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820.docx
- 文档编号:7970740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50KB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820.docx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8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820.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820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019.10
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砧声:
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软些的声音。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闻游子唱离歌:
游子,泛指出外远游的人,即作者李颀。
离歌,离别之歌。
B.云山况是客中过:
对于游子而言,云山带来的是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之感。
C.关城树色催寒近:
运用拟人,城头那已经开始枯黄的树叶是在催促严寒快点到来。
D.御苑砧声向晚多:
秋深了,天凉了,人们在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
②请写出首联、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
答:
③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
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
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①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
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
“斯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
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树林中曾几何时也遇见过。
D.“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
赞颂了陶渊明是历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②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
③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注】孟云卿寒食日献郡守伍唐珪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
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⑴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⑵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
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
②湘君:
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
为什么?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
②摩挲:
用手抚摩。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
(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
(2)题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冷针,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从《秋歌》前四句看,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诗人又是如何营造这种意境的
(2)两首诗主题相同,但写法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加以阐释。
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
①仪真:
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
②黄机:
南宋爱国词人。
(1)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下片的“泪”仅仅是诗人个人功名无成的伤感之泪吗?
请说说“泪”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1)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
(2)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①。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①离坡:
散乱的样子.
(1)诗人是以一个山雨的亲身体验者的身份写山雨的,诗人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感有何变化?
(2)请对诗中的“任”和“放”字进行赏析。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⑴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
请简要分析。
⑵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中的“渔翁”形象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简要分析。
(2)“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与“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
1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官舍竹(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
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
①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写出了竹什么特点?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五、六句中“拂”和“侵”字在运用上的特点或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卢纶(?
~约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
估客指商人。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剑
清·高鹗
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
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1)咏古剑,但诗中却并未出现“剑”字,试问作者是怎样咏出古剑的意象的?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青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飓,爱杀江南。
(1)张养浩,______朝人,他的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
试做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歌,有“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你认为此曲属何种意境?
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竹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2)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处?
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答: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1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2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宜兴作
苏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
落日送归鸿,夕岚①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②,直北乡山近。
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①岚:
山林中之雾气。
②斗柄:
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首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本首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试题答案
1,①A
②“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③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2,①、C都说要不做官,但归隐的地方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讽刺把归隐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坐在官位不想动的人。
②“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
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荡然殆尽,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
③“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
不是许多人都叫着“便休官”吧,可也没见得挂冠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
“寂寞”与“忙”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作宦者。
3,
(1)、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
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
(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
(2)、①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
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②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
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
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风骨。
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表现了道士的人品。
4,⑴两首诗都写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孟诗中写自己远居“他乡”,再加以“贫居”“无烟火”,境况确实“堪悲”;张诗则以“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自己生活的困窘。
⑵孟诗从“花满枝”写起,写出江南之春繁花似锦的美丽画面,与下句形成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张诗则用白描的手法,“三径苔荒一钓船”,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
附鉴赏:
孟云卿《寒食》
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
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
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
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
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
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
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
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
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哀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
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
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
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
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
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
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
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
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
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
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
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
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
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
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
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
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
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
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
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伍唐珪《寒食日献郡守》
这是说,进了家门便感觉可笑又感觉可怜,看到的是那长满青苔荒草的门阶和一只破烂不堪的渔船。
真是惭愧呀,左邻右舍四周的人都跑来通知,嘱咐把旧火通通灭掉,但他们哪里知道啊,这灶膛里好长时间都没冒过烟了。
5,(l)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
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
所以有太白遗风。
(2)不矛盾。
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6,
(1)“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待汝成阴系钓舟”,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
(2)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也可以理解为:
表达的是育人的主题,希望人才尽快成长。
7,
(1)孤寂(悲凉、凄凉、凄苦)
(2)①情景交融给(或融情、景、声、色于一体)
②“感觉联通”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要注意“吹”的特殊用法
③营造出浑然天成的意境之美(回答中要点出诗歌意境的特点)
(②③两点答到任意一点即可。
)
8,
(1)上片写诗人夜泊江湾,描述了一幅水底鱼龙翻动,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的景象。
以江水汹涌烘托内心无法派遣的忧愤,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2)不是,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泪”中蕴含着心系天下兴亡而又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
9,
(1)因为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
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来映衬(衬托)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
(2)“着意闻时不肯香”中“不肯香”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其幽香不可有意强求,“香在无心处”进一步表明“无心”领略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香,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节操以及不受束缚、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0,
(1)雨前,诗人野行,心旷神怡。
雨中,他流露出喜雨之情。
雨后,直抒了目睹奇景的惊奇和赞美之情。
(2)①遇雨时诗人任由雨水打湿自己的衣巾也不躲避,“任”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轻松、自由的心态,委婉地表达了遇雨而喜雨之情。
②经山雨的洗礼,雨过天晴时的山峰更为青翠,“放”字把山雨写活了,仿佛是山雨把山峰囚禁了,现在才放它出来一样。
11,
(1)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蕨芽欲展未展的形状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态。
(2)①这句话言浅意深,写作者荡舟缓行,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
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12,
(1)相同之处:
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或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咏怀之作。
两个形象都远离世间红尘,追求高洁境界。
(2)陆词该句是正面直接写渔父生活,而柳诗该句是从侧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间接表现渔父生活;陆词该句主要运用白描手法(答“排比手法”也可),柳诗该句则是情景交融,将渔父的高洁情怀跟一尘不染的山水景物浑然融合在一起。
13,①答:
托物言志、托物抒怀皆可。
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每答对一问得)
②“拂”和“侵”字都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14,
(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
(2)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
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
15,
(1)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格,将古剑比作“秋水”和“老龙”,分别写出了古剑出鞘时如秋水般明净的光芒,有如龙吟般跃跃欲试的剑声。
(2)诗人以剑自喻,表明心迹,前两句中的“谁明”二字则表明“烈士心”无人理解,古剑不能为世所用;后两句则从被闲置不用的处境展开进一步的描写,以“龙吟”写剑声,写出诗人跃跃欲试、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
16,
(1)张养浩元朝人。
这首元曲的描写手法是动静结合。
流水生烟,山岚耸翠。
此为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驰来,酒旗在风中飘动,由于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2)此曲应理解为“有我之境”。
这首曲子看是客观描写,实则处处有我。
如“看沙鸥”中的“看”肯定是“我”在看,“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也包含着作者的感受和评价。
这样写使每个读者都感觉是自己在“看”美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容易引起共鸣。
诗歌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让每一个读者都感觉是自己在赏景,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容易引起共鸣。
17,
(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
(2)两首诗都通过对不畏春残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改清阴”的讴歌,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
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调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
18,
(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19,⑴屈原白居易
⑵内容:
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20,
(1)开篇两句以寒风、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着两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高中语文 选修 论语 选读 阶段 测试 同步 训练 试题 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