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月考题.docx
- 文档编号:7967625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57.47KB
高一地理月考题.docx
《高一地理月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月考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月考题
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年级文科月考地理试卷
审题人:
高一地理组
说明:
本测试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
测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1—10小题每题1分,11—3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中M是绿色植物。
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
2.图中内容造成的结果有()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
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读图,回答3~4题。
3.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B.纬度地带性
C.经度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规律
4.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5~6题。
材料一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
材料二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5、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6.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 ②利于取水灌溉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8、房屋建筑功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北京——四合院——挡风保暖
B.西双版纳——吊脚楼——排湿
C.北极居民因纽特人——冰屋——避风御寒
D.江南水乡——屋脊高、屋檐宽——容易排水
根据所学有关自然资源的知识,回答9---10题
9、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B、石油、煤、天燃气是能源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
C、水资源是自然资源,水能资源不是自然资源
D、气候资源不属于自然资源
10、可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是因为:
()
①不注意合理利用,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枯竭
②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可再生资源能够提供给人类的数量是有限的
③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④可再生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
完成11~12题。
11.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A.造船工业B.电子工业C.核电工业D.服装工业
12.若现阶段我国生产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作为汽车燃料,将对我国产生的显著影响有()
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减轻耕地压力④调整种植业结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下题。
13、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读右图,回答14~15题。
14.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15.该图反应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进程
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
16.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质时期地球上曾经出现了3次大冰期,还发生过延续时间约十万年的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 ②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不明显 ③有气象观测时期的气温呈波动上升 ④全球气温变化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据此,读图回答第17-18题。
17、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聚落主要指乡村,不包括城市
C.各种住宅、商店、仓库都是聚落,而道路、广场、公园等均不属于聚落的范畴
D.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18、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兰州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城市
B.丽江古城夏无酷暑主要是因为有玉龙雪山的玉河水流经
C.塔里木盆地的聚落多分布在较为平坦的盆地中部
D.半坡村落的遗址说明当时的聚落根本就没有功能分区
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
20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直线距离近,经过的地方少
B.虚线处是河谷,建铁路容易被冲毁
C.虚线处人口密度过小,不用建铁路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据此回答21~22题。
21.关于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
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
D.地层中含有人类化石的是④代
22.下列叙述的地理事物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B.③恐龙灭绝
C.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
D.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
23.下列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24.如果下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读图回答25~26题。
25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年平均气温高B.年降水量较多
C.纬度或海拔高D.土壤发育程度低
26.该资源()
A.近年来面积逐渐减小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箭头表示盛行西风,读图完成27~28题。
27.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28.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与图示③阶段类似的是()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
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
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
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
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数码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①为生产规模过大
B.②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C.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
D.④为破坏生态环境
30.该图所反映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错误的说法是( )
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具有对立性
C.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D.向恶性循环发展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31、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
18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
(2)图中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的几种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假如C代表生物(植被),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________的变化并导致________的功能失调。
32、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原因是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原因是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
是北坡,是南坡。
(4)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33、读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回答:
18分
(1)从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
产生这种分异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2)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
从全球范围看,这种分布规律在地区表现最明显。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地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
(4)③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④自然带的典型植被为。
(5)⑤自然带的干湿状况是属于区,农业特色是发展。
班极
姓名
考号
地理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1—11小题每题1分,11—3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31.(共18分)
(1)A,B,C。
(2)、、。
(3)、、。
(4),。
32.(14分)
(1),。
(2),。
(3)、。
(4)。
33、(18分)
(1),。
(2),。
(3)。
(4),。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考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