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纪实.docx
- 文档编号:7959777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96.96KB
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纪实.docx
《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纪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纪实.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纪实
济南市小学数学
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纪实
徐秀敏老师
一、天桥区教研室李起争老师介绍嘉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及来自济南市各区县的同行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济南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师天桥区明珠小学徐秀敏老师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在我们天桥举行。
这是我们天桥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喜事,在这里请先允许我介绍一下与会的来宾,他们是济南市教研室马刚老师,天桥区教育局赵淑红局长,以及天桥区明珠小学的徐秀敏老师,在这里我也谨代表天桥区教研室济南市天桥区明珠小学向各位与会的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请天桥区教育局的赵淑红局长致欢迎词。
二、天桥区教育局的赵淑红局长致欢迎词:
尊敬的市教研室马老师,各区县教研员以及来自全市的教学骨干教师们,大家好。
很高兴在这样一个百花齐放,灿烂芬芳的季节里,我市小学数学界的精英们能够齐聚天桥,以我区明珠小学的徐秀敏老师的教学经验交流会为平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教学研究活动。
真诚的感谢市教研室马老师给我们天桥提供了这样一次展示、汇报和学习的机会。
我谨代表天桥区教育局,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前,天桥教育事业正处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局根据天桥区区委区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个目标,两个战略,六项举措,十大品牌的教育发展思路,坚持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升管理品位,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紧紧围绕大造均衡公平内涵特色的天桥教育这一发展主线,在全区资源整合,硬件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等外延式发展的基础上,坚定不移的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我们深知,要实现天桥教育的整体提升,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专业精通的教师队伍是根本,是关键,是制胜的法宝。
今天和我们进行交流的徐秀敏老师,就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独特教育教学方式,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
她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高质量的教学背后,凝聚着徐老师的智慧和汗水,更难能可贵的是,徐老师把自己四十年中不断总结、提炼的教学经验技巧,无私的给予明珠小学的其他教师,真诚的帮助每位教师。
现在的明珠小学数学组,已是一个强有力的数学研究共同体。
凝聚智慧,练就内功,不断完善自己,实现了共同发展,以团结的力量来成就个人的发展,以个人的发展促进团队的实力。
这是明珠小学数学组保持高质量的根本所在,明珠小学的数学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鸳鸯绣罢凭君看,愿把金针渡与人。
今天,全市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一起来分享徐老师的教学智慧,我们真诚地希望,徐老师的经验能给大家更多的启迪,更多的信心和力量,更希望能为市教研室马刚老师一直致力于的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尽我区的一份绵薄之力,我们将感到莫大的欣慰。
同时借此机会向一直以来给予我区教研工作无私帮助、支持和指导的市教研室的领导以及兄弟区县的领导老师们表示我们最诚挚的谢意。
三、徐秀敏事迹简介
今天济南市的数学活动在我区召开,也是我们学习提高得很好的机会,也衷心的希望大家能给我们天桥的教育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最后预祝这次交流会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
各位来宾,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襄盛举,与明珠小学的徐秀敏老师共同赴这五月的智慧之约,那么徐秀敏老师究竟是何许人也?
