)分子中含有2个饱和的碳原子,可形成四面体结构,则其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故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关于二氯代物的判断方法可以采用“定一议二”的方法,先利用等效氢判断一氯代物的种类,然后在一氯代物的基础上再连一个氯,利用排列组合原理,特别要注意的是,仔细观察前面出现的重复的要排除。
5.W、X、Y、Z是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X、Y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X与Z同主族,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
X>Z
B.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C.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Z>Y
D.W、X、Y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W、X、Y、Z是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W为H,X、Y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且原子序数Y>X,可知,X为第二周期元素,Y为第三周期元素,则X的L层电子数为6,X为O元素,X与Z同主族,则Z为S,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推出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7-1-6-6=4,根据题意可知,Y在第三周期,为Si,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H,X为O,Y为Si,Z为S。
A.常温下S为固体,氧气和臭氧为气体,则单质的沸点:
X B.X与W形成的化合物若为H2O2,其结构式为H−O−O−H时,含氢氧极性键、氧氧非极性键,故B项错误; C.Z比Y的非金属性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Z>Y,故C项正确; D.根据元素组成可知,W、X、Y只能形成硅酸、原硅酸等共价化合物,故D项错误; 答案选C。 6.电解絮凝净水可用如图装置模拟探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从X极经电解液流入Y极 B.铝电极表面的反应有: Al-3e-=Al3+,4OH--4e-=O2↑+2H2O C.Y的电极反应: Pb-2e-+SO42-=PbSO4 D.电路每通过2mol电子,理论上电解池阴极上有22.4LH2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右侧电解絮凝池图示信息可知,Al转化为Al3+,溶液中OH-转化为O2,则发生两个氧化反应,为电解池的阳极,连接铅蓄电池的正极,故Y为正极,X极为负极。 根据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规则与电化学各物质与电子转移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Y与右侧电解池的阳极铝相连作正极,原电池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X极)经导线流向电源的正极(Y极),而不经过电解质溶液,故A项错误; B.阳极铝电极Al转化为Al3+,溶液中OH-转化为O2,其电极反应式为: Al-3e-=Al3+,4OH--4e-=O2↑+2H2O,故B项正确; C.Y极为电源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PbO2+2e-+4H++SO42-=PbSO4+2H2O,故C项错误; D.根据转移电子数与氢气的关系式2e- H2,可知电路每通过2mol电子,理论上电解池阴极上有1molH2生成,但提示信息中未指明标准状况,则无法计算阴极上氢气的体积,故D项错误; 答案选B。 7.室温下,向H2C2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若pc=-lgc,则所得溶液中pc(H2C2O4)、pc(HC2O4-)、pc(C2O42-)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时,2c(HC2O4-)+c(C2O42-)>c(Na+) B.pH=x时,c(HC2O4-) C.常温下,Ka2(H2C2O4)=10-1.3 D. 随pH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H2C2O4分两步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 H2C2O4⇌H++HC2O4−,HC2O4−⇌H++C2O42−, A.结合图像可知,M点时,c(HC2O4-)=c(C2O42-),根据电荷守恒分析作答; B.pH=x时,pc(HC2O4-) C.常温下,Ka2(H2C2O4)= ,结合图像作答; D. =Ka1(H2C2O4)/Ka2(H2C2O4); 【详解】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2O4-)+2c(C2O42-)+c(OH-)=c(Na+)+c(H+),因M点时,pH=4.3,即c(H+)>c(OH-),又因pc(HC2O4-)=pc(C2O42-),即c(HC2O4-)=pc(C2O42-),则可推出2c(HC2O4-)+c(C2O42-)>c(Na+),故A项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pH=x时,pc(HC2O4-) C.常温下,,M点时,pH=4.3,pc(HC2O4-)=pc(C2O42-),即c(HC2O4-)=pc(C2O42-),Ka2(H2C2O4)= =10-4.3,故C项错误; D. =Ka1(H2C2O4)/Ka2(H2C2O4),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温度不变时,该值不变,不会随pH的升高而减小,故D项错误; 答案选A。 8.长期缺碘和碘摄入过量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绝大部分以IO3-存在,少量以I-存在。 现使用Na2S2O3对某碘盐样品中碘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I.I-的定性检测 (1)取少量碘盐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 滴加硫酸酸化,再滴加数滴5%NaNO2和淀粉的混合溶液。 若溶液变________色,则存在I-,同时有无色气体产生并遇空气变红棕色。 