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版课后题答案及重点.docx
- 文档编号:7971480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2.28KB
毛概版课后题答案及重点.docx
《毛概版课后题答案及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版课后题答案及重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版课后题答案及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选择、简答)P3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选择、简答、辨析)P4-5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选择、简答、辨析)P6-7
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二者的共同理论基础;两大体系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选择: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无产阶级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P8】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灵魂和主要内容。
P10-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三大基本问题(选择)P17-19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基本问题:
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大条目—选择)P19-21
最大国情,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总任务,中国梦,党的根本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
。
。
。
。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选择、简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选择: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及科学内涵(选择、简答)P33
思想路线的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重点!
一个字不能错)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个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选择: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或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
实事求是:
P13中,19下,3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9.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选择、简答)P3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时间)
2】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逻辑空间)
3】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P66-67
1、在经济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主要的经济成分实际上只有三种:
一种是社会主义经济,另一种是个体经济,还有一种是资本主义经济。
2.在政治上,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的政权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联合政权。
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因此,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 并将随着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上升,及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要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年-1952年底人民大众与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1953年-1956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P68-69
党在过渡时期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要同时并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
“一化”即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理想和意志, 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主动性和实践创造性, 是毛泽东思想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
P75-77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四马分肥的分配方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P78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5、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呢?
P8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正真成为国家的主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P91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92-93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P97
(4)其他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P100-101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P102-105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4.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P105-106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1.我国基本国情、基本矛盾(选择、判断)
基本国情:
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119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简答、容易出辨析)P113下-114
两层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基本特征:
九个方面P115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相似和区别有哪些?
(概率小)
相似之处:
都存在多种所有经济成分
区别:
1】从经济基础方面看,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2】从上层建筑方面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确立。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选、判断)P115
(中间一段,共九条)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简答、辨析?
)P116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适当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3】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
6.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简答、辨析?
)(新内容!
!
!
)P1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心得发展阶段。
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出了一系列的阶段性特征。
(遇到类似问题答这段)
(1)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2)阶段性
1】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2】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3】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只可能出选择)P123
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基本路线的地位P126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
(中心:
经济建设基本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P125-126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内容(只可能出选择)P12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P128-129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
最低纲领:
根据革命或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有所不同。
最高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选择、简答)P13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P133-13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地位。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 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选择、简答)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P135-139
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解放和发展社会劳动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3)坚持科学发展。
原因:
P136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生产力是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可能出选择)P142
“中国梦”的核心思想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6.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P141
(1)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2)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 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①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 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在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
完善;③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 社会主义国家。
(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 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行动纲领。
7.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那些新要求?
P142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
一、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选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关键抉择: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选择)P150-151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3.邓小平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看法(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概率小?
)P151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他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原因(简答、选择)
(改革性质是重点)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及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及重大意义(只可能出选择)P154
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重大意义:
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6.改革开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经验(只可能出选择)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新内容))
7.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只可能出选择)P155-156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核心:
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P157
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选择)P158下-159上
改革、发展、稳定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9、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P158-159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0.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P163-165、159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P16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
2、计划和市场关系认知过程(简答、选择)P167
传统观念认为: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市场起基础性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简答、选择)P168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选择:
社会主义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概版 课后 答案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