有的老师也许从前期的一些视频材料中有所了解,但更多的老师也许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下面先由我介绍一下徐秀敏老师的传奇经历:
徐秀敏老师是一名从明珠小学退居二线的老教师,现在是明珠小学返聘的数学学科教学技术顾问兼指导,她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近四十年,在中学工作了十五年后,因工作调动来到了明珠小学,这十五年的中学教学经历,让她能够高屋建瓴,为今后的小学教学工作打下扎实而浑厚的知识铺垫,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工作是清闲的,她在工作中不加班、不加点、不要课、不拖堂、不留学生个别辅导、少布置作业,以至于你几乎看不到她拿出多少时间来批改作业,在她退休被学校返聘的时候,她只上半天班,依然是一贯的“五不一少”,可成绩照旧是名列前茅。
她的学生是幸福的,每一节数学课学生都是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没有题海中的呻吟,却有浓厚的探究数学题目的兴趣;没有学习的烦恼,只有强烈的追问数学的执著。
她的生活是快乐的,因为看似清闲的工作让她有更多的机会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一位清闲的老师,领着一帮快乐的学生。
在每一次学业测试中成绩遥遥领先。
个人曾多次被市区评为教学质量先进个人。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她能总结提炼形成了高校课堂的教学特色。
高质量的教学背后凝聚着徐老师的智慧和汗水。
下面我们以教学中的几个精彩瞬间体会她的取得成功的秘籍。
早在二十多年以前就尝试进行了对正反比例意义进行整合性的教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才讲的整合教材。
该经验在济南铁路局教育通讯上发表。
早在1987年,全省刚刚恢复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她成为第一批济南市铁路局教学能手,济南市铁路分局教学能手,并连续多年面向路局、分局的兄弟学校上教学能手展示课。
她的课堂教学实录在《中国小学数学》等教育刊物上发表。
在她40岁的时候,参加了山东省录像课的评比活动,取得了第一名的佳绩。
在她从教生涯中,多次荣获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奖。
53岁时的徐老师在天桥区教师业务知识考核中取得了99.5分的成绩,受到区教育局领导点名表扬。
徐老师取得的成绩还不止这些,但我们从以上的几个瞬间可以感受到,徐老师是一位非常聪明的老师,是一个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老师,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提炼的老师,徐老师的宝贵经验和技巧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学习和借鉴,她更多的智慧和成果将通过今天这个活动展示给大家,下面让我们走进传奇,揭示奇迹,掌声有请徐老师介绍她的教学经验。
四、徐秀敏教学感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退休了,当我离开为之奋斗一生的课堂时,自己真有些眷恋和难舍。
一幕幕教学场景,一次次教研讨论,总是长时间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难以忘记。
我为之倾注一生的数学教学,真的要远离我而去了。
此时以往教学时的辛苦,劳累、抱怨等都变成了幸福的回忆,几十年的数学教学有颇多的感悟与教训,今天学校和区教育局的领导给我这一次机会,让我谈谈教学体会,我很高兴,也很紧张和恐慌。
高兴的是能在退休之后,学校和各级领导还继续看中和关注我们这些老教师;紧张和恐慌的是怕讲不好,耽误大家的时间。
既然来了,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有不对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简单地谈一谈自已的教学体会。
1、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应用题历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学困生一般就困在应用题上,在解决每道应用题时,我不急于让学生说算式,而是搞明白此题表述的是生活中的什么事,尽可能再现此题的表述过程。
如行程问题:
已知A、B两地相距50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80km,乙车每小时70km。
由这组已知条件提出很多问题:
(1)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几小时相遇?
(2)行了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3)两车同时从中点出发背向而行2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4)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向背而行2小时后两车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5)两车同时从A站开往B站3.5小时后两车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等等上述一系列问题,由于列车行驶的方向、地点的不同,学生很不容易想象,让学生读完题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打手势的方式再现两列火车行驶的过程。
500km
乙
甲
B
A
第一问:
乙
甲
B
A
…?
…
第二问:
甲
乙
?
第三问:
A
B
乙
甲
第四问:
?
