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作业诺贝尔奖及历年诺贝尔化学奖.docx
- 文档编号:7930114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3.98KB
有机化学作业诺贝尔奖及历年诺贝尔化学奖.docx
《有机化学作业诺贝尔奖及历年诺贝尔化学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作业诺贝尔奖及历年诺贝尔化学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化学作业诺贝尔奖及历年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奖及历年诺贝尔化学奖
一、诺贝尔奖简介:
(1)人物介绍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2)奖项设立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
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
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做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做出重大贡献者。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
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3)奖金奖牌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
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
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
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
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
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知识的尊重。
(4)评选标准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
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
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
(5)评选过程
其评选过程为: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
人。
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
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
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
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
奖)。
——不得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
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
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
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出席并授奖。
2、历年来诺贝尔化学奖
1901
范特霍夫,荷兰,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规律
1902
费歇尔,德国,合成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
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电离学说
1904
拉姆塞,英国,发现稀有气体
1905
拜耳,德国,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
1906
莫瓦桑,法国,制备单质氟,发展高温反射电炉
1907
布赫纳,英国,发现非细胞发酵现象
1908
卢瑟福,英国,提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理论
1909
奥斯特瓦尔德,德国,提出催化剂作用理论,对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的研究做出贡献
1910
瓦拉赫,德国,合成香料研究脂环族化合物
1911
居里,法国,发现镭和钋
1912
格林尼亚,法国,发明格林尼亚试剂(格林试剂)
萨巴蒂埃,法国,研究有机化合物催化加氢
1913
维尔纳,瑞士,提出配位化学理论
1914
T.W.理查兹TherdoreWilliamRichards,1968—1928)美国人,精确测量大量元
素的原子量
1915威尔斯泰特(RichardWillstater,1872—1924)德国人,研究植物色素,特别是叶绿素
1918
哈伯(FritzHaber,1868—1930)德国人,发明工业合成氨方法
1920
能斯特(WalterNernst,1864—1941)德国人,研究热化学,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
1921
索迪(FrederickSoddy,1877—1956)英国人,研究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
1922
阿斯顿(FrancisWillianAston,1877—1945)英国人,研究质谱法,发现整数规划
1923
普雷格尔(FritzPregl,1869—1930)奥地利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5
齐格蒙迪(RichardZsigmondy,1865—1929)奥地利人,阐明胶体溶液的多相性质
1926
斯维德伯格(TheodorSvedberg,1884—1971)瑞典人,发明超离心机,用于分散体
系的研究
1927
维兰德(HeinrichWieland,1877—1957)德国人,研究胆酸的组成
1928
文道斯(AdolfWindaus,1876—1959)德国人,研究胆固醇的组成及其与维生素的关系
1929
