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课改流程.docx
- 文档编号:7970762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59KB
高效课堂课改流程.docx
《高效课堂课改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课改流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效课堂课改流程
课改流程
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新授课
一、引入新课(约2分钟)
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的引入,力求简明得体、富有情趣,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进入学习。
二、预习检测(约3分钟)
利用全体小测、教师抽测、组内互测等方式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主要内容是词句积累或者生字词的音、形、义等。
说明:
为保证预习效果,教师可利用一节课的剩余时间或自习、早读等时间安排课上预习,待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后再留预习作业。
三、整体感知(约5分钟)
1、自主阅读
出示读文要求,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和思考。
说明:
读文要求包括阅读方式的选择和关于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问题。
例如,记叙文中把握线索、概括事件、梳理情节等,说明文中的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理清说明顺序等,根据文体特点灵活设计。
主要目的是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
2、交流展示
说明: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决定交流展示方式。
四、精读细品(约20分钟)
1、自主阅读
1出示学习任务卡片和学习指南。
说明:
学习卡片上的学习内容要少而精,必须针对本课的重难点,且不贪多,每篇课文抓住一两点即可。
问题的形式可以是几个提纲挈领的“主问题”,也可以是一系列层层深入的“小问题”。
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内容、写法、主旨等,即“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学习指南则对学生活动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体现学习方法,并明确各阶段所用的时间。
2学生自读。
学生细读文本,在学习指南的指引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卡片。
说明:
此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
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学情。
2、合作探究
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在组内进行交流。
说明: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交流,切忌把“合作”变成组长的“独角戏”。
3、展示交流
教师具体明确各组展示任务,小组代表按照任务要求展示本组探究结果。
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互动:
问难、纠错、补充。
说明:
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评价标准的设定、交流方向的把握,促进各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4、精讲点拨
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学习中的疑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更高层次的点拨,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刻感悟文章的主题。
说明:
以谈话法、讲授法为主,并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读”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在读中感悟、品析,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把学生个体自学、合作学习中形成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归纳总结(约3分钟)
以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归纳、整理文章主旨以及在内容或写法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形成对文本的整体印象,把握学习重点。
说明:
小结主要针对本课学习重难点,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六、质疑问难(约2分钟)
学生提出在学习活动中尚不明确的疑难问题,师生互助解决疑难。
说明:
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确立“堂堂清”的学习意识,避免知识掌握的模棱两可、一知半解。
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七、巩固运用(约5分钟)
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定,有层次、有梯度,突出重点,击破难点。
同时要注意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阅读练习与写作训练的结合。
说明:
巩固练习根据每节课的课时容量而定,可在当堂以检测的形式完成,也可以留作课外练习作业。
要点提示:
1、此流程的使用:
此教学流程为阅读课流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灵活的增删。
2、教学目标: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一定要首先做到心中有目标,并选择精要的教学目标。
3、小组学习:
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做“老师”。
小组学习策略即人为地把大班授课制变成“小班”化教学,小组长即“小班”的老师,要让小组长在学习小组内行使教师职责。
4、多媒体的作用:
要把多媒体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
5、作文教学:
阅读教学中可以随文进行“小写作”训练,同时教师要完善作文教学流程,抓好指导、写作、评改各个环节,做到“小作文训练经常化”、“大作文训练完整化”,变“重写轻改”为“重评重改”。
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复习课
依据高效课堂改革教学模式,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我校实际,制定语文学科复习课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目标确认:
目标是师生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复习目标,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教师在制订复习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符合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参考。
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知识层次、能力结构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照课程标准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做到不超标,具有针对性。
2、要符合学情。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复习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状况,以及学生对本节课复习内容的了解程度、期望值和存在的问题,其中还包括学生当前的精神状态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
