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与地球专题.docx
- 文档编号:7970644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2.75MB
地图与地球专题.docx
《地图与地球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与地球专题.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图与地球专题
地球地图专题
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
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二:
地球仪
1.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
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
表1—1:
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与赤道平行的线)
特点
形状
半个圆,且都不平行
一个圆,且都平行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都相等(约2万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见图1—1)
表1-2:
经度与纬度的比较表
起点线
度数划分
度数含义
代号
常用划分界线
纬度
赤道
(00纬线)
向南、向北各分作900
当地纬线上的点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北纬(N)
南纬(S)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300、600把地球划分为低、中、高纬度
经度
本初子午线
(00经线)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
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平面的二面角
东经(E)
西经(W)
200W、1600E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确定纬线与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经典例题1]
图1-2中,三点的地理位置分别是:
A点经度、纬度;B点为经度、纬度;C点经度、纬度。
【答案】A(10°E,23°26′N) B(90°E,赤道) C(45°W,66°34′)
(2)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
①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政治区和地形区。
②大致勾画出与图中已知的经线、纬线相邻近的重要经线和纬线。
③进一步分析并判断图中经线、纬线所属的地理区域。
表1-3:
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重要纬线
地理意义
穿越地区
赤道(0°)
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点
非洲中部、印尼、南美北部
北回归线(23°26´N)
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
南回归线(23°26´S)
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中部(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
北极圈(66°34´N)
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欧洲北部(挪威、瑞典、俄罗斯北部)、阿拉斯加半岛、加拿大、格陵兰岛南部
南极圈(66°34´S)
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南极大陆外围(威尔克斯地、南极半岛)
30°N
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非洲北部、西亚、印度北部、我国长江流域、墨西哥北部、美国南部
30°S
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南非、澳大利亚南部、智利、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
60°N
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北欧、俄罗斯中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加拿大中部
60°S
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横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部、德雷克海峡
90°N
北极点
位于北冰洋
90°S
南极点
位于南极大陆
表1-4:
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重要经线
地理意义
穿越地区
本初子午线(0°)
东西经度划分的起点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法国、西班牙、非洲西部
180°
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太平洋、大洋洲东部群岛
20°W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
格陵兰岛东侧、冰岛、大西洋
160°E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东部、太平洋、大洋洲东部群岛
120°E
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的参照经线
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印尼、澳大利亚西部
(3)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③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经典例题2]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解析】如果将地球近似看着正球体,过地表两点和地心的平面与地表的交线为一正圆,该圆被地表这两点一一般分为优弧和劣弧,其中劣弧为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因此,当这两点位于赤道或同一条经线(圈)上时,这两点的最短距离为赤道或该经线(圈)被这两点分割的劣弧长度。
【答案】D
(4)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
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0的弧长约是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10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0的弧长约是111km×cos该地纬度
③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④图幅相同的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经典例题3]图1-3是“我国某区域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2)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B.700千米
C.400千米D.1400千米
(3)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B.100千米
C.300千米D.500千米
【解析】本题的第
(1)题要求学生对重要经纬线在中国的分布比较清晰,由图中的经纬线的位置,就可确定各点所代表的地形单元。
第
(2)题从图中可读出①山脉大至南北跨6个纬度(44—50),而一个纬度的距离是111km,由此可估算出答案应为B。
第(3)题先要估算50度纬线
圈的周长,因为60度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50度
纬线的长度比60度纬线的长度略微长一些;从图中可看出L长约4度,即可求出答案。
【答案】
(1)B
(2)B(3)C
第二课时
三、时区与日界线
1.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
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2)时区的名称和分布:
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
如图1-4和图1-5。
(3)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15°×8=120°)。
(4)区时和区时的区分:
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
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
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
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占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也就是说,两个时区之间有几条时区界线,它们之间的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
