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路在何方.docx
- 文档编号:7957187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24.21KB
大学生路在何方.docx
《大学生路在何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路在何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路在何方
大学生路在何方?
——浅谈大学生毕业后的抉择
【摘要】:
大学生载着梦想载着希望来到大学校园。
他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天真的认为大学是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天堂。
但是往往现实是残酷的,已经过了上大学就会有工作保障的年代。
我们高估了自己也看轻了这个社会。
中国人口急剧增长,就业压力变大,很多岗位出现了饱和现象。
大学的教育也正在普及,大学生也在扩招中,我们应该正确的重新审视自己大学生要给自己正确定位,正确认识自己。
大学的毕业生应该何去何从?
有的人为了逃避就业压力于是选择了考研,有的人盲目跟随潮流选择了留学,有的人羡慕一些自己为自己打工的高端人群他们想要创业,你呢?
对于他们的想法有自己的大学计划吗?
或者你想过大学你要做什么吗?
【关键词】:
大学生毕业就业考研留学创业
正文:
大学生就业还是考研,留学还是创业,苦读十余载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无论是大三亦或是大一大二,我们都在深思着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未来之路究竟会是什么场景。
大学中很多人非常优秀,但最终还是没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原因是什么呢?
但还有一些人他们没有在大学中有过辉煌的成绩,但是他们却正值事业的高峰。
在大学中你是那种人呢?
你想有怎样的未来?
在距雅典不远有一座古希腊的
圣城叫德尔斐,这里是传说中的太阳神阿波罗的驻地,但现在这座古城最有名的却是哲人塔列斯刻在太阳神圣殿外的一句传世名言:
“人啊,认识你自己!
”。
目标——就业
我们每个人最初上大学的目的很简单——工作。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面对中国的现状我们迷茫了,我们不明白我们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2010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比2009届要严峻得多。
”据统计,2010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预计是650万--700万人次,加上2009届300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10年大学生就业年度,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
总之,2010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的急剧增加。
由于是高校扩招,相对来说现在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比较高,就业压力也就变大。
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书中指出“中国现有人口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人口急剧增加,就业岗位随之减了又减。
其次,中国现在如前些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般开始普及高等教育,随之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即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以下是历届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统计图(单位:
万人)
2、高校教育的弊端。
高校在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注重课本知识的教育,而忽视掉做人做事的教育。
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而轻视实践的培养。
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合理实用的仅占1.27%,认为较合理但有缺陷的占23.29%,认为一般、较差甚至非常差的高达75.44%;认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对择业很有帮助的仅10.46%,有一些帮助的占41.33%,其余的则认为没有多大帮助甚至几乎没有帮助;认为学校创造的培养能力的机会非常多和比较多的也仅有33.84%;69.89%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学校教育应在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和提供实践机会方面加大努力以满足就业形势的需要。
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一些高校在不重视对大学生就业的培养,在就业率上反而弄虚作假。
“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
”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通过调查反映出就业指导很值得高校在培养方面的加强。
3、大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眼高手低,在大学中没有认真学习但是毕业后却不想从基层做起。
想找到一个工资高轻松地工作。
这种不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从小学就被认为是优等生,高等人才,这于现实中大学生就业很不相符。
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
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大学生不应该盲目追求大城市高工资,我们要从起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达到自己所追求的高薪水大城市。
三、大学生要如何应对: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要通过自身学习或参加一些职业培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更好的和企业的需求衔接,才能在黑压压的就业大军中突围而出,获取以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开始自己的职场生涯。
在学校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做点兼职工作。
使自己更好的了解社会,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好准备。
另外,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有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展自己。
最后要注意机遇的时效性,充分利用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发现就业机会时要主动出击,不能犹豫,也不要害怕失败,应有敢试敢闯的精神。
1、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
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
在心理上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审视自己,相信自己曾经做过的努力,在找工作中正确的分析自己,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做到胸有成竹,临危不乱。
相信一切的努力不会白白的浪费。
我们的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
2、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不要因为遇到挫折就产生自卑的心理,变得不自信,甚至怀疑自己。
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
没有一个人对一个陌生的事物陌生的环境能马上适应的。