3、要典型带动。
复习内容选材典型,既要对知识点覆盖全面,又要能够通过训练,寻求规律,掌握方法。
如语段的阅读训练,在命题时要力求考虑到结构、内容、写法、语言等多种角度。
只要复习材料典型,就能“以一当十”,掌握规律,培养能力。
明确复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找准学习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具体学习过程如下:
1、自主复习,查漏补缺(约8分钟)
学生在复习指南的指导下,带着复习卡片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复习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形成对照课本找问题答案的倾向。
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习卡片中教师提出的问题。
只有解放学生,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本环节,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复习,在复习中发现新的问题。
2、合作交流,完善学案(约15分钟)
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
在本环节中,学生要在自己充分复习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究,利用小组合作等有效方式进行深入的学习。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积极参与进去,在其中充分调查了解“学情”,适时引导点拨,也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约12分钟)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及时的点拨、引导,如有必要,教师则最后进行总结。
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做好记录或进行修改,以便形成全班的共识。
此外,教师点拨的过程中,在注意和学生有效互动的同时,还要在梳理知识,寻找规律性的东西上多做点拨。
4、反馈——当堂归纳,及时检测(约5分钟)
善于归纳总结,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
作为一堂课,也应该有一个总结归纳的环节。
本环节,教师指出经过复习以后,学生应该特别识记什么、理解什么,一定要把握住哪些考点,提示学生如何查缺补漏,并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
教师订正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
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这既是对所复习知识的强化,又是对复习效果的检测。
复习课以练为主,但不是一味的练而不思,必须将练习实战与科学思考结合起来,杜绝传统的题海战术,时间加汗水的做法。
要引导学生从研究规律的角度入手,对不同的问题要善于查缺补漏,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予以巩固、提高。
复习课,更要注重规律性知识的总结,更要重视思考,教给学生总结方法。
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序”,把零散的知识点,织成知识网,让语文知识树在学生的心中枝繁叶茂。
数学课堂教学流程
——新授课
依据高效课堂改革教学模式要求,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及我校实际,制定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分钟)
情景的创设要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情境创设的原则是:
“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对于一些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说明:
(1)教师的语言要简洁,富有激情,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欲望。
(2)学生要做好课前准备,迅速融入课堂,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入问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主学习,解决新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内容。
使学生达到对基础知识的初步感知,此时学生的学习以独学为主,对学和群学为辅。
说明:
(1)教师要对自主学习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所用时间作出预设,同时向学生提出自主学习时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不超过3个为宜。
通过完成问题,达成指导自学、帮助自学的目的。
(2)教师要巡查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自学进度、疑难,通过关注关键学生把握全局,要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自学,防止个别学生不自学或自学中一碰到疑难问题不独立思考就展开讨论,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有效、有序。
(3)学生要明了教师提出的自学内容、方法和时间等要求,注意把握时间和自学速度。
2、检测自学成果,问题宜设计成简单题,内容是本节知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等。
通过问题解决,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并引入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说明:
(1)测试题的设计应遵循低起点,小台阶的原则,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激励性,问题宜控制在2~3个左右。
通过完成问题,达成检测自学状况的目的。
(2)教师要巡查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疑难,通过关注关键学生把握全局,并根据自学情况选择和确定下一环节来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内容。
(3)学生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检测内容,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问题,小组长应组织好本组同学的对学和群学,以帮助学困生完成和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内容,必要时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提出合作探究的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题目的选择要适合本节课内容,注意习题的层次性,问题要符合数学知识的一般呈现规律,是本节知识的基础应用问题。
要组织好学生的对学与群学,通过对学、群学,让各小组进行充分交流,生成最佳问题解决方案。
说明:
(1)教师对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预见,在重难点处设置问题,题量宜在2~3个,旨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地巡查,了解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提示组长如何组织好讨论交流,及时点拨学生思维。
(3)要注意发挥学习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有权利组织本小组群学时是否要求助并得到教师的帮助。
(4)学生要积极且有秩序的参与小组讨论和交流,学会表达、注意倾听,出现不同意见和争议后,组长可进行总结性发言,并达成本组共同观点,或求助于老师加以解决。
四、展示提升(12分钟)
适时聚焦、展示,并通过教师点拨形成科学、规范的问题解决办法或格式,从而形成数学方法。
同时可提供适当的拓展训练问题(1~2个即可),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新知识,但应注意对学生的分层要求(哪些学生必做,哪些学生选作,哪些学生可以不做)。
