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梳理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docx
- 文档编号:7924170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5.30KB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梳理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docx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梳理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梳理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梳理专题三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时代特征】:
1、隋唐时期
(1)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
曲辕犁、筒车的出现,我国犁耕技术完善,水利事业发展,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3)文化:
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楷书、草书流行,唐诗更是流芳百世。
2、.宋元时期
(1)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消除藩镇割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2)经济:
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
高度发展。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市”“坊”界限被打破;纸币出现;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
门;景德镇成为瓷都。
(3)思想文化:
理学产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明与外传;随着商
品经济的发展,宋词、元曲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
【考情预测】
1.对这一时期政治史的考查,预计侧重于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的发展进程、运作机制、重大影响及其评价;对宋元地方制度的考查会注重宋代地方制度和元代行省制的基本特征、实质及其影响等知识点,多以观点、漫画、古籍材料等形式切入,以选择题为主。
2.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预计侧重于农业、手工业、城市经济的发展、意义和影响等,主要以表格、观点、图片、古籍材料等形式切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也可能出现主观题。
3.对这一时期文化史的考查,预计集中在科技发明、书法绘画艺术、程朱理学等方面,尤其会侧重市民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等,主要从概念、图片和古籍材料等角度切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命题视角】
视角一 唐宋时选拔高级官吏注重从政经验
唐宋时期,科举制虽然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但这些出身于知识分子的官员根本没有从政经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为此,唐玄宗时提出京城的官员,必须具有州县做官经历,才能担任中央的高级官员。
宋代进一步形成了具有地方工作经历和行政才能
的复合型的士大夫官僚。
视角二 唐宋时期城市空间的变化
宋代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与唐代相比,宋代城市发展体现了明显的空间性扩展,无论是平面面积还是内部的坊市结构以至于城市建筑的高度所体现的立体性,都说明宋代城市已经突破唐代和唐以前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职能,而转向了以城市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为主的经济职能,这是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视角三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货币危机——“钱荒”
宋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时期。
国家流通的主导货币是铜钱,这与商品经济发达的现实出现严重脱节,致使尽管政府大量铸造货币,但仍出现严重的“钱荒”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视角四 宋代理学促进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宋代辉煌的科技成就和宋代理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代理学是一种追根究底的理性主义哲学,求理精神是其最基本的学术精神。
它最切近的学术目标就是“格物穷理”或“即物穷理”。
理学这种强烈的探索自然的兴趣促进了宋代科技的发展。
朝代:
隋(581-618)―唐(618-907)—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辽(907-1125),金(1115-1234))―元(1206-1368)
【基本史实】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丁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高考重点必背)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1)李世民夺取皇位(李世民(599—649),唐高祖李渊次子,从小就练习骑射。
逢隋末乱世,李洲于太原起兵,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屡立功勋.高祖给予特别表彰.加号“天策上将”。
功高权重的李世民实力日增,对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构成威胁。
四弟齐王李元吉倾向大哥一边。
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一举袭杀建成、元吉。
史称“玄武门之变”。
李渊不得已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很快退位。
李世民登基称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
(2)唐太宗的统治思想和统治作风:
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
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
他在知人善任与兼听纳谏等方面体现出的开明,促成了贞观年间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发展。
他求贤若渴.不拘一格.不计旧嫌,广招人才,并能从谏如流。
魏征本是李建成心腹,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不计私怨.委以重任。
魏征常以隋亡为鉴.尖锐批评太宗的缺失。
唐太宗表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他为“天可汗”。
(3)唐太宗时期的制度建设:
修订《唐律》。
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对处死刑极为慎重,减去大量的死刑条款。
发展隋代的科举制.重视与国计民生策论有关的进士科.使庶族地主获得晋升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经济上延续唐初实行的均田制,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措施,使唐初的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4)贞观后期的问题:
随着升平日久.到贞观后期.太宗欲望有所膨胀,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
