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1课时 逍遥游节选.docx
- 文档编号:7937376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75.09KB
41第1课时 逍遥游节选.docx
《41第1课时 逍遥游节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第1课时 逍遥游节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1第1课时逍遥游节选
专题四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专题概览
专题导言 茫茫宇宙,引人感怀。
仰观宇宙之浩渺,庄子兴极御风而行,逍遥游于其中;俯察品类之繁盛,王羲之兴尽悲来,痛呼“死生亦大矣”!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人”只是天地间的“那一个”……对生命的呐喊,响彻在历史的天空;对生命的思索,印刻在先哲的心中。
呐喊、思索成了永恒的哲学主题,宇宙因之而灿烂,人生因之而澄明。
课文精评 《逍遥游(节选)》:
通过“小大之辩”的论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超现实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兰亭集序》:
虽然有人生无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暗含把握人生当下,不宜空谈玄理的态度。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通过“苇草”形象地说明了人的软弱性,同毁灭人的宇宙相比,人又是伟大的。
《我为什么而活着》:
阐述了作者自己的人生信仰与追求,探寻人生的意义。
板块一 心连广宇
●主题导读
《逍遥游》《兰亭集序》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富有哲理思辨色彩的文章。
庄子的《逍遥游》通过“小大之辩”的论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超现实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把人从庸常的世俗世界引入这一境界,开阔了人的心胸眼界,启发人们应该具有旷达的、超越庸常的生命追求。
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然有人生无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晋时期流行的消极虚妄的人生态度,暗含把握人生当下,不宜空谈玄理的真实乐观的态度。
第1课时 逍遥游(节选)
●画语导入
战国时期,当孟子带领他的门徒风尘仆仆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致力于在现实中构筑人间天堂时,有一个人却将他的思想深入到绝对自由的领域,他以奔放的想象力,贴近现实的人生譬喻,透彻精当的说理和饱蘸着诗意的笔墨,把自由的境界描绘得如此高远、神奇美妙和震撼人心。
这个人就是“庄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庄子《逍遥游》的自由世界吧。
●研习梳理
【字词梳理】
1.正音
鲲鹏( ) 迁徙( ) 抟扶摇而上( )
坳堂( ) 夭阏( )蜩( )
学鸠( )決起( )蟪蛄( )( )
晦朔( )斥
( )蓬蒿( )
数数然( )泠然( )
答案:
kūn,xǐ,tuán,ào,è,tiáo,jiū,xuè,huì,ɡū,shuò,yàn,hāo,shuó,línɡ
2.辨音
厌恶( )数量( )
凶恶( )数见不鲜( )
彼且恶乎待哉( )数典忘祖( )
答案:
wù,è,wū;shù,shuò,shǔ。
3辨形
山(ào)晦(shuò)
执(niù)追(sù)
料(sù)
论(biàn)丧(jǔ)
别(biàn)击(jū)
咒(zǔ)
答案:
坳,拗;朔,溯,塑;辩,辨;沮,狙,诅。
【词语积累】
鹏程万里: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
比喻前程远大。
扶摇直上:
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后比喻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文言整理】
1.通假字
(1)其翼若垂天之云同 同
(2)其正色邪同 同
(3)三餐而反同同
(4)小知不及大知同同
(5)此小大之辩也同同
(6)御六气之辩同同
(7)旬有五日而后反同同同同
答案:
(1)“垂”同“陲”边际
(2)“邪”同“耶”疑问语气词(3)“反”同“返”返回(4)“知”同“智”智慧(5)“辩”同“辨”分辨,分别(6)“辩”同“变”变化(7)“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反”同“返”,返回
2.古今异义
(1)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
今义:
野生动物的一种
(2)腹犹果然
古义:
今义: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匹之
古义:
今义:
大家,许多人
(4)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今义:
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
(1)指游气
(2)吃饱的样子(3)一般人(4)虽然这样
3.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 )
(2)《齐谐》者,志怪者也( )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向南飞
(2)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之事
4.一词多义
(1)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博闻强志
(3)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之者谁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置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郑人有且置履者
(5)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复前行,欲穷其林
(6)其
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奚以知其然也
(7)而
怒而飞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水浅而舟大也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而御六气之辩
(8)之
水之积也不厚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而莫之夭阏者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辩乎荣辱之境
答案:
(1)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名词,气息。
(2)名词,志向。
动词,立志。
动词,记载。
动词,记住。
(3)名词,名称。
名词作动词,命名。
名词,名望。
动词,说出。
(4)动词,安放。
动词,购置。
(5)形容词,尽。
形容词,生活困难。
动词,走到尽头。
(6)句中语气助词,舒缓语气。
代词,代“鲲”,译做“它”。
在选择句中用以加强揣测语气的 语气副词。
代词,代“水”,译做“它”。
代词,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 年”的观点。
(7)表修饰的连词。
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
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第二个“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
(8)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鹏”。
动词,到,往。
指示代词,此,这。
代词,代“宋荣子”。
结构助词,的。
5.特殊句式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此小大之辩也
(3)南冥者,天池也
(4)翱翔蓬蒿之间
(5)之二虫又何知
(6)而莫之夭阏者
(7)而彼且奚适也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答案:
(1)介宾短语后置句
(2)判断句(3)判断句(4)省略句(5)宾语前置句(6)宾语前置句(7)宾语前置句(8)宾语前置句
●【资料园地】
