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
- 文档编号:795697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77.78KB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1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4)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辨析] 有人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着的。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提示:
事物处于联系之中,这是无条件的;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具有联系,这是有条件的。
3.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表现
①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要求: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容易出现的问题:
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3)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思考] 事物存在和发展需要各种条件,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应如何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提示: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联系的概念
(1)从本质上看,联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从结果上看,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会引起相关事物、要素的变化和发展。
(3)从范围上看,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这种关系。
判断某一具体联系究竟是事物之间的,还是事物内部的,关键是把谁看成一个复杂事物。
(4)哲学上的联系概念是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关系这一共同属性的概括和总结,它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辩证法范畴。
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是不同的,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这一点是无条件的。
(2)两个具体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是有条件的。
条件是否具备,关系联系能否发生,条件的具体情况关系联系的不同情形,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的多样性。
3.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是客观的,指的是人不能臆造、不能强加、不能否认、不能割断联系。
我们要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可以认识联系,可以根据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事物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建立新的联系、可以创造或限制条件从而使事物间对人有利的联系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化害为利。
(3)对于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
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们只能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凭空创立或从根本上取消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1)联系多样性的表现: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有利联系和不利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根本联系和一般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等。
(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依据
①从唯物论角度:
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
②从辩证法角度: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构成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
(1)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和作用多种多样,各有自身的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决定着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联系的条件性是指任何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这是因为,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1.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1)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2)地位、作用与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
(1)整体离不开部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2)部分离不开整体: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3.系统与要素关系原理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含义:
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3)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1)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辨析] 有人认为,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提示:
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方式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类别
整体
部分
区别
内涵
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地位
功能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
系
相互
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相互
影响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方法论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准确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从结构上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大于部分。
(2)从功能上讲,整体与部分功能的关系有三种情形:
一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二是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三是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
①整体性:
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②有序性:
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系统的功能具有了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实践方面: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认识方面: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正确认识整体与系统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部分构成整体时,可以是有序的,也可能是无序的,只有前一种情况下,整体才可以称为系统。
1.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应用示例:
用于分析人与联系的关系,既要看到联系的客观性,又要看到人能够认识事物的客观联系、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等)
2.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应用示例:
用于说明做一件事情,需要正视事物发展的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条件等)
3.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应用示例:
用于分析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的方式,即实施区间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发挥各种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等)
4.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第2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辨析] 有人认为,发展就是运动变化。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提示: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2.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3)判断新旧事物:
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1.发展的普遍性
(1)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表现在: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
(2)方法论: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2.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运动
变化
发展
区
别
含义不同
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表明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
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变化分为三种,前进的、上升的;循环往复的;倒退的、下降的。
其中只有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侧重点不同
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绝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发展则指出了运动、变化的趋势
联系
运动、变化比发展的外延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
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者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3.判断新旧事物的几种错误认识
(1)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从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方面来说,最终的结局无疑是旧事物在先,新事物在后;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其间既有新旧事物并存的情形,也会出现旧事物暂时的复辟现象,不能笼统地说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力量强大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从长远的观点来说的,不是说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就具有强大的力量。
当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旧事物往往更强大。
(3)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高中政治 必修 第三 把握 世界 规律 知识点 考点 重点难点 提炼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