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工业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上述原理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如下图。 先关闭K1打开K2,打开分液漏斗,缓缓滴浓硫酸,控制好反应速率。 (2)y仪器名称___________。 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淡黄色浑浊,后又变为澄清,此浑浊物为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关闭K2打开K1。 玻璃液封管x中所盛液体最好为________(填序号) A.NaOH溶液B.浓硫酸C.饱和NaHSO3溶液 Ⅲ.碘含量的测定 巳知: ①称取10.00g样品,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0mL溶解,加2mL磷酸,摇匀。 ②滴加饱和溴水至溶液呈现浅黄色,边滴加边摇,至黄色不褪去为止(约1mL)。 ③加热煮沸,除去过量的溴,再继续煮沸5min,立即冷却,加入足量15%碘化钾溶液,摇匀。 ④加入少量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再用0.002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⑤重复两次,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9.00mL 相关反应为: I-+3Br2+3H2O=IO3-+6H++6Br- IO3-+5I-+6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5)请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碘盐含碘量为_______mg·kg—1。 【答案】 (1).蓝 (2).2I-+2NO2-+4H+=I2+2NO↑+2H2O(3).三颈烧瓶(三口烧瓶)(4).安全瓶(防倒吸)(5).S(6).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7).A(8).38.1 【解析】 【分析】 (1)淀粉遇碘单质变蓝,酸性条件下,亚硝酸根具有氧化性,可氧化碘离子成碘单质,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配平该方程式; Ⅱ.A装置制备二氧化硫,C装置中制备Na2S2O3,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B为安全瓶作用,防止溶液倒吸,D装置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根据实验仪器的结构特征作答;b装置为安全瓶,防止溶液倒吸; (3)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在溶液中反应得到S,硫与亚硫酸钠反应得到Na2S2O3;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作答; (4)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Ⅲ.(5)提供的方程式中可知关系式为: I- IO3- 3I2 6S2O32-,计算出含碘元素的物质的量,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 (1)根据题设条件可知,硫酸酸化的NaNO2将碘盐中少量的I-氧化为使淀粉变蓝的I2,自身被还原为无色气体NO,其化学方程式为: 2I-+2NO2-+4H+=I2+2NO↑+2H2O, 故答案为: 蓝;2I-+2NO2-+4H+=I2+2NO↑+2H2O; (2)y仪器名称为三颈烧瓶(三口烧瓶);由实验装置结构特征,可知b装置为安全瓶(防倒吸), 故答案为: 三颈烧瓶(三口烧瓶);安全瓶(防倒吸); (3)根据实验设计与目的,可知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在溶液中反应得到S,硫与亚硫酸钠反应得到Na2S2O3,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则此浑浊物为S,残余的SO2气体污染环境,装置D的作用是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 S;尾气处理(吸收多余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4)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A项正确, 故答案为: A; Ⅲ.(5)从以上提供的方程式中可知关系式为: I- IO3- 3I2 6S2O32-,设含碘元素物质的量为x, 解得x= =3.0×10-6mol,故所含碘元素的质量为3.0×10-6mol×127g/mol=3.81×10-1mg,所以该加碘盐样品中碘元素的含量为(3.81×10-1mg)/0.01kg=38.1mg·kg—1, 故答案为: 38.1。 9.经多年勘测,2018年11月23日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消息称在皖江地区发现特大铜矿床,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有少量PbS、Al2O3、SiO2)为原料制取胆矾的流程如下图: 已知: 常温下Ksp[Fe(OH)3]=8.0×10-38,Ksp[Al(OH)3]=3.0×10-33,Ksp[Cu(OH)2]=3.0×10-20。 (1)Cu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 写出上述流程中生成亚硫酸铵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适合的试剂A是________(写化学式)溶液,固体2的成份为PbSO4和_______。 当试剂A的浓度为6mol·L-1时,“浸出”实验中,铜的浸出率结果如图所示。 所采用的最佳实验条件(温度、时间)为_______________。 (3)最适合的试剂B是_______(填序号),最适合的试剂C是______(填序号),固体3的成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l2b.CuO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NaOHe.H2O2溶液f.K2CO3 (4)操作1如在实验室中进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操作2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 (5)根据已知信息,请计算: 当Fe3+完全沉淀时,溶液中Al3+理论最大浓度为______。 (提示: 当离子浓度≤1×10-5mol·L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答案】 (1).-2 (2).第三周期ⅥA族(3).SO2+CO32-=SO32-+CO2(SO2+H2O+2CO32-=SO32-+2HCO3-)(4).H2SO4(5).SiO2(6).90℃、2.5小时(7).e(8).b(9).CuO、Fe(OH)3、Al(OH)3(10).漏斗(11).蒸发浓缩、冷却结晶(12).0.375mol/L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合物的各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作答;硫元素原子序数为16,根据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判断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气体与碳酸铵反应生成亚硫酸铵,根据元素守恒可推出该气体为二氧化硫; (2)根据实验目的,流程图中固体1主要有CuS2,想得到胆矾引入硫酸根离子,据此分析作答;工艺上,选出铜的浸出率最高的点即时最佳实验条件; (3)溶液1中含铜离子、亚铁离子和铝离子,可加入环保氧化剂过氧化氢,将亚铁离子氧化成稳定的铁离子,便于沉淀,然后通过适当的试剂,且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的前提下除掉铁离子与铝离子,得到纯净的硫酸铜溶液,据此分析作答; (4)操作1为过滤过程,操作2为蒸发结晶,最终得到胆矾的过程,根据实验要求与基本操作分析所需实验仪器及操作步骤; (5)先根据题意计算出Fe3+完全沉淀时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再结合Ksp[Al(OH)3]=3.0×10-33,得出结论; 【详解】 (1)CuFeS2分子中铜为+2价,铁为+2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则+2+2+2x=0,解得x=-2价,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ⅥA族;根据题意可知,上述流程中生成亚硫酸铵的离子方程式: SO2+CO32-=SO32-+CO2(SO2+H2O+2CO32-=SO32-+2HCO3-)。 故答案为: -2;第三周期ⅥA族;SO2+CO32-=SO32-+CO2(SO2+H2O+2CO32-=SO32-+2HCO3-); (2)固体1加入试剂A后会生成硫酸铜溶液,则结合流程图可知,最适合的试剂A是硫酸,又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硫酸,则固体2的成分中有SiO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坐标系中,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2.5小时,铜的浸出率最高,此温度和浸出时间为最佳实验条件, 故答案为: H2SO4;SiO2;90℃、2.5小时 (3)根据实验流程图可知,需首先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根据除杂原则,最好选环保氧化剂过氧化氢,a和c虽具有氧化性,但会引入氯离子与锰离子、钾离子等杂质,故a、c不选,e选;继续加入调节溶液酸碱性的试剂,使溶液中铁离子与铝离子沉淀下来,且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试剂C可选氧化铜,d氢氧化钠是强碱,过量的氢氧化钠会使已经沉淀的氢氧化铝溶解,不能达到除杂目的,f碳酸钾会引入新的杂质,故d、f不选,b选; 故答案选: e;b; (4)操作1是将生成的沉淀过滤,所用仪器除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用到漏斗;操作2为硫酸铜溶液得到胆矾(五水合硫酸铜)的过程,则需要进行的操作步骤为: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故答案为: 漏斗;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当Fe3+完全沉淀时,所需的氢氧根离子浓度c(OH-)= =2×10-11mol/L,则这时溶液中Al3+理论最大浓度 = =0.375mol/L, 故答案为: 0.375mol/L; 10.游离态氮称为惰性氮,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称之为氮的活化,在氮的循环系统中,氮的过量“活化”,则活化氮开始向大气和水体过量迁移,氮的循环平衡被打破,导致全球环境问题。 Ⅰ.氮的活化 工业合成氨是氮的活化重要途径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将N2和H2通入到体积为0.5L的恒容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1)10min内用NH3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H3)=____________。 (2)在第10min和第25min改变的条件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了催化剂B.升高温度C.增加NH3的物质的量 D.压缩体积E.分离出氨气 (3)下列说法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B.容器中压强不变 C.3v(H2)正=2v(NH3)逆D.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 Ⅱ.催化转化为惰性氮已知: SO2、CO、NH3等都可以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生成惰性氮。 (4)在250C、101KPa时,N2(g)+3H2(g) 2NH3(g) △H1=-92.4kJ/mol. 2H2(g)+O2(g)=2H2O(l)△H2=-571.6kJ/mol N2(g)+O2(g)=2NO(g)△H3=+180kJ/mol 则NO与NH3反应生成惰性氮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CO与NOx反应生成N2。 现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O2和CO气体,维持恒温恒容,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4CO(g)+2NO2(g) N2(g)+4CO2(g)△H<0,相关数据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黄山市 届高三 第一次 质量 检测 理科 综合 化学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