甲
B
A
第五问:
乙
每一问题先让学生拿出手做好预备姿势,要求一只手代表甲车,另一只手代表乙车。
从预备姿势就发现了问题,有的双手放两侧,有的双手放在一块。
这时就让同学们互相看看,同学们互相一看争论就开始了。
“是从一点出发,还是从两点出发。
”一个预备动作学生收获不小:
看题要看清楚,明白。
接下来让学生开始用手演示火车的运行方式。
教师发现有对的有错的,教师不予纠正,让学生互相演示分辨对错,他们互相争辩,讲述,微小的错误他们都能挑出来,而且纠正到每个人。
能正确手势火车的运行,说明同学们的头脑很清楚了(通过手、脑、口并用,再现了行程的全过程),最后很容易地解决了这类问题。
2、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关注每一个学生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每位家长都注意孩子的优生优育,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与开发。
现在的小孩比以前的孩子聪明多了,能言善辩,各有所长。
有愿意读书的,有愿意书画的,有能弹唱的,有会讲故事和善于表演的……,但随着入学之后的几年学习,由于孩子小,把握不住自己的兴趣方向,或对某学科不够重视,还有的不会听课,对某项知识没注意听,又没能得到及时解决,产生了差距。
到了五六年级有的差距已比较明显,就有了我们所说的学困生。
他们由于知识的不连贯或欠缺,对数学就感到云里雾里的,理不出思路来,再加上同学的白眼,老师的批评,还有家长的埋怨,久而久之对数学失去兴趣,不愿上数学课,上课走神,这就越发的学不好,故而开始厌学,产生了恶性循环。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每次接班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马上建立一个用硬纸板做的点名册,也是座次表;并立即走访上任数学老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含学习习惯、上课精力是否集中,作业是否能按时完成,在课堂上愿不愿意发言,再就是学习成绩如何。
我用不同颜色笔分别做记号,如学习好的画一个红实心点,中上的画一个红空心圈,中下的画一个蓝空心圈,最差的画一个蓝实心点。
从接班的第一节课,我就关注他们,而且一叫一个准。
每个学困生从一开始就没被漏掉。
先抓住学生,让每个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起码现在学的知识不让他再拖欠,在教学新课时随遇随补旧知识的欠缺。
如;六年级上学期学完圆的面积与周长之后,就出现了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要用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一些图形,它们是三、四、五年级学的知识,一些学生早就把他们忘的无影无踪了,教师在教组合图形前提问这些图形的面积、周长公式时,有的同学真是在蒙着说,答案千奇百怪。
这时我就暂停组合图形的教学,开始给学生补习这些图形知识,使他们重新回忆和掌握这些基本图形,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让学生要顺向记住公式,还要会逆向求各种条件。
然后再进行组合图形教学,这时学生就会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很容易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每节课从不放松对学困生的照顾,在课堂上我随时关注他们,简单问题让他们答,树立他们的信心,并每节课让他们明白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锻炼他们会思考。
解答应用题时,先谈思路再列式。
由于特殊的对待,一节课下来,他们基本都能学会,所以我一般不再另设时间给他们补课。
对学优生,我鼓励他们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还要再挑战一下深难知识,而且课上经常安排讨论思考题,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时间久了就连学困生也能跟着做出几道思考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逐渐浓厚,成绩也逐步上升。
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学困生,有时他们的思维跟不上或厌学,很容易“走神”,老师发现有走神的要及时纠正,但要注意方法,我的做法是不点名批评他,如果一点名就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造成他对老师的反感。
我经常是让他重复一下老师最后一句话讲的什么内容。
因为我每讲到重点知识时都习惯让同学重述老师所讲到的重要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这次我就故意把重述的机会留给了这位上课走神的学生,当他答不上来时,脸刷地红了,自己就会意识到刚才没有专心听讲,走神了,马上调整好自己。
再如做练习题时,发现有走神学生,老师马上请他读一下题,由于没听,就不知道该读哪道题,自己会感到很不好意思,学生的自醒比老师点名批评效果还好。
就这样,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能学会。
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不管什么样的学生,他们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一旦发现,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使他们更加自信,知道他们前行的方向,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和警醒,如我们班有一名学生,上课好说好笑,比较调皮,学习不认真,但他对自己做题的对错很看重,每次与同桌交换检查时,他总是紧盯着同学唯恐给他批错了,而且还指手划脚,争来争去。
别看他做题时不认真,可现在那个专注劲真让人哭笑不得。
同学们对他的举动很反感,老师却说,我发现某某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非常看重自己的成绩,这说明他非常想学好,有上进心,只要上课更加用心听讲,做练习时更认真一些,成绩一定会上升得很快。
老师及时的给他们一些表扬,对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极为重要。
这一招对绝大多数比较调皮,学习处于较落后状态的学生都是非常灵验的。
又比如,我班一位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一次课堂上我出了一道拓展题,在让学生们试做时,我发现他一大半的想法是对的,后经我的指点,他很快全都做出来了,接着我就鼓励他,你做的很好,到前面去讲给同学听听,他开始有些胆却,在老师的再三的鼓励下,他战战惊惊地走上讲台。
同学们开始也带着挑剔的眼神,怀疑他能讲出来吗?
