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 1.docx
- 文档编号:7938572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99
- 大小:106.79KB
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 1.docx
《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 1.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1
长歌行
汉乐府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
青
青
园
中
葵
,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
露
待
日
晞
。
yáng
chūn
bù
dé
zé
阳
春
布
德
泽
,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
物
生
光
辉
。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
常
恐
秋
节
至
,
kūn
huáng
huā
yè
shuāi
焜
黄
华
叶
衰
。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
川
东
到
海
,
hé
shí
fù
xī
guī
何
时
复
西
归
?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
少
壮
不
努
力
,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老
大
徒
伤
悲
。
题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
汉乐府曲调名。
晞:
晒干。
阳春:
生长茂盛。
布:
散布,洒满。
德泽:
恩泽。
焜黄:
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
同“花”
衰:
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
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七步诗曹 植
zhǔ
dòu
rán
dòu
qí
煮
豆
燃
豆
萁
,
lù
chǐ
yǐ
wéi
zhī
漉
豉
以
为
汁
。
qí
zài
fǔ
xià
rán
萁
在
釜
下
燃
,
dòu
zài
fù
zhōng
qì
豆
在
釜
中
泣
。
běn
shì
tóng
gēn
shēng
本
是
同
根
生
,
xiāng
jiān
hé
tài
jí
相
煎
何
太
急
。
作者背景
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
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釜:
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
豆秆。
漉:
过滤。
豉:
豆豉。
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
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
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
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
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
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
笼
盖
四
野
。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
注词释义
川:
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
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
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野:
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
同“现”,这里不读jiàn。
。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
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
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
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
咏 鹅
骆宾王
é
é
é
鹅
,
鹅
,
鹅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
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
作者背景
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词释义
咏鹅:
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
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拨:
划。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
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
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
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
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
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
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
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shào
xiǎo
lí
jiā
lǎo
dà
huí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shuāi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
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
作者背景
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
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义
偶书:
偶然写出来的。
鬓:
耳边的头发。
衰:
古音读作cuī。
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
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
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
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咏 柳
贺知章
bì
yù
zhuāng
chéng
yī
shù
gāo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
èr
yuè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
作者背景
见《回乡偶书》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咏:
歌唱,赞美。
碧玉:
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
打扮。
绦:
丝带。
。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
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ǚ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作者背景悲歌。
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
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注词释义
凉州词:
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仞:
长度单位。
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
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
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
何必。
度:
经过。
玉门关:
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古诗今译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
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
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登鹳雀楼
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
春 晓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
作者背景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注词释义
眠:
睡觉。
闻:
听见。
啼鸟:
鸟鸣。
夜来:
昨夜。
古诗今译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
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
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
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
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
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
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作者背景
见《凉州词》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
落下。
欲:
想。
穷:
尽。
更:
再。
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
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
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
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宿建德江
孟浩然
yí
zhōu
bó
yān
zhǔ
移
舟
泊
烟
渚
,
rì
mù
kè
chóu
xīn
日
暮
客
愁
新
。
yě
kuàng
tiān
dī
shù
野
旷
天
低
树
,
jiāng
qīng
yuè
jìn
rén
江
清
月
近
人
。
作者背景
见《春晓》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建德江:
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渚: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旷:
空旷。
江清:
江水清澈。
古诗今译
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江中沙洲,日落黄昏时旅途的愁思愈来愈深。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比树还低,江水清清一轮明月离人很近。
名句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此诗写旅途愁怀,构思巧妙。
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小船停靠在建德江中的小沙洲边准备住宿。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
这就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但新愁何在,作者没有明说,却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
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要笼罩一切;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在舟边荡漾。
在这茫茫四野、悠悠江水中,惟有明月来陪伴孤独的游字。
明月让他获得了慰藉,也使他平添了更多的新愁。
“愁”是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凉州词
王 翰
pú
táo
měi
jiǔ
yè
guāng
běi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
yú
yǐn
pí
pā
mǎ
shàng
cuī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
zuì
wò
shā
chǎng
jūn
mò
xiào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
gǔ
lái
zhēng
zhàn
jǐ
rén
huí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
作者背景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注词释义
凉州:
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葡萄美酒:
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夜光杯:
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
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催:
催促。
沙场:
旷沙平野。
后多用来指战场。
古诗今译
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
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
名句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
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出 塞
王昌龄
qín
shí
míng
yuè
hàn
shí
guān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
wàn
lǐ
cháng
zhēng
rén
wèi
huán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
dàn
shǐ
lóng
chéng
fēi
jiàng
zài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
bù
jiào
hú
mǎ
dù
yīn
shān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
作者背景
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
注词释义
龙城飞将:
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胡马:
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
只要。
阴山:
阴山山脉。
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
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古诗今译
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名句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与很多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所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
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
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从军行
王昌龄
qīng
hǎi
cháng
yún
àn
xuě
shān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
gū
chéng
yáo
wàng
yù
mén
guān
孤
成
遥
望
玉
门
关
。
huáng
shā
bǎi
zhàn
chuān
jīn
jiǎ
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
,
bù
pò
lǒu
lán
zhōng
bù
huán
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
。
作者背景
见《出塞》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青海:
地名,在今青海湖。
雪山:
指祁连山,常年积雪。
玉门关:
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
破:
击败。
楼兰:
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东南一带。
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多次杀害汉朝使臣。
这里借指侵扰唐朝西北地区的敌人。
古诗今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名句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
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 小学生 古诗 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