1.走近作者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
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
2.《庄子》名句辑录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水》)
(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
(5)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
(6)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庄子·养生主》)
(7)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庄子·大宗师》)
【图解文本】
●合作探究
1.《逍遥游》两次形象地描绘鲲鹏的神奇变化和大鹏展翅南飞的雄奇壮观,也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这能理解成简单的重复吗?
探究 不是重复而是反复。
这其实是《庄子》中常见的“重言”的手法。
《庄子》的《寓言》篇中说: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即因任物理本然,不主观立论之言。
而所谓“重言”,陆复明在《庄子音义》中说是“为人所重者之言”。
即怕人不相信,假借往圣先贤、先辈宿学之口,替自己说话。
“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在本文中的运用,可以理解为通过“重言”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
通过这一段与开头部分那一段的呼应和印证,更显出大鹏形象的高大雄伟和那些小虫小鸟的渺小卑微,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出“小大有别”和“小不及大”并不是对“大”的肯定。
这里的“小”和“大”只是事物之间量的区别,而不是质的差别。
大如鹏鸟,小如蜩鸠,在生命状态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有所待”。
2.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探究 庄子对他塑造的大鹏形象,原则上是否定的。
因为,在庄子看来,大鹏的展翅翱翔,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逍遥和绝对的自由,因为它还要凭借海运风起。
但是,作者又义正词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作者在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
什么苦情呢?
我们不妨作出这样的比较想象:
一只大鹏在茫茫北海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所待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
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污浊黑暗的社会找到慰藉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3.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文章结尾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怎样正确理解“无己”“无功”“无名”的含义?
你对庄子所追求的境界有什么看法?
思路提示一 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摆脱了一切束缚、不需要依靠任何东西(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绝对自由状态。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认为这是人达到绝对自由的途径。
①所谓“无己”,就是忘掉自我。
在庄子看来,人和万物都是“道”的表现形式。
人如果拘于形体,必然会受外物的束缚,他提出的“无己”就是希望丧失“自我”意识,这样就不会受外物的拘束,不会去评判是非曲直,从而达到怡然自得的境界。
②所谓“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做到“清静无为”。
庄子只求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宣扬的也是保生养亲以尽天年,不求建功立业。
这是一种消极思想。
③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由人,偃仰随我,置声名与舆论于不顾。
“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绝对自由的途径,是追求的最高境界。
庄子认为,任何人只要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却世间的毁誉得失,超越一己的生死界限,便会达到物我两忘、怡然自得的逍遥。
思路提示二 庄子所提倡的“忘我”精神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忘我”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生活在现实社会里,任何人都不能做到“无所待”,人生一世应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应该有建功立业的抱负。
对待这种消极的人生观,我们既要批判又要继承。
●文苑小憩
霞光灿烂,赏读经典书卷——感悟
【含英咀华】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自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
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任逍遥
让我悲也好/让我悔也好/恨苍天你都不明了/让我苦也好/让我累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让我悲也好/让我悔也好/恨苍天你都不明了/让我苦也好/让我累也好/让我天天看到她的笑/让我醉也好/让我睡也好/把愁情烦事都忘了/让我对也好/让我错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任贤齐《任逍遥》)
【美文欣赏】
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作者:
鲍鹏山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
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
‘愿以境内累矣。
’”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在其位,谋其政。
”“君子之仕,行其义也。
”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
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
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
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
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
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
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
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
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
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
他成功了。
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
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
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
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
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
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累”。
“庄子持竿不顾。
”
好一个“不顾”!