哈登(SirArthurHarden,1865—1940)英国人,研究糖的发酵作用及其与酶的关系
奥伊勒(SirArthurHarden,1865—1940)瑞典人,研究辅酶
1930
H.费歇尔(UailsFischer,1881—1945)德国人,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
1931
波施(CarlBosch,1874—1940)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
贝吉乌斯(FriecrichBergius,1994—1949)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
1932
兰米尔(IrvingLangnuir,1881—1957)美国人,研究表面化学和吸附理论
1934
尤里(HaroldClaytonUrey,1893—1981)美国人,发现重氢
1935
F.约里奥—居里(FredericJoliot—Curie,1900—1958)法国人,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
I.伊伦—居里(IrenoJoliot—Curie:
1897-1956)(女)法国人,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
1936
德拜(PeterDebye,1884—1971)荷兰人,研究偶极矩和X射线衍射法
1937
哈沃斯(SirWalterHaworth,1883—1950)英国人,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
卡雷(PaulKarrer,1889—1971)瑞士人,研究类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B2
1938
R.库恩(RiehardKuhn,1900—1967)德国人,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1939
布特南德(AdolfButenandt,1903—)德国人,研究性激素
卢齐卡(LeopoldRuzicka1887—1976)瑞士人,研究聚亚甲基和高级萜烯
1943
海维西(GyorgyHevesy,1885—1966)匈牙利人,利用同位素作为化学研究中的示踪原子
1944
哈恩(OttoHahn,1879--1968)德国人,发现重核裂变现象
1945
维尔塔宁(AatturiVirtanen,1895—1973)芬兰人,发明饲料保藏方法
1946
萨姆纳(JamesBatchellerSumner,1887-1955)美国人,发现结晶蛋白酶
诺思罗普(JohnHowardNorthrop,1891—)美国人,制备绩效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斯坦利(WendellMeredithStanley,1904—1971)美国人,制备绩效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1947
鲁宾逊(SirRobertRobinson,1886—1975)英国人,研究生物碱和其它植物制品
1948
梯塞留斯(ArmeWilhelmKaurin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研究电泳、吸附分析he和血清蛋白
1949
乔克(WilliamFrancisGiauque,1895-1982)美国人,研究超低温下物质的性质
1950
第尔斯(OttoDiels,1876—1954)德国人,发现双烯合成
阿尔德(KurtAlder,1902—1958)德国人,发现双烯合成
1951
麦克米伦(EdwinMattisonMcMillan,1907—)美国人,发现和研究超铀元素镅、锔、锫、锎等
西博格(GlennThedoreSeaborg,1912-)美国人,发现和研究超铀元素镅、锔、锫、锎等
1952
A.马丁(ArcgerMartin,1910—)英国人,发明分配色谱法
辛格(RichardSynge,1914—)英国人,发明分配色谱法
1953
施陶丁格(HermannStaudinger,1881—1965)德国人,提出大分子概念
1954
鲍林(LinusPauling,1901—)美国人,研究化学键的本质
1955
杜·维尼奥(VincentDuVigneaud1901—1978)美国人,合成多肽和激素
1956
谢苗诺夫(NikolaySenyonov,1896-)苏联研究气相反应化学动力学
欣谢尔伍德(SirCrilHinshelwood,1897—1967)美国人,研究气相反应化学动力学
1957
托德(SirAlexanderRobertusTodd,1907-)英国人,研究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
1958
桑格(FrederickSanger,1918—)英国人,测定胰岛素分子结构
1959
海洛夫斯基(JaroslavHeyrovsky,1890-1967)捷克人,发明极谱分析法
1960
利比(WillardFrankLibby,1908—1980)美国人,发明用放射性碳-14测定地质年代
的方法
1961
MELVINCALVIN,美国,研究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
1962
约翰·考德里·肯德鲁(JohnCowderykendrew)英国人(1917--)
约翰·考德里·肯德鲁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
一九五七电他首先确定了多肽链在肌红蛋白分子中的空间排列顺序。
一九五九年,他又查明了肌红蛋白分子的详细结构,从而证实了美国化学家、一九五四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莱纳斯·c·波林关于纤维状蛋白质分子中存在M螺旋体模型的设想。
为此,肯德鲁和他的同事、奥地利血统的马克斯·费迪南掐·佩鲁茨分享了一九六二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1963
卡尔·齐格勒(KarlZiegler)德国人(1898--1973)
久里奥·纳塔(GiulioNatta)意大利人(1903-1979)
齐格勒博士用来制造世界上最早的低压聚乙烯的聚合反应器。
从此由三乙基铝和三氧化钛组成的催化剂便脱颖问世了。
它与齐格勒发明的聚乙烯催化剂被统称为齐格勒一纳塔型催化剂。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日,他们共享诺贝尔化学奖的崇高荣誉。
1964
多罗西·克劳宣特·霍奇金(女)(DorothyCrowfootHodgkin)英国人(1910--)