649年,唐太宗因服丹药毒性发作而死.时年51岁。
3、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中叶遭遇了“安史之乱”:
叛乱平定后,他们在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割据一方,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拥兵自重,独霸一方。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
1.唐代农业的发展: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
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唐朝出现了筒车。
2.唐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3.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印刷术是造纸术之后的又一项重要发明。
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此件由7张纸粘成一卷,全长488厘米,每张纸高76.3厘米,宽30.5厘米,卷首刻印佛像,下面刻有全部经文。
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图文浑朴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浓厚匀称,清晰鲜明,刊刻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
火药给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来了危害。
火药传到了外国后,他们制造了枪、炮、坦克、飞机等作战用品。
制造好了以后,拿着中国发明的火药改装后的武器,来攻打中国。
(注:
现代火药起源于1771年,英国的P.沃尔夫合成了苦味酸,这是一种黄色结晶体,最初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的(注意这一点,这说明其产生并没有受到所谓“黑火药的影响”,是偶然发现的,这也是黄色火药的名称的由来),后来发现了它的爆炸功能,十九世纪被广泛用于军事,用来装填炮弹。
它是一种猛炸药。
1779年,英国化学家E.霍华德发明了雷汞,又称雷酸汞。
它是一种起爆药1807年,苏格兰人发明了以氯酸钾,硫,碳制成的第一种击发药。
1866年,诺贝尔发明出了达纳炸药。
俗称黄色火药。
1887年,诺贝尔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特种达纳炸药”,又称“特强黄色火药”。
1872年,诺贝尔又发明了一种树胶样的胶质炸药──胶质达纳炸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
作为发射药使用的黑火药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基本被淘汰了,随着无烟火药、双基火药、雷管、TNT等的出现,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革命,才有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枪炮、火箭、炸弹、导弹。
)
4.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1)诗歌创作的繁荣原因:
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也促进了诗歌的创作。
著名诗人有:
李白、杜甫、白居易。
(2)传奇小说传奇是唐人小说的通称,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绘画和书法艺术:
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圈》。
书法艺术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三、北宋的政治和改革
1.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高考重点必背)
第一、行政方面:
⑴中央:
削减相权,设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使及台谏分掌政务、军事、财政及监察四权,由皇帝总其成。
⑵地方:
削减地方权力,每路设四监司分掌地方政务,由中央委派;各州设通判,规定地方政令须由通判副署。
.
第二、军事方面:
⑴借杯酒释军权,在杯酒谈之间,解除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禁兵宿将兵权,改由天子直辖。
⑵召原日各州节度使留置中央,遥领其职,或调离辖地,改派京官出守各州,号为知军、州事。
⑶.掌军权之枢密使,及统兵作战之将帅,均由文臣出任。
⑷选调地方精兵士卒,入卫京师,编为禁兵,以加强中央军事力量,老弱者则留驻地方,号为厢兵。
⑸将中央禁兵分批按时调驻边防,为期三年,是为「更戌法」,以防将领拥兵作乱。
第三、财政方面:
於各路设转运使,催督诸州将所收赋税,除必需外,全都解送京师。
第四、文化方面:
.完善科举制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
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
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
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称状元。
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
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
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称省试,殿试带有复杂的性质。
宋代在正科之外,还设立恩科。
连续考十五场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办法,赐予本科出身。
2、特点:
(1)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2)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3)分化事权,相互牵制(4)重文轻武,加强监督
3、宋太祖中央集权政策之利弊
⑴积极方面:
①:
太祖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消弭五代以来将士拥立君主之风气,巩固天子地位。
②中央控制地方之军、政及财权,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兵割据之弊,全国得以统一。
⑵消极方面:
⑴相权分割,政出多门,难有作为;谏官权重,大臣多受制肘,故政风因循。
⑵地方事事须听令中央,施政困难;且既无余财又乏军力,一旦遇事,无力应变。
⑶更戍法迁调频仍,耗费巨大,且兵将隔膜,难成劲旅;文人掌军,军队质素更差。
⑷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
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
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4、王安石变法(高考重点必懂)
(1)王安百早年的经历和变法思想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志愿.不做庸碌无为的书生,而要学以致用.为时代和社会填负起自己的责任。
王安石担任地方官多年,在地方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劝督乡民“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又将县府粮仓的存粮借贷给贫苦农民,秋收后还粮时,加少量利息。
他对朝延得失和民间疾苦都比较了解,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以后主持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安石把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意见写成一篇长迭万言的《言事书》,进献给在位已30多年的仁宗皇帝,但并未被仁宗接受。
直到宋神宗继位后.才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
在改革过程中.王安石遭到了反时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