(5)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
(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②求时区差:
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的差即为时区差;若两地不在同一侧时区,即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加,所得的和即为时区差。
简言之:
同侧时区相减、异侧时相加。
③求区时:
在时差上,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东,所求地点在西,则用已知区时减去两地的时区差;若已知区时节的地点在西,所求地点在东,则用已知区时加上两地是时区差,即东加西减。
所以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比较西的时区区时要早,简言之:
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经典例题4]
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日19时B.20日5时
C.19日21时D.20日21时
【解析】根据经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判断长城站位于西四区,与北京相差12个时区,当北京时间为11月20日19时,长城站的区时为19日21时。
【答案】C
(6)标准时:
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绝大部分国家只有一个标准时,多采用这个国家东部时区的区时,也有采用半区时的国家,如印度等;少数大国有两个标准时,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注意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所使用的时间都为标准时,除非有特别说明是所在时区的区时或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时例外。
(7)北京时间:
我国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注意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地方时,在有关日出日落时间的题目中多采用的是地方时。
(8)世界时:
即格林威治时间,零度经线的地方时。
2.地方时:
(1)概念: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
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A、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B、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C、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
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
D、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
E、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3.日界线
(1)日期的界线有两种:
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
自然界线是某地区时间为24点(0点)。
(2)人为界线是指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
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见图1—7)
(3)涉及日界线的计算问题要注意:
①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②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③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④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的方法:
A.今天范围的计算,采用的多为地方时。
180度时间如果为T,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T/124,旧的一天范围为(24-T)/24。
也可以把T转化为北京时间Q,即Q=T-4。
B.如果使用的区时,那么新的一天范围可用时区数表示,时区数为180度经线的区时T+0.5个时区。
注意一般情况下没有24点,它可表示第二天的0点。
[经典例题5]
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
【解析】已知从某时区出发的区时、到达地的时区和行程时间,求到达地的时刻,可归纳为如下公式:
(出发地的区时+行程时间)±两地相隔的时区数×1小时=到达地的区时。
2004年是闰年,二月份有29天(三月份是大月,有31天)。
按出发地的时刻计算,90天后是四月二十四日上午10点。
但是上海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圣弗兰西斯科是西八区的区时,按其在上海西面的方法来计算,要迟16个小时,所以到达地的时刻是四月二十三日18点。
解此题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①换算区时题中有行程时间时,要统一归算成出发地(或到达地)的区时,并加行程时间。
②出发日期和到达日期是跨月份的,要注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是31天),小月(四、六、九、十一各月是30天)的天数,二月份要注意平年(28天)或闰年(29天)。
一般地说,这一年的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的(如2004年)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如2003年)是平年。
③采用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不但要注意日期的变更,而且计算两地相隔的时区也较复杂。
须分别以12减两地的区时编号数,然后相加。
例如在东八区与西八区之间,按包括东、西十二区在内来计算其相隔的时区数,则为:
(12区—8区)+(12区—8区)=8区,即相隔8个时区。
一般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零时区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
其运算结果是相同的。
【答案】2004年4月23日18时
[能力训练]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小于8500千米,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走。
据此判断,甲乙两地可能同处在:
()
A.赤道附近B.南极附近C.北极附近D.不可能有此情况
读下图,回答2~3题。
2.属于南半球、西半球、太平洋的是()
A.aB.bC.cD.d
3.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东北,丙地在丁地西南的是()
A.aB.bC.cD.d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
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
读图,判断4~5题。
4.PQ线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
5.下列四项,居于X他所在国的是()
A.大堡礁B.泰姬陵C.好望角D.格林尼治天文台
6.读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①→②的方向是;向西南
b.从③→④的方向是:
先西南后西北
c.①→②的方向同③→④的方向相同
d.①→②的方向同③→④的方向正好相反
A.abB.bcC.acD.bd
读右图,回答7~8题。
7.甲地位于()
A.大西洋B.非洲大陆C.印度洋D.南美大陆
8.已知乙处的昼长为6小时,伦敦的地方时可能是()
A.18时B.16:
20
C.13:
40D.14:
20
读1989年中、美、苏、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考察路线图,回答9~10题。
9.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
A.12日14时B.13日2时
C.12日2时D.13日14时
10.在上题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日、13日的范围相等
B.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一半
C.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3倍
D.13日的范围是12日的一半
11.有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03年5月17日11时20分(区时)航行在图示海区内。
若10分钟后该船通过了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A.5月18日10时30分B.5月18日11时30分
C.5月17日11时30分D.5月16日12时30分
12.根据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四点的经纬度:
A(),B(),C(),D()。
(2)A、B、C、D四点分别位于哪个半球?