要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不要丧失了自信心,丧失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
生活中的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败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
要相信挫折就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没有挫折就没有我们的成功。
3、摆正心态。
大学生除了摆正心态,接受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态的洗礼,还应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早作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就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总之,每一个毕业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找工作前接受一些明确的就业指导,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与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事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从而避免在求职过程中盲目的跟随。
继续深造——考研
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
在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拥有丰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在其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向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
高科技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低位不断上升,报考研究生人数不断递增。
据不完全统计,在校生毕业班有将近60%的同学考研。
下图是近几年的考研趋势(单位:
万人)
考硕年份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考录比例
1997
24.2
5.1
4.7:
1
1998
27.4
5.8
4.7:
1
1999
31.9
6.5
4.9:
1
2000
39.2
8.5
4.6:
1
2001
46
11.05
4.2:
1
2002
62.4
19.5
3.2:
1
2003
79.7
27
2.9:
1
2004
94.5
33
2.9:
1
2005
117.2
32.494
3.6:
1
2006
127.12
40.28
3.2:
1
2007
128.2
36.4
3.5:
1
2008
120
39
3.0:
1
2009
124.6
41.5
3.0:
1
2010
140
47.2
2.9:
1
一、大学生考研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
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人才战略思想就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以科研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必然会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正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研究生的扩招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对研究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的考研者。
2、躲避就业压力。
现在就业门槛越来越高,许多用人单位唯高学历不用,不怕大材小用,就怕招不到大材,显得单位档次低。
就是一些小型企业招聘一名文秘人员也提出了非研究生不要的条件,在这样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本科毕业生深感自己的学历偏低,与其委曲求全,不如再拼搏几年。
这样,很多大学生抱着高一级学历就能赢得更多机遇、多一个竞争砝码、少一份就业压力的想法报考研究生,不得不再次踏上寒窗苦读之路。
3、盲目赶潮流。
同在象牙塔,抬头不见低头见。
看到同宿舍、同班级的很多同学都在考研,形成一种从众行,很多同学就产生了随大流的想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考研大军。
但考研的过程是枯燥的、乏味的,在重重困难面前,很多同学就会临阵脱逃,半途而废。
4、近几年本科扩招的结果。
近几年为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普通高校的扩招、各种民办高校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上大学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方面,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主导,因此,在上大学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产生更高层次教育的需要。
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导致学历贬值,现在社会上就有一种说法,新博士不如老硕士,新硕士不如老本科。
现在社会的人才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社会人才结构的变化就像人们在饮食上的变化。
温饱以前,人们讲究“什么能吃”,现在人们讲究“该吃什么”;同样,高校的扩招让更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也让更多的用人单位有了充分的人力资源选择。
当大家都在寻求如何吃的科学吃的健康的时候,馒头还是馒头,但却已不再是非吃不可了。
二、正确看待考研
1、考研的好处。
考研产生的不利影响还是值得考虑的。
大家都一窝蜂的考研,仗着现在学历高的人越来越多,招聘公司开始乱招人。
公司看门的都是硕士生的现象是屡见不鲜。
这样造成了人才浪费。
如果门卫保安保洁工人岗位的应聘还要求学历是研究生,那是不是一种社会上严重的一个问题,一个严重的人才资源的浪费。
书读多了没时间去实践,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是会下降的,身体素质也会下降。
大家都坐在板凳上做学问,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基本的素质我们还是应该具备的。
大学中我们需要认真地培养自己最基本的素质。
2、考研的危害。
大学生考研有它不利的方面,也有它有利的方面。
追求知识渴望继续学习的同学应该继续深造。
但是如果选择了考研就要一如既往的走下去。
一旦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就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对自己的选择给与充分的尊重。
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看到那些准备考研的同学中只要是坚持到最后的就肯定是胜利的,而中途放弃、三心二意或临阵退缩的,当然都可想而知了。
有的时候,得与失、成与败,真的只是一念之间。
Churchill的那句名言一直是我说服自己冒险的工具——SuccessistheabilitytogofromonefailuretoanotherwithnoloseofEnthusiasm。
3、大学生要给自己正确定位。
正确认识自己,没必要都挤考研这一独木桥。
考研还是不考研,都应该是结合整体环境,自身条件来选择的,而不是盲目的,敢潮流似的的去考研。
树立“学会生存”的择业观,主动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将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联系起来,找到自己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
对待考研要考虑全面,要做好心理准备,还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和努力。
考研有利于发展,但不考研就未必会失败。
因此也不必要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放平心态。