实际上,这一过程是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的过程,要求学生总结,教师点播、补充完善。
说明:
(1)教师要充分考虑各学习小组的情况,预见并有如何指导聚焦、展示的预案。
(2)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展示的学生敢于表达、倾听的学生敢于质疑。
(3)较难问题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和讲解,点拨的内容应当是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对参与合作交流不主动、不积极的学生要全面掌握,并思考解决办法。
(5)学生的小展示一般在座位上讲即可,需要聚焦的重点、难点,则要求学生走上讲台展示。
展示的学生要大胆自信,表达清楚,敢于应对质疑,倾听的学生,应善于听取,大胆质疑,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测评(5分钟)
可教师、可学生或师生共同来完成。
对概念提倡教师做总结,因为教师比学生站的更高,可以指出知识在今后的应用,对于方法、技巧提倡学生做总结,便于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和归类。
说明:
(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应准确到位,课标和考点熟烂于心。
对本节侧重的能力培养心中有数。
(2)学生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形成、更新知识网络。
(3)教师选题宜精不宜多,题目的选取旨在达成反馈该课学习效果的目的。
(4)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形成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题来自课本或补充课本以外的内容,主要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缺补漏。
题量要适宜,并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减少题量,直至逐渐取消作业。
数学堂教学流程
——复习课
依据高效课堂改革教学模式要求,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及我校实际,制定数学学科复习课堂教学流程。
一、知识梳理(5分钟)
复习课必须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可以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也可以通过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回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方法及规律,唤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加深理解。
说明:
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通过回忆、思考、查阅课本等方式,以表格、树状图或纲要的形式,把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理顺知识、方法的前后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二、归纳质疑(10分钟)
1、在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系统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单元的知识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及解题规律技巧等,也可以互助评价,质疑答辩,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概念的理解,补充完善对问题解决的认识和方法。
说明归纳质疑必须做到:
(1)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分层辅导,抓住重点,突破重点。
(2)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错题辨析,题目能够体现本知识的重、难点,最好选用教材中的变式题,或收集到的学生平时易错的题。
2、检测成果,可以按照能够体现本单元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原则,精选题组,比如概念题组,方法题组,易错题组等进行思维训练,题组编写要注意有层次性。
说明:
(1)测试题的设计应遵循低起点,小台阶的原则,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激励性,问题宜控制在2~3个左右。
通过完成问题,达成检测的目的。
(2)教师要巡查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疑难,通过关注关键学生把握全局,并根据自学情况确定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和内容。
(3)学生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检测内容,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问题,小组长应组织好本组同学的对学和群学,以帮助学困生完成和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内容,必要时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三、应用创新,展示提升(20分钟)
复习课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
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适时聚焦、展示,并通过教师点拨形成科学、规范的问题解决办法或格式,从而形成数学方法。
同时可提供适当的拓展训练问题(1~2个即可),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新知识,但应注意对学生的分层要求(哪些学生必做,哪些学生选作,哪些学生可以不做)。
说明:
(1)教师主要以运用知识的方法与规律、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等为主,同时也可以展示典型或共性的词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地巡查,了解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提示组长如何组织好讨论交流,及时点拨学生思维。
(3)要注意发挥学习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有权利组织本小组群学时是否要求助并得到教师的帮助。
(4)学生要积极且有秩序的参与小组讨论和交流,学会表达、注意倾听,出现不同意见和争议后,组长可进行总结性发言,并达成本组共同观点,或求助于老师加以解决。
四、整合完善(5分钟)
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真正的学习就是一种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创造性的学习。
通过数学交流,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发现自身学法上的不足,因而取长补短,学会学习。
通过学生对以上各个环节的完成,学生进一步整合完善所复习的知识、方法、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整合完善可以通过备课中教师预设的问题,或针对前面几个环节学生所出现的易错点和共性问题,通过针对性问题的出示进行矫正补偿,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要求学生当堂自主完成,形成知识方法体系。
英语课堂教学流程
——阅读理解课
根据我校课改实施方案及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制定本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我校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强化语言交际训练,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优化课堂结构,实现高效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分三种课型:
展示交流课、阅读理解课、综合复习课。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文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不能满堂灌式的讲授语言知识,应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基本环节是:
一、自主学习:
1.听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略读)划出生词、短语和有理解障碍的句子。
二、合作交流
1.在小组长带领下,小组内合作解决本组中共同的语言障碍,达成共识后在老师的引领下展示共性问题,可以展示在黑板上或学案上。
其它各个小组成员认真倾听,积极发表意见,补充不同观点,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详读)培养语感,感悟英语交际方式、写作技巧。
3.重点词句翻译、回答教师或学生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性问题,借助判断的正误、替换词语、给课文立标题等形式进一步理解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展示提升
根据时间来安排简短相关内容或题材文章的阅读,回答简易问题。
以上的基本操作环节归纳为以下12个字:
接:
实现与本课时内容的衔接;
听:
听录音,了解文章大意;
读:
自读,粗读,译文;
划:
独学,勾划出重、难点和障碍;
合:
对学,群学,解决障碍;
示:
小组展示本组障碍;
补:
其他小组或老师补充并解决障碍;
悟:
细读,感悟文章;
练:
采用各种题型,进一步理解文章;
梳:
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整理笔记;
回:
据原文填空或复述课文,设置相对应任务型阅读题;
延:
同题材或内容文章的延伸练习。
注意问题:
1)对于重点知识的跟踪配套练习应及时同步,教师对于中考采分点问题的变换练习应灵活多样,注重学生对问题应变能力的培养。
2)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杜绝教师满堂灌式地讲授课文语言点和学生记笔记式地学习,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对语言知识大量机械记忆。
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
能回答相关问题,复述课文、甚至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任务型阅读能力。
3)除教师预设问题外,各小组学生应有自己根据课文理解整理出的新问题。
几点说明:
1.要挖掘教材中知识的形成过程,有选择地删减教材,重新组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以避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遵守课堂纪律等。
3.要有完备的过程评价,尤其是必要的激励性语言,给过程绩效是我们的评价机制,这样,学生才能积极融入课堂之中,踊跃展示。
4.双色笔的使用。
要求学生自觉对重点、难点、易错处用双色笔进行批注,以起到强化或警示作用。
5.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要适当。
太难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表达,有的学生会不知不觉地使用汉语交流。
太简单时,学生就会不屑一顾,随便说几句,甚至会借此机会闲聊、说笑,形成表面上的“假热闹”。
6.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增加老师讲解或归纳指导的比重,但始终都要遵循讲练结合的基本思路,体现学生的全员参与,每一个环节的设置、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每一个题目的考查都要做到精、准、实。
7.利用语篇教学,为中考书面表达服务,让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
处理过程中,应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处理方式要常变常新。
8.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英语课堂教学流程
——展示交流课
分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归纳测评”四个环节。
1、自主学习:
指课上教师对本课时教学内容中存在的词汇、短语、句型等学习任务的问题化或者习题化预习。
以扫清随后的合作交流中出现的语言障碍。
(该环节中,可以根据每课时需要注重的具体内容,有计划地学习一至二个项目,不必同时兼顾以上所有项目。
)
具体操作步骤:
(1)教师导入新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教师预设的学习任务。
如:
词汇、短语、句型等。
学习方式包括教师示范性领读、学生机械性模仿、听录音、小组组长领读等。
(2)以小组成员的独学为前提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进行类比和拼读记忆。
小组长配合老师检查本组的学习情况,老师巡视各小组,对各小组的学习给予纠错、总结,以便掌握各小组的学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注意的问题:
1)基本词汇短语的学习必须有教师示范性领读、构词法讲解、零碎语音知识(如:
前缀、后缀、合成词、派生词、元音及元音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重音、音节划分、连读等规律性知识)的渗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词汇学习习题化,以中考题型为参考,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词汇记忆和词形变化。
如:
首字母提示、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英汉互译等。
设置试题时可分层次和梯度,以便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展示学习成果可分为口、笔头两种形式。
为节省时间,学习内容可提前以问题或习题的形式设置在学案或者电子白板上。
口头展示只在小组内或者不同组间进行,不必到教室前面;笔试可展示在黑板、或者单词本上。
4)第一课时的词汇学习应侧重学生认读成果展示,随着课时的深入逐步对词汇提高要求。
2、合作交流:
指学习小组合作进行语言实践运用,强化本课时的语言训练。
分成几个子任务。
Task1、Task2、Task3等,由单数到复数、由具体到抽象、由机械模仿到灵活创新、循序渐进、逐步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语言交际训练,让学生真正表达自己,以实现语言的交际价值。
具体操作步骤:
Task1学习SectionA部分时,教师示范性领读、学生机械性模仿。
(基础语法现象、基本句型的构成、功能话题的感知。
)
Task2设置有人称变化、动词变化、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变化等的替换训练。
Task3设置由机械模仿到灵活创新、由简单到复杂的语言创新交际训练。
注意的问题:
1)坚持全体参与原则。
2)独学后对学、对学后群学、组内交流充分后再进行组间交流。
3)交际训练必须各小组同时进行。
4)教师发出交际任务后,二人交流或三、四人交流,自动结对练习、训练话题任务。
训练话题时,可以实施组中组模式,大组可分为两个小组,小组内安排好两人组、三人组和四人组,让学生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5)成果展示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细心纠错和适时、适当评价的习惯。
3、展示提升:
对本课时中出现的语言知识或语法现象通过若干示例分析,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引导学生得出基本正确的答案。
然后教师给予系统总结、梳理、补充和完善。
形成科学、统一的认识。
注意问题:
1)要求以典型示例为依托,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加深学生记忆。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辅助学生系统、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2)通过学生体验感悟、组内达成共识、全班达成一致意见的方式学习语法。
3)反对教师包办式讲解语法知识,也杜绝让某一个学生讲语法,其它学生听的情况。
4、归纳测评:
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或疑惑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效 课堂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