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
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
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
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
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
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
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
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
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
“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
庄子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你们走吧!
我也是这样选择的。
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
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类的怜悯!
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
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伤害的心灵……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
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
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
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
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
天下污浊,不能用正派庄重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之辞来与之周旋。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
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
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
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赏析:
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庄子的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其内心深处却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
他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
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
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天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这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强烈觉醒。
●课堂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北冥(mínɡ)尘埃(āi) 坳堂(ào) 抟扶摇而上(chuán)
B.鲲鹏(kūn)夭阏(yān)蓬蒿(hāo)学鸠(jiū)
C.晦朔(shuò)泠然(línɡ)宿舂粮(chōnɡ)決起(jué)
D.蟪蛄(huì)榆枋(fānɡ)蜩与学鸠(tiáo)数数然(shuó)
答案:
D。
A.抟“tuán”;B.夭“yāo”;C.決“xu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
奋起的样子
B.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焉:
于此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乃今:
而今
D.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犹然:
仍然
答案:
D。
犹然:
笑的样子。
3.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答案:
B。
A.古义:
真正的颜色;今义:
纯正的颜色。
C.古义:
不求名声;今义:
没有名声。
D.古义:
四季;今义:
春天和秋天。
4.下列每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是( )
A.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时则不至
B.不知其几千里也小知不及大知之二虫又何知
C.何辞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何以伐为
D.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答案:
C。
“为”皆为语气词。
5.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答案:
A。
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6.填空。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水浅而舟大也。
(2)小知不及大知,。
(3)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其翼若垂天之云,,,负青天,,且适南冥也。
(4)故夫知效一官,,,,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6),,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答案:
(1)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2)小年不及大年
(3)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然后图南
(4)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5)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课后强化作业
课内挖潜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
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菌不知晦朔
②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③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B.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C.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答案:
A。
①②农历每月最后一天③长④身高。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知不及大知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有冥海者,天池也④且适南冥也
A.①与②的用法不同,③与④的用法也不同。
B.①与②的用法相同,③与④的用法也相同。
C.①与②的用法不同,③与④的用法相同。
D.①与②的用法相同,③与④的用法不同。
答案:
D。
①②“知”通“智”,③深,④“冥”通“溟”。
3.从题干提示的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各句的相应括号中。
绝:
A.断,断绝B.极,非常C.高超,绝妙D.横渡,横穿E.超越
①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③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 )
④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 )
⑤佛印绝类弥勒。
( )
答案:
①E ②D ③A ④A ⑤B
4.下列各句与其他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彼且奚适也?
B.奚以知其然也?
C.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D.大王来何操?
答案:
B。
B项为介宾前置句,其他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的情况。
5.翻译下列句子。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
答案:
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难道不可悲吗?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也。
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
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
先明,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
统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
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
勤乘酒凶悖,又于道路辱统。
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
及当攻屯,统曰:
“非死无以谢罪。
”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
还,自拘于军正。
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后权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数兒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
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
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
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城,於是大获。
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
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又从破皖,拜荡寇中郎将,领沛相。
与吕蒙等西取三都,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1第1课时 逍遥游节选 41 课时 逍遥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