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弹琴姑娘.docx
- 文档编号:7957519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69KB
14弹琴姑娘.docx
《14弹琴姑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弹琴姑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弹琴姑娘
14.《弹琴姑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弹琴姑娘》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
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西师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与前面的《少年闰土》、后面的《高斯智断瓶中线》等内容构成了本单元的主题——多姿多彩的人物世界。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赞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学苦练的好学精神。
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
每次的琴声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的情感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
小姑娘勤奋刻苦的品质,是通过“我”听到的琴声及感受的间接描写来表现的。
文章语言清新、流畅,构思巧妙。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五年级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已养成带着疑问独立阅读、思考、领悟的良好习惯。
在思维方式上,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课后练习的安排,,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滞留”等词语。
2.智能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掌握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
学习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因此,我准备以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为主要教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1、说教学思路的设计与依据
五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已得到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使其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并充满人文情怀,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设计以下几大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想象画面,品味琴声——品读感悟,深入理解——探究写法,感悟文法
2、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讲课伊始,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一起来欣赏,听后有什么感受?
随后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
你喜欢钢琴曲吗?
想自己弹一曲吗?
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钢琴演奏师。
从而揭示课题。
这样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课文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读描写琴声的句子。
再引导学生以填空形式明白琴声是什么样的?
填空:
()的琴声。
这样以填空的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读好课文,在读中解惑,又引导学生把握了课文的重点——琴声和弹琴姑娘,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三)想象画面,品味琴声。
本文没有过多的语言对琴声进行描述,而是通过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与琴声融为一体,让学生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
并读勾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进入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意识到读书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
为此,在教学中,我贯穿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读、品读等,紧紧围绕琴声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在读和想象中品读句子的优美,感受画面的优美,从而感受到琴声的美妙。
同时,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出作者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四)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看图,用词语来形容图中正在弹琴的姑娘。
()的弹琴姑娘。
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说道,弹琴姑娘琴弹得好,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课文中分别用了两个词语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学生边读边找这两个词语。
随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找间接描写小姑娘品质的句子情感朗读。
读后让学生谈感想。
(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叹、赞美以及启发)
小姑娘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同时也打动了作者,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去理解,去感悟人物的品质,并在感情朗读中得以深化,从中受到启发。
(五)探究写法,感悟文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品读所学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
3、练习和作业设计
(1)、说说你的周围有小姑娘这样的人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
作业体现的是科学性,人文性。
设计这一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觉积累语言,进一步感悟小姑娘勤学苦练的好学品质。
五、说板书设计
14、弹琴姑娘
春天好奇
夏天叮咚叮咚叮叮咚咚钦佩
秋天勤奋好学赞美
冬天锲而不舍祝福
好的板书是课文浓缩的精华,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这一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统领全课,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
它贯穿全文,是全文情感的线索,也是重点所在。
14.弹琴姑娘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
3.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自主探究法谈话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品读句子,从文中优美的语句中感悟琴声的美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导:
琴声美妙悦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
2、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
3、导入:
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
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
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
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
字音:
“滞”是卷舌音;“锲”读“qiè”,不能读成“qì”;“券”读
“quàn”,不能读作“juàn”。
3、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指名反馈:
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学生:
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
5、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
6、师:
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7、找出相关词语。
教师出示:
()的琴声
8、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
(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
9、教师小结:
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
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
10、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
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三、想像画面,感悟琴声
1、教师:
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
(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
生:
“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叮咚!
叮
咚!
叮叮咚咚!
……”
师:
“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在……”,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描写融为一体,雨声与琴声交织出美妙的音乐。
谁再来读?
生:
“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仍然不断的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
师:
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像边钦佩这弹琴人。
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恬静呢?
生:
“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为清明…………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
师:
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
读出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
生:
“冬天的寒夜,…………”
师:
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
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
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小结:
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3、指名反馈:
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
5、教师总结:
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
这一部分通过:
“我”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
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这就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6、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
找出来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1、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感悟。
2、教师小结:
同学,这节课的学习真是美的享受,我们读到了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似乎看到了四季优美的景色,仿佛听到了弹琴姑娘手下飞出来的悠扬的琴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弹琴姑娘的勤学苦练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
2、总结全文,学习作者间接刻画人物形象以及“叮咚”贯穿全文的表达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六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本文的生字词语及四字词语卡片,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姑娘的琴声悦耳、动听、优美。
她为什么能够弹出这么优美的琴声呢?
二、看图,整体感悟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
那位弹琴姑娘。
仔细观察图,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眼前这位正在弹琴的姑娘。
教师出示:
()的弹琴姑娘
师:
姑娘琴弹得好,不仅是因为她弹琴时全神贯注,认真,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
课文中分别用了两个词语进行了高度概括。
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这两个词语。
2、生:
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结果。
三、再读品味,感受情景
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琴声的句子,朗读品味。
2、思考:
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四、抓住关键问题,品读理解
1、师:
文中直接写小姑娘的地方不多,都是通过琴声或者作者的感受描写的,写得简略。
作者是怎样感受小姑娘锲而不舍、勤学苦练呢?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交流自己的看法。
2、生:
“夏日的黄昏,屋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通过对比描写,突出小姑娘的品质。
生:
“秋天天高气爽……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那窗口里传出来”。
生:
“冬天的寒夜,……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
生:
“我回到家里,刚在书旁坐下来,‘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的琴声,又响起来”。
3、师:
学到这里,老师被小姑娘的精神震撼了,你们一定也和老师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姑娘的锲而不舍,勤学苦练让她弹出一支支振奋人心的曲子,她的琴声深深地打动了作者。
4、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5、生:
“我常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谁在弹琴呢?
弹琴的人是谁呢?
”“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我愣住了,原来就是她!
”
6、师:
从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生:
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
7、师:
小姑娘每次的琴声都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情感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
那么“我”为什么这么急切地希望知道并见到这个弹琴人呢?
生:
琴声太优美了,被她的勤学苦练精神感动了。
五、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1、教师总结:
本文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一是作者将琴声“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贯穿始终;二是刻画人物上,采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三是在写琴声的时候,作者不直接写,而是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达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2、说说你周围有小姑娘这样的人吗?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六段。
七、板书设计
14.弹琴姑娘
春天好奇
夏天叮咚叮咚叮叮咚咚钦佩
秋天赞美
冬天祝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4 弹琴姑娘 弹琴 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