可这位同学讲的很好。
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并引导同学们鼓掌祝贺,使这位学生感到很开心。
从此,他对学习更加努力了,一到做拓展题时,他都争着发言,而且经常要求到黑板上给同学讲他的做法,对数学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在课堂上,对一道难题,有一个学生有非常巧妙简捷的解法,写在黑板上,使大家耳目一新。
老师接着表扬:
“这是什么脑袋呀,这么厉害!
”同学说:
“电脑”,老师说“电脑那赶上他呀”学生开玩笑说:
“豆腐脑”,老师笑着说:
“对,高蛋白呀”一阵哄堂大笑,课堂气氛活跃积极,热烈,诙谐,像这样的一组对话,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3、师生和谐,让愉快和知识充满课堂
在课堂上我尽量把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每时每刻都感受着为同学讲述一道题的愉悦。
而且,同学们互相争辩,互相补充,各自谈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全班同学评论哪种方法最佳。
同学们都敢说敢讲,敢谈自己的想法,经常争的面红耳赤。
如:
课外作业上一道拓展题:
一个玻璃瓶内原有一些盐水,其中盐是水的
,加进15克盐后,盐占盐水的
,瓶内原有盐水多少克?
学生列出了多种方法:
(1)15
(
-
)
(1+
)
(2)
1:
11=8:
88
1:
(9-1)=11:
88
15
(11-8)
(8+88)
(3)解设:
瓶内原有盐水X克
(1-
)X=(X+15)
(1-
)
(4)解设:
瓶内原有盐水X克
X+15=
(X+15)
在同学们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解题思路时,也有同学不时的提出质疑,还有明白的帮着那些还不太理解的同学作解答。
看到同学们那种兴奋的讲解和激烈争论的场景,教师由衷的高兴,我们的学生在辩争中成长。
最后老师只要把学生的解题思路总结提炼一下,就圆满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任务。
再如:
在处理六年级课外作业时,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某年级的同学集体去公园划船,如果原来每只船坐10人,那么多出2个座位,现在每只船多做2人,那么可少租1只船,这样,现在共需租几只船?
”同学们多数是采用列方程求解,有的同学是直接设,有的同学是间接设,所以就列出了两个不同的方程。
解法一:
设现在共需要租x只船,得方程:
(10+2)X=10×(X+1)-2
X=4
解法二:
设原来需要租x只船,得方程:
10X-2=(10+2)×(X-1)
X=5
现在共需要租5-1=4(只)
对于上面的两种解法大家都非常认可,而且同学们都讲的清楚明白,此时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他有更简单的解法,他走到黑板前把算式列了出来,
(10-2)÷2=4(只)
大家一看,真是很简单,得数也对,可是为什么这样做呀?
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是凑出来的呀!
此时这个同学有点急了,就涛涛不绝地讲起来:
“因为按第一种说法,如每只船坐10人,就多出2个座位,说明最后一只船上只坐8个人,题中又告诉我们,如果每只船多做2人,就可少租1只船,说明假设最后的一只船不租了,那么这8个人就得分到前面的几只船上去,而且题中说每只船多坐2个人,就是每只船分得2人,那么,8÷2不就等于前面有几只船了么!