她在维生素B11结构分析上做出的贡献,又为这个新时代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现在人们能够采用多种方法提取维生素B12,正是仰仗这一研究成果。
一九六四年,在多罗西·克劳富持·霍奇金一生中是难忘的一年,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会将这一年的化学奖授予了霍奇金。
她是继居里夫人及其女儿伊伦·约里奥一居里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
1965
罗伯持·伯恩斯·伍德沃德(RobertbrunsWoodward)英国人(1917--1979)
他对有机合成的重大贡献,荣获一九六五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伍德沃德对有机化学的最主要贡就是他于一九五二年首次提出的二茂铁的夹心式结构。
这种结构现在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在当时则是很难想象的。
鉴于这一成就,他荣获了一九六五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966
罗伯持·桑德逊·马利肯(RobertSMulliken)美国人(1896--)
马利肯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由于创立化学结构分子轨道学说而荣获一九六六年诺贝尔化学奖。
1967
曼弗雷德·艾根(ManfredEigen)德国人(1927--)
罗纳德·G.w·诺里什(RonaldG.W.Norrish)英国人(1897--1978)
乔治·波特(GeorgePorter)英国人(1920--)
由于发明测定快速化学反应的技术,获得196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艾根等所创立的方法称为“弛豫法”,也叫松弛技术,它包括温度、压力跳跃法以及离解物效应法。
罗纳德·G.w·诺里什同他的学生乔治·波特以及德国科学家曼弗雷德·艾根一起,因发明测定快速化学反应的技术而获得一九六七年诺贝尔化学奖。
波特和德国哥丁根大学的艾根协力攻关,使反应动力学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鉴于上述成就,独特与他的老师诺里什及后来的合作者艾根共同获得一九六七年诺贝尔化学奖。
1968
拉斯·翁萨格(LarsOnsager)美籍挪威人(1903--1976)
拉斯·翁萨格是美籍挪威人,由于创立多种热动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而获得一九六八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69
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DerekHaroldRichardBarton)英国人(1918--)
奥德·哈塞尔(OddHassel)挪威
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教授与挪威的奥德.哈塞尔教授由于在“形成构象极念和把这些概念应用于化学所作的贡献”,共同获得一九六九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一八九四年范德华——拉贝尔理论在立体比学中的一个真正的发展。
奥德·哈塞尔教授同英国有机化学家巴顿,由于“形成构象概念和把这些概念应用于化学反应所作出的贡献”,共同获得了一九六九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0
卢伊斯·弗德里科·菜洛伊尔(LuisFedericoLeloir)阿根廷(1906--)
一九四九年,他就在自己简陋的实验室里否定了这一见解,他找到了一种糖核苷酸,即二磷酸尿核苷葡萄糖。
这虽然也是一种核苷酸糖,但它的化学活性大于L磷酸葡萄糖。
(今日已知的核苷酸糖约在一百种左右。
)它对由葡萄糖生成肝淀粉能起促进作用,它可作为不同形式单糖类相互转换的过渡形式。
1971
格哈特·赫兹伯格(GerbardHerzberg)加拿大籍德国人(1904--)
格哈特·赫兹伯格是加拿大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他在研究分子光化学,特别是自由基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因而荣获一九七一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授予他价值达八万八千美元的奖金时说,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已成为世界上对分子进行光谱分析的著名中心。
1972
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ChristianBoehmerAnfisen)美国人(1916--)
斯坦福·穆尔(StanfordMoore)美国人(1913--)
威廉·雷华德·斯坦(WilliamHowardStein)美国人(1911--)
一九七二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化学家:
即斯坦福,穆尔、威廉·雷华德斯坦和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
安芬森的功绩,在于研究了核糖核酸酶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蛋白质的折叠链的自然现象。
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福·穆尔,由于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解决了有关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复杂的生物化学问题;由于对胰腺的核糖核酸酶的研究使酶化学得以进一步发展,与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威廉·霍华德·斯坦博士及美国国立保健研究院的克里斯廷·狡默·安芬森博士共同荣获了一九七二年的诺贝尔化学。
斯坦与穆尔先后研制发朗了氮基酸自动分析仪含有磷酸盐的聚苯乙烯色层枉自动分折仪和氮基酸自动程序分析仪,为蛋白质的田定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3
恩斯持·奥托·费台尔(ErnstOttoFisher)德国人(1918--)
杰弗里·威尔金森(GeoffreyWilkinson)英国人(1921--)