以正确的眼光去对待考研和工作,相信选择考研的同学会有一个好的成绩,而选择不考研的同学同样也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做自己的老板——创业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各界及国家相关的政府部门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当中就提到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增长点。
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中,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些保障机制。
2011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全力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调整完善了支持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新政策将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一、创业成功事例:
实例一:
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十多年前放弃了自己在政府中让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毅然下海,倒腾过白酒和房地产,打造了“天地壹号”苹果醋,在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千万富翁级的“猪肉大王”。
实例二:
胡启立是武汉科技学院电信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红安农村人。
4年前,他借债上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打工、创业,不仅还清了债务,为家里盖起了两层洋楼,自己还在武汉购房买车,拥有了自己的培训学校。
实例三:
大唐圣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是4个刚毕业一两年的小伙子,其中3个毕业于桂林工学院艺术系。
总经理董刚、常务副总经理张立东、技术督导朱利军都是桂林工学院的校友。
2006年,在合同期满一年后,朱利军和王文涛辞职,并和在外奔波一年、积累了一定社会经验的董刚、张立东一起,创办了大唐圣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实例四:
32年前,一名18岁的大三学生从哈佛退学,一头扎进个人计算机软件领域,创建微软公司。
这个不误正业的大学生就是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成功的实例还很多,创业看似很容易,创业成功便是千万亿万富翁,但是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自主创业。
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就业。
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工作后,抱着替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的心态选择了自主创业,认为自主创业有激情、更投入、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那你就错了。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则只有2%~3%,有97%~98%的大学生创业失败,专业人士分析,缺乏相关的创业教育和实战经验、缺乏“第一桶金”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对于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的实战经验及“第一桶金”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三、面对创业热我们要做些什么
比尔·盖茨一直是当今世界大学生的榜样,特别是那些正在大学就读的学生,每当他们急欲放下学业,跃跃欲试张开创业翅膀而遇阻时,他们常常搬出比尔·盖茨。
在许多人眼里,只要有创意有资金,实现创业梦想就近在眼前,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为。
不可否认,大学生创业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胡启立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实际上,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是失败,是苦涩。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广泛学习各种基本技能、培养健康稳定的文化心态的黄金时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实践、体验社会,但还是应以学业为重。
向比尔·盖茨看齐,看的更应该是开创精神,而不是草率的盲从。
面对金融危机,面对生活压力,你应该怎么选择。
机会靠
自己争取,别怕苦、别怕累、别怕碰壁、别怕失败,要自信、要坚持。
放弃休息、放弃舒服、放弃单一的理论,用实际的行动、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创新改变一为的传统,掘取属于你的第一桶金。
“当你陷入人为困境时,不要抱怨,你只能默默地吸取教训。
”
——比尔·盖茨
“在学校里,你考第几已不是那么重要,但进入社会却不然。
不管你去到哪里,都要分等排名。
”
————比尔·盖茨
放眼世界——留学
一、留学现状
一般说来,申请者愿意到经济发达的国家和世界知名的院校深造,本人的学习天赋较好,又有充足的财力支持,当然可选择美、加、欧、澳、日等国家或地区留学。
这些国家经济发达、教育先进,去那里留学可以学到更多、更新的科学知识,可以掌握更高、更精、更尖端的先进技术,从而使自己将来更具有社会竞争力。
而对于另一些人,对去发达国家留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们选择那些教育先进且与国际接轨,又有稳定社会环境和较好生活条件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留学(如南亚各国),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在这些国家学习一是所学专业课程与国际接轨,或文凭国际上广泛承认;二是除攻读了一门专业课程外,还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三是费用低。
到这些国家留学的学习生活费用,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留学费用的三至五分之一,就目前我国情况而言,一般工薪家庭有可能支付得起。
二、出国留学的原因
1、人生经历。
现代社会的信息已经非常发达,你可能觉得在媒体、互联网上可以了解到发达国家的一切,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国外是如何生活的。
但是这种想象绝对与你实际在国外生活是两码事。
呼吸清新的空气,体会人文的关怀,这将是你在国内无法效仿、无法品味的一种经历。
留学生活会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真实体验多元文化、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坦然面对胜利和失败的心态,并且有助于你以更全面的眼光理解人性和社会,还会让你更加关心和热爱我们的祖国。
2、专业选择的机会。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外大学开设的专业非常广泛,很多专业在国内还是空白,或者国内同等专业不被国外普遍承认,典型的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律专业。
如果你想在国外执业,那么你只有选择拿国外的学位。
二是在中国,报考研究生时大多仍然要求有
本科同专业的背景,而去国外读硕士则比较灵活,不需要学术考试,而且转专业比较方便。
比如,英文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申请会计、教育、传媒甚至IT专业———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3、资源利用与读书效率。
一方面,发达国家在教育方式、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
另外一个优势是时间,我们知道,国内大学的标准读书时间是本科4年,硕士3年,而在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国,本科仅需三年,硕士只需一年,这就大大降低了留学的机会成本,因为你可以比国内的同龄人早3年硕士毕业开始职业生涯!