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2)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在经济和理财方面.有以下主要措施。
青苗法。
募役法.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改革措施。
(3)王安石整顿军队的措施:
为了改变宋军战斗力弱的局面,王安石推行了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几项旨在强兵的改革措施。
保甲法规定农户十家为一保.保丁习学武艺.接受训练.,轮流派遣保丁巡逻维护地方治安。
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使“将不得专其兵”,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
王安石推行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住,每将置正将一人,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较丰富的武官担任.专掌训练。
(4)王安石培育人才和改革科举的措施:
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
考时、务、策三道,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
在学校教育方面,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以不通过科举考试直接任官。
新法还设立了律学和医学,健全了武学,培养能适应改革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5)王安石变法的结局:
王安石变法的“富国之法”意在抑制兼并。
针对的是社套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
因此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
新法固然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但在实行过程中却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
以青苗法为倒。
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1085年,宋神宗去世,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
四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1.社会经济的发展:
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景德镇成为“瓷都”。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市墙、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市分散在城中,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加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等城市也都繁盛一时。
2.儒家思想体系的新发展
(1)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影响:
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2)程朱理学:
新兴的懦学思潮将佛、道关于宁宙和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
对理学的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是“二程”,即程颢(1032一1085)、程颐(1033一l107)兄弟。
南宋时候.朱熹(1130—1200)继承他们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所以人们统称之为“程朱理学”。
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
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
当人的私欲与作为准则的“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3)陆九渊的心学:
南宋时期,陆九渊(1139一1193)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宁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他的思想因此被称为“心学”。
3.活字印刷、火器和指南针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朝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
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宋朝的火器主要有火炮、火箭、火蒺藜、突火枪等.威力巨大。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13世纪,指南针传人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4.文学和艺术
(1)词的兴起和繁荣:
词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
到了宋代,城市生活丰富,这种新体裁逐渐流行起来。
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
辛弃疾的作品表现了他一直无法实现自己报效国家、收复中原的抱负的悲愤心情。
时代及个人命运的变化,使李清照在南宋时所作的词愁苦悲凉,成为婉约派的代表。
(2)话本小说:
话本是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
宋代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包括手工业者、,小商贩在内的市民阶层兴起.适合他们口味的文化娱乐话动空前活跃。
通俗的、内容丰富的说书不仅在城镇流行,就是农村也时常能够看到。
(3)绘画和书法: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网》是描绘市井生活的最著名的作品。
苏轼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宋四家”偶导有意无法.追求书法个性。
五.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一省制的中枢权力机构:
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
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
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
(高考重点必懂)
2.棉纺织业的发展: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3.制瓷业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人彩瓷生产时期。
4.科学技术成就: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一l316)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
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它以:
365.2425日作为一年,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
出现了珠算法。
王祯的《农书》是一项重要的农学成就。
5.文学和艺术成就
(1)散曲和杂剧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
元代北方地区兴起了杂剧。
散曲和杂剧合称元曲,关汉卿、马致远等是最为著名的元曲作家。
(2)绘画艺术元代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作抒发出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梳理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高考 历史 二轮 专题 复习 梳理 中国传统 文明 繁荣 隋唐 宋元 时期