恩斯特·奥托·费舍尔由于制备和测定了由有机化合物与金属原子组成的所谓“夹心面包”结构的化合物(即有机金属化合物),获得了一九七三年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化学家杰弗里·威尔金森和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费舍尔,由于研究有机金属化合物所作的贡献,共同分享了一九七三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74
保尔·约翰·弗洛里(PaulJohHFlory)美国人(1910--)
美国高分子物理化学家保尔·约翰·弗洛里由于在高分子化学领域,尤其在高分子物理性质与结构的研究方面获巨大成就,一九七四年荣获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诺贝尔化学奖
1975
约翰·沃卡普·康福思(JohnWarcupCornforth)英国人(1917--)
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VladimirPrelog)瑞士籍南斯拉夫人(1906--)
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卡普·康福思和瑞士籍南斯拉夫化学家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由于在研究有机分子和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方面取得优异成果,共同获得一九七五年诺贝尔化学奖。
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是世界著名的立体化学家。
由于在有机分子及其反应的立体化学领域中的贡献,他与约翰·沃卡普·康福思共同获得一九七五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6
威廉·伦·利普斯科姆(WilliamNunnLipscomb)美国人(1919--)
美国哈佛大学无机化学教授威廉·伦·利普斯科姆由于在硼烷和碳硼烷的分子结构与功能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获得一九七六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7
伊利亚·普里戈金(HyaPrigogine)比利时人(1917--)
耗散结构理论对于整个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已经产生或者将要产生划时代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对于揭开生命科学之谜,将具有重大意义。
鉴于它的理论价值,他的创立者于一九七七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但是就耗散结构理论的深远意义和价值来说,它远远超出了一次诺贝尔奖金的价值。
1978
彼得·米切尔(PeterMitchell)英国人(1920--)
英国生化学家被得·米切尔由于创立化学渗透理论面获得了一九七九年诺贝尔化学奖。
这是他于一九七O年以来第四次在生物化学研究领域获得奖赏。
1979
赫伯特·查尔斯·布朗(HerbertCharlesBrown)美籍英国人(1912--)
乔治·维提格(GeorgWittig)德国人(1897--)
从一九六七年起,他发现有机硼化物不但可作为高选择性硼氢加成反应的试剂,更可用来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在操作上也相当简单。
英国皇家学院的评语说:
“由于布朗及其合作者的努力,有机硼烷已经成为有机化学中用途最广泛的试剂之一,它可以用以还原、重新排列及作为添加剂,从而开辟了把碳原子连结在一起的种种新的可能性。
”正是由于上述贡献,他荣获了一九七九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西德化学家乔治·维提格和英国化学家布朗共同获得了一九七九年诺贝尔化学奖。
维提格获奖的原因是发现了脱氢四甲磷和酮类、醛类反应可形成烯类。
这一发现可广泛应用于药物和有机物的合成上。
1980
保罗·伯格(PauIBerg)美国人(1926--)
沃尔特·吉尔伯特(WalterGilbert)美国人(1932--)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生物化学教授保罗·伯格是世界上第一位操纵基因重组DNA分子的学者,并由于开创了这一对人类未来极有影响的新领域,而荣获一九八O年诺贝尔化学奖。
此后,吉尔伯特的研究兴趣就完全转到用化学方法决定DNA上核苷酸的序列,以及利用遗传工程学来制造胰岛素。
经过几年的悉心研究,他终于研制成一种直接决定DNA核苷酸的方法。
吉尔伯特是采用直读法原理来进行的,故又称为化学降解法。
这种方法是先利用化学反应把DNA裁剪成一系列不同长度的核苷酸片断,使它们的一端是相同的,并标明有放射性同位素,然后测定各个片断的长度和另一端的最后一个核苷酸,这样就可弄清楚DNA分子的结构。
这种方法每次可以测定台一百至二百个核苷酸的DNA的顾序。
如果将测过的所有片段再拼接起来,就可知道整个DNA大分子的结构。
这种方法的发明,不仅可使科学家准确测定DNA分子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的测定,还可间接推断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从而纠正以前某些蛋白质结构分析中的错误。
这一贡献的意义是怎么估价也不会过高的。
因此他赢得了一九八O年诺贝尔化学奖。
1981
罗尔德·霍夫曼(RoaldHofmann)美籍波兰人(1937--)
福井谦一(KenichiFukin)日本人(1918--)
霍夫曼正是由于在分子轨道理沦上的贡献,光荣地获得一九八一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是当今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之一。
他获奖时只有四十四岁,而他提出这一著名理论时仅二十八岁。
日本京都大学的福井谦一教授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尔德·霍夫曼教授共同获得了一九八一年诺贝尔化学奖。
值得指出的是,这两位获奖者都是运用现代物理学的基石——量子力学来解释分子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
这在诺贝尔化学奖设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化学 作业 诺贝尔奖 历年 诺贝尔 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