4、改变现状的愿望。
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已经在国内拥有非常好的工作,但是他们渴望一份在职业发展上的超载。
尽管收入颇丰,但是他们鉴于企业中的竞争压力,认识到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需要不断地充电和学习;或者他们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职位高度,觉得再难以向上突破了,这时候选择出国深造可谓是恰逢其时。
还有一些希望改变现状的人,是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希望通过留学获得一个相关的海外学位后转行到自己喜欢的行业去发展,这也是可行的。
当然留学后的收获是很丰富的,留学所获得的能力也颇为引人关注以下是留学后的收获:
语言能力
76.7%
专业知识
74.1%
对国外社会的了解
52.6%
与国外人建立联系
36.4%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7.8%
忍耐力
13.1%
意志力
19.3%
柔软性
10.2%
如上所示,留学生在外国留学的收获,列前三位的分别是:
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对国外社会的了解。
被选择率最低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仅占7.8%,由此可见国外重能力轻关系的社会风范对留学人员的潜在影响。
二、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
1、评估学生出国后的独立生存指数。
2、评估学生的自我欲望控制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3、评估学生接受不同文化的能力以及自我创新能力。
4、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合理的出国时间。
5、学历要求。
申读美国大学本科课程须至少高中毕业,申读硕士课程须本科毕业,拥有学士学位。
申请学校和专业时应尽量符合个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及兴趣爱好,但某些特殊专业也可考虑转换,如国内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转读美国的工商管理硕士(MBA)等,不管你选择外景主持或其它任何的学科只要在国内所有的学术领域有的在美国也有而且许多更为完善教育体制更为杰出。
6、英语要求。
美国大学都要求学生在申请时提供英语成绩,基本要求为本科托福不低于500分。
申读研究生不仅要求托福550分以上,可能还需要提供其他相关英语成绩,如理工科、文科及数学专业要求GRE成绩,商科专业要求GMAT成绩,牙科专业要求DAT成绩,医科专业要求MCAT成绩,法律专业要求LSAT成绩等。
但也有些美国大学对于申请研究生课程的学生不要求GRE或GMAT成绩。
优秀的英语成绩可以帮助学生申请不同程度的奖学金。
7、经济要求。
由于学校和专业的不同,美国大学的学费相差很大。
一般来说,社区大学的学费为每年2000美元左右,而有些优秀的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和膳宿费高达28000美元。
美国大学的本科课程为4-5年,硕士课程为1-3年,博士课程为5-7年。
对于申请家庭陪读的学生,每年其配偶的费用为5000美元左右,子女的费用为每人每年4000美元左右。
家庭医疗保险费用每年大约3500-4000美元。
对于那些持有学生签证而又想工作的学生,美国移民法律有非常严格的限制,持有最普通的F-1签证,每周可兼职或校内工作不超过20小时。
三、留学你适合吗?
学生在国外读书,锻炼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他们将来适应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每个人的自理能力是锻炼出来的,出国留学的经历无疑对我们的学业、职业前景、自身性格的发展有着重大价值。
但是,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海外求学之旅充满着曲折与艰辛,由此带来的孤独、郁闷与艰难,也只有身处其境才能感受到。
我们的生活观、自立能力、自控能力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影响,出现一些问题。
国内教育强调基础知识的系统培养和训练,因此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要扎实一些。
西方教育强调个人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个性化才能和创造力方面可能略胜一筹。
一些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的出国留学生,到了国外基本功的优势逐渐显现,加上西方教育的创新优势,很快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在谈到自己成就时曾指出,中国西南联大教我基础扎实,知识严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我创新方法,中外教育优势互见,结合起来就会造成各种人才。
况且,国内基础教育目前正在抓紧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信发展趋势不会落后于西方。
只有学生在大学时中国的教育不足才显现出来,例如在动手能力及市场竞争方面还是很缺乏,所以中国的学生如果想要留学应该选择高中毕业以后,这样可以很好的溶入西方文化;如果学生想要学习技术,需要研究生毕业后。
在中国基础教育总体质量得到国际上普遍肯定的情况下,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不可取的。
出国留学你一定要想清楚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结语:
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踏进社会之前,没有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目标追求是什么,这都是很正常的。
面对现实,不说大道理,自己的前途,自己来把握。
理想
与实际是可以兼得的。
但是你必须有计划,必须付出,必须执著。
相信我们自己当初拥有的梦想吧!
只要我们勇敢奋斗,有理想有目标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生路 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