(3)A点位于C点的方向。
D点位于B点的方向。
(4)A、B、C、D四点各属于哪个时区?
A点属,B点属,C点属,D点属。
(5)A、B、C、D四点各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A点属,B点属,C点属,D点属。
(6)A、B、C、D四点中昼夜长短幅度最大的是点。
1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A点此时是点钟。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月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
(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
个时区。
(4)此时以和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天。
1.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利用经纬线在地图上(特别是两极地区)辨别方向和量算距离的能力的单项选择题。
根据所给条件“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因此,甲乙两地必须在南极两侧相对应的两条经线上,从一地到另一地沿着经线走,才能经过南极点,并改变方向;且"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小于8500千米",即小于南极与赤道之间的距离(约1万千米)。
如果有一点离赤道较近,则另一点必须离南极点较近,不可能两地都在赤道附近。
如果两地与南极的距离相等,即都不超过4250千米,也就是都小于与赤道的距离(超过5750千米)。
因此,都在南极附近是可能的,而都在北极附近则是不可能的(如两地都在北极附近,则走近路须先向北,然后向南,这与题目要求相反)。
根据以上分析,只有B项才是正确的答案。
2.C3.A4.D5.A
6.B解析:
从自转方向可判定此图为南极附近的俯视图,①→②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③→④也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7.A8.B9.B10.C
11.C解析:
如图
12.
(1)20°S,110°W50°S,120°W60°N,170°E70°N,170°W
(2)A、B位于南半球、西半球;C、D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3)东南西北
(4)西7区西8区东1l区西11区
(5)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北寒带(6)D
解析:
甲图反映的是南半球西经度。
判读乙图时注意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
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西经度,A、B与C、D不在同一幅图中,可将它们转绘在同一幅图中后再进行判断,如下图所示:
13.
(1)4
(2)1222(3)21(4)135°E180°
第三课时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定义:
也叫缩尺,一般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之比。
(2)公式:
比例尺=
(3)表示形式:
①线段式:
;
②数字式:
1:
4000000;
③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经典例题1]读图2-1,两幅图表示的区域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
1:
100000,则()
A.图乙的比例尺为1:
200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l:
400000
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
【解析】图中两幅图的实地范围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的水平距离是图甲的2倍,则图乙的比例尺是图甲的2倍,图乙的比例尺为1/100000×2=1/50000,图乙的比例尺大,表示的地理事物更详细。
【答案】C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
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分数倍)。
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经典例题2]将1:
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图比例尺为1:
2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答案】D
2.地图上的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东西方向是相对方向,互为东西的A和B两点,A既可被定为是在B的东面,也可被认为是在B的西面,一般在地图上按“就近原则”来确定方向关系。
在经纬网地图上定方向,首先是要判断该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一般方法是分析图中给出的纬度的变化方向,若纬度是向北方向增大,则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可以按地球自转方向或经度大小的变化趋势来判断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在实地使用地图时,必须使图上的方向与地面实际方向一致。
(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
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典例题3]
①在图2-2中,A地在B地的方向,A地在C地的方向。
②读图2-3,判断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和公路走向的变化。
【答案】①西南正西
②河流的大致从南向北流
公路先西南——东北走向,后东西走向(或:
先东西走向,后东北——西南走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表示地球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
第四课时
二、等高线
1.等高线的特点:
(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
①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黄海平均海平面是计算高程的起点,即高线的零点。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不能分叉,不能合并。
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
2.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图 地球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