”大家一片哗然。
当教学中遇到常容易出错的问题时,教师不是自己讲出来,而是交给学生,叫他们在挫折中辨真伪。
如一题:
在1:
3000的学校平面图上,量得长方形校园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这所学校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让学生做,然后把他们做法展示出来:
一种是先把图上的面积求出来,再利用比例尺求实际面积;另一种是利用比例尺先求出实际校园的长和宽,再计算实际面积。
听起来方法都不错,可结果却大不一样。
同学们带着满脸的疑惑,展开了辩论。
最后同学们找出了错误原因:
比例尺是距离的比,不能当面积比来用,所以第一种解法是错误的。
大家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第一种解法的同学。
刚才还争的面红耳赤,现在把头低下了,很没面子。
这时老师马上说:
“今天我代表大家感谢你,你为大家敲了一下警钟,像你这样做的大有人在,由于有了你的提醒,同学们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吗?
”全班答:
“不会!
”此时这名同学很兴奋,觉得自己为大家立了一功。
从此,一遇到这类题,大家不约而同的说:
“这是某某同学的题。
”使大家记的非常深刻。
4、寓教于乐,努力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情趣化
我还十分注意情趣教学,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用精辟的语言吸引学生。
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全在学生的眼中。
一节课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一呼就应,
长方体、正方体是五年级下学期学,圆柱是六年级下学期学的。
都是立体图形,为了让学生能形成知识体系,在教学完圆柱体之后,把两年学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设计一节集知识与趣味、课本与实际相结合的表面积、体积、容积、重量及拓展延伸的一节课。
一上课教师出示了两只水桶,一个是长方体形状的,一个是圆柱体形状的,请同学们帮助计算一下:
(1)工人师傅制作这两只桶各用多少铁皮?
(复习表面积)
(2)它们各能装水多少升?
(复习体积和容积)
(3)装满水后,两桶各有多重?
完成上述问题之后,教师问,你们计算的结果是实际重量吗?
同学们感到很盲然,不大敢肯定。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都是就题论题,从未做过实际验证。
这时教师接着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秤,问,你们想实际验证一下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
想!
这时同学们都站了起来,都争着抢着来帮忙称出实际重量。
然后马上看自己计算的结果是否与称的重量相同。
当看到数量相差无几时,他们个个都兴奋极了,觉得自已的本事真大。
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此时,为了使学生思维严谨,教师又问生学,为什么会有误差呀?
同学们马上就找出了许多理由,如测量的不精确呀,桶上还有提梁呀,桶的底部还有边呀等等……。
(4)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个不规则的石头,问,谁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同学们情绪被激发起来,思维非常活跃,就大声喊把石头放进水里,排开水的体积就是石头体积,全体同学一起操作起来,一会儿体积求出来了。
老师又给出了石头的比重,让学生算出这块石头的重量,然后称一称。
同学们计算的结果与称的重量相符,情绪更加高涨。
接着老师随手在一摞稿纸上撕下一张,问,谁能算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顿时学生们又诧异了,老师手里拿着卷曲的一张纸怎么能说成长方体呢?
明明是长方形吗?
看见学生异样的目光,教师马上安排学生讨论这张纸是体还是面?
大家讨论的结果是:
再薄的纸也有厚度啊,这是长方体。
老师说,那就请你们计算它的体积吧,说着又撕下几张纸,给每个小组各发一张,大家开始动手量长、宽、高时,又犯难了,纸太薄了,没法量出高,老师问:
怎么办?
片刻之间就有同学喊了出来:
“量一摞纸的厚度在除以张数”还有的说:
“把这张纸对折几次量出厚度除以层数。
”短短的一节课,把跨越两年的知识串联起来,又与实际结合,使所学知识得到了拓展与延伸。
下课了,同学们余兴难消,兴奋的小脸个个带着笑容。
再如,讲完按比例分配之后,正值秋天,我就安排学生回家做咸菜或辣酱,并记下配方及制做过程。
一个星期后,在全班搞一次品尝会,先由自已介绍所用的各种原料,它们各占多少比例。
然后开始互相品尝,场面非常热闹,个个吃的大汗淋淋,辣的嘶嘶哈哈,最后评出谁得比例最好(也就是最好吃的)大家都争着抢着抄他的配方。
之后学生总跟我说,老师咱们在搞一次吧,可见这一教学实践活动是多么的受欢迎。
同学们在愉悦中增强了对比例知识的理解,而且记忆深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5、规范自己,严谨施教,向35分钟课堂要质量
教师上课要有备而来,为人师表。
自己是一位老教师,对教材不知教了多少遍,但在备课上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特别是在每节教学之前,必须要静下心来,阅读教材,认真思考,构思教法。
因不管教多少遍,这次教的内容与上次间隔时间最短也有一年,对知识的重点、难点,每届学生的不同,及学生接受知识时易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在脑子里过一遍,使自己的思路清晰,切 入点准确,语言到位。
只有教师自己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才能设计出精彩的由旧知构建出新知的认识过程。
学生接受起来才能顺理成章,不至于出现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更难化,由于教师的原因造成学生思维混乱,这是教学中的大忌。
我是在课前把功夫下在自己身上,绝不因自己没备好课,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后再利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来补课,这样做是以牺牲学生利益为代价来完成自己本应完成而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
这从表面上看,是肯干老黄牛,但细分析起来,这样的老黄牛要不得,我说这是损己不利人。
学生玩的时间被占用了,甚者,音体美的课时也被挪用了,总体上来讲是得不尝失的。
我的每节课,学生学的都轻松愉快。
老师讲课要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
由于有了清楚的知识脉络,教师要语言简练明了,不管引言还是发问、设疑、激愤都能一句切中要害,不要啰嗦、重复,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练习,不要课堂老师包讲或老师占一大半的时间,我是一句能说清楚绝不说两句,学生能说的我绝不说,学生会了就不再重复。
就这样,我的课堂效率很高,一节课35分钟,完成了新知识的探索,知识的巩固及拓展提高,铃声一响就下课,学生非常喜欢我的教学风格。
老师教学要向35分钟课堂要质量。
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得巧妙安排课堂35分钟。
在教完新课之后,做相应的练习时,对书上的练习内容处理要有详有略,有说有写,对重复的可略去不做,对基本的让同学口答或说给同桌听,对有难度的或容易出错的一定要学生动笔做,再谈谈是怎么想的,应注意什么,让大家各述己见,最后老师再按排学生独立的做一两道题,如果时间不够,就只列不解,然后同桌交换,马上订正,立刻出结果,今天的知识一定要今天消化,决不拖到明天,做到日日清。
所以每节课我都能把所有内容处理完,不需要在课后再加课。
每到单元结束时,我巧利用课外作业大本,用一节课时间来做单元综合练习,从而来掌握学生还存在那些问题,并加以解决,真正做到日清月结。
在上练习课时,老师经常设计一些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的题,使学生在不径意间,已达到奥数水平。
如:
(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4厘米
求正方形中最大圆的面积?
(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学生很容易做出)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求圆面积?
(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半径所以2×2×3.14)。
(3)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求圆面
积?
(此题要找到半经在利用上题的方法是不行的,需另辟蹊径,正方形面积是边长×边长,也就是半径的平方,有了半径的平方再乘3.14就可以了)。
(4)已知图中阴影面积是10平方厘米,求环形面积?
(阴影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是大圆半径的平方,小正方形面积就是小圆半径的平方,也就可直接应用公式了,故:
10×3.14即可)。
(5)已知图中阴影面积是10平方厘米,求环形面积?
(大三角形面积-小三角形面积=阴影面积,即大半径的平方减小半径的平方=20,所以只要10×2×3.14即可)
就这样,很轻松地就把学生引入到较高深的知识层面中,使同学们对所学的基本图形知识得到了巩固,加深了理解,并学会联想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专心教研,大胆拓展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古人言:
打铁还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教师 经验交流会 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